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

哲学人生:2025年北大哲学系主任的毕业致辞与开学致辞

欢迎收听一场穿越时空的智慧对话!本期节目,我们将带您深入聆听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程乐松教授在2025年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上的两次重磅致辞。这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直击心灵的哲学反思,为正处于人生重要节点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开学致辞中,程主任跳脱传统,鼓励新生跳出“标准化知识生产”的陷阱,强调哲学的价值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思想风格和精神态度。他警示大家要警惕“校园生活的渣男状态”——一种“物理性参与,精神性游离”的迷失,并提醒我们,真正的自信与笃定并非来自精明算计,而是源于深刻的自我认识和对当下生活的热情投入。他鼓励学生将大学视为塑造自我的宝贵机会,以独到的心得形成自我理解,抵御外部喧嚣。

而在毕业致辞里,面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学子,程主任则以冷静的笔触剖析了“技术狂欢”下精神世界的贫乏、无处不在的焦虑和“冗余的想象力正在吞噬着生活的意义与勇气”的困境。他挑战“空洞的形容词性”与“抽象的功利主义”,引导毕业生区分理想与欲望,强调内在的平静比外部成功更为重要。他提出“为己之学”的理念,呼吁我们回归真实的自己,不为外在评价所累,将哲学视为生命旅程中的“渡船”,以隐忍的安然与投身的自觉,实现“静水流深”的生命理想。

这两次致辞,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学业、职业和自我成长中可能面临的挑战。程主任以其独特的洞察力,鼓励我们活得纯粹、想得复杂,不再被“无用之学”的标签所困,而是涵养直面内心的勇气和能力。聆听本期节目,让哲学智慧助您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当且愉快的生活方式,获得自信的笃定和笃定的自信。

🔗本期节目 NoteBookLM 资料库:

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2915e335-6eec-47ee-b17a-a12aaeaafdda

第一部分:哲学的本质——“为己之学”与拒绝标准化 (00:00:00 - 11:43)

  • (00:00:00 - 04:44) 开篇与核心定位:引出程乐松教授的两篇讲稿,并迅速确立其核心思想:哲学是一种关乎内在修养和自我塑造的**“为己之学”“慰籍之学”**。
  • (04:44 - 08:12) 拒绝标准化:深入阐述了哲学教育的核心张力——在“规范化知识的严格传递”与“高度开放的思想实践”之间寻求平衡。其最终目的不是生产“哲学家的复读机”或“学术工业的标准产品”,而是要保护和激发每个个体独特的**“思想风格和精神态度”**,认为“标准化”是对哲学精神最致命的背叛。
  • (08:12 - 11:43) “为己之学”的内涵:详细剖析了“为己之学”的三个层面:
    自觉:清醒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为何而行动。
    投身当下:积极地参与现实生活,而非避世。
    肯认其价值:从内在而非外在标准中,确认自己生活的意义。

第二部分:现代生活的精神诊断 (11:43 - 20:16)

  • (11:43 - 14:26) 面对“无知的傲慢”:指出了哲学在当代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以“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为标准的外部世界的普遍性质疑。
  • (14:26 - 18:26) 校园生活的“渣男状态”:用一个极具洞察力的比喻,描绘了当代大学生“物理性参与,精神性游离”的普遍困境,并将其具体化为两种病症:
    瞎忙:通过填满日程来回避对内心真实需求的追问。
    摆烂式的拖延:因害怕失败和选择的焦虑而迟迟不敢投入。
  • (18:26 - 20:16) 病症的根源:指出这两种状态的共同根源在于**“缺乏清晰的自我认识”“无法找到专注投身的状态和目标”**。过多的可能性与不自信、恐惧相结合,导致了精神上的漂浮与内耗。

第三部分:人生图景的重塑——周期与告别 (20:16 - 35:25)

  • 1. “周期”的智慧:对抗线性的焦虑 (20:16 - 28:02)
    (20:16 - 24:19)
    引入“周期”概念:将毕业典礼致辞的核心思想提炼为“周期的哲学”。将大学四年比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完整节律,强调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任务。
    (24:19 - 28:02) 批判“线性时间观”:批判现代社会将人生的丰富周期,压缩成一条以“KPI”和“Deadline”为节点的、充满焦虑的线性赛道。这种模式让我们失去了对过程的体验和对不同生命阶段意义的尊重。
  • 2. “告别”的艺术:完成周期的关键 (28:02 - 35:25)
    (28:02 - 31:49)
    “告别”作为一种能力:将“告别”提升为一种重要的生存智慧。一场得体的告别,意味着对过去周期的审视、整理与和解,是“完成”一个阶段并真正“开启”下一个阶段的必要仪式。
    (31:49 - 35:25) 批判“不告而别”:指出当代人普遍的“不告而别”现象,其本质是“以逃避的方式来迎接未来”。这种心态让我们无法从过去汲取养分,也无法真正建立稳定、连续的自我认同,最终使人生变成一系列碎片化的、未完成的“烂尾工程”。

第四部分:结论——在清醒的选择中塑造自我 (35:25 - 结尾)

  • (35:25 - 38:52) 寻找精神性的家园:将“周期”与“告别”两大主题融合,指出“自我”正是在这一次次完整地经历开启、发展、完成、告别的生命周期中,才得以被塑造和确认。最终的目标是为自己建立一个内在的、安宁的“精神性的家园”。
  • (38:52 - 41:59) 拥抱不确定性:回归哲学的根本价值,即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将选择权交还给个体。在理解了生活的不确定性之后,依然能够审慎、自觉地做出选择并为之负责,这本身就是哲学所能赋予我们的最高贵的自由。

【关于本播客】

在这个AI技术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我们不禁自问:作为“人”的独特价值究竟是什么?本播客借助经典哲学与社会学著作,与AI深度对谈,共同探寻在智能时代里安身立命的路径。

🎧 在其他平台收听: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CTkCuYSc14WdVboln1UJaBPy5hI62Xq

*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811f40a6b45dee62db6b477

*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id1811972474

*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4ExTP0ADTkLE74xDfXr4EQ

👋 联系与互动:

kexinxie630@gmail.com

https://x.com/kexinxie630

#NotebookLM的自我思考 #AI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