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臺灣客語

「只想讓學弟通勤不淋雨,沒想到台北巿民都受惠」,建中生提的捷運共享雨傘計畫

客語讀報:Tiffany
報導者團隊:文字/吳冠伶;攝影、責任編輯/王崴漢;攝影/蔡昕翰;核稿/楊惠君

上學途中突然下起雨,卻沒有帶傘,怎麼辦?這個問題是許多通勤同學的夢靨,余承熹高中時也常為此苦惱,尤其他讀的台北市建國中學距離捷運站不算近,「每次淋雨的時候都會淋一大段,我就要規劃一條路程,讓我可以走最多的騎樓、淋最少的雨。」他總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突發奇想:「既然都有共享行動電源、共享單車,那雨傘可不可以共享一下?」

余承熹沒想到,這個願望不久後竟然真的實現了!

「幫我撐10秒!」吸引台北捷運公司關注

你曾經在突來的雷雨天,用過台北捷運站的「共享雨傘」嗎?捷運公司這個貼心的服務,背後也有來自一群建中學生的點子和貢獻

去年(2023)還是建中高三生的余承熹,在一堂「參與式預算」校園推廣課上,有感於常碰到上學途中突然下起雨,卻沒有帶傘的懊惱,他大膽拋出「共享雨傘」的想法,引起很多同學的共鳴。他和其他5位同學於是腦力激盪出「幫我撐10秒」的提案,向台北巿府建議設置雨傘租借站,解決市民雨天無傘的不便,成功獲選為全班最高票的方案,代表建中參與台北市高中職學生的提案競賽

在「幫我撐10秒」提案計畫書中,這群高三學生構思出詳細的執行方式,例如租借費用──第一個小時免費、後續每小時10元;針對傘體製作材質,他們希望可使用環保的寶特瓶回收纖維;傘架和傘面上還規劃了廣告或政令宣導版面等,提升共享雨傘的附加價值

從一個上學途中遇到的小煩惱,如何發展出如此縝密的提案呢?「大家想一下實際可能會遭遇到什麼問題, 然後再想這個問題可以有什麼建議,」余承熹說,他們就靠著「沒有什麼系統性的方法」集思廣益,拋出各種想法,再一一設計應對措施,將一張課堂上完成的提案海報,發展成長達12頁的計畫書

最後「幫我撐10秒」順利從全台北市高中生提出的23個方案中脫穎而出,獲得「2023年台北市參與式預算推廣教育課程提案」季軍。其他有趣的提案還包括:中山女中學生提出的「路面紅綠燈」,防止行人低頭看手機釀成悲劇,還有芳和實驗中學推廣「家教友善的咖啡廳」等。根據台北市府訂定的評選標準,得獎的隊伍在創新性、可行性、影響性、專業性上都要有傑出表現,現場簡報與答詢能力也要到位

建中生「幫我撐10秒」共享雨傘提案得獎後不久,就被台北捷運公司注意到。當時捷運公司正與新創團隊合作籌備共享雨傘「Raingo」,要在捷運站設置租借站,由於學生的提案,建中也有了一個共享雨傘租借站,且是Raingo目前全台唯一的學校據點

與執行團隊交流、才知道「預算」評估差很大

透過市府的安排,這群建中同學們受邀與Raingo團隊見面交流,還搶先體驗了當時尚未上路的共享傘。參與提案的其中一位學生陳虹光,還記得第一次拿到和同學共同「許願成功」的傘時,心裡有多興奮,「那個雨傘挺好用的,非常堅固,而且意外地沒有很重、傘面又夠大!」

同學們試用後給予雨傘品質極高評價,也認同捷運公司與新創團隊合作的作法,與他們提案的經營模式相符;但針對整體設計,他們還是提出不少優化建議,包含加入悠遊卡支付功能,方便高中生借用,以及納入廣告版面等

「參與式預算」模擬提案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一環就是「如何估計預算」,余承熹提到,當時他們比對各種網路資料,好比YouBike的系統建置、市面上雨傘製造成本等,推估開發共享雨傘租借系統大約需10萬元、每支傘採購價300元。再加上傘架、維運、推廣等費用,最終得出,若在台北市中正區試辦100個站點,總預算約300萬元。但和Raingo團隊交流想法的過程中,同學們才發現,原來在城市中廣設共享雨傘真的不容易。例如要讓使用者用悠遊卡支付,機台設計要打掉重來,成本將大幅增加;如果想在雨傘上放廣告,「美學」就是一大考量,傘面更換也是一筆費用,「要花的錢遠超出想像!」余承熹說,「他們(Raingo)好像抓幾千萬預算,是我們的10倍以上。」

以「行動」挺自己的提案,默默在共用傘上作記號

接受《少年報導者》採訪當下,余承熹已是台灣大學社會學系二年級學生,現在回頭來看高中時估算成本的方式,他認為,「不知道一個機台蓋起來要多少錢,可能去猜、去想,這種社會經驗是學生很難去處理的,」而這正是他們在參與式預算實作過程中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一

與余承熹一起提案的同學陳虹光,當時也在參賽心得寫下感慨:「平時總怨嘆政府思想不周的我,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參與公共政治,才知道就算是平民百姓,偶爾也很難讓自己的政策面面俱到,何況是辛苦的行政人員?」

雖然共享雨傘租借站設在建中時,這群同學都已經畢業了,但能從自己生活的小小不便出發,試圖提出解方、造福學弟,對他們來說仍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經驗。余承熹認為,「參與式預算可以把『我的不方便』跟『你的不方便』連結起來,對於公共事務的解決,是比較好的思考方式。」

現在經過捷運站,余承熹也會特別留意Raingo的租借站,甚至曾默默在傘上作記號,觀察使用次數。他希望這個永續環保的點子可以被更多民眾接受,在臨時遇到下雨沒有傘的時候,會優先選擇使用共享雨傘

北一女學生促成手搖飲循環杯,市民和外送平台都支持

「參與式預算」的概念在世界已經推行30多年,台灣則是2014年太陽花學運後帶動「街頭公民審議」開始被重視,成為許多縣市首長的競選政見

過去多數提案資格限定為成年人,僅雙北地區較有系統地針對高中職學生辦理相關推廣課程。這些課鼓勵許多學生嘗試從青少年的視角,為改善校園生活或其他公共議題發聲

台北市的參與式預算推廣教育課程由民政局和教育局共同推動,學生們在「官學聯盟」的大學老師帶領下,認識參與式預算制度,實際走入社區,觀察日常生活可能發生的不便,並試著從公共政策的角度思考、提出解方。這些模擬提案經學校推選到全市競賽後,若順利入選,將被分發到市府相關局處評估可行性

推廣課程除了在去年成功孵化出建中的共享雨傘小革命,3年前也有北一女中學生的提案被實踐

幾名北一女中學生觀察,同學常訂購手搖飲,帶來大量一次性容器垃圾,提案希望外送店家能使用環保杯,並建立「循環杯」系統,方便環保杯歸還、重新利用。這項從推廣課程誕生的提案,後來在同學的積極爭取下,進入學校所在地、台北市中正區的住民大會討論,並獲得3,776位民眾投票支持,成為中正區最高票提案

透過這些同學的努力,台北市環保局2021年與美食外送平台「foodpanda」、循環容器供應業者「好盒器」及多家茶飲業者合作,推出「循環杯環保外送服務示範計畫」,建置33處循環杯服務據點,主要分布在公館商圈、台北站前商圈、市政大樓等。而最後實施下來,市府總支出僅約258萬元,還低於同學當初提案時規劃的390萬元預算

大同高中「和陌生人共撐傘」,用科技拉近人的距離

在今年(2024)台北市參與式預算高中職推廣教育課程提案交流論壇,拿下首獎的市立大同高中「大意了沒有傘」計畫,則是被之前建中「幫我撐10秒」激出來的。大同學生也對雨天忘記帶傘深感困擾,但他們一開始想到的做法,就是透過設置共享雨傘解決不便,直到提案快送出時他們才發現,原來前一年度已被建中學生搶先一步了

但他們沒有放棄,後來決定參考曾在香港實施的「Umbrella Here」,提議設計一套「和陌生人共撐傘」的裝置,把特殊燈泡安裝於傘上,透過手機app操控,亮起黃燈代表可與人共撐傘但不想交流、綠燈代表可共撐且願意交流。由於提案方向大幅調整,最終版計畫書列出的總預算,從課堂上粗估的120萬元,大幅提高到750萬元

同學構思出的共撐傘燈泡,不只運用科技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還特別強調要具備GPS定位功能,防止雨傘丟失,一舉多得。最後他們在提案競賽中成功出線,提案交流論壇當天也被台北市長蔣萬安大讚有創意、讓他相當驚艷

「這些就是學生的提案,一定要學生自己想才會有高中生的創意想法,而不是那種大人的東西,」大同高中公民老師陳弘庭談起學生的提案,眼裡滿是驕傲。他在指導過程中鼓勵同學自己找方法、盡量減少大人的干預,因為他認為孩子才是城市的主人,「他們是最常使用大眾運輸或公共設施的一批人,所以他們的想法才會更貼近市民。」

學生對公共政策想像更多元,但提案制度對年輕人不友善

負責統籌台北市參與式預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