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41|積厚流光:發現「文本風景」──專訪鄭毓瑜院士-鄭毓瑜、黃冠閔

人文來風


本集由文哲所黃冠閔研究員訪談台大文學院院長鄭毓瑜院士,她也是文哲所合聘研究員。
鄭教授學貫中西,縱橫古今人文思潮。她的研究由先秦漢魏經典至近現代詩學,提出「引譬連類」的獨到觀點,解析文學如何創造意象、傳達情緒,並回應世界的轉變。其治學風格融合思想史、詮釋學、人文地理學等跨學科視野,在文論、自然、與身體等議題上皆有創見,開拓了關於文本風景、自然氣氛、藝術與技術、城市意象等多元的人文論述。
在本集中,鄭教授回望自己在求學與教學中對「跨界」與「跨域」的探尋與實踐——包括如何以西方理論為鏡,剖析漢語文本;以及如何引領學生透過手作與田野,滋長對世界與他者的共感與共鳴。
訪談時,傅鐘的聲響悠揚迴盪,如同她所言——呼吸、血液、脈搏的節奏,正是身體與時間交織的流動經驗,而人之所以不可取代,不在於邏輯與計算,而在於呼吸與脈搏的節奏、以及起心動念與自我覺察的每一瞬。這樣一種曲折流動的生命經驗,以及敢於想像與創造的能力,正是人之獨特與珍貴所在,可企求與嚮往之。

【大綱標記】
01:07 交織藝與技,與世界的有溫度往來
06:05 在知識經驗中開創「文論」
13:20 引譬連類:中國傳統感知世界的方式
19:52 詩文的姿態在漢字氣韻肌理之間
22:08 「歷史感」與「身體感」之必要

【講者介紹】
鄭毓瑜
國立台灣大學「台大講座」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中央研究院院士

黃冠閔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兼所長

【引用書目】
鄭毓瑜著作:《顛倒世界:古典詩畫論與唯科學主義》、《姿與言:詩國革命新論》、《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文學典範的建立與轉化》、《中國文學研究的新趨向:自然、審美與比較研究》、《性別與家國︰漢晉詞賦的楚騷論述》等。

-
FB:https://www.facebook.com/iclp.sinica
聽眾信箱:iclp.podcast@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Per le puntate esplicite, devi effettuare l’accesso.

Rimani al passo con questo podcast

Accedi o registrati per seguire i podcast, salvare le puntate e ricevere gli ultimi aggiornamenti.

Seleziona un paese o una regione

Africa, Medio Oriente e India

Asia Pacifico

Europa

America Latina e Caraibi

Stati Uniti e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