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世界报指出,习近平与普京之间的亲密关系是两国建立反西方联盟的反映。在两人的笑容和拥抱的背后,是中俄在地缘政治、经济与意识形态层面的深度绑定。然而,中俄友谊并非没有裂痕。
习近平与普京周二在北京的会晤以及中国周三的阅兵式,是法国世界报一长篇文章的主题。
俄罗斯总统普京周二在北京和习近平的会晤,是两位元首上任后他们之间的至少第45次会晤,堪称当今国际舞台上最频繁的双边互动之一。周三,普京还将与包括金正恩在内的二十余国领导人一同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和习近平并肩观看中国阅兵。这与今年5月9日习近平在莫斯科红场观礼形成呼应。
法国世界报指出,习近平与普京之间的亲密关系是两国建立反西方联盟的反映。在两人的笑容和拥抱的背后,是中俄在地缘政治、经济与意识形态层面的深度绑定。普京称双方关系“史无前例”,习近平则强调“全方位战略协作”,并重申要共同推动“更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这种表态无疑直指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法国世界报还指出,中俄两国在历史叙事上日益趋同:俄罗斯否定西方的作用,而是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则凸显自己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法国世界报认为,华盛顿试图“离间”中俄的努力显然收效甚微。尽管特朗普对普京示好,甚至在阿拉斯加给普京铺上红地毯,但是,无论是乌克兰战场,还是中俄关系的格局,都没有被撼动。俄国有学者甚至说,俄中关系已被证明牢固持久,美国的“小动作”只会促使两国更加亲密。
俄乌战争:中俄关系的加速剂
法国世界报还表示,俄乌战争是中俄关系的一个加速剂。西方制裁切断了俄罗斯与欧美的经济联系,使莫斯科在能源出口、关键零部件与金融渠道上愈发依赖中国。北京虽然没有直接提供致命性的武器给俄罗斯,但通过采购石油天然气、供应无人机关键零部件,为俄罗斯经济与军事机器输血。同时,中国在公开场合避免谴责俄罗斯,保持“亲俄中立”。北京深知自己比莫斯科更具实力,却始终注意“礼貌性”并维护俄罗斯的面子。2023年,习近平在普京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后仍高调访俄,在外交上给普京“雪中送炭”。
事实上,中俄靠拢早有端倪。2014年索契冬奥会,习近平是唯一出席的主要大国领导人,这被解读为习近平力挺普京。当时的背景是,美国宣布“重返亚太”,中国感受到明显的遏制压力。此后,随着中美贸易战、科技脱钩与乌克兰危机的叠加,中俄越来越相互视为应对西方的战略依托。
中俄:战略搭档
然而,中俄友谊并非没有裂痕。中俄在中亚影响力上存在竞争:北京对朝鲜士兵赶赴乌克兰战场参战保持戒心;“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迟迟没有决定,也折射出中国对能源依赖的谨慎。
中俄的所谓“无上限友谊”也并没有兑现成制度化的军事同盟。中俄之间应该是一种带着算计的战略搭档:在反对西方压力、抵制自由主义价值观上两国高度一致;在能源、市场与地缘竞争上却暗藏分歧。正如一句流行于莫斯科的说法:“我们不总是站在一起,但永远不会互相为敌。”
情報
- 番組
- チャンネル
- 頻度アップデート:毎日
- 配信日2025年9月2日 23:42 UTC
- 長さ5分
- 制限指定不適切な内容を含まな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