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世界报

北京对泰国的影响:从文化到外交?

各位好,8月29日刊发的法国世界报头版聚焦法国总理贝鲁的方案遭到多方抨击。根据其策略,9月8日将进行针对政府公共财政的相关信任投票。今年夏天在马蒂尼翁宫与众多谋士筹划良久后,贝鲁希望展示一种形象,即他有能力抗衡这种停滞。然而,面对针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间派认为贝鲁尚未表达任何妥协的意愿,而左翼已经开始准备后贝鲁时代了。

本期出刊的法国世界报在头版还关注了欧洲事务,与启动颇为艰难的法德发动机。另外,明尼阿波利斯屠杀案在美国右派特朗普主义人士当中激发的反响,也是本期世界报头版的关注重点。

在内页国际版,本期的法国世界报还聚焦了泽连斯基允许18岁至22岁的男性离境。根据此前的战时法,这一年龄段的男性不得离开。另外,新政策还允许已经定居国外的不满23岁的乌克兰男性回到乌克兰,而不必担忧之后无法离开。7月中旬入职的乌克兰新总理尤利娅·斯维里登科对此解释说,“希望乌克兰人能够尽可能和祖国保持联系”。总统泽连斯基也承诺称,国家已经和军方在所有细节方面达成了一致。世界报还指出,乌克兰的西方盟友长期以来一致劝说泽连斯基将军事动员的年龄从25岁下调到18岁,但后者没有同意。

有分析指出,泽连斯基的这一举动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对年轻一代表达善意。尤其是前不久,由于国家机构在调整后,独立性受到质疑,大批年轻乌克兰人示威。但世界报也指出,乌克兰军方对此颇有微词,尤其是已经参军的年轻人,没能赶上泽连斯基的新政,这被认为是不公平的。但也有观点认为,尽可能把年轻乌克兰男性留在本土,让他们在乌克兰接受教育,这样等到他们成年,可以独立做出去留的决定时,他们将更少地受到父母的影响,有更大的几率选择留在祖国。无论如何,此前的禁令没能有效留住年轻的乌克兰人。因此,共识是的确需要尝试其他的方法。

本期法国世界报一篇与中国相关的文章报道了曼谷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藏人、维吾尔人和香港艺术家的部分作品被撤下或篡改,该文作者认为这是北京对泰国施加影响的最新例证。报道指出,曼谷艺术文化中心(BACC)举办的“共谋星座:可视化威权国家的全球团结机制”展览,探讨了“威权国家之间的正式与非正式联盟”。但讽刺的是,展览本身本身也遭遇了类似问题。开幕仅三天,中国大使馆代表与曼谷市政府官员一同到场,要求闭展。

路透社引述该中心的消息,称其承认受到“北京方面的压力”,并表示不得不“进行某些调整”,否则将“引发泰中外交紧张”。结果,从展览开始到结束,黑条遮住了香港、维吾尔和藏人艺术家的姓名与籍贯。其中一些作品被篡改,另一些则被完全撤下北京方面指责展览“损害其利益”,之后对审查表示高兴,但未确认或否认其外交官的角色。其中一个展厅里,一名安保人员对世界报记者毫不迟疑地表示:这的确是中国使馆人员促成的。

一名缅甸艺术家兼共同策展人对世界报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无处不在:它将控制延伸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空间”。展览开幕后不久,他和妻子因担心自身安全,紧急离开曼谷。这位缅甸艺术家对世界报表示,7月26日,泰国外务部及警方先后询问了总策展人展览发起人的身份。令人意外的是,他的作品幸免于难。那幅以全球威权主义为主题的大型画作依然展出,画中出现习近平、普京、卢卡申科、金正恩等人的身影,手伸向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展览中央仍保留这幅作品。

但在隔壁展厅,象征巴勒斯坦、海地、苏丹、库尔德斯坦和罗兴亚人民受压迫的旗帜装置中,藏人和维吾尔人不再有位置。一张关联中国、以色列和新疆的明信片消失了,藏人作家的小说也被撤下。墙上两个黑屏标示一名藏人艺术家的视频缺失。其中一段视频展示藏人声援巴勒斯坦事业,呼吁结束加沙惨剧;另一段视频涉及达赖喇嘛。

世界报指出,泰国政府常被指责屈从于北京压力,尤其涉及西藏、香港、新疆和台湾问题方面。2月底,至少40名维吾尔人被驱逐至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