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閱讀了許多情緒相關的書籍,發現自己確實有無意識對他人造成情緒爆炸,雖然嘴巴嚷嚷著他人的無禮及情緒勒索。但....我沒有嗎?有次與姪女吵架,只是說從英國回來後,期待了四年沒人跟我過年,什麼可以讓家更好的都做了,英國人最愛的 I love you 也鼓起勇氣對這個傳統的閩南家庭說,還學洋人寫卡片。她說:你好可怕,不要隨便情緒勒索我!這讓我覺得情緒勒索一詞是否過度氾濫?只是想把從世界搜集回來愛的方式帶回這個壓抑的家族,不但無法改變原生家庭,還被誤會,Love you 個毛,這種情節還是在美劇看看就好~在時光的折騰下,驚覺再這樣下去會被拖下水,漸漸的產生:真他媽浪費我人生的想法!老子不想再跟你們玩家家酒了,對於這樣的異思想,我感到不可思議,甚至有一點解脫。歲月不饒人、正在硬的巨根也不等人好嗎!?以為老子跟能量吸血鬼一樣青春永駐?我是如此的想讓原生家庭的每個人體驗到單純睡在草皮上曬著徐徐日光的快樂,但或許就像諮商師所說的,對某些人來說,曬太陽太熱會變黑是種負向經驗。過去因一點一滴傻乎乎的想要環遊世界的積累下,十年間數個文化融入了我的靈魂,而改變從來不是一下子,就像巨石一點一點的推到山崖而滾下,崩!舊的自我徹底垮了,老么這種接收全部的好與壞的哈巴狗角色,垮了...我開始有喜歡的與不喜歡的,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好不習慣自己變得那麼不隨和又討人厭。而這種迷失方向的感覺,就像航行在冰河上沈重的鐵船突然找不到指南針,如此的冰冷又慌張。我必須重新定位新的人格、新的喜好、新的界限、什麼人可以進入我生命,什麼人不可以?所有我認識的人都成為我的一部分。我有皮椰的影子,他是如此的有智慧又寬容,我學到黑珍珠的就事論事,永遠不會不好意思的討論自己權益,我也不小心從我討厭的那些人身上學習到了腹黑,但化學反應在我身上的版本就成為善意的謊言。如果沒出國,我現在是不是還在擺攤呢?如果沒出國,我是不是現在也不會看那麼多事不爽?如果沒出國,我是不是配得感一樣很低,可以接受很多不好的對待?如果沒出國,我是不是跟原生家庭就不會有那麼多衝突?如果沒成長,我是不是就不會那麼討人厭?多看多比較,是不是只能用在血拼,不能用在各個不同文化社會的生活、親情、友情與愛情?我的原生家庭其實沒有變,變得是我,如果待在我出生的家不舒服,那我是不是可以離開去一磚一瓦的建造我安全又平靜的家?
Information
- Show
- PublishedJune 9, 2025 at 12:39 AM UTC
- Length4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