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从技术方案的反复论证,到核心零部件的自主攻关,从试飞验证到适航取证,每一个阶段都映照着中国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坚守。
从0到1,围绕国产大飞机C919有着千千万万的生动故事。今年,广东教育出版社推出纪实文学作品《国家名片C919》,这也是航空航天文学的领军人詹东新的又一部全新力作。他用文学的笔触,生动细腻地“还原”国产大飞机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日前,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詹东新,听他讲述背后的故事。在他看来,这架写入蓝天的“国家名片”背后,是中国科技人员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也是一个民族翱翔于世界的坚定渴望。
为什么要研国产商用大飞机?
作为在航空业工作了三十余年的资深“航空人”,近十多年,詹东新一直负责民航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的宣传文化工作。从最早写科普文章,到创作小说“航天三部曲”《马上起飞》《飞往中国》《晨昏线》,再到纪实文学《万里云天》《中国之翼》,他笔耕不辍,一直深耕航空题材。
聚焦国产大飞机的《国家名片C919》则是他的最新一部纪实作品。
《国家名片C919》共二十章节,除了第一章简要回顾中国大飞机的前世今生,其他章节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梳理了C919从立项设计、零件制造、总装合成,再到试验试飞、适航取证、交付运营等阶段的细节始末,生动记载了这一过程中可歌可泣又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全景式呈现国之重器C919曲折又辉煌的全过程。
为什么一定要研制国产大飞机?在詹东新看来,有三点主要原因:
首先是市场驱动,根据国际航空协会统计,未来20年,我国将新增或更新商用飞机9000架,其中C919类型机占了六成以上。如此大规模的市场,单靠国内就可以支撑起C919这一类型飞机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是产业升级的需要,大飞机被誉为工业上的皇冠,是高端制造业之花,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达到惊人的1:80以上。最后则是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喷气式大型客机必须有中国力量,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
“C919的突破,是我国正面强攻拿下的一张国家名片,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体现了我国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的新质生产力时代水平,也是中国制造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演进的标志性成就。”詹东新说。
用文学的笔触写出专业的故事
“我崇尚‘田野考古’般的写作,访谈过百位亲历者、参与者,他们为作品提供了翔实、鲜活的养分,他们对中国商用飞机的执着、自信、坚韧,也深深触动着我。”詹东新说。
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詹东新深入设计现场、工厂车间、试飞机场,采访科学家、工程师、试飞员、装配技工等等,谛听他们的心声,撷取奋斗者的闪光火花。这个过程,被詹东新称为“正面强攻”。
从2018年至2024年,詹东新去中国商飞、民航局、中航工业等各单位采访了20多次。他不仅多次采访C919总设计师团队吴光辉、韩克岑、周良道、马显超等核心专家,也深入采访了大飞机制造下游的多个供应商,力图为读者呈现一幅360度无死角的全方位图景。
围绕大飞机研发的各个环节,故事从上海浦东出发,到八百里秦川深处的小城阎良,再到成都,到东北,到广东;既有支撑起大飞机翱翔蓝天的专业技术工程师,也有不显山露水的钳工、钣金工、布线工程师,等等。娓娓道来的故事,竖立起一个个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而正是这一鲜活的群像促成了C919大飞机最终翱翔于蓝天之上。
“过于专业的岗位和名词,对普通读者会有一定的障碍,读起来容易枯燥乏味。我希望用文学的文笔、通俗的语言,将专业的知识转述给大家。因此,我将专业知识和个人故事有机结合,将千里江山的辽阔壮丽和小家灯火的阑珊微光相融合,用鲜活有趣的故事将读者带到现场。”詹东新说,这次创作是科学和文学的颗粒度对齐的过程,也是思想性和可读性相融合的写作实践。
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认为,《国家名片C919》是一部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学佳作,是文学创作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的典范之作,为当代文学书写时代华章提供了优秀范例。
C919大飞机背后的广东力量
1909年,“中国航空之父”冯如造出了第一架属于中国人的飞机——“冯如一号”。从“冯如一号”到C919大飞机升起于东海之滨,广东不仅是冯如的故乡,也是中国航空的发源地。
辛亥革命前后,在孙中山“航空救国”的思想感召下,以冯如、杨仙逸、黄光锐、张惠长、谭根为代表的一批广东籍人士从海外归来,催生了我国航空热的第一个高潮。
在国产C919的数百家供应商名单上,也有广东厂家的身影。詹东新至今还记得,当他走进阳江市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偌大的精密件加工车间纤尘不染,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40多台数控设备昼夜运转。随着一颗颗螺丝落入底盘,航空座椅配套的链接紧固件诞生了。
这是C919飞机航空舱座椅部件的配套制造商——史特牢紧扣系统有限公司。詹东新向记者解释:“紧固件虽是不太起眼的小零件,但小不等于次要,它有‘工业之米’的称谓,包括螺栓、螺钉、螺柱、螺母以及组合件如垫圈、挡圈、销、铆钉等,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电子电器、五金机械等行业。”
詹东新说,C919大飞机涉及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热动力学等前沿学科,即使一个不起眼的零部件,也是现代高端制造业的集成,有其自身的规范标准。史特牢公司仅用一年时间就消化了波音标准的工艺开发,目前产品已成功配套C919飞机,获得航空座椅相关零件的全系关键供应商资格。这不仅打破了国外在某些紧固件方面的技术壁垒,也迎来了紧固件国产化的曙光。
“除了C919大飞机,我国航空工业的另一座高峰——超重量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生产地就在广东珠海。每一届的中国航展也在珠海主办,可以说,在中国航空的版图上,广东是绕不开的重镇之一。”詹东新说,“在全球五大航展之一的珠海航展上,C919多次向世界展现了这张中国名片。”
随着《国家名片C919》的出版,詹东新十几次走进图书馆、大中学校园等地给大众做文学与科普讲座。最让他感动的,是孩子们对航空领域的热情和渴望。“大众在航空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的知识盲区,我希望自己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用通俗的文笔和生动的故事,让更多人走进航空航天事业,继续书写属于我国航空航天的光荣与梦想。”詹东新说。
文|记者 何晶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