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不必.cn

刘敏_Er07

你身边的银行人 目前大家能在小宇宙/苹果播客/网易云/QQ音乐听到我们的节目~

  1. AUG 26

    Vol.98 指北|银行人揭秘:贷款催收背后的人间真实

    8月12日,国家出台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被戏称个人消费贷”国补”,每个人最多可以贴息3000元。在借贷变得更便捷、更便宜的同时。银行却又面临着不良率节节攀升的困境。今天,我们就想来聊聊贷款的另一面——催收。 如果你对本期节目感兴趣,欢迎转发或者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加小助理微信:luse545015 ==================================== 另外,预定利率2.5%的储蓄分红型保险即将降至2%,如有长期资金储蓄需求,但又不知道如何安排的话—— 请点击链接:大可不必保险专属咨询链接 会有专业人员根据需求定制产品方案~ ==================================== 03:15第一部分:什么是催收? 09:15催收有哪几个阶段? 13:20对于M1/M2,银行会用哪些方式? 16:20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21:28第二部分;催收遇到的真实故事 23:45类型一:因病致贫 25:12类型二:贪利被骗 25:55类型三:环境牵连 26:12类型四:自我作死 31:31类型五:债务人死亡 32:31类型六:心术不正 39:38第三部分:避坑指南及启示 抽贷坑:贷款到期前,要提前确认续贷可能 网贷坑:借贷找银行,不要随意借网贷; 分期坑:隐形利息多 “专业人士”坑:建议直接与银行协商 租房坑:租房不能解决问题 摆烂坑:积极面对才是硬道理

    53 min
  2. AUG 12

    Vol.97 指北|揭开娃哈哈继承之战背后的家族信托神秘面纱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聊聊家族信托。从娃哈哈信托设立、非婚生子女继承权、资产隔离到国内外信托对比,探讨家族信托的实战经验和避坑指南,试图理解财富传承的理念和方法。 =============================== 本期嘉宾: * 许钊海:资深信托行业专家,曾落地中国最大IPO股权家族信托 微信号:wxid_wf9vnpmmcha022 加大可不必听友群请联系小助理微信:luse545015 =============================== 本期广告: 随着银行降息节奏,8月底储蓄型保险也将调降预定收益率,从2.5%降至2%,少拿近20%固定分红。如有长期资金储蓄需求,但又不知道自己想买什么的话—— 请点击链接:大可不必保险专属咨询链接 会有专业人员根据需求定制产品方案~ ===============时间线=============== 第一部分:娃哈哈家族信托争夺战——财富隔离的失败案例 00:25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后引发的21亿美元信托争夺战; 03:40 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问题成为宗家遗产战的核心,展示了传统家族结构与现代法律体系的冲突; 第二部分:家族信托的传承智慧——制度设计与价值观传递 07:43 洛克菲勒家族信托成功传承六代的核心在于设计了自我进化的信托架构,确保资产与家族价值观同步传承; 08:44 洛丽塔公爵宠物信托案例展示了专业受托人的价值,将6500万资产增值至2.5亿美元,挑战了传统继承观念; 16:58 在企业股权传承中,区分控制权与收益权的策略能有效平衡家族控制与后代福祉,避免无能继承人危害企业; 18:07 行为激励型信托设计(如体重管理信托)将财富分配与个人发展目标挂钩,体现了信托的教育和引导功能; 第三部分:国内外信托案例警示——复杂系统中的风险识别 29:06 张兰海外信托被击穿案例分析:信托设立后继续干预资产管理是最常见的致命错误,违背了信托的本质; 33:23 贾跃亭信托条款设计反映上一辈用固定收益的存款为子女打造资金安全港湾; 38:00 慈善先行信托模式展示了将财富目标与社会责任结合的现代信托理念,为家族赋予更高层次的使命感; 总结:财富传承的未雨绸缪 * 家族信托本质是一种安全防御系统,需要在资产保护、风险隔离和价值传递之间寻找平衡点; * 从家族管理视角看,信托是家族内部资金流动的制度设计;从价值视角看,它是家族精神与物质资产的载体; * 国内信托与境外信托(如库克群岛信托)各有优劣,理想的设计应该是两者互补,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

    44 min
  3. JUL 29

    Vol.96 指北|拥有账户思维,让我们变有钱

    今天呢,我们要讲一个跟各位听友息息相关的话题,我们的钱去哪里了?每个月工资到账的那一刻,还是挺开心,可没过几天,各种账单蜂拥而至。再打开余额一看——哎?钱呢?好像没买什么大件,怎么就不知不觉花光了?这是为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管好自己的钱袋子呢?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楚团长跟我们一起探讨关于账户思维的问题。也欢迎各位听友加入大可不必听友群,与我们一起探讨(添加小助理微信:luse545015)。 本期嘉宾: 楚团长 楚团长聊聊天 主播如果对楚团长的基金投顾稳进/锐进策略感兴趣,可以点击链接:如何跟着楚团长买基金? 对策略有任何问题可以+楚团长微信:vhukonig(储松竹) 第一趴 为什么钱花着花着就没了 02:29 什么是账户思维? 04:55 现场测试,三个小问题检视自己是否足够够了解自己的账户 07:21 “账户思维”缺位的典型症状:钱在一锅粥里搅着,目标和风险全混为一团 12:33 账户思维五大好处:帮忙记账、克制消费、明确目标、理性决策、构建秩序 第二趴 如何构建我们的账户思维 21:12 用三维一轴拆解:用途、期限、风险偏好和流动性 24:01 构建三个账户:安全垫、生活账户、增值账户,分门别类,显化目标 35:13 以目标、纪律导向和以市场、时机导向,哪个是适合普通人的投资方式? 第三趴 账户思维实操应用 49:35 第一步:切出自由现金流 51:30 第二步:填谷仓,普通人与其用高风险博高收益,不如给自己留更多应对外部冲击的备份 58:22 楚团长看fire:内核不是躺平,而是获得对自己的掌控感 61:04 第三步:定期体检账户 第四趴 账户产品配置 71:08 私享时刻:楚团长的投顾策略-生活账户稳进策略,增值账户锐进策略 76:51 三个账户适合的资产配置,其实就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取舍 80:00 每个人是自己的最后责任人,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投资,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1h 23m
  4. JUL 15

    Vol.95 指北|进来抄作业!从日本经验看养老思路

    根据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就业比例高达25%,且为连续20年增加。也就是说:平均每4名老年人中就有1人在工作,每7名就业者中就有1名为老年人。其实,我们国家同样也面临着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压力,比如你们身边的长辈是否面临退休后的经济压力?以及正在面临职场压力的你,会不会在60岁之后面临上岗再就业压力? 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就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灰犀牛问题——养老,本期节目嘉宾为慧择保险经纪公司的养老专家:轩逸老师。 如需咨询,请点击:大可不必-慧择保险专属咨询链接 第一部分:日本老龄化现状 10:15 日本老龄化究竟有多严重? 老龄化历史悠久:1993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突破了14% 人口结构失衡正在促使城市的消亡 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孤独死、老年犯罪 29:08 日本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高的老年人就业率? 经济层面:养老金缺口迫使老人"退而不敢休"; 制度层面:退休年龄与养老金领取年龄绑定形成政策闭环;国家鼓励支持高龄就业 文化层面:勤劳伦理将工作塑造为对抗衰老的武器;传统家庭也不再可靠 结构层面:日本的自雇经济很多,提供了很多轻体力岗位(电子化程度低)。 44:10 日本目前的养老体系是怎么样的? 第一支柱:类似我们的社保,政府主导,包括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 第二支柱:企业补充层,企业退休金/年金(如DB/DC计划) 第三支柱:个人储备层,包括国民年金基金和iDeCo(个人缴费确定型计划) 第二部分:中日老龄化对比,我们的隐忧与优势 55:00 中国的隐忧 危机一:发展速度快; 危机二:老龄人口规模大、未富先老程度深; 危机三:代际冲突与人口结构的恶性循环; 危机四:社保体系建立时间短; 61:00 中国的优势 优势一:后发优势+科技红利; 优势二:人力资本结构性优势; 优势三:广袤国土+政策稳定性 优势四:家庭观念强 第三部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抄作业!) 74:42如何规划自己的养老? 一是物质层面,建议做三层防御:社保打底、长期储蓄、动态调整; 二是健康层面,必做年检+运动刚需; 三是精神层面,保持认知保鲜; 四是养老场所规划,地利很重要; 五是健康、舒适的家庭和人际关系。 96:03如何规划父母的养老? 尊严养老=财务主权×健康储备×代际和谐+要适当“服老” 财务主权:增加现金流,提升防风险能力,守住"三不"底线(不负债/不卖房/不掏空积蓄) 健康储备:健康比寿命更重要; 代际和谐:子女做到"三要"(要沟通/要支持/要尊重);

    1h 48m
  5. JUL 1

    Vol.94 词话|5年暴涨100倍!艺术投资竟成Z时代暴富新密码?

    最近,新晋顶流labubu被拍出108万高价,5年间这个作品的价格暴涨100倍!这回报率连黄金也甘拜下风啊。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艺术品投资,这个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小众又陌生的另类投资品种。 ============================== 嘉宾:沈小凡——杭州深蓝艺术中心合伙人、涟美术馆主理人 微信:FanFanLanArt ============时间线============== 前篇 108万的labub是何方神圣? 02:34 labubu算艺术品吗? 04:29 艺术品没有那么神秘,让我们把艺术品拉下神坛吧 07:37 敏姐的困惑:怎么有些天价艺术品,看起来那么丑? 第一趴 艺术品鉴赏 09:19 什么才算是艺术品? 11:21 素人的作品也能被画廊看中? 15:52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17:38 当代跨界艺术品的多样表达:徐冰的天书、蔡国强的烟花...... 22:06 复刻品有时候也能成为艺术品 第二趴 艺术品投资 23:47 艺术品投资背后有哪些推手 24:15 艺术品的定价逻辑 34:26 画廊是怎么选择画家的 37:44 世界顶级艺术盛会、交易会——巴塞尔展 44:50 艺术展对画廊的准入是很严格的 47:37 艺术品的投资回报 51:01 艺术品一级市场高回报高风险,二级市场高认知高准入但更稳妥 53:51 艺术品的配置逻辑 56:46 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入手艺术品 59:00 艺术家各个时期作品,该怎么入? 1:07:26好奇:买艺术品的都是有钱人吗? 第三趴 艺术品发展新趋势 1:10:27 业内人士怎么看待AI作品 1:13:47 NFT技术会对传统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带来冲击吗?

    1h 19m
  6. JUN 17

    Vol.93 这回真撤了?外资银行在华40年浮沉录

    6月5日,花旗集团宣布要精简在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解决中心,计划要减少3500名程序员,而这个技术中心总共雇员也才四千余人,这一刀砍得狠啊!而花旗在中国的业务其实早就开始收缩了,21年宣布从中国大陆逐步退出个人银行业务,23年将个人财富业务打包卖给汇丰,24年关闭个人信用卡业务。那为什么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在中国会落得如此下场?花旗银行是外资行的特例,还是普通现象呢?我们今天来聊一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兴衰史。 如果你也想品尝新荣记同款仙居杨梅,欢迎添加杨老师微信:q532180787,报“大可不必”暗号可享9折优惠哦! 4:30第一部分:进入中国,也是中国开放金融市场的过程 改革开放前:外资行进入中国已超过百年,在1949年后大量撤退; 改革开放后:重返中国,最早进入的是南洋商业银行; 初期在华业务:仅为外资企业和境外人士提供服务; 推动国内金融改革:第一笔国际银团贷款、第一张信用卡、 12:43第二部分:外资行在华的潮起潮落 一是过渡期实践:谨慎落地的“五年计划”(2002-2006) 二是全面扩张期:国民待遇下的高开低走(2007-2017年) 三是战略调整期:聚焦差异化与政策再开放(2018-2023年) 四是新开放周期:跨境桥梁定位(24年至今) 35:40第三部分:剖析外资行遭遇困境的原因 一是政策和监管的“玻璃门” 二是管理僵化和对中国市场的误判 三是对手太强大 四是母行战略摇摆及资源错配

    55 min

About

你身边的银行人 目前大家能在小宇宙/苹果播客/网易云/QQ音乐听到我们的节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