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官网公布了《广州市工业集聚区划定及工业产业区块优化方案》,并公开征询意见。《方案》优化全市产业空间布局,提出建立“工业集聚区-工业产业区块-工业用地”三级管理体系。以工业集聚区引导产业布局,以工业产业区块加强用地管控,以工业用地夯实产业空间底线,实现产业空间高效治理。
优化工业产业区块626.7平方公里
《方案》指出,“工业集聚区”是经市政府审核确定的工业产业区块连片集聚、主导产业方向明确的区域范围。“工业产业区块”是为保障广州市工业用地总规模,以工业为主导功能的区块范围。其中,“一级工业产业区块”是保障广州市工业长远发展的工业用地管理底线,是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二级工业产业区块”是为稳定广州市一定时期工业用地总规模、未来可以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适当调整使用性质的工业用地管理过渡线。
在规划领域,“工业产业区块”是工业用地的“管控线”,通过优化工业产业区块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工业产业区块内工业用地比例,严格工业产业区块管理,实现工业用地应保尽保。
此次《方案》基于梳理的全市工业用地底图,按照各区纳入工业产业区块的工业用地面积占全区工业用地面积比例不少于80%、单个工业产业区块工业用地占比不低于65%的原则,对现行工业产业区块方案进行布局优化,总体呈现出以下亮点:
总量更大。工业产业区块总规模增加至626.7平方公里,较现工业产业区块规模增加5.7平方公里。其中一级工业产业区块471.1平方公里,二级工业产业区块155.6平方公里。
纯度更高。全市约90%以上应保障工业用地划入工业产业区块,单个工业产业区块内的工业用地占比从55%提升至65%。
布局更优。单个工业产业区块平均规模由0.97平方公里提高至1.23平方公里,按连片工业用地保障比例,区块内工业用地集中连片度提升约20%。
划定工业集聚区36个
“工业集聚区”则是产业集群的“引导线”。此次《方案》推动落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促进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落地,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同时,《方案》基于工业产业区块优化情况,衔接各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资源等要素,统筹划定36个工业集聚区。经统计,广州超70%的工业产业区块纳入工业集聚区,单个工业集聚区规模平均约26平方公里。
具体而言,《方案》落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等6个未来产业落地,针对单个工业集聚区提出3-5个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工业集聚区政策资源投放,引导建设用地规模、用地指标、产业专项政策、产业扶持资金等向工业集聚区倾斜,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集中布局,引导关联企业、要素资源向集聚区有序集中。
此外,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聚焦产业发展过程中对规划资源要素精准保障的需求,在《方案》中针对强化规划引领、加强规划支撑,支持多元供地、优化筹建服务四个方面,提出系列针对性和前瞻性举措。
据统计,今年以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陆续推出《加强规划资源要素保障支撑广州“制造业立市”的指导意见》、七批惠企利民措施,支持产业发展,从土地供应,审批服务给予全面保障,着力营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穗规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