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总有一款产品让你“上头”,广州打响小游戏突围战

在广州的游戏市场,一个新的产业风口正在让广大玩家疯狂“上头”。

“别笑,你试你也过不了第二关”“屋顶漏了,快来帮帮我们吧”……从折螺丝到倒水瓶,这类洗脑式小游戏频频在社交媒体刷屏,成为玩家消磨碎片时间的新宠。其中有不少风靡网络的小游戏产品,正是出自广州的游戏厂商的手笔。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统计发现,在DataEye最新发布的2025年8月《微信小游戏畅销榜百强榜》中,由广州游戏厂商发行的产品共有22款,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高于深圳、北京等城市。这意味着广州已经成为小游戏供给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广州的老牌游戏厂商也越来越重视这一新赛道。诗悦网络推出的《永远的蔚蓝星球》自7月末上线微信小游戏以来排名快速攀升,最高攀升至畅销榜第10名。三七互娱、四三九九等多家老牌游戏企业也在加码小游戏,打造新爆品。

“老牌厂商纷纷布局小游戏,反映出这一赛道已从边缘试探走向战略必争。”广州市游戏行业协会会长王娟向记者分析,小游戏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广州游戏产业的发展格局,但是它不是对传统网络游戏的简单替代,而是开辟了一条极具潜力的“第二增长曲线”。

现象级产品频出

老牌厂商竞相入局小游戏

过去一年,“折螺丝”“倒水瓶”等现象级产品在社交平台频频刷屏,让小游戏从边缘娱乐逐渐成为全民消遣,推动小游戏市场规模迅速扩容。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小程序游戏收入达到398.36亿元,同比增幅接近一倍,预计2025年将突破600亿元。

除了开发周期短、触达能力强,小游戏的“吸金”能力也不容小觑。爆款小游戏《羊了个羊》的前期投入成本仅50万元,上线半年后营收就突破亿元,让出品方北京简游科技有限公司出尽风头。峰值日活跃用户数量破千万的《抓大鹅》,让元气森林等一众企业盯上了这一品牌植入新风口。

早期小游戏因技术简单、市场规模有限而未受老牌厂商重视。近年来,一批原本深耕端游、页游和重度手游的游戏企业,正在加快向轻量化赛道转向,也标志着小游戏赛道已经实现了主流化与成熟化。这一趋势在游戏产业高速发展的广州显得尤为明显。

扎根于广州科韵路的诗悦网络,曾凭借《云上城之歌》《长安幻想》等重度产品打开市场,也跳出舒适圈推出塔防类小游戏《蔚蓝》,首月流水超2亿元,月活用户达640万。截至发稿,该游戏在微信小游戏畅销榜上已进入前十名。

“诗悦曾以回合制、MMO见长,《蔚蓝》证明我们能突破品类限制。”诗悦网络副总裁黄永斌告诉记者,他们布局小游戏赛道,一方面是高度重视该赛道的高速增长和广阔前景,期待通过积极布局抓住小游戏市场增长红利;另一方面,《蔚蓝》的玩法设计、用户画像与内容调性与小游戏玩家偏好有较高契合度,符合小游戏赛道玩家的喜好,为他们切入该赛道提供了独特的产品优势。

黄永斌谈到,布局小游戏也让团队对玩法融合和数值平衡的核心能力得到复用和迁移。早期小游戏市场由轻度休闲游戏主导,随着深耕重度游戏品类的企业的入局、用户品位提升等,中重度、玩法更复杂、品质更精良的混合玩法小游戏正在成为增长新引擎。

在今年8月的微信小游戏畅销榜上,除了诗悦网络《蔚蓝》外,三七互娱的《寻道大千》、四三九九的《主宰世界》、星辉天拓的《盗墓笔记》等游戏同样名列前茅。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背后厂商过往并非专注小游戏领域,而是凭借在重度游戏品类积累的研发、运营和商业化经验,跨界打造出爆款产品。

“大厂有能力进行更多元化的探索,比如将旗下经典IP小游戏化,或是探索更复杂的玩法,从而做大市场蛋糕。”王娟认为,老牌厂商凭借其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将会推高行业标准、产品质量和营销成本,驱动行业创新节奏加快,小游戏市场的竞争将从简单的流量争夺转向综合实力的全面比拼。

构建多层次生态

广州抢占小游戏风口

在头部企业的多元化探索之外,广州也有一批小游戏新秀因开发爆款产品而声名鹊起。

近期,广州三狼网络有限公司开发的《密室出逃》登顶微信小游戏人气榜,一度超越《抓大鹅》等爆款游戏;今年靠着洗脑广告和易上手玩法刷屏朋友圈的《折螺丝》,曾连续占据微信小程序游戏畅玩榜榜首,则是出自2022年才成立的广州尊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这些小游戏企业通常规模不大,但凭借“小团队、快立项、密集测试”的优势,不断推出新题材,在小游戏赛道上站稳脚跟,与大厂的战略转型形成互补,共同支撑起广州小游戏产业的多层次生态。

广州能在小游戏赛道中集体突围,背后离不开其深厚的产业基础和敏锐的市场嗅觉。

作为中国游戏产业重镇,广州游戏产业营收规模在2024年达到1406.67亿元,创历史新高,占全国的43.2%,继续稳居“游戏第一城”。其中,广州小程序游戏全年营收突破150亿元,28家企业上榜《2024年中国小游戏百强企业榜单》,位居全国第一。

在游戏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广州从未掉队。端游时代,网易落地广州,《大话西游Ⅱ》成为行业标志;页游阶段,三七互娱、四三九九通过买量模式打开新局面;手游时代,《鸣潮》等作品则展现出广州出海的实力。如今面对小游戏风口,广州游戏企业再次展现出快速应变能力。

在王娟看来,广州企业能在小游戏的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成熟的工业化体系是关键因素。这套体系使得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同类产品的立项到测试,并通过精准的微创新迅速覆盖下沉市场。同时,广州游戏产业在页游到手游时代积累了丰富的营销与流量运营能力,使得广州的小游戏产品能够在激烈竞争中快速获客,实现规模化增长。

“广州的游戏厂商擅长‘短周期开发’,例如消除类小游戏平均研发周期仅2~3个月,这一效率依赖于本地高度成熟的程序、美术、策划团队。”黄永斌也谈到了技能的适配性。他表示,广州游戏人才供给也十分充足,形成“研发—运营—发行”的完整人才链。

王娟认为,未来,广州游戏产业发展将有望实现“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格局。“一方面是继续深耕传统客户端、移动网络游戏,推动产品的精品化、全球化;另一方面是积极布局小游戏,推动快节奏、平台化创新。”

广州小游戏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今年5月出台的《关于推动广东网络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小程序游戏发展,用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国内头部平台到广东落户,吸引更多中小微开发者围绕平台在广东集聚。

为更好地抓住小游戏机遇,广州还加强产业集群与生态建设。打造广州“游戏谷”,聚集200多家游戏企业,已形成全要素集聚生态;围绕产业集群,打造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平台。例如在琶洲和鱼珠建设游戏服务中心,在羊城创意产业园落户广州市天河区游戏产业服务中心。

王娟建议,未来广州要持续优化审批服务,帮助企业降低合规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此外,人才培养上重点培育既精通游戏设计又深谙流量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并通过打造“以赛促创”挖掘顶尖创意、激励玩法创新,为广州小游戏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 | 记者 黄婷 实习生 林泓玥

图|记者 黄婷 实习生 林泓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