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褶皱里藏着文明的密码,时代的裂缝中映射着命运的抉择。
近日,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现代史教授迈克尔・威尔特的代表作《破裂年代》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推出,这部聚焦1918年—1945年德国历史的作品,以颠覆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历史的大门。
迈克尔・威尔特作为2022年德国历史学院奖获得者,在20世纪德国史、纳粹史、消费社会史等领域造诣深厚。此次,他摒弃传统史学研究的宏观视角,以“私人编年史”为载体,将散落于历史尘埃中的个体叙事重新串联,为那段充满矛盾与动荡的岁月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本书聚焦魏玛共和国至纳粹德国覆灭时期,听取历史亲历者的声音,重构“当下”视角,展现这一时期德国社会的破裂图景。
从革命与反革命的暴力冲突、恶性通货膨胀、大萧条的冲击,到职场新女性的涌现、日常闲暇与工人生活、电影艺术与黑人文化,再到1936年奥运会的政治展演、排犹措施的逐步升级、民族共同体的吸纳与排斥,灭绝营的血腥屠戮、纳粹帝国崩塌后的荒芜与混乱,以及身处1945年历史十字路口民众的艰难抉择……
迈克尔・威尔特通过挖掘大量私人日记档案,如版画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学者维克多・克伦佩勒、小镇旅馆老板马蒂亚斯·约瑟夫·梅斯等历史亲历者的记录,生动呈现了德国社会在革命与反革命的暴力、恶性通货膨胀、纳粹崛起等重大事件冲击下,普通民众的命运抉择和生存困境。
不同于传统史学著作,《破裂年代》更像是一部“绝望者日记”,通过展现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无所适从,揭示了意识形态如何如毛细血管般渗透社会底层,而个体又如何以碎片化的生命叙事或支持,或顺从,或沉默,或抵抗,或抗争。
时代高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丰裕,也伴随着价值碰撞、结构重塑与心灵震荡。理解时代的“裂痕”,是把握未来走向的关键。那些曾经深刻影响世界走向的“破裂年代”,是现代人审视当下、照见未来的重要参照。
文 | 记者 熊安娜 通讯员 董芳
图 | 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