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中旬以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席卷了珠三角地区,广东的佛山与广州随之成了“蚊子战”的主战场。
广州尤其是佛山今夏的蚊子战引起了法国世界报的关注。该报写道,今年夏天,广东的暴雨、洪水与酷热,让大大小小的积水成为蚊子繁殖的“温床”,自6月中旬以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席卷了珠三角地区,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官方就通报了近万例感染病例。基孔肯雅热引发的高烧、关节痛让民众叫苦不迭。广东的佛山与广州随之成了“蚊子战”的主战场。
导致基孔肯雅热传播的是白纹伊蚊。这种蚊子在继续传播登革热的同时,(去年已1万6千例)今年又把基孔肯雅热推上了前台。中国有专家表示,气候变暖让蚊子季节越来越长,中外人员与货物流动频繁,输入性疫情转变为本土化疫情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强制住院、行人也被喷洒驱蚊剂
法国世界报表示,面对这场由白纹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热,地方政府的应对战术既严格又多样。
从7月初起,感染者可以被“强制住院”,出院前,必须先经过检测,结果成阴性了才可以出院。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防疫人员可以闯入居民家的阳台,掀翻水碗水桶和花盆,检查有没有积水。在南海区,甚至行人也要被喷洒驱蚊剂。
罚款也是这场蚊子战的工具之一。一所学校因积水被罚款五千元,一个停车场因为有水坑被罚款一千五百元,一家海鲜餐厅因为在露台上放置鱼缸也被罚款一千五百元。一些居民在评论区挖苦说:“如果罚款也能杀蚊子,那我们早就全国清零了。”
政府还设置了举报热线和平台。政府贴出的红色的宣传横幅上,写着“可防、可控、可治”,媒体高呼“小蚊子比猛兽还要危险”。
不少人调侃:疫情管控方式活像翻版的新冠,只不过这一回,敌人是蚊子。
“黑科技”狠活
除了这些严格的铁腕措施,政府还拿出了好几个创新措施,有些还真是“黑科技”狠活。比如,在佛山的公园里,投放了成千上万条“吃蚊子的鱼”,据说这样的鱼一天能吞下四百多条蚊子幼虫。与此同时,科研人员还释放了四千万只不能生育的雄性蚊子,它们唯一的使命是让雌蚊子在和它们交配后产下的是空壳蛋。除此之外,政府还使用无人机来喷洒杀虫剂,还上线了显示蚊子密度地图的手机应用程序。整个城市俨然成了蚊子的末日剧场。
对常见的杀虫剂几乎全部耐药
不过,这些“硬核措施”也引来争议。研究人员提醒:广州的蚊子几乎对常见的杀虫剂全部耐药,喷的杀虫剂越多,死掉的反而是蚊子的天敌--蜻蜓。至于水土环境因过多喷洒杀虫剂而遭受何种冲击,还需要拭目以待。于是,有人打趣说:科学家在与蚊子斗智斗勇,但最后可能赢的是“耐药的蚊子家族”。
不管怎样,根据官方的数字,截至8月中旬,佛山的每日新增病例已从600例下降到100例,官方宣称疫情正被“稳住”。
不过,在广东闷热的夏夜里,市民依然被蚊子的声音吵得心惊胆战。广东的“蚊子战争”还没有终结。人与蚊子的较量,或许会成为中国南方城市夏季的“新常态”。
Information
- Show
- Channel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25 August 2025 at 22:58 UTC
- Length6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