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叭叭

拾柒No-17

☆本节目由播客厂牌——凹凸宇宙出品 ☆主播十七,前芒果台首席记者,喜欢分享个人日常和随性的感悟,也爱聊新闻事件与悬疑案件,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新鲜的知识与小小的治愈~ 另一档多人闲谈节目【浪里个浪!】更新中,喜欢主播可关注公众号【浪radio】加入听友群哦~

  1. 27 AUG

    87、长沙凶宅系列:常亮的灯与8字诅咒

    1994年底,长沙的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职工楼发生了一件怪事: 物热系退休教授林树鸾一家人,十多天没有露面, 但家里的灯却一直开着…… 直到人们发现时,教授一家三口早已殒命! 更离奇的是,屋内的一个收费本上, 用红圆珠笔写着8个字:不义之财,收得太多…… 本节目由播客厂牌——凹凸宇宙出品主播:十七(微博:拾柒No_17)搜索公众号【浪radio】加入节目听友群、节目官方微博搜索【播客十七叭叭】离奇 1994 年 11 月底,长沙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教授楼20 栋404 户有些反常: 订的鲜奶堆在门口发馊,这家的女主人、常开门接诊的高大夫没了踪影,可每到夜晚,林家的灯总亮着~ 十多天后,邻居们觉得不对劲,赶紧联系了村委会、上报给学校保卫处,工作人员从隔壁阳台翻进屋内,发现林树鸾教授一家三口在家中遇害,现场惨不忍睹! 更诡异的是在家里的一个收费本上,有红笔写的 “不义之财,收得太多”8 个字,就像是一个诅咒…… 僵局 案发后,警方成立专案组,逐户排查家属楼周边十多个村子,核对指纹、梳理受害者社会关系。 受害者林教授是业内知名学者,退休后专注研究,并没有仇家,但他的妻子高菊贞在家开私人诊所,接触的人非常复杂。 11 月 28 日还有邻居见她打招呼,29 日下午,有人听到林家传来惨叫,大家并没有在意,以为是病人疼痛发出的呼喊。 十几天排查下来,警方走访了上百人却依旧没有任何的突破。 就在专案组焦头烂额时,一个令案件局势发生转变的事情出现了…… 三个方向 警方在排查过程中得知,中南工业大学有个子弟付某,因为抢劫被抓了,而他的同伙符某在逃。 专案组的民警突然想到:林教授家的现场有被翻动的痕迹,看起来像是抢劫杀人,而付某和符某又是抢劫犯,会不会和这起灭门案有关? 抱着这个疑问,警方将符某抓获,他提供了三条与本案有关的重要线索: 第一条,中南工大教工子弟丁某曾经说过,本案可能是他认识的几个“伙计”中的一个干的。 第二条,1994年夏天,中南工大教工子弟龙某和朋友一起吃夜宵时,曾经谈论过高大夫很有钱,准备去“搞”林教授家。 第三条,和付某一起抢劫的同案犯李氏兄弟,在教工子弟“圈子”里以“路子野”、“下手重”出名,也相邀要去“搞”林教授家。 那么,凶手真的就藏在以上这些人当中吗?

    35 min
  2. 13 AUG

    86、你对我的好,是一种恶意吗?

    你认为身边人对你的提醒,会是一种恶意吗? 有人觉得,过度提醒是一种恶意的关心: 从小时候父母追着问红领巾、水杯, 到伴侣开车时的不停指挥, 再到职场上被上司五分钟催一次进度…… 这些提醒到底是爱还是控制? 是焦虑的转嫁还是刷存在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过度提醒”这件事~ 本节目由播客厂牌——凹凸宇宙出品主播:十七(微博:拾柒No_17)搜索公众号【浪radio】加入节目听友群、节目官方微博搜索【播客十七叭叭】当“为你好”的提醒,变了味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刚起身想关厨房灯,妈妈已经抢先开口“去把灯关了”; 和伴侣约好周末大扫除,你刚拿起吸尘器,对方就站在客厅喊“先吸沙发底下,那里灰多”; 甚至开车时,明明早就看到前方车辆,坐在副驾的朋友却突然喊 “减速减速”。 这些场景里的提醒,都裹着“关心”的外衣——妈妈怕你忘关灯,伴侣怕你漏掉卫生死角,朋友怕你开车出意外…… 可奇怪的是,被提醒的人非但不觉得暖,反而像被泼了盆冷水。 明明是好意,怎么就成了矛盾的导火索呢? 过度提醒背后的“小心思” 有人说,过度提醒是一种“恶意”的关心,但也有人觉得,没必要上纲上线。 就像网友说的:“我妈每天提醒我喝水,我知道她是为我好,听着就挺温暖的。” 但更多时候,那些重复又强势的提醒,背后藏着更复杂的心理。 比如控制欲,对方的什么都想管。还比如焦虑的转嫁,就像一些整天念叨孩子的家长,是吧自己工作上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第三种是刷存在感,职场上有些老员工总对新人指手画脚,不过是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不想心办坏事,怎么办呢? 被过度提醒时,有人选择硬碰硬,也就是你越催,我越不动! 但有人默默忍受,心里却憋了一肚子火~ 还有人摸索出了更聪明的办法,比如知道爸妈爱操心,每次出门前都会主动掏出钥匙、手机、钱包晃一晃,并告诉对方:“你看,都带齐了!”几次下来,对方自然就不再追着提醒了。而对于提醒者来说,学会“闭嘴”也是一门学问。 破解过度提醒的另一个关键,在于找回“边界感”,有一句话说得好:最好的关系,是我知道你关心我,你也相信我能做好。 欢迎扫码加入听友群

    27 min
  3. 23 JUL

    85、原来我们的生活早被商家“套路”了!

    你有没有思考过,为啥冰箱冷藏区有灯但冷冻区却没有? 你发现没,女装的扣子在左边但男装却在右边! 今天十七带大家解锁生活里的这些奇怪现象! 从超市夜场打折到酒吧花生免费,从9.9元定价玄机到李佳琦爆火的底层逻辑, 这些日常琐事,竟然全都藏着商家的小心机! 本节目由播客厂牌——凹凸宇宙出品主播:十七(微博:拾柒No_17)搜索公众号【浪radio】加入节目听友群、节目官方微博搜索【播客十七叭叭】冰箱灯只照冷藏区?心机! 你有没有半夜饿到摸黑开冰箱,对着黑漆漆的冷冻区翻雪糕时,心里暗骂“设计师为什么不装个灯”? 但《牛奶可乐经济学》书里早有答案:冷藏区是“高频使用”,每天拿牛奶、饮料、水果得开个十几次,装盏灯能让你看得清、拿得快,体验直接拉满; 可冷冻区呢?除非囤货或解冻,谁会天天开?装灯不仅多花成本,低温还容易让灯“罢工”,纯属吃力不讨好。 还有我们的衣服扣子,你是否意识到过,女生衣服扣在左边,但男生却在右边? 殊不知这当中也有经济学作祟! 商家早把你心理摸透了! 超市晚上的面包、熟食突然 “打骨折”,真不是老板 “善心大发”! 这其实是因为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面粉、人工都花了,当天卖不掉就得扔,打折换点钱总比血本无归强,还能顺便勾着你买袋酸奶当早餐,这波操作简直 “一石二鸟”。 酒吧更懂“套路”:花生免费随便吃,白水却卖得比啤酒还贵…… 这又是为啥? 经济不好时,这些行业反而更赚? 你最近一定刷到了盲盒、labubu爆火的热搜,其实,每到经济下行期,口红、盲盒反而卖得更疯。 经济学上有一个“口红效应”:买不起大牌包,几十块的口红能让你瞬间提气,几十块钱拆个盲盒能乐半天…… 低成本就能换来情绪价值,李佳琦能爆火,正是踩中了这波“刚需”,他对着镜头喊“买它”时,卖的其实是普通人的“小确幸”。 生活里的经济学从不是高大上的理论,而是藏在柴米油盐里的“生存智慧”~ 下次薅羊毛时,说不定你也能看透商家的“套路” 啦! 欢迎扫码加入听友群

    31 min
  4. 9 JUL

    84、长沙凶宅系列:致命公寓,长沙房东被害案

    怀孕两月的女房东,为何在出租屋浴室内惨死? 脖颈缠绕的电源线、洗劫一空的财物…… 全都指向一场蓄谋已久的抢劫? 监控里的白衣男子,为何留下虚假的姓名? 长沙流传“南他城、北时代”的公寓传说,究竟藏着多少秘密? 本节目由播客厂牌——凹凸宇宙出品主播:十七(微博:拾柒No_17)搜索公众号【浪radio】加入节目听友群、节目官方微博搜索【播客十七叭叭】节目内容来源于对新闻报道的整理诡异公寓里的血色约定 长沙他城公寓的名字,老长沙人都不陌生。 两栋蜂巢楼挤着1560户,其中1200多户都是租户,大约31平米的迷你户型里,连光都得靠落地窗硬挤进来。 2010 年 6 月 5 日,怀孕俩月的房东庞倩(化名),就是在这里赴了个租房的约定。 她中午出门时还笑着跟丈夫说“签完约就回来”,可下午电话就打不通了。 等民警找到她时,人已经倒在 2104 房浴室里,脖子缠着电源线…… 监控里的白衣男子 当天中午1点,庞倩和一名穿着白色衬衫的男人有说有笑地进入了他城公寓大堂。 1 小时后,男人却独自狂奔出来,拦车时手还有些发抖。 根据庞倩的丈夫回忆,租房的男子自称姓李,可是当警方按线索找到男子住处的时候,开门的却是一名女子。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女子称自己的同居男友并不姓李,而是姓凌,并且不在长沙,而是去上海谈生意了…… 难道警方的追踪出现了差错吗? 两栋知名公寓的致命关联 长沙人或许都听过“南他城,北时代”这句话,这一南一北两处公寓都有几个共同点:密度高、租户扎堆、鱼龙混杂。 而警方要找的这名白衣男子,竟然恰巧就住在北边的时代先锋。 十七在当年刚到长沙工作的时候,就在时代先锋公寓楼租住过两年,深深领略过这里的人员杂乱。 那么,凶手为什么会选在他城下手?他是早就盯上了庞倩,还是随机作案? 那圈致命的电源线里,藏着的是贪念还是仇恨?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如果那天恰好你是房东,面对 这位“看房”的陌生人,你会让他进门吗? 最终,凶手被判处死刑,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没有停止…… 欢迎扫码加入听友群

    17 min
  5. 21 MAY

    80、让我看看是谁的计划又双叒叕烂尾了?

    是不是每次立 flag 都信誓旦旦, 结果却总在刷手机、摸鱼中眼睁睁看时间流过? 健身卡用到过期却只去3次,想学技能却永远停在“明天开始”…… 其实你是被“执行间隙”盯上啦! 再不行动,你2025年的人生计划又要烂尾咯!!! 本节目由播客厂牌——凹凸宇宙出品主播:十七(微博:拾柒No_17)搜索公众号【浪radio】加入节目听友群、节目官方微博搜索【播客十七叭叭】执行间隙让我们计划破产 你一定经历过这样这些时刻: 办了健身卡却吃吃不想去,直到快过期了才去过三次……下载了学习 APP 却先刷完了推荐视频、明明要赶方案却把桌面整理了三遍…… 这些从“想去做”到“真的去做”之间的空白期,还有行动中突然“掉线”的瞬间,都有个共同名字——执行间隙。 执行间隙大型翻车现场 职场中,执行间隙是方案写到一半突然想“再找份资料”的纠结,也是团队协作时“等别人先动”的观望,最后只能熬夜赶工交差; 学习时,执行间隙是背单词到第 10 天突然被游戏吸引的分心,是备考计划被“就玩一天”打断的妥协,最后对着考卷悔不当初; 生活里,执行间隙是“早睡计划”从 “就看一集” 变成“天亮了”的崩溃,是健身卡从“每周三练”沦为 “拍照打卡道具”的无奈。 这些间隙看似微小,却在悄悄偷走我们的时间、消耗我们的热情,让我们离“理想中的自己”越来越远…… 反对拖延! 想破解执行间隙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我们可以把目标“切碎”,降低行动门槛: 想写一本书,不如试试“每天写 300 字”,想三个月瘦 10 斤,可以先从“今晚散步 15 分钟”开始。 其次,就是远离干扰源,把手机调成“专注模式”藏进抽屉,甚至可以用一些“仪式感”给大脑发信号,例如泡杯咖啡=进入工作状态,戴上耳机=开启学习模式。 另外,也可以试试找个“战友”互相监督,每天互相汇报进度,完不成任务就发红包“赎罪”…… 其实,几乎每个人都会被执行间隙困扰,但与其自责 “我又拖延了”,不如试试马上行动起来,和间隙正面硬刚! 欢迎扫码加入听友群

    25 min

About

☆本节目由播客厂牌——凹凸宇宙出品 ☆主播十七,前芒果台首席记者,喜欢分享个人日常和随性的感悟,也爱聊新闻事件与悬疑案件,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新鲜的知识与小小的治愈~ 另一档多人闲谈节目【浪里个浪!】更新中,喜欢主播可关注公众号【浪radio】加入听友群哦~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