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1. 1 HR AGO

    2025中国企业500强出炉!广东54家上榜!前100强粤企名单速看

    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了“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这是中国企联连续第24次向社会发布该榜单。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110.15万亿元,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2025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为267家,较上年增加14家,千亿级企业占比达53.4%。其中,在这份榜单中,共有54家广东企业上榜,较去年多2家。 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 从发布的榜单来看,入围企业的规模总量保持增长。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110.15万亿元,较上年500强有所增加。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达479.60亿元,提升5.79亿元;资产总额为460.85万亿元,增长7.46%。国企、民企入围企业数量保持基本均衡格局,分别为251家、249家。 位列前10位的企业是分别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前十位中银行占据四个席位,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排前三,京东第十。 此外,榜单发布显示上榜的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2025中国企业500强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总额为4.71万亿元,增长4.39%,收入净利润率为4.27%,提高0.17个百分点。 15家企业营收超万亿元 2025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为267家,较上年增加14家,千亿级企业占比达53.4%。 其中,有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了万亿元。国家电网营业收入超过了3万亿元,即将突破4万亿元大关;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超过了2万亿元。 中国企联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表示,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大企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总体规模保持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25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为460.85万亿元,增长7.46%,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发挥了有力的引领带动作用。 54家广东企业上榜 2025中国企业500强共分布在30个省中,分布最多的五个地区依次是北京、浙江、广东、山东和江苏。 在这份榜单中,共有54家广东企业上榜。羊城晚报记者据榜单初步梳理发现,54家广东企业中,深圳25家、广州18家、佛山5家、东莞2家、珠海2家、惠州2家。其中前100的名单中,共有12家广东企业上榜,分别来自深圳、广州和佛山,凸显珠三角核心城市的经济集聚效应;从行业生态来看,广东入榜企业包括覆盖金融、科技、制造、能源、建筑等领域,体现广东产业生态优势。 排位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 城市 12;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14081400;深圳 23;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86207200;深圳 24;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85339948;广州 26;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77710246;深圳 31;腾讯控股有限公司;66025700;深圳 48;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50942800;深圳 62;美的集团;40908427;佛山 65;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40335417;广州 79;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34317644;深圳 92;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8442006;深圳 97;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7589553;广州 99;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7138087;深圳 文 | 戴曼曼

    5 min
  2. 2 HR AGO

    从“卖全球”到“全球造”“全球买”,广东上市军团正加速出海|财报透视镜

    泰国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埃及的首套产品成功下线……今年以来,广东厨电企业万和电气的出海之路越走越宽:泰国工厂一期已进入批量生产,二期工程紧随其后于4月启动试产;远在埃及的生产基地也于1月正式投入试产,“全球运营”战略火力全开,辐射欧洲非洲市场。 “不是在海外,就是在路上”,这正成为广东上市军团出海的生动写照。数据有力印证了这一点:902家发布2025年半年报的上市粤企里,558家上半年录得境外收入,合计9360.99亿元,超过六成企业开启了海外版图,出海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境外业务收入规模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 今年以来,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迎来首个海外实现量产交付的工厂;美的集团在泰国、印尼、越南、马来西亚、埃及、沙特等国家增产扩能;比亚迪泰国工厂自去年竣工投产后,今年首次将电动车出口至欧洲市场;胜宏科技越南工厂上半年完成了奠基仪式,正紧锣密鼓进入建设筹备阶段……从早年单兵作战到如今连点成线地成团“走出去”,广东上市军团正集体驶入国际化新航道。 六成上市粤企扬帆出海 制造业撑起新增长 近年来,广东上市公司的全球化版图不断拓展。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已有558家A股广东上市公司披露境外业务收入,占广东上市公司总数的61.90%,合计实现境外总收入9360.99亿元,占全国A股上市公司境外营收比重19.97%,相较于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6.64%。2024年全年652家上市粤企录得境外收入合计1.80万亿元。 在这场全球化浪潮中,制造业上市粤企成为了出海军团的中流砥柱。2025年上半年,558家上半年录得境外收入的上市粤企中共有474家为制造业企业,合计实现境外总收入8078.52亿元,占上市粤企总规模的86.30%。此外,421家民营出海粤企贡献了59.25%的境外收入,合计5547.31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 细分领域来看,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以3454亿元的海外收入领跑,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紧随其后,分别实现2198亿元和1523亿元境外收入,同比增幅分别达11.7%、14.5%和42.6%。由此可见,电子设备、电气设备、新能源汽车等成为了广东上市军团新的外贸增长极。 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扬帆出海、畅销全球。多家新能源车企境外业务收入实现爆发式增长,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境外业务收入为1353.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速高达50.49%,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6.46%;广汽集团今年上半年境外地区营收66.96亿元,同比增长20.56%;自主品牌海外终端销量超5万辆,同比增长45.8%,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表现日益亮眼。又如光伏设备供应商捷佳伟创上半年海外业务实现收入20.14亿元,同比增长363%,毛利率35.4%,高于国内业务毛利率水平,成为该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大增的主要驱动因素。 从“卖全球”到“全球造” 龙头企业海外掘金超千亿 在全球化浪潮下,广东上市粤企积极投身国际市场,一系列行业龙头公司更是加速出海步伐,携手“朋友圈”共拓国际舞台,成为上市粤企出海的领头雁。 其中,比亚迪、美的集团、立讯精密这三家龙头上市粤企表现极为突出,仅2025年上半年海外进账便均超过千亿元。半年报显示,比亚迪海外市场的开拓对比亚迪汽车业务增长有重要贡献。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海外收入达1353.58亿元,位居上市粤企第一位。同时,比亚迪走出去步伐还在加快,5月在匈牙利设立欧洲总部;4月柬埔寨工厂奠基,自建运输船队也陆续投入运营,可见其国际化拓展的雄心。 美的集团上半年海外市场营收1071.93亿元,同比增长17.7%;同期国内实现营收1439.31亿元,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2.69%,从增速看有望追平国内收入。消费电子巨头立讯精密表现也同样抢眼,海外营业收入达1057.26亿元,同比增长17%,持续巩固全球布局。 除了这3家千亿级企业,传音控股、南方航空、中兴通讯、海信家电、领益智造、格力电器等11家企业上半年海外收入也突破百亿元。传音控股作为手机品牌主要销往非洲、南亚、东南亚等全球新兴市场,今年上半年实现海外营业收入290.14亿元,占营收超过99%。南方航空国际业务快速恢复,上半年国际航线收入达到258.25亿元,占比超过3成。中兴通讯上半年国际市场收入209.36亿元,同比增长7.77%,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9.26%,5G基站、5G核心网累计发货量保持全球前列。格力电器海外业务收入163.35亿元,同比增长10.19%,创下历史新高。 跨境并购凶猛,广东军团全球化布局多点开花 如今,广东上市公司的出海布局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的产品输出,演进为包括品牌、技术、资本与标准的全链条输出,从追求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广东上市军团正重构全球竞争力。 生产基地全球化是制造企业出海的核心布局。今年4月,美的集团工业技术事业群旗下威灵汽车部件位于墨西哥的北美制造基地正式启动。该项目成为威灵汽车部件继合肥、安庆基地后,在海外布局的第一家工厂。目前,美的工业技术全球智能工厂数量已达28家,并在中国、印度、日本等地建成31个研发试验中心。2025年6月,亿纬锂能公告投资不超过86.54亿元在马来西亚吉打州扩建一个储能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期不超过2.5年,建设用地规模约为48.4万平方米。2025年4月,新宝股份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龙图企业拟以自有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印尼东菱科技合计增资5000万美元,增资旨在落实公司海外制造基地战略规划,提升海外业务竞争力。如今,生产基地全球化已成为广东制造企业贴近目标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如今,随“广东智造”走向世界的,早已不只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硬件产品,更包括背后的技术标准、工艺规范与产业模式。自2011年开始走出海外,目前锂电池装备龙头企业利元亨已完成了在欧洲、北美及亚太地区的布局,在美国、德国、匈牙利、日本和韩国等多个国家设立子公司。日前,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卢家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外布局帮助利元亨至少实现三方面的战略目的:一是拓展全球研发视野。尽管中国新能源产业近年全球领先,但欧美发达国家在先进制造领域的经验仍能有效牵引中企的技术创新,海外布局为企业提供了前沿技术观察窗口。二是在国内市场周期调整时,企业能快速实现了本土研发、本土交付与售后服务保障。三是全球化网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推进提供了牵引,并为未来增长提供持续动能。 此外,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广东上市公司还通过跨境并购加速全球化布局,涵盖新能源、高端制造、医药等领域。例如,珠海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丽珠集团日前宣布,其境外全资附属公司LIAN SGP拟斥资约人民币15.87亿元收购越南上市公司Imexpharm Corporation64.81%股份,目的是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支持其在医药领域国际化及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IMP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抗生素、心脑血管药物等。此外,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团顺利完成对Teka集团的收购,加速全球业务布局;广东宏大则通过向贝利萨里奥集团收购秘鲁EXSUR公司51%股权,正式进军秘鲁民爆市场,开启国际化发展新征程。 文 | 记者 莫谨榕 实习生 贾瀚阳

    10 min
  3. 2 HR AGO

    罗永浩“锤”西贝,交个朋友股价“坐火箭”!这波流量赚麻了|热财经

    一场由预制菜引发的舆论争议,意外成为港股上市公司交个朋友控股的“股价催化剂”。自9月10日罗永浩公开质疑西贝莜面村使用预制菜以来,双方争议不断带动舆论热度,带动了港股上市公司交个朋友控股的股价上涨,该股9月12日录得6.32%的涨幅后,9月15日股价继续攀升上涨5.94%,两个交易日内实现累计超10%的涨幅,成交量大幅放量。 交个朋友控股是直播电商行业的头部企业,主要为新媒体平台、行业客户、广播机构等提供全方案视频应用服务。早年间其与罗永浩深度绑定,但在2022年5月,公司宣布罗永浩基本退出公司管理层。此次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之争,间接带动了交个朋友股价小幅上涨。 事件起因于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的公开吐槽。他晒出在西贝莜面村的消费账单,直指其菜品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次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否认使用预制菜,并表示将起诉罗永浩。 此后,双方隔空交锋,并迅速引爆舆论。罗永浩悬赏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证据,而西贝则宣布向全社会开放全国门店的后厨供参观。相关话题轮番登上热搜榜,不少消费者都在社交媒体晒出参观视频。在罗永浩的连番攻势下,西贝的营业额下降,客流断崖式减少。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对媒体透露:“昨天和前天所有门店加起来,日营业额分别掉了100万元,今天我估计会掉200万元到300万元。” 罗永浩和西贝的交锋意外带动交个朋友控股股价。9月12日,也就是罗永浩发布吐槽微博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交个朋友控股股价便开始异动。当日以0.95港元开盘后迅速拉升,最终收于1.01港元,涨幅6.32%,成交量达188万股,成交额183.84万港元,较前五日平均成交量放大近两倍。下一个交易日,股价继续攀升至1.07港元,成交额达到931.58万港元,两日累计涨幅达12.63%,成交量维持高位运行,显示市场资金持续流入。 交个朋友控股曾与罗永浩的深度绑定是其股价上涨的关键逻辑。2023年5月,世纪睿科通过收购交个朋友并更名为交个朋友控股,实现了交个朋友的“曲线上市”。而交个朋友的前身则要追溯到罗永浩最早的抖音直播账号。 2020年直播带货大热之际,因创业背负巨额债务的罗永浩在抖音开启直播带货,此后罗永浩逐步发展成为抖音平台上的头部主播。2022年6月,罗永浩抖音账号正式更名为“交个朋友直播间”,继续由北京交个朋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罗永浩则宣布正式退出交个朋友管理层。2023年5月,世纪睿科发布公告宣布已完成对交个朋友公司的全资收购,拥有其核心IP和相关的全部账号。随后世纪睿科股份简称更改为“交个朋友控股”。 根据交个朋友控股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上半年其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19亿元,同比增长9.8%。股东应占溢利为5737.2万元,每股基本盈利4.24分。交个朋友控股解释称,由于平台流量获取成本上升以及持续推进“朋友云”智能系统的研发支持及运营投入增加,使得集团成本及费用同时增加,为中期期间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西贝与罗永浩的争议也引发A股预制菜概念股的波动。9月12日,预制菜指数下跌0.6%,但中期来看,该指数自4月以来累计涨幅已经达17.04%。 文 | 记者 莫谨榕

    4 min
  4. 2 HR AGO

    广州供电局成为电网企业首个“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试点示范基地”

    9月1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和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联合主办的“工业强国少年行”工业文化研学品牌活动在广州电力展示馆举办,广东省工信厅、广州市工信局、“工业强国少年行”任务承担机构及相关企业机构参加活动。 当天,现场举行了“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试点示范基地”揭牌,广州供电局属首个成为该示范基地的电网企业。会上,广州供电局正式发布“Power工业文化研学”品牌,推出电力行业首创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师”精品课程和基于广州首个国家工业遗产——华安楼打造的沉浸式剧本游课程,举办工业文化研学沙龙,推动工业文化传播与传承。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表示,广州供电局依托国家工业遗产的沉浸式研学模式为工业文化普及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发布“Power工业文化研学”品牌 据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供电局积极推进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精心打造广州供电局“Power工业文化研学”品牌,立足百年电力历史文脉,深度挖掘工业遗产价值,让工业文化遗产焕发新时代活力,生动展现了新时代能源央企的政治担当与文化使命。 该品牌涵盖基础研学、行业研学、国际研学的“三位一体”大研学格局。针对基础研学,推出“Power Camp好奇电学堂”,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电力知识科普,激发科学探索兴趣;针对行业研学,推出“Power Lab电力研究院”,链接能源行业人士及高校学生,助推能源技术的深度交汇;针对国际研学,推出“Power link电力访学团”面向境外团体,促进国际交流和文化共融。 作为品牌的重要支撑,广州供电局搭建了“1+3+N”Power Map研学地图,通过1个综合展示馆、3个专业展示馆、N个实践场所,建立遍布全广州的研学站点,形成多元立体、触手可及的研学资源网络;组建五支研学授课队伍,让展馆讲解团、科创专家、青少年志愿者、多语种人才、离退休员工齐上阵,为不同团队提供定制化的研学内容;延续围绕电力发展的“历史、现在、未来”的“初心红、低碳绿、科技蓝”三大电力主题路线,升级课程设计,推出“我是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师”“华安光明行动”实景剧本游特色课程。 广州供电局党建部主任黎刚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体系化的品牌规划和创新的课程设计,用好用活华安楼这一国家工业遗产,让其深厚的红色底蕴和工业精神绽放时代光芒,将建设工业强国的接力棒传递到少年手中,让工业文化的火种在青春的心中生生不息。” “工业强国少年行”精品课程迎来首批学生体验官 活动当天,首批学生代表体验了“我是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师”课程和“华安光明行动”实景剧本游课程。 在“我是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师”课程中,学生们担任电网规划师角色,完成负荷计算、设施布局等任务,在沙盘上规划电网结构,设计新型电网蓝图,在趣味的互动中深刻感受新型电力系统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在《华安光明行动》剧本游课程中,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参与护厂运动,跟随广州电业局第一任党委书记、局长曾志同志带领工人们投身电力建设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国家工业遗产广州电业局旧址为场景,完成情景任务,深入了解电力工业历史,感悟电力工业精神的时代价值。 参加体验的学生代表点赞说:“这次的研学课程把专业难懂的知识和书本上的历史转变为有趣的互动和沉浸式的体验,感觉非常新鲜有趣,对电力工业的科技和文化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戚玥 张楚璇

    4 min
  5. 3 HR AGO

    就在国庆假期!保利美高梅博物馆 “丝路” 展览来了

    9月15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2周年之际,保利美高梅博物馆,宣布将于10月1日全新推出“丝路”展览,以欧亚大陆丝绸之路沿线历史遗珍为经纬,以东西方文明交流为脉络,透过四大主题单元、逾200件珍贵展品,再现千年丝路文明交融的壮阔史诗。 展览深度呼应“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内核,阐释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当代价值,同时进一步助力澳门建设成为“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时代愿景。 保利美高梅博物馆自2024年11月面向公众开放以来,聚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的文物艺术品,透过创新策展理念和可变空间布局,实现学术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与互动性的有机融合,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明珠和中西方文化重要纽带。 四单元三亮点 沉浸式跨时空文化体验 “丝路”展览透过四大主题单元“瀚海西风”、“星汉灿烂”、“和光同尘”和“大道锦程”,系统呈现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流历史、融合成果与未来愿景。第一单元“瀚海西风”追溯古丝绸之路开拓者们通过货物交换与信息流通,逐步构筑丝绸之路千年不衰的基础;第二单元“星汉灿烂”展示以丝织、陶瓷、漆器、金工、玻璃、珐琅为代表的技术沿丝路东西传播,并最终显现于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万象;第三单元“和光同尘”呈现丝绸之路上交融的精神成果,透过图像、雕塑、音乐中的审美艺韵、经卷、典籍中的哲学思辨,昭示着丝绸之路在促进人类深层对话上的深刻作用;第四单元“大道锦程”则是阐释丝路的物质与精神遗产如何丰富当下的艺术创作。 从“凿空”到“未来” 一条路的文明史诗 “丝路”展览有三大亮点,一是参展展品丰富精彩,不仅包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内地近20家文博单位的藏品,更涵盖来自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等境外文博机构珍品,后续还将加入葡萄牙、法国等境外文物,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展。二是更加聚焦丝路精神的现代表达,透过常书鸿、常沙娜等几代学者的作品,展现80余年薪火相传的敦煌艺术守护事业;同时展示知名音乐家谭盾多年研究所复原的古丝路乐器,包括凤首箜篌、五弦琵琶、反弹琵琶等,结合现代交响乐让“丝路之音”重焕生机。三是创新推出博物馆“夜游”活动,以剧目为文化载体,将丝路文明故事串联,透过现场人物动态演绎结合文物静态展示,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跨越时空的文化体验。 回顾“丝绸之路”的源起:公元前138年,张骞持节凿空西域,《史记》谓之“凿空”,始立“互通有无”之国交范式;2014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申遗的经典范例。转眼到2025年,保利美高梅博物馆融合保利文化与美高梅的资源优势,推出“丝路”展览,特邀甘肃省博物馆藏铜车马仪仗俑队、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款蓝色玻璃八棱瓶、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藏瓷瓶、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犍陀罗佛像,与音乐家谭盾复原的凤首箜篌、敦煌艺术四代传承者的壁画摹本以及数字艺术同置一厅,让古老的丝路遗珍在声音、光影、色彩与互动中“活起来”。 文|记者 王丹阳 图|主办方供图

    4 min

About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More From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