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之际,阿里旗下高德地图宣布推出全球首个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榜单“高德扫街榜”,构建全新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以全力支持线下餐饮及服务消费。此举被业界解读为阿里借高德大举进攻美团的核心业务,以补齐大消费平台在到店业务的缺失。
有意思的是,大众点评在同日宣布“重启”品质外卖服务,并表示“只要不内卷、不拉踩、不爬数据,我们欢迎更多公司进入社会休闲餐饮评价体系建设中来。”
“地图工具人”迈向本地生活平台
来自高德的数据显示,高德地图为10亿级用户提供自驾、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步行、自行车等出行服务。其中,吃喝玩乐目的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德地图上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AI搜索,日导航总里程超15亿公里。
高德有10亿级的用户?这是什么概念——中国移动互联网第四把交椅,仅次于微信、淘宝、支付宝。据QuestMobile报告,截至2025年3月,高德地图手握8.73亿月活用户。年活用户的数量只会比月活更高,因此10亿级用户这点上,高德应当是实至名归。
但地图软件的变现就是这么难。常年盘踞应用下载榜前列的谷歌地图,其年营收也不过97亿美元左右,仅占其母公司谷歌总营收的约5%。
因此,在被阿里收购、且超越百度成为国内地图行业“一哥”之后,如何突破“工具”属性,实现商业变现,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而高德的变现路径也很明确:做本地生活。
实际上,“扫街榜”早已不是高德或说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20年9月11日,高德上线了“高德指南”,在国庆假期前的关键时点发布了一批出游榜单、酒店榜单和美食榜单。彼时,高德展露了从“地图工具人”向本地生活平台转型的渴望。
到了2021年7月,阿里巴巴将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三大业务:高德、本地生活、飞猪共同组成生活服务板块,形成以“到家+到目的地”为战略框架。同月,“高德地图哪都熟”的Solgen响起,高德宣布品牌升级,宣布向“出门好生活开放服务平台”升级。
但这些决策、变动并没有让高德在本地生活领域站稳脚跟,前两年抖音和美团在本地生活领域大打出手,高德在这个领域鲜少被提及。管用户基数庞大,但由于盈利渠道有限,高德长期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而在今年6月,阿里CEO吴泳铭在内部邮件中宣布将饿了么和飞猪划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作为曾承载阿里本地化重心的高德,成为少数未被纳入该体系的消费类业务。“高德何去何从”,一度成了市场关心的问题。
AI鉴真芝麻信用加持,高德欲重构线下信任体系
此次高德发布“扫街榜”则是对上述问题很好的回应。乍看之下,“扫街榜”与此前的“高德指南”形式相仿,都是餐饮美食类的榜单,也都是基于十亿“过来人”“用脚投票”评选出的美食榜单。其实不同。
首先是AI与芝麻信用的加持。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高德宣布全面AI化,将地图导航服务演进为具备深度时空理解和自主推理决策能力的出行生活智能体。高德最新数据显示,高德地图上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AI搜索,日导航总里程超15亿公里。这让高德将出行行为与店铺评价结合起来成为可能。
“高分店铺可能是刷出来的,但到店行为不会骗人。”高德扫街榜产品经理李刚表示,大量真实的到店行为数据,使高德有希望提供一个最真实的打分体系,重建一个更可信的生活服务信用体系。
此外,在新上线的“高德扫街榜”中,经用户授权后,芝麻信用将作为用户评价分的重要校准因子影响商家的综合评分,从而让商家评分更真实、可信。据悉,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商业信用评估机构,芝麻信用是拥有超7亿用户的成熟商业信用服务体系。
更大的不同是,时代变了,或者说,阿里的决心变了。过去高德或者说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出师不利,其实不能简单归咎于“业务不行”或是“商业模式不行”。过去几年中,阿里内部的组织架构几经调整,“飞高了”相聚又拆散,而高德又曾经一度将资源聚集在聚合出行领域,其对本地生活的投入实属有限。
而今,在淘宝闪购满足大消费平台“到家”业务需求,且经过补贴大战占据比原先更高市场份额的大背景下,阿里想要迈向大消费平台,进一步盘活用户生态,“到店”市场可能会是下一步的战略抓手。此外,相比于到家市场,到店市场更“轻”,新入局者想要撕开一道口子,难度未必会那么大。
对此,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9月10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购高德是阿里生态布局中极具战略价值的一步,如今这一业务正逐步发力变现。张毅认为,高德从出行向到店服务延伸,核心战略是借助其高频、刚性的用户行为数据,反哺阿里传统电商与本地生活两大业务——既为电商引流拉新,也在本地生活及即时零售领域充当先锋,最终形成生态协同,构建综合服务能力与竞争壁垒。
不打“补贴战”打“数据战”,高德能否撼动市场格局?
“这一布局无疑将对现有市场格局带来冲击。”张毅分析认为,美团以交易数据见长,在精准度和线下全面性上占据优势,而抖音凭借内容种草和流量转化助力商家运营。高德则以出行数据为基础,通过“扫街榜”等产品吸引注重真实体验的用户,形成差异化分流。
与此同时,张毅也提出了质疑,他认为,高德榜单依据导航、到店人数、复购率、人群广度等出行数据,并结合芝麻信用体系打造新榜单,理论上逻辑成立。但在实际消费环节中,数据真实性与信任度仍面临挑战。“相较于主要提供榜单的‘高德指南’,扫街榜引入AI技术,以出行数据为支撑,在科学性和维度丰富度上有所进步,但其能否真实反映消费行为,还需更多数据验证。”
更让人疑惑的是,在互联网江湖中,新业务的开拓少不了真金白银的补贴开路。如今年以来的外卖大战,京东和淘宝闪购均凭借“请消费者喝奶茶/咖啡”开路,且都借此实现了自身的战略布局。
而这次高德再次进军本地生活,上个礼拜便宣告了“重要发布会”,且前两日外界猜测不断,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但在发布会现场,高德宣布“将发放超10亿补贴鼓励线下消费”,却未免有些“雷声大雨点小”。10亿固然不少,但此前淘宝闪购宣布投入“500亿平台消费券”,阿里投入AI喊出的是“三年投入3800亿元”,相比之下补贴金额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更何况,高德的用户量都有10亿级,10亿补贴在这些数字面前,说句“不值一提”也不为过。
“短期内,高德对美团的威胁尚不及抖音。”对此,张毅分析称,美团在商家资源、配送体系、用户习惯等方面根基深厚,抖音则通过短视频与直播显著提升引流和转化效率。高德虽具备出行场景的优势,但在本地业务纵深、用户决策链和运营经验上仍有差距。“长期来看,高德能否对美团、抖音形成实质性冲击,将取决于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决心与执行力,以及其为商家和用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德推出“扫街榜”的同一天里,大众点评宣布“重启品质外卖”。大众点评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不内卷、不拉踩、不爬数据,我们欢迎更多公司进入社会休闲餐饮评价体系建设中来。”
文|记者 沈钊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