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一汽-大众全新一代速腾L上市。19年来,速腾收获了430万用户。但是,今天的汽车环境对大众来说,已经发生裂变。全新一代速腾L的挑战不小,燃油车做智能行不行这依然是个问题。
当下,市场正在快速向新能源转型,政策、舆论和消费心智都向电动车倾斜。燃油车整体市场份额在不断被侵蚀,速腾L是在一个“收缩的战场”上寻求增长,难度极大。
同时,车市内卷极度严重,尤其是比亚迪等品牌在混动车型上发起的价格战,使得10万-15万元价位段的竞争异常惨烈。速腾L的定价11.49万-13.19万元,虽然对标其产品力,但依然会面临来自性价比极高的插混车型的强力冲击。
这是因为,经过新势力品牌多年的市场教育,许多消费者已经形成了“真正的智能汽车必须是电动车”的固有认知。他们会质疑:一台燃油车的智能座舱体验、OTA能力能否与电车媲美这是速腾L需要花大力气去教育和扭转的观念。
追求极致智能科技的先锋用户,可能早已投向新能源阵营。而坚守燃油车的用户,又可能对高阶智驾的需求并不强烈。一汽大众需要精准找到并说服那群“既要燃油车便利性,又要智能科技”的中间地带用户,这个群体的规模有待验证。
速腾L搭载IQ. 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可实现高速领航、精准上下匝道、从容超车变道及复杂路口红绿灯识别、自主起停等功能。8155芯片实现了领先的智能体验。支持20秒连续对话、响应时间小于2秒,能精准识别四川话和粤语,可实现400多项控车功能。然而,燃油车的12V电气架构和发动机驱动的特性,在为大量传感器和控制器持续供电,以及执行机构的响应速度上,理论上不如为电而生的纯电平台那么直接和高效。
可见,速腾L的尝试是一条正确的差异化道路,但无法完全复制电动车的智能体验。对于需要燃油车、但又向往科技的用户,它的现实空间也是存在的,只是这个时间还有多长,就值得深思了。
文、图|记者 戚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