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社报道,北京时间9月10日晚,随着甲骨文股价一度暴涨超过40%,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的财富一度超越马斯克,跃居全球首富。不过到当日收盘,甲骨文股价回吐部分涨幅,马斯克重新夺回全球首富宝座。
与马斯克不同的是,埃里森的钱大多是在短期内挣的。今年以来,埃里森净资产的净增额,就可以排在全球富豪榜的第7位。但事实上,9月9日,甲骨文刚公布了一季度财报,利润增长水平非常一般,仅从财报中的这些数据看,甲骨文的表现显然配不上埃里森财富的增长速度。甲骨文股价的剧烈波动,是其正同时面临巨大机遇和深层危机的集中体现。这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局。
长期以来,甲骨文被视为一家传统的、增长缓慢的数据库和企业软件公司。通过与OpenAI等当红AI巨头签订天价合同,甲骨文一夜之间将自己从“传统IT巨头”重塑为“AI基础设施的核心提供商”。这种市场预期的转变是股价飙升的根本动力。
不过,OpenAI作为主要合同方,目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其支付3000亿美元的能力完全建立在“ChatGPT未来能持续爆炸式增长并实现盈利”的假设上。AI领域竞争白热化, GPT-5未展现出压倒性的代差优势,未来能否保持领先存在疑问。一旦OpenAI增长不及预期,其巨额投入将难以为继。
当一家公司的市值在一天之内因其“未来可能获得”的订单而暴涨数千亿时,市场已经进入了“讲故事”阶段。业界需要清醒地区分“愿景”和“现实”,投资决策应基于坚实的财务状况和可实现的商业路径,而非宏大的承诺。
同样道理,AI繁荣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理基础之上。算力的背后是能源,AI公司在规划时,都必须将能源供应作为首要考量因素,否则所有规划都是空中楼阁。这对能源政策和新数据中心选址提出了严峻挑战。
还有人认为,当前的AI热潮与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有诸多相似之处。疯狂的资本、改变世界的叙事、脱离基本面的估值。业界应当保持敬畏之心,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在泡沫中也能存活并持续创造价值的企业。在技术飞跃的时代,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和物理规律还是不能忘记的。
文|记者 戚耀琪
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