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1. 1 HR AGO

    当竞技场遇上“碳中和” ,看十五运会广东场馆如何书写绿色篇章

    随着倒计时牌数字跳动,一场体育盛宴到来的脚步声愈发清晰。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办。为打造史上首届“碳中和”全运会,十五运会筹办工作始终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实地探访广东赛区多个比赛场馆了解到,这些为竞技赛事构筑的“钢筋铁骨”,正凭借结构利旧、节能减排、智慧管理、可持续运营等理念,实现能触摸、可感知的低碳实践,为赛事注入“绿意”。 展现结构利旧的改造智慧 “不新建大型场馆”,这是十五运会向全世界作出的承诺,也开创全运会历史的先河。广东赛区75个比赛场馆中超过90%为现有场馆升级改造,并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注重保留建筑历史风貌,留住城市记忆。 走进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时光仿佛在此放缓脚步。作为国内现存最古老的体育场之一,其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红色基因中轴线,被誉为“岭南体育文化的活化石”。为了迎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古老场馆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生。 “绿色改建的重点,在于结构体系的利旧。”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建筑院副总建筑师潘敏昌告诉记者,本次改造延续传统外观,对主席台、看台、灯塔等有历史价值的部分全部保留,对外立面进行翻新改造;同时,打通北门与英雄广场的连接、东西沿街立面增加骑楼空间、改造钢结构雨棚,使场馆更开放。 “能改不建”的理念同样体现在深圳市体育中心。深圳市体育中心始建于1985年,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八大文化设施”之一。“保留,本身就是一种绿色的手段。”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博森院院长陈险峰特别提到,体育中心在总体规划上维持原有一场两馆的三角形布局。其中,体育场为改造项目,完整保留原有的外围72根钢筋混凝土斜柱,既节省了建材又保留了历史记忆;体育馆采用全球首创“开合屋盖+悬吊折叠斗屏”系统,屋顶10分钟即可完成开合,20吨斗屏自由切换模式,满足篮球、网球、冰球等16类赛事需求,减少专项场馆重复建设。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年轻运动员的矫健身影在彩色岩点上快速移动。这一场馆的呈现,源于“节约办赛”原则的深度践行:设计团队前期细致踏勘现场,按建筑各构件现状进行“保留-修缮-拆补”分类,即状况保存较好的进行保留,破损处修复,损坏处拆除修补,最大限度保持原建筑外观。“可再生”理念也贯彻始终,例如,场馆吊顶天花使用可再生石膏板材、金属板材,临时隔墙采用石膏板墙、金属龙骨以及可再生吸音棉等材料。 践行能源革命的低碳实践 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停车场区域巧妙结合车棚架设分布式光伏系统,铺设面积超2400平方米。从空中俯瞰,一块块光伏发电板如棋盘般整齐铺展,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成为众多场馆的标志性“外衣”。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绿色低碳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谭海阳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尤为亮眼的数据:“这套系统年发电量56万千瓦时,相当于可供200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通过打造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建筑,每年可节省电量约109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省标准煤约330吨,减少CO2排放约811吨。” 移步至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岩壁顶部的单晶硅光伏板阵列同样贡献着清洁电力,年均发电量约30.63万千瓦时。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零碳设计专业负责人马妮莎指向一旁的“小白楼”——场馆开放服务处介绍说:“光伏电力优先供给这里,年耗电量约3.26万千瓦时,剩余电力则输送至自行车馆消纳。建筑降碳率达100%,以零碳建筑赋能绿色全运。” 在建筑节能细节上,广州这两处场馆的外窗均采用隔热铝合金窗框搭配LOW-E中空玻璃。“就像给建筑涂了防晒霜、穿了冰丝衫,能大量反射太阳热辐射,有效降低室内空调负荷。”场馆负责人的生动比喻,道出了这项技术的核心作用。 深圳作为“超充之城”,更是将“充电就像加油一样方便”的理念延伸至体育场馆。当地按照“一馆一策”原则,推进场馆光储超充及车网互动一体化示范应用项目建设。在龙华文体中心,副馆长陈冠洲向记者展示了该场馆的“黑科技”:“这是龙华区首个在文体场馆落地的全液冷V2G超充示范站,可实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极速充电体验,将充电等待时间转化为健康生活时光。” 此外,多个场馆通过系统应用节能环保建材、高效机电设备、智慧照明系统,配合海绵城市措施,形成技术组合拳,有效降低场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以深圳市体育中心为例,其照明采用高效LED光源并实施智能分控,热水系统则采用空气源热泵,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可循环利用建筑材料用量比例高达12%,选用高效节能空调机组,能效提升约10%…… 在看不见的幕后,数字化技术也悄然重塑能源管理。天河体育中心的能碳管理平台系统大屏上,用电量、用水量、碳排放量及环境参数实时跳动,各类数据一目了然。龙华文体中心的楼宇自控系统犹如“隐形管家”,一旦监测到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便会智能联动设备,启动新风机组运行,不仅避免室内闷热,更持续保障空气清新,为观众创造“无感化”的舒适观赛体验。 赛后可持续的民生温度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赛事场馆的建设,始终坚持“兼顾赛时赛后利用”原则,旨在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深圳市体育中心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赛后运营需求。”陈险峰介绍,主场馆为演艺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比如北侧预留了宽敞通道和可活动看台,方便舞台设施进出与搭建,还能承办各类大型展览;副场和副馆平时可满足市民开展室内外赛事活动。不仅如此,整个体育中心按体育公园模式打造,设有大量全民健身场地,除一场一馆外,还建有1个标准冰球场、3片室内篮球场、8片室外篮球场、12片室内羽毛球场、2片足球场、滑板公园、儿童游戏场地及总长5.4公里的慢跑道等。 将“全民共享”融入细节的,还有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外围环场铺设了国家田径协会认证的941米专业健身跑道,二层平台增设了700米的风雨健身跑道,升级为“无界”全民共享体育公园,年均可服务市民跑者超千万人次。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着力打造“一公园·四基地”,积极践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宗旨使命,让体育精神深度融入城市肌理。 针对赛后运营的绿色规划,龙华文体中心则探索出独特路径。陈冠洲透露,该场馆将通过空间功能低碳改造,可快速切换为演唱会、展览、体育培训等多元场景;同时嵌入社区服务,拓展公众休闲空间,举办环保市集、低碳健身课程等主题活动,让绿色生活理念浸润市民群众心田。 赛事终有闭幕时,但赛场绿意常驻、活力不息。这些承载拼搏与欢呼的场馆,凭借其前瞻性的规划与可持续的运营,将持续赋能城市绿色发展、润泽居民美好生活。“全民共享”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十五运会为办赛城市勾画出的温暖底色。 策划统筹|张爱丽 文|记者 黄颖琳 胡彦 图|戚容源

    9 min
  2. 15 HR AGO

    视频|31小时2150公里奔袭,成就阅兵仪式上“广州制造”的世界瞩目

    在抖音看到视频,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邮区中心驾驶员谢永军才知道,原来自己负责运送的保密物资是阅兵仪式上的观礼服务包。“因为任务靠近阅兵仪式节点、之前有一些猜测,但完全没想到是这么重要的物品。”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其中,仪式感满满的观礼服务包悄然也成为焦点,随着媒体和现场观礼观众的开箱视频流出,网友直呼“羡慕”“想要同款”。 在7.5万只“广州制造”的观礼服务包“走红”的背后,还有一只千里奔袭的护航队伍深藏功与名。9月8日,羊城晚报记者前往广州邮区中心见到这只运输队时,激动之余,车队成员们已经投入到日常运输工作中了。 8月18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邮区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夏宇接到了一个来自花都区公安局的需求,需要尽快将一笔重要物资运往北京。由于运输保密级别高,时间紧、任务重,夏宇第一时间抽调了一只由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退役军人等组成的6人“王牌”突击队,负责这批物资运输。 8月23日,领队谢永军和车队成员前往工厂进行物资装车。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考虑到近期雨水较多,为了保障运输路途物资不受到雨水淋湿,每个纸箱外又专门套上了一个防水袋。整个装车过程中,都有视频执法记录。 23日14:30,三辆邮政车辆在两辆公安警车的全程护卫下,驶向首都北京。回忆起当时的心情,谢永军直言还是挺紧张的,因为周围有不少观众拍照,他只能内心不断提醒自己不出错。 从广州到北京,2150公里的距离,横跨粤湘鄂豫冀五省,一般行使时间在26小时左右。但考虑到天气、路况等因素,最初制定运输方案时,夏宇将时间设定在32个小时。他没想到,车队能提前一小时,仅用31小时就抵达了北京指定地点。 这一个小时的提前,是在驾驶员们的休息时间里挤出来的。据驾驶员谢健勇表示,正常情况下每3个小时驾驶员会有一次20分钟的轮换休息时间,但为了能预留时间不晚到,车队将20分钟的休息时间压缩为10分钟。 横跨五个省份,尽管天公常作美,但也不是一路晴朗的。行至河南郑州段时,暴雨突袭。用谢永军的话说,天空像被撕开了一道口子,雨刮器狂舞仍难拨开雨幕。 “减速!开示廓、前后雾灯保持50米间距!”为了保证驾驶安全,谢永军双手锁死方向盘,紧紧盯着前方路况。副驾驶朱子文则化身“人肉雷达”连续报点。一旁的对讲机里 嗓音沉稳,“二号车,左道积水深,向右变道!”“三号车,前方大车并线,减速让行!” 三十秒一次呼应,一分钟一次车速调整,暴雨中,三辆运输车拼成了一个“安全等边三角形”。每到一处经停服务区,手电光柱在夜色里划出条条射线,六人迅速分组蹲检轮胎气压、轮毂温度、机油、冷却液、制动鼓。 时间紧、任务重,盒饭十分钟解决,一抹嘴就出发,没人说一句累。 8月24日晚22:00,随着三辆邮车依次驶出北京房山区兴礼综合检查站,顺利完成物资交接。“报告中心,153方货物安全抵达。车辆状况良好,人员精神饱满!”谢永军电话汇报的声音略带沙哑,但难掩振奋。 谢健勇向羊城晚报记者展示了自己的朋友圈。9月6日,在知道自己运输的物资就是观礼服务包时,他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发了这则消息。长长的点赞和留言下,是他的工作荣誉感与自豪感。 文字|记者 杭莹 视频|记者 沈钊

    4 min
  3. 15 HR AGO

    助力传统产业升级!番禺这个工业集聚区将迈向“智能智造数字园区”

    近日,《番禺区沙湾街大涌口村村镇工业集聚区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经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该片区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将步入实施阶段。 大涌口村村镇工业集聚区位于番禺区沙湾街大涌口村,北临市良路,南靠沙湾干线,西接大巷涌路与沙湾大巷涌,邻近和谐路及金沙丽水住宅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良好。由于该工业区建设年代久远,产业能级较弱,影响市良路沿线城市环境品质。 此次规划通过低效存量土地盘活和提升园区设计效果,结合垂直绿化、生态绿地及透水铺装等多元化手法,构建适应生态挑战的可持续生态系统,进一步促进市良路沿线的产业发展。 本次改造范围8.60公顷。规划在空间维度上提出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更新策略,在产业维度上提出链条构建,集群发展的更新策略,引导西侧剩余低效工业区后续升级改造,打造成片开发产业园区,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东侧通过微改造实现全域功能优化。 下一步,该工业区整体将以“绿色引擎·沙湾智谷”为规划愿景,以打造绿色、低能耗、高聚集的智能智造数字园区,提供高效便捷、低运营成本的智能产业标杆平台为规划目标,助力沙湾传统产业升级。 文、图|记者 董鹏程 实习生 黄逸晨

    2 min
  4. 18 HR AGO

    近6万户已恢复供电!广东电网全力迎战台风“塔巴”

    今年第16号台风“塔巴”已于8日8时50分在江门台山沿海登陆,8日至9日,广东省大部将普降暴雨。截至9月8日16时,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防风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持续,受台风影响停电的9.8万户用户近6万户已恢复供电。广东电网将与各级三防、气象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动态掌握保电需求,在具备抢修条件的前提下全速推进复电。 连夜抢修,故障动态清零 在遭遇台风正面袭击的广东江门,一条10千伏线路故障停电,453户用户用电受到影响。雨势稍稍减弱,南方电网广东江门新会供电局双水供电所党员梁健海便迅速出发勘灾,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申请调派发电车优先保障用电,等天气条件允许后再开展抢修。” 随后,抢修队伍驾驶三台应急发电车,携带一部发电机对四个配电房开展保供电接入工作,上午11时,用户全部恢复了用电。 面对台风,广东电网公司各级党团组织迅速行动,坚决扛起应急抢险政治责任,组建了154个党员突击队、36个青年突击队,发动3810名党员、2037名青年参与应急工作。 9月7日晚,受台风“塔巴”外围风圈影响,广东肇庆广宁县突发短时强降雨和雷雨大风天气,导致坑口镇10千伏线路跳闸。南方电网广东肇庆广宁供电局坑口供电所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结合雷电定位迅速锁定雷击故障点。 “现在大雨过去了,马上开展抢修工作。”党员突击队队长江启广说道,抢修人员携带抢修物资,在泥泞湿滑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抢修现场,江启广全程紧盯作业规范,保障抢修安全。8日凌晨1时,经过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10千伏线路恢复供电,2600户居民恢复光明。 科技助力,迅速复电 9月8日,南方电网广东珠海金湾供电局营配指挥中心内,远程交互式辅助值守RPA机器人正24小时不间断监测电网运行状态。凌晨5时,珠海金湾区南水镇受台风影响出现线路故障,RPA机器人第一时间精准识别故障信号,自动完成故障锁定。机器人输出的精准信息为抢修提供了科学依据,抢修人员迅速为故障区域接入应急发电车,恢复了供电。 广东电网公司温馨提醒广大群众,密切留意天气信息,台风天气尽量减少外出,远离电线杆、配电变压器台架等设施,及时对家里的线路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家中电器泡水、受潮,一定要将电器彻底干燥后再使用。各社会用电主体要做好产权所属设备检查,发现隐患请及时排除。如发现供电线路断落、供电设备浸水,应当远离避免触电,并及时拨打供电24小时抢修服务热线95598。 文、图|记者 董鹏程

    3 min

About

热财经冷观察,新资讯深观点

More From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