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服装品牌研究中心

我们是否空置了“校外导师”这一宝藏资源?揭秘机制存在背后的真实供需

他们的角色是:一位轻松的‘师者’,一个利他的‘商人’。

高校的硕士培养机制分学硕、专硕两类,每位专业硕士会额外有一位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互相配合,从学术、商业两端实现人才培养。但对于这一重要资源的有效利用或存在着待挖掘空间,甚至很多专硕的学生毕业后,对于专硕校外导师这一资源概念仍旧模糊。机制的存在必有其中道理,让机制止于机制,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对于校外导师这一资源,学生、校内导师、以及想要成为校外导师的企业人士提出了如下疑问:

校外导师是一个公益性质的角色吗?

怎么定位校外导师这一角色?“站在门槛上的人”、“摆渡人”

作为一个既非师生、亦非上下级关系的存在,这其中的隐形益处我们真的挖掘彻底了吗?

......

本期播客我们将从真实的案例出发,对话这位神秘的角色。探索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三方合作共创的可能性,摸索一条路径,以达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对专硕学生:不浪费你的选择;

对校内导师:不空置你的资源;

对校外导师:不闭塞你的圈层。

TIMELINE:

07:56 为什么选择专硕而非学硕?

10:21 “作为校外导师,我一直在看到新的、不同的风景。”

16:29 校外导师与学生在建立一种隔代的友谊

18:26 校内与校外,一个决定看的多远,一个决定飞的多高

21:49 校外导师惠及的不止是学生......

25:06 专硕研究生课题选择困难怎么解?

27:52 哲学教育无处不在——“我们聊人、聊哲学、聊价值、聊生活......”

29:26 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

36:04 校外导师机制——一个零负担、无直属的直接对话管理层人士的好机会

42:14 “服装产业经济”在产教融合上的特殊性

45:26 从学生端直观感受:授人以鱼&授人以渔

54:55 当校外导师还能减龄?

59:10 “输出给学生们的愈多,我得到的反而更多。”

01:00:00 校内、校外导师之间会出现教育分歧吗?夹在中间的学生怎么看

【本期访谈主嘉宾】

马旭东(劲霸品牌视觉营销中心总监;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硕士校外导师)

邵丹(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

【本集音乐】

La storia infinita - Pinguini Tattici Nucleari

【Staff】

主播 | 马旭东 邵丹 梦涵 虹沁 蕴梅

后期 |梦涵  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