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 episodes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雪球·财经有深‪度‬ 喜马拉雅

    • Business
    • 4.0 • 1 Rating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2516.理想战略失败和新能源车市场的升级

    2516.理想战略失败和新能源车市场的升级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理想战略失败和新能源车市场的升级,来自中年电竞选手。
    理想还是很像当年被云计算公司O V H 狙击的小米,历史会重复但是不会简单重复,之前觉得理想比当年的小米更高明,其实是被市场证明错了,大家犯的错误是很类似的。
    打造高端产品有两个办法:
    1、给人独一无二的体验和高级的审美。
    这个典型的代表是苹果。从iMAC第一代开始就是这样,从乔布斯回归做ipod到iphone,一直都是。
    在汽车行业有一个代表其实是沃尔沃,沃尔沃真的试图追求在安全性这件事儿上跟其他品牌有差异,而且是全系的。
    通过营销,让用户相信自己的产品品质比别人更好,这个在汽车行业的使用非常的普遍。更普遍的是,营销的产品和走量的产品除了logo一样可以说压根没什么关系。
    比如,保时捷对于扭北的圈速非常沉迷,基本是长期都是走量的量产,如GT3,和赛车的第一,如919EVO。
    宝马为了”驾驶乐趣“,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营销,从最早盖里奇的宝马广告,到最近请王杰克等一堆媒体跑瑞典去雪上漂移。
    然而M power这些车和走量的丐版3系5系,可以说体验天差地别。
    F1冠军红牛车队挂个本田标,可以说跟本田的走量车毛关系都没有。
    奔驰的投入主要在F1和其他关于历史的品牌营销,可以说跟G L B 、G L C 毫无关系。奔驰的大多数走量产品,除了S级、E级之外,可以说是除了车标很难找到亮点了。
    比亚迪和华为,也在最近两年加入了这个群体,代表作一个是仰望易四方,一个是智驾小视频。
    同理,这些技术和走量款的车根本就没啥关系,比亚迪20万以上的销量甚至都进不了排行榜。
    而华为的智驾,大多数时候提供的也是社交价值,给朋友吹牛的时候用,实际体验价值对普通用户不大,出来很多新闻都是用户买了非智驾版,然后瞎搞出车祸。
    这里的技术,主要是为了打造品牌用的,所以我个人称其为“技术营销”,之前的事实证明,奔驰宝马的操作是有效的,沃尔沃的操作是要被收购的。
    为什么汽车行业要“技术营销” 而不是跟iphone一样,搞全系统一体验,
    原因是:
    1、软件统一容易但是之前的汽车的软件体验没那么重要。
    2、硬件统一要花钱,会有用户钱包和不安全感的矛盾。
    用户既需要品牌能给他提供放心的感觉,但是预算却是越低越好,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丐到不行的1.5 T 奔驰、3缸宝马、A柱减配高级车、非智驾版的华为问界M7。
    其实特斯拉和雷总也加入了这个群体。雷总发布会孜孜不倦的讲3个小时,就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但是特斯拉和s u 7是接近全系标配的,所以技术也是可以拿来用的,不纯是“技术营销”。
    理想的战略误判
    我猜测理想的战略,是用苹果的策略,对汽车进行改造,在体验上做到比竞争对手好,搞“全系统一体验”,战略性的放弃了“技术营销”
    但是事与愿违的是:
    汽车的软件的领先,不能带来足够大的产品体验差异。
    iphone和安卓的体验差异在很长时间内是很大的,最近几年才接近,且软件体验几乎是手机的80%到100%。
    但是理想虽然有行业第一的智能座舱,最好的 N V H ,最好的车内空间和体验,但是这个可能只占开车的20%到60%,当然,对不同的人不同。
    对于保守的、预算有限,但是又特别“注重安全”的客户,这些实际体验的优点,不如“技术营销”+“魔法攻击”来的实在。
    我个人挺看不上这些群体的

    • 9 min
    2515.各行业竞争方式与特点

    2515.各行业竞争方式与特点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各行业竞争方式与特点,来自巴芒实践者。
    我之前谈过,A股实际上99%的生意都有竞争,绝对垄断的股票很少,今天再深入捋一下这个话题。
    如果你看过A股足够多的行业,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各个行业的竞争方式完全不同,所发生的时间点也完全不同,因为它们受各种关键变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今天,简单谈一下各行业竞争方式与特点。
    空调行业
    空调属于中游加工企业,上游原材料是铜,上游原材料价格走低,中游加工企业利差扩大,市场大量的产品就会出现,价格战就不可避免了。
    这个需要大家留意一下行业运行情况,与行业之间自发的竞争。
    实际上,格力可以打出一个特价空调,与低价竞争者去竞争,高端机继续消费升级。
    如此,竞争者就很难受了,持续的亏损就会让他退出市场,只要行业老大、老二和平共处就行了。
    总结一下。
    空调属于可以消费升级的产品。
    消费者这个词太广泛了,14亿消费者,每个人需求都不同,钱包也不同,想法更不同,不能让每个人都认同你,产品只能卖给适合他需求的人。有的人就是追求高品质,愿意买好空调。
    这个时候,如果格力与对手处于囚徒困境,那么,整个产品价格带下移,肯定是不划算的。
    牛奶、肉制品行业
    这类生意都属于中游加工企业,产品价格主要受上游原材料影响,也就是养牛养猪。
    上游原材料过剩的时候,利差扩大,就会影响公司的价盘,需要时间等待上游出清,等到出清完了,就会进入顺周期,下游加工企业会迎来戴维斯双击。
    牛奶行业弄一个低价产品竞争好像行不通。和空调不一样,这个行业只能是理性促销,消费者是认品牌的。
    白酒行业
    白酒行业其实也有竞争,主要竞争的是品牌与渠道。
    尤其是次高端酒。大家都往渠道压货,你不压,别人就压,你不涨价,产品品牌力就落后了。实际上变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也是一种变相的囚徒困境。
    高端酒相对好很多。玩家少,特定的客户认品牌。这样的话,渠道端也愿意压货,只要公司自己能控制整个渠道库存比例就行了。
    就算上游原材料走低,竞争对手也没有办法去抢走你的生意。大家认的是品牌与产品力,所以只需要关注产品的渠道库存就可以了。
    就怕行业提价猛烈渠道库存货多,最后也变成了周期性行业了。
    油煤电
    煤油电三兄弟自己就是上游,所以不存在什么上游原材料走低,担心利差空间大的问题。它们只需要看行业的供求关系就行了,找成本低的企业投资就行了。
    油是国际定价,国内直接垄断经营,外资定价相对好很多,他们很注重产品利润的,根本不着急扩张。
    煤国内定价,逻辑上虽说煤是普通商品,但竞争是很激烈的。
    但是现在有发哥控制节奏,行业维持供需平衡是常态化。
    电就不用说了,供不应求。
    这三个上游资源行业可以长期关注,里面有很多赚钱的机会。
    钢铁、水泥、光伏、快递服务、家居、服装、养猪、养牛。
    这些行业基本属于普通商品行业,直接pass掉就行了。
    这些行业总是在被迫竞争,每轮降低单位成本都是让利消费者,股东根本赚不到钱,长期就是价格战。
    除了供给紧的时候能赚几片钱,大部分时间亏到裤衩都要掉了。
    因为大家都在追求单位成本的降低,被迫加入竞争,你停下来是完,往前冲也是完,最后只能是产能过剩了。
    这些行业都是固定资产很高的生

    • 7 min
    2514.为何海外业务盈利能力更高?

    2514.为何海外业务盈利能力更高?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为何海外业务盈利能力更高?来自非完全进化体。
    关注及研究出海板块的投资者都会发现,不少公司外销或海外业务的盈利水平,明显高于内销或国内业务。
    比如这两年的大牛股宇通客车和杭叉股份,均是外销业务毛利率大幅高于内销业务,外销业务净利率水平推测大约在内销业务的一倍甚至以上,拉动了利润大幅增长。
    不少消费品公司,做跨境电商的盈利水平同样也优于国内电商销售。
    一些主做出口的公司的盈利能力也让很多内销公司羡慕不已。
    比如保温杯公司、水泵公司、布艺公司、人工草坪公司的净利率水平分别为26%、29%、22%、18%。
    基本上与海天味业的盈利水平相差无几,而消费品龙头伊利股份的净利率水平仅为8%。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必然会思考,为何这些公司外销业务盈利能力这么高或比内销要高?长期是否能够持续呢?
    我们对数十家出海公司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接下来谈谈我们的研究结论及观点:
    第一个方面,市场的分散程度不同。
    相比于内销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外销面向多个国家与地区。
    不同的市场经常面临着不同的监管法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基础设施环境以及不同的产品需求,这就需要公司去进行差异化的产品与市场部署。
    其实不难理解,分散的市场很难一家独大,这样有利于不同公司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尤其是在拓张初期,头部公司井水不犯河水。
    非正面、有序的竞争直接决定了较高的盈利能力。
    第二个方面,市场的准入门槛不同。
    对于大多数品类,外销最大的市场是面向欧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大多会设置较高的市场准备门槛。
    尤其是偏向于B端或大型零售商的业务,在公司规模、环保安全、研发投入、专利保护、用工,等多个方面进行要求,规模不足、规范度不高的中小企业很难进入。
    而国内市场,中小企业在“合规”方面具有不小成本优势,各种销售及电商渠道门槛也很低,再加上专利保护的不完善,品牌产品很容易受到低价白牌产品的冲击。
    第三个方面,产品品质要求不同。
    与上一条类似,发达国家B端客户或终端消费者在进行产品选择时,由于消费能力更高,并对安全、环保等因素更加重视,会给与产品品质更高的权重。
    这一倾向削弱了单纯的价格竞争。
    而在政府、企业或居民收入或财务状况承压时,价格更容易成为优先考虑的因素,直接导致了厂商之间的价格竞争。
    第四个方面,优势品类处于快速渗透时期。
    许多我国占有显著优势的创新型品类,在外销的渗透初期,往往能够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
    一是缺少国际上有力的竞争对手,
    二是快速渗透时期国内竞争对手尚不需要进行直接竞争。
    比如扫地机器人、新能源客车、叉车以及一些家电和电子产品都展现出了这一特征。
    第五个方面,电商平台规则与竞争不同。
    在居民消费压力及各大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下,近年来各大电商平台越来越倾向于价格优先策略。
    刚搜索完某大牌潮鞋,平台立马会推荐给你某白牌类似甚至几乎一样的产品。
    而亚马逊平台的搜索排名及推荐各项因素,所占的权重则更加多元与均衡。
    据说,亚马逊搜索排名依赖于A9算法,综合考虑销量、好评率、绩效指标、类目相关性、搜索相关性等要素,其中销量和好评率尤为关键。
    不同的规则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竞争策略,种种原因导致了现阶段国内电

    • 5 min
    2513.大宗商品价格的成本支撑和“宏大叙事”

    2513.大宗商品价格的成本支撑和“宏大叙事”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大宗商品价格的成本支撑和“宏大叙事”,来自许舒。
    据我观察,“宏大叙事”一词最近被使用得愈发频繁,当互为交易对手盘的两拨人相互diss的时候,经常会指责对方“宏大叙事”。
    言下之意就是,对方的观点没有充足证据,只有自己才是理性客观的一方。
    具体到黄金、原油、有色品种上面来,空方就经常指责多方,动辄搬出现代货币理论的宏大叙事,坚持认为今年以来这些品种的上涨不合理,并在每一次价格回调的时候幸灾乐祸。
    但是,黄金、原油和金属的多头们真的在搞“宏大叙事”吗?
    并没有。以布油、伦铝为例,2022年一季度的130美元一桶的布油、4000美元一吨的伦铝,确实可以被称为“宏大叙事”。
    现在80美元一桶出头的油价,2600美元一吨的伦铝,这算什么“宏大叙事”?只不过是成本支撑罢了。
    先说油价。
    自2022年二季度美联储暴力加息、白宫暴力抛储以来,原油市场上的关于需求即将暴跌的鬼故事,和OPEC+即将大幅增产的各种谣言层出不穷。
    时至2024年5月下旬的现在,我实在已经很心累了,都懒得搭理这些垃圾信息了。
    直接说结论吧。过去几年不论发生过怎样的宏观货币层面的利空、政策打压的利空、产业造谣的利空,始终没能把油价砸到70美元一桶以下,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这个位置就是中东原油主产国的财政盈亏平衡价格,以及美国页岩油的边际生产成本。
    70美元的油价,是过去几年被反复捶打、反复蹂躏、反复测试过的铁底,如此多的重大利空都没能真的砸穿这个铁底。
    所以当我看到中海油港股的页面很多人都在讨论60美元、50美元的油价环境下,本公司的盈利测算问题,不仅感到一阵深深的沉默。
    如果连未来油价的走势心里没数的话,那还投资什么石油股。
    如果真的判断油价未来将长期下跌的话,难道真的傻乎乎地去做“价值投资”,一遍背诵美国价值大师们的语录,一边以自身血肉之躯去和宏观硬趋势做对抗吗?
    时至2024年的现在,随着宏观通胀的逐年累积,70美元一桶的油价铁底,今年已经进一步推升至了80美元。
    没错,当前80美元出头的油价绝非什么“宏大叙事”,只不过是成本支撑罢了。
    一旦跌破这个位置,将直接触发石油输出国组织进一步深化减产,以及美国页岩油的产量见顶回落。
    再来说铝价。
    截至2024年4月底,根据卓创资讯统计,成产成本在1.9万元一吨以上的铝企,占比为8.25%;根据安泰科的统计,生产成本在1.9万元以上的铝企,占比约5%左右。
    进入5月之后,氧化铝继续大涨,目前已达到4000元一吨附近。最近一、两周,5500k动力煤价格也提前于夏季用电高峰就触底回升了,5月22日已恢复至870元一吨的一季度平均价格。
    电力和氧化铝在电解铝制造成本中的占比分别为38.7%、41.6%,是最大的两块成本项。
    所以说5月至今,电解铝的全行业边际生产成本相较于4月的1.9万元,肯定是进一步大幅上行的,很可能已经逼近2万元一吨。
    在高达2万元一吨的电解铝全行业边际生产成本的支撑下,目前这2万1 一吨 左右的电解铝出厂价格和“宏大叙事”扯不上任何关系,仅仅是在4500万吨年产能的刚性供给约束下,获取了一点点可怜的溢价罢了。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宏大叙事”呢?
    当然是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财政赤字率,和国债增发速度系统性地抬升并长期化,导致所有人

    • 6 min
    2512.A股继续上涨会带来财富效应吗?

    2512.A股继续上涨会带来财富效应吗?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A股继续上涨会带来财富效应吗?来自思想钢印9999。
    如何提升风险偏好呢
    第一,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滑坡谬误”
    股市涨起来,就有人开始找原因,一直有人跟我探讨一种可能性:
    股市上涨吸引更多的场外资金入场,推动市场继续上涨,到了一定程度推动“全民皆股、全民皆基”,创造人造牛市,引发财富效应,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上市公司业绩回升,估值下降,确认或者再次推动股市上涨,形成逻辑完美闭环。
    说实话,问我有没有这个可能,答案当然是有的。
    这个观点其实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上涨,新资金入场,新一轮上涨”正是从资金层面描述的一轮牛市的形成过程;
    后半部分就是“财富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21年以前的房地产市场,房产上涨带动消费能力的提升,刺激经济。
    学过逻辑学的朋友一定能看出来,这个观点是典型的“滑坡谬误”,即不合理地使用一连串的因果关系,将“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以达到某种意想的结论,这也是大部分阴谋论文章的伎俩,可以通过“滑坡谬误”推导出任何他想要推出的结论。
    上述观点,实际上包括了前后四个独立的推论,假设每一个推论的概率是75%,实际上达不到,四个75%相乘后的概率为31.6%,整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骤然降低。
    当然,如果真有大牛市,31.6%的概率对应的期望值仍然是很高的,值得专门写一篇文章研究探讨一下。
    第二,“买涨不买跌”还是“高抛低吸”?
    “上涨,新资金入场,新一轮上涨”这个逻辑只是描述了市场行为之一,同时发生的另一种常见行为反应是“上涨,有资金卖出,下跌,有资金买入”,前者是“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后者是“高抛低吸”的习惯,两者同时存在,导致了指数是高开低走、高开高走、探底回升、冲高回落,等等。
    两种行为背后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因素呢?
    我们来看市场流动性与风险偏好的关系:
    股票交易就是一个“你卖给我,我再卖给你”的游戏,如果双方的风险偏好都在提升,每次交易都把价格向上涨一点,不需要新增资金,就能把股价拉上去。
    所以新增资金并非股市上涨的直接原因,风险偏好上升才是,新增资金的真实作用是改变供需平衡,让低风险偏好的资金卖出股票并且买不到股票,从而提升市场的平均风险偏好,最后提升股价。
    所以说,对于单个投资者而言,“买涨不买跌”体现的是风险偏好上升,“高抛低吸”体现的是风险偏好不变。
    对于市场整体而言,大盘在一个区间内震荡,市场平均风险偏好不变,投资者的风偏有升有降;而向上突破区间则代表市场平均风险偏好提升,投资者的风偏升多于降。
    以市场看得比较多的上证综指为例,近两年两次在3400点左右遇阻,这并非偶然,代表市场平均风险偏好在这一阶段各种条件综合后能到的极限。
    那么风险偏好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你可以去想一想,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愿意“追涨”或者“杀跌”?
    之所以要分成外部和内部,因为内外两种因素作用于风险偏好的机制不一样:
    外部的因素风险偏好变化是“并行提升”,大家一起,或先后觉得好或不好,相互不影响,最后引发市场趋势性变化;
    内部因素的风险偏好变化是“交互博弈”,你的风偏提升了,我也跟着提升,但接着你和他都下降,最后是在一个区间内宽幅震荡。
    所以

    • 9 min
    2511.巨大的海运价格周期从哪儿来?

    2511.巨大的海运价格周期从哪儿来?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巨大的海运价格周期从哪儿来?来自陈嘉禾。
    在商业研究中,周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成功抓住周期的投资者,可以利用周期的起伏,获得巨大的财富。反之,在周期中迷失的投资者,也会亏损惨重。
    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个有趣的话题:为什么同为运输行业,运输价格周期在海运中更容易出现,而在陆运、空运中不容易出现?通过分析这个商业问题,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周期是如何产生的。
    海运价格更容易出现周期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包括海运、空运、陆运,海运的价格,是最容易出现暴涨暴跌周期的。
    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为例,这个指数由多条干散货船航线的运价加权而成,在2002年仅为约1000点,到2004年底就上冲到了逾5000点,到2005年暴跌至不足2000点,而在2008年5月20日上冲到11793点。
    之后,指数快速滑落,到2009年初跌到不足800点,在2009年年底则飙升至接近5000点。之后,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步入漫漫熊途,在2016年初跌至不足300点,可谓惨不忍睹。
    从接近12000点跌至不足300点,变动高达40倍,这是在2008年到2016年的短短8年中发生的事情,海运的价格周期让人不寒而栗:
    想象一下现在从北京寄一公斤包裹到上海,要花费大约10元,如果这个运价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的幅度波动,那么你也许今天花费10元、8年以后就要花费400元、或者0.25元,对于我们日常接触的快递价格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变动。
    在2013年年初,国际航运价格处于低谷时,我曾经与当时72岁的希腊船王有过一次交流。当时,老船王告诉我两点关于航运周期的经验:第一、国际航运价格周期非常巨大;第二、没人能预测航运周期什么时候来,你只需要在周期过热和过冷时做好相应的准备,利用每一个牛市、度过每一个熊市,长期下去总能赚钱。
    站在2013年年初寒冷的航运周期中,下一个涨价周期似乎遥遥无期、让人绝望。在3年以后的2016年年初,国际航运价格更是降到了冰点。但是,从2016年年初开始,国际航运价格又一次步入了上涨周期,指数在2019年一度突破2,500点,但是到了2020年又一次跌破500点。
    不过,随后价格又一次暴涨,周期的顶点在2021年达到极致,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在2021年秋天一举突破了5500点。而到了2023年初,指数又一次下跌到了接近500点,只有一年多前的十分之一。到了2024年5月,指数又回到了2000点附近,是一年前的4倍。
    如此众多的周期,也反映在上市公司的报表中。
    以中远海控为例,这家以国际航运为主业的公司,在2005年到2009年、2020年到2023年这两个航运价格较高的大周期中,获得了非常高的净资产回报率,而在2011年到2016年的低谷期则录得了大量亏损。
    在一些其它航运公司的报表上,如招商轮船、中远海发,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投资者只需要调出这些公司过去20年的财务数据,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它们利润周期的变动。
    在陆运、空运行业,我们则很难观察到以上的巨大的周期。在一些相关的上市公司中,如顺丰控股、圆通速递、韵达股份、大秦铁路、东航物流等公司,我们都不容易看到海运行业那么巨大的、单纯由运价波动而导致的盈利变化周期。
    在这些行业中,利润的变化周期更多来自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不是大幅波动的运价。
    海运的价格周期由何而来
    那么,海运行业相对陆运、空运更大的运价波

    • 9 min

Customer Reviews

4.0 out of 5
1 Rating

1 Rating

Top Podcasts In Business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
Think Fast, Talk Smart: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Stanford GSB
The Diary Of A CEO with Steven Bartlett
DOAC
Goldman Sachs Exchanges
Goldman Sachs
The Breakfast Grille
BFM Media

You Might Also Like

涨乐早知道
涨乐全球通
商界早知道|一早速览商业事
商界识堂
36氪·8点1氪
36氪音频
36氪·快讯不联播
36氪音频频道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声动活泼

More by 听喜马拉雅

五分钟心理学
柠檬心理
早安英文-一个有点调皮的中英双语播客
早安英文
心之旅时光列车
靳欣
一个人睡前听
熊猫大湿
国家大剧院|聆听古典
国家大剧院FM
从华尔街到陆家嘴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