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101|中国版

泓君Jane
硅谷101|中国版

失败、背叛、不被理解,硅谷精神领袖一直都不是完美的存在;他们是科学家,创造者,行动派,他们有独立的价值观。《硅谷101》是由驻美媒体人刘泓君Jane发起的访谈节目,与各个领域的实干派聊聊天。这档节目创建的初衷是,听一听这些亲历者与行业一线的人怎么说

  1. E180|量子计算的Transformer时刻与科技巨头的路径之争

    14 FEB

    E180|量子计算的Transformer时刻与科技巨头的路径之争

    2024年12月,谷歌宣布基于Willow芯片的量子计算机仅需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一项传统计算机需要“10的25次方”年才能算完的标准数学运算,并且克服了高错误率的难题。这一突破被业界称为量子计算的“Transformer时刻”。 不过,量子计算距离真正实现可用性还需要多久?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两位量子计算领域的科学家和创业者,一起讨论黄仁勋关于量子计算的时间预测,谷歌Willow芯片的重要性,硅谷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布局有何不同,以及它将如何影响加密货币、银行体系,以及整个密码学领域。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Roger Luo,Anyon Technologies 创始人兼CEO,加州理工博士与伯克利大学的博士后Jared Ren(任恒江),Anyon Technologies 创始人兼CTO,加州理工博士与博士后 【你将听到】 06:25 理解量子计算,量子比特的叠加态与纠缠态 09:58 四大最先受益领域:矩阵运算、因数分解、量子化学模拟,优化计算 13:50 黄仁勋判断二十年内实现可用量子计算,量子概念股集体暴跌 17:30 明贬暗捧的英伟达:表面保守预测,暗地快速布局,量子计算或成GPU新增量 20:00 下一代AI:量子增强帮助AI模型实现更强大的泛化能力 22:26 谷歌的里程碑:Willow芯片解决量子纠错难题 26:37 量子计算的Transformer时刻到 27:47 理解量子纠错:从经典计算机的噪音处理,到量子计算的特殊挑战 30:56 攻克高错误率的关键:“表面码”方案让量子"稳定"运行 32:00 百家争鸣的量子计算路线: IBM:超导量子比特路线,固守非纠错路线20年之后被迫转向 D-wave:量子退火路线,不做通用量子计算选择限制了发展可能 亚马逊:超导量子比特路线 微软:曾押注拓扑量子比特但未成功,现转向软件平台 IonQ:离子阱路线,小规模表现好但难以扩展 Regetti:超导量子比特路线,早期技术领先但后劲不足 47:30 学界落后于工业界:量子计算从科学难题变成工程问题 49:59 揭秘量子计算机造价:一台造价百万美元的未来机器 52:19 加息和降息的影响:从政府,主权基金到VC,谁在押注量子未来 53:34 后量子时代的密码学:银行与科技巨头布局新一代加密技术 55:33 加密货币的“命门”:破解私钥比银行密码简单 01:00:01 当运营商不作为,金融机构来铺抗量子硬件 01:03:31 新的卖铲人诞生了:硬件供应商的新机遇 【文中提到的相关人物】 Irfan Siddiqi: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超导量子计算。他是量子信息科学和工程中心(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er)的创始成员之一。他在量子比特设计、量子测量技术以及量子纠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John Martinis:著名的超导量子计算专家,曾经是谷歌量子AI团队的领导者之一。他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工作期间,开发了许多重要的量子比特设计和量子计算技术。Martinis 在2019年宣布谷歌实现了“量子优越性”(Quantum Supremacy),即谷歌的量子计算机在特定任务上超过了经典计算机。 Oskar Painter: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专注于光子量子计算和量子光子学。他在量子光子学器件和系统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特别是在开发高效的量子光源和量子接口方面。他的研究有助于推动量子网络和量子通信的发展。 Alexei Kitaev: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他在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理论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提出了拓扑量子计算的概念,并开发了Kitaev量子比特模型。他还提出了著名的Kitaev链模型和表面码(Surface code)量子纠错方案,这些都是量子计算领域的核心概念。 Chad Rigetti:Rigetti Computing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曾在耶鲁大学获得了应用物理博士学位。在创办Rigetti Computing之前,Chad Rigetti曾在多个量子计算领域的公司和实验室工作,包括与 IBM 和 Intel 等公司合作。他在量子计算硬件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得他能够着眼于开发可扩展的量子计算机,尤其是在超导量子比特方面。 Ilya Sutskever:OpenAI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前OpenAI首席科学家。在离开 OpenAI 后,Ilya Sutskever 创立了一家名为“安全超级智能”(Safe Superintelligence Inc., SSI)的新公司,目标是通过革命性的工程和科学突破来解决安全性和能力之间的技术难题。 【相关技术名词】 量子计算(Quantum Computing):量子计算中的基本单位,类似于经典计算中的比特(bit)。不同的是,量子比特不仅可以表示0或1,还可以同时以量子叠加的方式表示0和1的组合(即同时处于多个状态)。量子比特的状态受到量子力学规律的影响,具备并行计算能力,是量子计算机能够进行超强计算的基础。 量子纠错(Quantum Error Correction):量子纠错是用来抵抗量子计算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的一种方法。由于量子比特极易受到环境噪声的影响,这会导致计算错误。量子纠错代码(如Shor码、Steane码等)通过引入冗余的量子比特和复杂的算法,确保即使部分量子比特出现错误,计算结果仍然可靠。量子纠错是实现容错量子计算的关键。 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量子纠缠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其中两个或多个量子比特处于一种紧密的状态,彼此间的状态彼此依赖。即使它们相隔很远,对其中一个量子比特的操作也会立即影响另一个。量子纠缠是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允许信息在量子系统中以非常特殊的方式传递。 超导量子(Superconducting Quantum):超导量子计算是一种通过超导电路实现量子比特的技术。超导材料在低温下具有零电阻特性,这使得量子比特可以在超导电路中稳定地存储和传递量子信息。超导量子计算是目前量子计算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 Shor算法(Shor’s Algorithm):Shor算法是一个量子算法,用于大整数分解问题。它的发现是量子计算的一个重要突破,因为这个问题在经典计算机中非常困难。Shor算法能够在多项式时间内分解大整数,这对于许多加密算法(如RSA加密)构成了潜在威胁。 量子退火(Quantum Annealing):量子退火是一种优化算法,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来寻找系统的最低能量状态(即最优解)。它特别适用于解决组合优化问题,如最短路径问题、背包问题等。量子退火与量子计算中的其他算法(如量子算法的加速)不同,更多关注通过量子力学的效应来找到全局最优解。量子退火已经在一些量子计算硬件上(如D-Wave系统)得到应用。 Large scale fault tolerant quantum computer,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是指能够容忍计算错误并维持量子计算过程稳定的大型量子计算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量子比特的噪声和错误问题,采用量子纠错技术并构建能够处理大规模量子比特的系统。当前,这仍然是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挑战,但它被认为是实现实用量子计算的最终目标之一。 Google Sycamore:是Google开发的一款量子处理器,标志着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2019年,Google宣布Sycamore量子处理器成功实现“量子优越性”(Quantum Supremacy),即它能够在200秒内完成一个经典超级计算机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完成的任务。Sycamore的成功展示了量子计算在某些任务上超越传统计算机的潜力。 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如量子纠缠)来实现安全密钥交换的技术。QKD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量子信号传输密钥,任何试图窃听的行为都会被检测到,因此能够提供比传统加密方法更高的安全性。 椭圆曲线签名:是一种基于椭圆曲线数学结构的数字签名算法,广泛用于现代加密系统中,如ECDSA(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这种签名方法相比传统的RSA算法,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计算成本。椭圆曲线加密在量子计算出现之前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加密方式,但它可能会受到量子计算攻击(如Shor算法)的影响。 【监制】 杜秀 【后期】 AMEI 【BGM】 Swerve Space - Lama House At the End of Nothing - Silver Maple The Road to Odessa - Lama House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1h 7m
  2. E179|DeepSeek技术解析:为何引发英伟达股价下跌?

    6 FEB

    E179|DeepSeek技术解析:为何引发英伟达股价下跌?

    随着DeepSeek登上苹果App Store榜首,这款低成本、高性能的开源模型引发全球关注的同时,也造成了英伟达股价在1月27日下跌近17%,市值蒸发5890亿美元。按理说,像DeepSeek这样的开源模型会带动AI创业繁荣,进而推高GPU需求。为什么英伟达却不涨反跌?本期节目我们将和模型算法、GPU虚拟化领域的专家一起探讨DeepSeek的核心优势,它对芯片产业和开源生态的影响,还原这场市场震动背后的逻辑。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陈羽北,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助理教授,AIzip.ai联合创始人 John Yue,Inference.ai创始人兼CEO 【你将听到】 02:29 DeepSeek的三板斧:低成本、高性能、全开源 03:57 大模型创新瓶颈:技术路线趋同,突破性想法变少 05:09 核心创新:V3基础模型能力强 07:01 创新一:MOE与绕过稀疏奖励 09:04 创新二: 通过蒸馏学习传递能力,大模型教小模型 12:46 为何V3出来一个月之后才引爆股市 13:54 对英伟达利好与利空:冲击溢价但并未冲垮壁垒 16:01 DeepSeek冲击英伟达两大护城河:“绕过”NVLink和CUDA 23:00 类似于Groq的推理芯片能崛起吗?软件依然是难点 29:11 《The Bitter Lesson》的启发:AI的两种基本能力是学习与搜索 30:06 效率困境:AI需要跨越三个数量级才能达到人类智能 35:20 开源的意义:降低AI应用开发准入门槛 38:06 重构API价格体系:DeepSeek R1通过技术优化将成本降至OpenAI O1的1/27 39:47 降级芯片难持续:老款芯片停产限制了成本优化空间 43:08 小模型特定场景突破:某些任务已可媲美大模型表现 45:34 未来AI基建分层化:端、边、云分工协同是趋势 48:32 Anthropic的预测过分乐观:AI学习效率太低不足以追赶人类智能 53:10 大模型本身不足以通向AGI,但基础研究方向正在取得进展 56:00 模型自我能力提升是达到AGI的核心门槛 57:33 通往AGI的多条路径:世界模型等不同技术方向并存 01:03:22 提问DeepSeek :数据与持续创新能力 【其他相关信息】 MOE (Mixture of Experts,专家混合模型):一种神经网络架构,结合多个专家子模型进行工作,通过负载均衡提高效率,适用于大规模模型。 Bootstrap (自举法):模型通过生成多个答案并选择最佳结果,来提升自身性能的自我改进方法。 蒸馏 (Distillation):将大模型的知识转移给小模型,通过模仿大模型的输出,提高小模型的能力。 GRPO (Group Relative Policy Optimization ,分组相对策略优化):一种用于强化学习的优化算法,通过在同一问题下生成多个输出(即“分组”),并对这些输出进行相对比较来计算奖励。这种方法避免了传统 PPO 中对价值函数的依赖,从而显著减少了内存和计算资源的消耗。 PPO (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近端策略优化):一种强化学习算法,通过限制策略更新的幅度来保持优化的稳定性。 负载均衡 (Load Balance):在分布式系统中平衡计算任务,避免过度集中或资源闲置。 强化学习 (Reinforcement Learning):通过奖励机制引导AI模型学习最优策略的机器学习方法。 模型预测控制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基于对未来状态的预测来优化当前决策的方法,广泛用于自动化控制。 NV Link (NVIDIA Link):英伟达开发的高速芯片互联技术,支持多GPU协同工作,提升计算效率。 CUDA (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统一计算设备架构):英伟达推出的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用于加速GPU上的计算任务。 PTX (Parallel Thread Execution,并行线程执行):CUDA平台底层的指令集架构,直接与GPU硬件交互。 CUDA Core/Tensor Core:CUDA Core 是GPU中的基础计算单元,负责执行并行计算任务;而 Tensor Core 是专门为加速深度学习中的矩阵运算和AI任务设计的计算单元,提供更高的计算效率。 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为特定应用定制的集成电路,通常用于高效处理特定任务。 Groq:一家专注于开发AI专用芯片的美国公司,提供高效的AI计算解决方案。 《The Bitter Lesson》(痛苦的教训):Rich Sutton的经典文章,提出在AI发展中,计算能力和规模比算法精巧性更为重要。 世界模型 (World Model):一种能够预测动作后果的AI模型,常用于环境模拟、决策规划和强化学习中。 《Genie 2》:DeepMind的研究论文,介绍了一个可以在任意2D图像中进行自由移动探索的AI模型 - 给它一张图片,AI就能变成图中的"主角",可以在画面中前后左右走动,仿佛真的进入了这个2D世界。这是一个重要的"世界模型"(World Model)的实例。 HPC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高性能计算):使用超级计算机集群处理复杂的计算任务,通常应用于科学计算、气候模拟等高需求场景。 【监制】 杜秀 【后期】 AMEI 【BGM】 Dusk Movers - Alexandra Woodward City Phases STEMS INSTRUMENTS - John Abbot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1h 5m
  3. E178|智能眼镜大战CES:靠AI不如产品硬

    16 JAN

    E178|智能眼镜大战CES:靠AI不如产品硬

    2025年的CES上,AI概念火热,但做好一款硬件产品的难点依然在于产品本身。本期节目我们将讨论生成式AI对智能硬件创新的刺激到底有多大,为什么优秀的硬件产品不能只是依靠集成大模型API,而是更需要在用户体验、工程实现、供应链管理等维度做到极致。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陈哲,Alphaist Partners创始人 【你将听到】 智能硬件的本质 03:16 Plaud 录音笔:攀上了AI也要先解决续航问题 05:50 优秀的硬件必须先是好的消费品 07:03 中国创新在CES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08:43 扫地机器人的创新核心:清洁效果,可靠性和真实的家庭场景 15:59 专利不再是扫地机器人的市场壁垒 AI与硬件融合 18:38 “百镜大战”拉开序幕,但AI不是必选项 22:19 Meta Rayban核心功能是摄影而非AI 25:46 与手机功能重叠的智能硬件最易沦为配件 29:06 Google Glass的启示:互联网公司为何难以驾驭硬件创新 33:30 陪伴型机器人走红:更像智能潮玩,重点在触发情感而非展现智能 35:58 产品设计和AI能力的平衡,两者缺一不可 38:51 英伟达以工具链布局取胜 硬件创业的关键要素 40:45 优秀硬件创业者:用户洞察力与工程直觉的结合 41:58 硬件创业需要快速MVP验证,降低试错成本 44:25 大疆人才方法论:第一性原理和极致的工程师文化 CES的正确打开方式 48:07 赢家通吃效应显现:粗糙、跟风的产品会快速出局 50:42 中国科技产品开始占据高溢价的价格段 51:45 消费级产品更需要成熟的技术方案 【文中提到的相关产品】 LiberLive 无弦吉他 PLAUD NOTE录音笔 石头科技 G30 Space 扫地机器人 追觅X50 Ultra扫地机器人 XREAL AR眼镜 Halliday Glasses Rokid AR Glasses 桌面陪伴型机器人 Looi 英伟达基础模型平台 Nvidia Cosmos 宇树科技“机器狗”产品Go2 云深处科技四足机器人绝影X30 Pro 拓竹科技3D打印机 【监制】 杜秀 【后期】 AMEI 【BGM】 Yellow Light - Arthur Benson Sumerian Paradise - Dew Of Light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53 min
  4. E177|“没有AI我会难受至极”:与大学生聊聊智能工具的依赖与适应

    6 JAN

    E177|“没有AI我会难受至极”:与大学生聊聊智能工具的依赖与适应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AI已经成为他们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尤其是对这一代的大学生而言。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四位学生朋友,一起探讨他们日常如何使用AI工具,而这些工具又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他们的思考方式。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AI时代,人变了吗?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侯泰羽 Kolento,纽约大学本科应用心理学 ,东非卢旺达 AI 创业者 陈浩楠 Henry,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会计硕士,AI产品爱好者 王冉 Ran,NYU神经工程博士后,脑机接口项目创始人 左曜诚 Charles,NYU 经济与哲学专业,NYU华人创业社群主席 【你将听到】 03:26 有了AI甚至不去上课了:从预习作业到论文查重的全科辅导 06:46 “如果拿掉所有的AI工具我觉得难受至极” 10:27 用AI解锁复杂课程:从门外汉到写出代码论文只需要三五天 13:21 数学课堂实验:用AI的学生成绩更差 15:00 科研与AI的互补:无法突破前沿,但可以快速入门 19:42 考试周对GPT的压力测试:负载过大导致宕机 21:06 李飞飞儿子:大学该录取最会用ChatGPT的学生 23:26 为什么AI主题的课反而严格限制AI使用? 26:04 再也写不出来的论文:创造性增强,逻辑性减弱了 29:36 新老用户的AI能力差距:MBA学生写不好Prompt? 32:04 AI搜索的信任法则:可溯源才可信 40:23 传统搜索是找到信息,而AI搜索是理解信息 43:45 AI陪伴的两条路: 严肃陪伴与非严肃陪伴的分化 53:23 AI产品使用日常:可以一天用五六个小时把token都用光 57:57 “跟AI聊多了,它好像真的懂我” 【文中提到相关产品】 Quillbot:一款AI写作工具,提供改写、总结和提升文本表达的功能,适合学术和专业写作。 GPT Zero:一个AI内容检测工具,用于识别文本是否由人类或AI生成,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原创性。 Grammarly:一款在线语法和写作辅助工具,提供语法纠错、拼写检查、风格建议等功能。 Connected Papers:一款学术研究工具,可通过网络图探索论文间的引用关系,帮助研究人员理解领域背景。 Overleaf:一个在线LaTeX编辑器,支持多人协作,用于学术论文和科学文档排版。 Flowith:一个AI交互式搜索和对话工具,采用节点式交互方式,支持多线程和发散式思维 WYSA:一款AI心理健康助手,提供情感支持和认知行为疗法技巧。 Character.ai:前谷歌研究员创建的AI对话平台,允许用户创建和与个性化AI角色进行互动。 Talkie:一款拟人化AI聊天工具,提供与虚拟角色的互动体验,适用于娱乐和情感支持。 逗逗游戏伙伴:一款AI桌宠软件,提供个性化的二次元角色陪伴用户玩游戏。 《In Defense of the Poor Image(屏幕上的受苦者)》:是Hito Steyerl的一篇著名文章,探讨了在数字时代,低质量图像(即“贫乏影像”)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单集】 E173|一个对硅谷教育不满的老师,做了一所自己的学校 【监制】 杜秀 【后期】 AMEI 【BGM】 The Secret Spring - Helmut Schenker Oleka - Franz Gordon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1h 3m
  5. E176|Spacex的商业版图与太空经济的崛起

    20/12/2024

    E176|Spacex的商业版图与太空经济的崛起

    截至2024年底,SpaceX的估值已达3500亿美元,超越字节跳动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这一估值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猎鹰九号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技术显著降低了发射成本,星链计划稳步推进并实现商业化,以及星舰项目的加速发展。此外,特朗普政府的支持也为公司带来了政治红利。 正如字节跳动的崛起带动了创作者经济的繁荣,SpaceX的成功也正在推动整个太空经济领域的投资与创业热潮。本期《硅谷101》特邀 Fusion Fund 创始管理合伙人张璐,与我们一起探讨 SpaceX 的商业版图以及太空投资的加速崛起。 【红色火箭】 本期节目由华夏基金出品的「红色火箭」小程序赞助播出。 红色火箭是一款免费的指数投资工具,大家可以通过这款微信小程序快速查看到各类指数的涨幅、资金流入情况、估值等基础情况,还可以进行同类多种指数的对比、根据热门股票反选相关指数、查看相关指数/板块的热点新闻等。 硅谷101和「红色火箭」共同提醒您:小程序不涉及开户和交易,也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张璐,Fusion Fund创始管理合伙人 【你将听到】 01:44 【红色火箭】领取指南 04:32 奥巴马的太空政策调整给SpaceX吸收大量NASA人才的机会 08:38 星链成功的三要素:简化的卫星设计、规模化商业布局、革命性的低成本发射 15:08 星链在基础设施领域已形成垄断优势,未来太空竞争将转向应用层面 16:22 星链与天文观测的矛盾:短期带来挑战,长期或推动观测方式升级 18:55 太空垃圾治理:从政策制定到AI技术应用 22:24 ESG监测新方法:卫星可精确监测单只牛的碳排放 24:50 矿产勘探的革命:AI结合卫星数据,10天内精确定位赞比亚最大铜矿 27:50 太空工厂:微重力环境让新药研发和材料制造获得突破性进展 32:18 太空制药新模式:全自动化无人实验舱取代传统实验室 34:03 星链卫星群:夜空中的"小火车" 36:14 星舰发射进展神速:AI驱动的快速迭代加速硬件创新 38:16 猛禽发动机太空点火成功,开启深空探索 41:29 分工明确:星舰主打大规模低成本,猎鹰服务小型精准任务 46:15 《流浪地球2》中太空电梯的设计细节 49:33 太空创业的特殊性:高投入、强产业依赖性,需要整个生态链的支撑 55:43 卫星数据能快速变现,太空制药路还很长 01:00:46 SpaceX的人才密码:以愿景凝聚顶尖人才,形成不依赖个人的组织优势 01:06:18 星链介入俄乌战争的关键时刻 【补充信息】 OneWeb:另一家主要的卫星互联网公司,但在技术实现和商业模式上与Starlink有所不同。曾经破产后被英国政府和印度巴帝电信拯救。 Varda:专注于太空制造的创新公司,利用太空环境(如微重力)进行特殊材料和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阿尔特密斯计划(Artemis Program):NASA的新一代登月计划,计划在2025年左右重返月球,并建立永久月球基地,为后续火星探索做准备。 猛禽发动机(Raptor):是SpaceX开发的一款火箭发动机,采用液氧和液甲烷作为燃料。它是为SpaceX的Starship火箭设计的,具有较高的推力和重用性。 VIASAT:一家老牌卫星通信公司,主要提供卫星通信服务。在俄乌冲突中,其通信卫星系统被摧毁后,Starlink接替了其位置。 【相关单集参考】 E155|马斯克太空梦进度条70%,聊聊星舰的四次发射与SpaceX Mafia E106|真正造星舰的人来了,与SpaceX前高管聊聊马斯克的火星计划 S2E64 | 韦伯升空看向宇宙最黑暗处,星链锁死地面天文观测 29: 文明之光还是文明之锁?马斯克的星链公测了 【监制】 杜秀 【后期】 AMEI 【BGM】 Between Spaces - DEX 1200 Fatal Flaws - Howard Harper-Barnes Funky Munky Biznis - HATAMITSUNAMI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1h 10m
  6. E175|对话导演方励:人类没有未来

    12/12/2024

    E175|对话导演方励:人类没有未来

    方励,知名导演和制片人,制作拍摄了《后会无期》《乘风破浪》《观音山》《苹果》等多部电影。同时他也是地球物理学者和海洋技术专家,专注于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研究数十年,与硅谷渊源深厚。最近,他在旧金山举办了《里斯本丸沉没》的试映会,我们借此机会与方励进行了专访,聊聊他创作这部纪录片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如何看待如今大火的AI、硅谷与战争。 【互动问题征集】 2024年马上就要结束了,如果你对《硅谷101》有什么想法或问题,欢迎在本期节目的评论区留言,或者发邮件到podcast@sv101.net和我们联系。我们将选取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有趣的问题,在年终总结节目中与大家集中交流和解答。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陪伴!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方励,制片人,导演,编剧,地球物理学者,海洋技术专家 【你将听到】 02:09 在互联网诞生前的硅谷设计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 05:10 生成式AI就像1亿个眼睛同时在看,但创造力永远来自人类 06:56 “用AI生成表演就是在糊弄观众” 09:57 AI工具的优势是不走弯路,避免重复 11:42 极繁到极简:耗资2000万、用时一年多的艰难试错 14:00 听觉大于视觉:越豪华的效果越让人跳戏 16:45 12帧动画与24帧电影的视觉冲突 19:02 “五毛特效”:平衡动画和电影素材的衔接 23:02 非虚构作品最难的是用真实材料讲述一个完整故事 28:00 遗珠之憾:为了故事的情绪线不得不删掉海底的诀别 30:51 减法的快乐:最后几分钟的删减最耗费精力 33:39 寻找MH370:目的不是拍电影,而是找到失踪的飞机 40:03 4000米深海挑战:难度比里斯本丸大十倍 43:30 也许登不上珠穆朗玛峰,但拼死也要干 44:57 房子和钞票都是最便宜的,最难得的是你的idea和生命 48:09 拍第一部电影时甚至不知道要申请拍摄许可证 51:07 只做喜欢的事:人生只有3万多天,时间和情绪是最昂贵的 53:27 没有第一桶金,创业时睡了一年地板 56:10 无人系统颠覆现代战争形态,以低成本带来高杀伤力 01:00:25 “人类没有未来,我对人类未来是绝望” 01:06:20 感性为人,理性做事:把感兴趣的做完,结果已不重要 【监制】 杜秀 【后期】 AMEI 【BGM】 Clockmaker's Daydream - 369 Catching Up Her Story - Magnus Ludvigsson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1h 11m
  7. E174|当巨头们失去了创新力,聊聊如何做一双好鞋

    01/12/2024

    E174|当巨头们失去了创新力,聊聊如何做一双好鞋

    运动休闲风潮盛行,昂跑、Hoka等新锐品牌财报亮眼。而在繁荣背后有另一幅景象:耐克、阿迪达斯等传统品牌创新停滞,上游代工厂利润微薄、竞争激烈。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鞋类供应链顾问Justin Liang,探讨运动鞋设计的创新困境、制造环节的成本结构、代工厂的生存压力,以及他亲历的一些行业内幕和失败案例。 【主播】 杜秀,硅谷101播客监制 【嘉宾】 Justin Liang 梁文忻,资深鞋类供应链顾问 【你将听到】 04:53 创新止于表面:结构难以突破,主要靠材料和配色的创新 08:11 透明但微薄的利润:500块的鞋子工厂挣10块 10:01 消费者承担高溢价:出厂价通常不到零售价的20% 17:40 “鞋不是一个夕阳行业,但鞋厂绝对是一个夕阳行业。” 20:53 消失的匠人精神:老一代专注做好楦头,新一代满嘴KPI和ROI 24:20 耗费七八位数的做了一款失败的鞋 30:54 鄙视链顶端的制鞋业:足部结构复杂,部件最多 32:54 “老鼠货"的来龙去脉 35:55 炒鞋热潮退去,流量密码失灵 40:49 斯凯奇的奇袭:以舒适性和性价比俘获中年消费者 45:10 傲慢的玛莎:CEO称“45岁以下勿入” 49:01 残酷的淘汰:Vans一季开发1600个产品,87%无法上市 55:26 最怕设计师与产品“谈恋爱”。 57:48 Vans特意不加防磨橡胶片,让易磨破成为品牌标志 【相关补充信息】 Ortholite:一家美国鞋类材料公司,主要产品是鞋垫,采用开放式细胞泡沫结构,能够长时间保持弹性,防止压缩变形。 《鞋狗》: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的自传,讲述了他如何从零开始创立耐克,并将其发展成全球知名运动品牌的创业历程和人生故事。 楦头:鞋子的核心模具,用于确定鞋子的形状、尺寸和结构,对鞋子设计和舒适性起关键作用。 LOP:Labor Overhead Percentage,指劳动间接费用的比率,用于衡量生产中与直接人工无关但支持生产活动的间接成本占直接人工成本的比例。 FOB:Free on Board,一种常用的报价方式,是指产品出厂后交付到港口或装运点的价格,包含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生产商的利润,但不包括运输、关税等后续费用。 中山三乡:广东省中山市的一个镇,以其较为成熟的轻工业体系和劳动力资源,为许多鞋企提供代工生产服务。 QC:Qulity control,质量控制,是通过检测和管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并满足客户要求的系统性活动。 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是一种轻质、柔软、弹性好的塑料材料,广泛用于鞋垫、运动鞋底等产品的制造。 PVC:聚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合成塑料,具有优良的耐久性、抗化学腐蚀性和可塑性, 文中提到的宝成、宝元、华利、丰泰、钰齐、清禄,兴昂都是大型鞋类代工厂。 【监制】 杜秀 【后期】 AMEI 【BGM】 Funk Punchy Groove-Lubarsky A-Day - Wendel Scherer Tickle - Josef Falkenskold Catching Up Her Story - Magnus Ludvigsson City Phases STEMS INSTRUMENTS - John Abbot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1h 1m
  8. E173|一个对硅谷教育不满的老师,做了一所自己的学校

    22/11/2024

    E173|一个对硅谷教育不满的老师,做了一所自己的学校

    AI正在猛烈动摇教育行业的传统范式:知识不再是稀缺资源,而老师也不再是知识权威。本期节目我们将会和7EDU创始人兼CEO刘君讨论AI对教育的影响,以及她如何通过做一所创新学校,来寻找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更多可能性。 【招聘启事】 《硅谷101》持续招聘中!本轮开放的职位包括视频内容策划,视频后期、深度内容研究员,以及英文视频/播客的主理人等。同时我们还开设了“101人才发展计划”:如果你是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欢迎投递我们的实习生职位。具体的职位和招聘流程请参考链接,简历请标注好姓名和职位,投递到hr@sv101.net. 期待你的加入!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嘉宾】 刘君,7EDU创始人兼CEO,Leadways School 创始人 【你将听到】 01:40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目标感和自驱力 02:32 AI时代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关键 06:41 我们还需要系统性的培养体系吗? 08:24 不再是先学习后工作,而是终身学习和持续适应 11:05 “再学也学不过GPT”,所以更要培养软实力 16:04 AI让教育的个性化变得更准确、更有效率 19:57 老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权威变成心灵连接者 24:44 在软实力面前,分数可以退而求其次 26:35 13岁前是软实力培养的黄金期 28:48 加剧教育的两极分化:AI带来的马太效应 35:39 培养价值观,而不是挑战人的自控力 39:48 公平和正直是学生们最重视的价值观 42:18 我们希望孩子过什么样的生活? 46:29 扬长避短,但不鼓励平均和“万金油” 52:38 找到自己的热情:不要过“周一痛苦,周五快乐”的生活 【相关单集】 S2E35|最受硅谷大佬追捧的AltSchool终落幕,教育创新怎么这么难 S2E37|挑战传统教育,创新性学校新在哪里? S2E62|再谈教育创新,一所没有校园的创新型大学 S2E63|揭秘Minerva:个性化教育创业公司还是新型大学? S3E67|谷爱凌、内驱力与教育,在偶然中寻找必然 【监制】 杜秀 【后期】 AMEI 【BGM】 Un Jour Etrange - Joe E. Lee Dusk Movers - Alexandra Woodward Cold and Blue - Roy Edwin Williams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YouTube|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podcast@sv101.net

    54 min

About

失败、背叛、不被理解,硅谷精神领袖一直都不是完美的存在;他们是科学家,创造者,行动派,他们有独立的价值观。《硅谷101》是由驻美媒体人刘泓君Jane发起的访谈节目,与各个领域的实干派聊聊天。这档节目创建的初衷是,听一听这些亲历者与行业一线的人怎么说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