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藏

通过探讨人性、文化、艺术,达成心性成长的播客,愿你找到宝藏

  1. EP39.美是“看见”还是“想起”:我们聊聊审美这件事

    4 AUG

    EP39.美是“看见”还是“想起”:我们聊聊审美这件事

    🎙️ 节目简介 这一期,我们围绕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人人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什么是“美”?我们是如何感受到美的?从哲学定义到个人体验,从壁画到音乐节,从照片中的风景到“身临其境”的时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本期嘉宾:思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藏传艺术研究生) 🌀 Highlights 精彩段落: 00:01 哲学家眼中的“美”:康德、黑格尔、亚里士多德 vs 我们自己的体验 02:30 美是“激发态”?我们心境如何影响了感知? 05:10 一张照片与真实现场的差距,是否说明了“融入”的重要性? 08:00 照片分享:别人喜欢的和自己觉得美的为何不同? 11:00 音乐口味的演变,是成长还是审美变化? 15:00 摇滚、流行、越剧变体:当代年轻人的“音乐美感”在哪里? 19:00 “怎样才能看到美?”:是知识?是经历?还是练习? 24:00 一起解读川美毕业展作品《祷》:它为什么火了? 34:00 什么是“过度解读”?我们如何从艺术作品中感知自己? 42:00 每个人心中关于“美”的独特故事:青春气息、海边夜市、黄山云海 56:00 佛教视角看“美感”:我们是在念头中编织的幻象世界中生活? 📍 本期关键词:美感、审美、激发态、哲学、唐卡、音乐节、照片、艺术作品、青春、宗教场域、记忆、身临其境 关于本期节目最后提到的阿里行程, 可以看这篇《研学|雪域寻真——2025 PITAKA 西藏阿里文化艺术研学招募》 🌄如果你也曾在某个时刻,被一阵风、一道光、一次不期而遇的安静击中,那你也一定会在阿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美的激发态”。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旅行,而是一段穿越高原、走进文明深处的感官之旅。我们将从萨迦出发,一路深入札达、冈仁波齐、托林寺、古格遗址……在千年的壁画与遗迹前,在无声的雪山与夜空下,重新认识“看见”的意义。 📅十四天,不止于行走,更是一次深度的审美与心灵训练。📍特别设计路线,避开重复、错峰返程👣 文化导师全程陪同,不止打卡,更带你读懂风景背后的故事 👀 如果你也想真正“看见美”,欢迎来报名: 雪域寻真 · 阿里文化研学行程让我们一起,在路上遇见值得铭记的那一刻美。 报名方式:➕小助手 PITAKA-1

    1h 3m
  2. EP38.去西藏,看见信仰与艺术

    22 JUL

    EP38.去西藏,看见信仰与艺术

    🎙️ 节目简介 在这一期中,我们邀请到刚刚毕业的佛教艺术研究生思硕,讲述他走入藏传佛教艺术的起点与求学故事。从最初对“佛教艺术”这个名字的好奇,到在萨迦寺护法殿中体验肃穆威压,从冈仁波齐转山途中经历生死考验,到在壁画中读懂天葬、水葬、伏藏与活佛制度背后的信仰逻辑——这是一次穿越知识、身体与意识边界的旅程。 节目中也有长期深耕喜马拉雅艺术的帕波老师分享,对伏藏、轮回图、寺院壁画的解析,让你看见艺术背后的法与传承,重新理解“觉知”——不只是知道自己此刻在感受什么,更是如何看见内在与世界之间的联系。 岗仁波齐的雪线、萨迦寺的黑殿、八廓街的“旅游唐卡”、还有那群磕长头的人……这一切不是风景,引你向内回望的路标。🔸Part 1|冷门专业的奇妙缘分:一段被名字吸引的旅程00:00:12 🎓 一位“佛教艺术”专业的新鲜人登场,原来是被名字吸引的奇妙缘起!00:02:15 📘 从历史系到藏传艺术,学术选择背后的“上岸策略”与命运拐点00:03:17 ⏳ 没去过西藏,却在课堂上“穿越时空”感受佛教艺术的演变00:04:04 🏔️ 走进西藏多个藏区,为什么他说“阿里的佛教艺术最纯粹”? 🔸Part 2|生死观与图像震撼:面对壁画与护法神00:06:57 🧘‍♂️ 亲历萨迦寺护法殿:阴森空间、被布遮住的神像与“被附身”的在地人00:09:41 🎨 狮陀林壁画的冲击力:肢解、喂秃鹫,那真的是“地狱”吗?00:13:13 💀 天葬真的恐怖吗?当身体成为布施,这是一种最深的放下00:15:13 🙏 从抗拒到理解:一位天葬师的经历与思硕的转念 🔸Part 3|高原求生与冈仁波齐:当信仰遇到身体极限00:18:12 🎁 旅游唐卡真假难辨?思硕八廓街买串珠子的“掉色事故”00:22:53 🏔️ 初见冈仁波齐:只有亲眼所见,才能体会“世界的中心”那种静默震撼00:24:32 🥵 翻越5700米的“绝望坡”:体力、情绪、信仰三重考验00:28:31 🚓 被警车“捡下山”:一人转山途中,崩溃与重生的边界 🔸Part 4|田野考察与艺术传承:图像背后的信仰地图00:31:34 🏛️ 从阿里石窟到萨迦壁画,为什么说“前藏后藏不如阿里更原始”?00:36:39 🧠 从“画错法器”到“伏藏变化”,你看到的是混乱还是丰富?00:41:14 📜 伏藏的秘密:埋在海里、记忆里、梦里的佛经真的存在吗?00:45:03 👶 灵童转世是政治操作还是信仰延续?揭秘“活佛生产线”的合理性01:03:32 🗺️ 一条14天西藏线:从拉萨到日喀则再抵达阿里,一边走路一边长智慧 本期节目剪辑:竹子,思硕 节目策划:思硕

    1h 9m
  3. EP37.觉知不是玄学,是你每天都能练习的“看见自己”

    3 MAY

    EP37.觉知不是玄学,是你每天都能练习的“看见自己”

    🎙️ 节目简介 「你能否立刻说出此刻身体的感受?」 「情绪是」觉知」的起点,还是干扰?」 「为什么我们总在事后才」恍然大悟」?」 在信息过载的日常中,我们对「知道」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 ——正如金导所言:「觉知需要智慧,否则只是立场的代名词。」 从佛教禅修的「能觉所觉一体」,到现代心理学中的身体扫描技术,「觉知」被赋予多重定义:它可能是通过健身找回的「肌肉感知」,是「剩一口饭」的无意识对抗。 这种对内在状态的觉察,既是最原始的生存能力, 也需要「像孩子般重新观察一片叶子」的刻意练习。 本期节目中,三位主播将拆解「觉知」的实践困境: 当情绪如金导所说「断崖式下跌」,如何用回溯法捕捉源头? 若身体如帕波老师般「麻木多年」,又该如何唤醒被屏蔽的感受? 从禅定到世间日常生活的训练,觉知是否真的如佛教所言,「本是众生皆有的清明」? 【本期对话】 主持人:竹子、金子、帕波 【收听指南】 00:44 AI觉醒:智能提纲开启觉知之旅 02:26 觉知解密:从本能感觉到认知反应 05:37 认知三部曲:感觉→感受→感悟的跃迁 11:00 消费心理学:像选伴侣般挑选商品 15:34 自然启示:银杏叶的「作弊式」翠绿 17:11 身体奇迹:失去知觉的皮肤自愈记 20:02 心理博弈:永恒的最后一口饭 22:57 观察者悖论:谁在观察你的观察? 24:21 禅定艺术:超越五感的觉知训练 29:32 情感隔离:当屏蔽成为社交障碍 35:45 心灵健身:禅修凝聚注意力的奥秘 37:04 肌肉觉知:健身中的发力启示录 38:12 金钱法则:解决99%问题的钥匙 41:45 禅修之约:5月5日大觉寺觉醒课程 【关于我们】 真实的探索,始于觉察的瞬间。《无尽藏》是一档聚焦生活哲学的播客,通过探讨人性、文化、艺术,达成心性成长的播客,愿你找到宝藏。 您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等平台收听。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觉知时刻」。 听友群:PITAKA小助手账号 MLZM0420(备注「播客」) 附:大觉寺“观行大觉”活动,意在古树下饮茶探讨觉知,活动在5月5日,还可报名。

    44 min
  4. EP36.人与AI:当人类在大语言模型中照见自己

    24 MAR

    EP36.人与AI:当人类在大语言模型中照见自己

    🎙️ 节目简介本期《无尽藏》围绕「AI与人性」展开深度碰撞。竹子、帕波老师与金子从深夜与AI心理咨询的诡异对话切入,探讨了AI工具的真实使用体验、算法逻辑与人类思维的鸿沟,以及技术狂潮下关于意识、情感与伦理的终极思考。一场关于碳基与硅基文明共生的思想实验,正在上演。 ⏳ 时间轴导览00:02 开场:竹子分享凌晨3点与AI心理咨询的「灵魂拷问」00:59 帕波老师犀利提问:AI数据库的边界在哪里?12:20 金子提出「第三意识空间」:当AI模拟人类对话时,是否创造了新维度?26:25 AI生成播客开场白引发现场爆笑(附AI版"镜像迷宫"魔性文案)39:00 人性VS算法:错误、冲动与血肉温度能否被编码?52:43 科幻脑洞:机器人护工、意识上传与星际殖民的伦理争议01:05:10 终极测试:你能分辨这些金句是AI还是人类写的吗? 🔍 核心议题 工具困局 AI写作的「假大空陷阱」:文学性=华丽辞藻堆砌? 学术造假危机:当AI虚构数据比真相更「完美」 提示词博弈:人类正在学习用「小作文」驯化AI 意识边界 算命AI vs 人类玄学师:模糊推理能否被算法破解? 情感模拟实验:括弧里的「(轻笑)」能替代真实情绪吗? 第三意识空间:AI复刻人类对话时,是否诞生了新文明? 未来预言 人形机器人悖论:功能需求 vs 情感恐惧 硅基永生幻想:意识上传是进化还是文明终结? 碳基遗产:艺术、模糊性与错误如何定义人性护城河?✨ 特别提醒本期节目的后期及本篇SHOWNOTES均为AI创作整理。 节目策划:竹子 封面设计:Canva&Midjourney 剪辑:竹子 后期:Logic & Adobe PODCAST

    1h 10m
  5. EP35.Sometimes Navie 的年终总结茶水局

    24 JAN

    EP35.Sometimes Navie 的年终总结茶水局

    本期节目要点: 喝着茶的年终总结。不太认真,但挺快乐。继承了一贯节目精神不刻意塑造普世价值观,而是注重个人视角和真实感受的表达,删减掉了一些聊天的内容,如果有点生硬,也是尊重聊天中提到的真实人和事,有意思的部分尽量保留,剩下的大家自行脑补吧。 提到的相关问题有: 今年让我感到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今年我最值得骄傲的品质是什么? 这一年有没有哪某一刻让我感到蜕变?成长或蜕变是什么触发的这种感觉? 如果2024年是你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你给它起一个什么标题? 今年我是否清楚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它在行动中是如何实现的? 今年我是否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影响了他人?未来我想在哪方面有所改变?节目内容 生活事件与目标反思: 最有意义的事情: 竹子:分享了以团队形式完成项目并获得非金钱收获的经历,意识到除了金钱之外的收获同样重要。 帕波老师:提到成功推出新的研学课程,并希望在2025年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和商业运作。 金子:认为每件事都有意义,但没有特别突出的事件。 值得骄傲的品质: 帕波老师: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提到自己在2024年后半年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更加珍惜时间。 金子:提到“不在乎他人看法”带来的心理舒适感,认为这是自己2024年最重要的成长。 蜕变与成长:通过抽牌游戏分享了自己对世界看法的改变,意识到心情对认知的影响,并希望在新的一年中更加客观地看待世界。 价值观与自我意识: 金子:提到核心价值观是“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希望在新的一年中更好地践行这一价值观。 竹子:总结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为“让自己是自己,让别人是别人”,强调尊重个体差异。 帕波老师:提到“自尽其意,勿扰他心”,与金子的观点相似。

    34 min
  6. EP34.看一部电影,破自己的地狱

    11 JAN

    EP34.看一部电影,破自己的地狱

    本期节目要点: 2025年的新一期节目用电影作为开场。虽然不是喜庆的新年戏,甚至也未必赶上了热点,也算是借电影讨论思考,借情节来抒发感受的一期。 注意,本集严重剧透,大家选择收听。 几个重要时间点作为SHOW NOTES: 06:35 从导演角度来看电影,虽然略过一些感受,但是能看出电影拍摄时候创作者的思路,镜头、情节是如何铺排的。 15:21 破地狱是作为一个不常见的仪式,到底是如何破的地狱 18:03 主播拉片(不希望剧透可以跳过的时间点) 20:53 金导分享的萨特的剧集 剧情梗概:《禁闭》是法国剧作家让·保罗·萨特的作品,讲述了三个死后被打入地狱的灵魂在一间密室中相互折磨、相互指责的故事。加尔萨、伊内斯和二号女主人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罪恶和人性的弱点,他们在地狱中不断回忆生前的恶行,彼此之间充满了仇恨和猜疑,展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他人即地狱”的核心思想。23:02 金导借用剧集里的观点表达自己对“他人即地狱”的理解 第一层含义:**核心观点:**他人成为自我的地狱**具体表现:**个体无法以健康心态对待他人的存在和看法**结果:**他人成为心理负担和痛苦来源,个体如同身处地狱第二层含义:**核心观点:**他人的评价成为自我的地狱**具体表现:**个体过分在意或不能理解接受他人的评价**结果:**评价产生极大影响,成为束缚和折磨的枷锁,如同地狱第三层含义:**核心观点:**自我成为自己的地狱**具体表现:**个体无法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或无法善待自己**结果:**自己成为痛苦和折磨的来源,陷入自我地狱24:56 自己的地狱是什么?是执念和固定不变的思维框架 25:59 地狱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分享自己的理解 26:47 地狱再恐怖,也没有自己最抗拒的事情发生在自己面前恐怖 29:28 一篇影片读后感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和父亲的关系是处于沟通断层的状态,我们知道彼此对对方的意义,却有无数话堵在胸口说不出来。成年以后,我和他很多的吵架都是互相之间的鸡同鸭讲,我的痛苦在于我知道他爱我却不能共情我一点,而他的痛苦可能是我也没有尊重过他的感受。幸运的是他没有带着误会离开,我也没有觉得遗憾。不知为什么,某种意义上我相信我们虽然吵成哪个样子,在最后那些时光里,我们对彼此的心并没有离得太远。以至于有可能在那之后的时光里,我才得以明白有时候爱是存在于不说之间的。有人曾经引用宗萨的话说人和人的关系就像希望把草莓竖着立到一起,他说那句话我只是把那句话当成一个说服别人的工具没有深度思考过。过了几年之后我才似乎真的有点理解叠草莓的含义。能达成共识的、产生连接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是草莓和草莓颤颤巍巍地叠在一起。珍惜所拥有的不是一句口号,是认真聆听和更多为对方做点什么。31:37 如何面对“无力感” 32:00- 35:19 一段辩论,建议收听。 39:23-40:14 知识点,佛教里面地狱的梵文名称叫“那若”,翻译成中文叫“苦具” ,更是说明地狱就是一种痛苦 41:57 真正让你去感动、理解、发生共鸣的其实是你和它之间的关系,或者是你对它的这个背后的这个意义的真正理解。这大概就是本期节目存在的意义吧。 本期节目用腾讯会议录制,用ADOBE PODCAST 后期处理, 节目剪辑:竹子

    43 min

About

通过探讨人性、文化、艺术,达成心性成长的播客,愿你找到宝藏

More From 相应气场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