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裁员”、“降薪”、“卷不动”——这些词最近几年像弹幕一样砸在大学生和从业者的脸上,可我还是想告诉你们:金融圈并没塌,它只是换了一条跑道。
比如今天这期播客,我就把之前直播连麦里大家最焦虑的问题连根拔起:非财经211能不能冲三中一华?销售交易到底要不要自带资源?去金租会不会被“非标”钉死?30岁技术岗想回国还有没有窗口?
【销售交易岗的认知误区】
资源论是伪命题:校招做机构销售压根不需要自带客户资源,你的核心任务是学习同业撮合逻辑,客户全是懂行的金融机构老手,新人重点在撮合而非推销。
今年岗位红利真实存在:相比缩编的投研岗,销售交易招聘量明显上涨。别被"销售"二字吓退——门槛比投行投研低,适合爱社交的新人练级。
【应届生择业的生死线】
警惕PE/VC温柔陷阱:市场下行期,这些地方既给不了系统培养,又画不出靠谱大饼!最佳顺序是先去有牌照、有体系、有监管的券商/公募练内功,三五年后有了资源变现能力再考虑跳。
中后台慎入:公募战略岗?资管合规岗?这些看似光鲜的总部岗位,未来想转前台堪比登天。除非想养老,否则前台岗的锻炼价值碾压它们。
【金融职业转型关键法则】
金租与债券承做的互跳通道:金租本质是“类银行对公信贷”,流程短平快;标品债承则是长跑监管马拉松,两者技能包差异可控,想回标品就早点动,三年内都算“可塑白纸”。
海外转行求生指南:死磕内地外资机构岗位,国内行研已血流成河,先在外资金融机构(沪上/北京代表处)做中后台→积累内地经验→行情回暖再跳前台,比硬着陆中资卖方更安全。
其实所有职场问题的答案,都可以拆成三步:1、先别给自己贴学历标签,大胆投;2、再分清ToB和ToC的命差;3、最后用实践当试金石,市场差更要低成本试错。而听完这期播客你们会发现,机会也藏在“同质化”里:
别人犹豫时,你多走一步,也许就能抢到那张门票。
-时间轴-
01:17 裁员潮下的金融圈到底还行不行?
• 行业在洗牌,但岗位没消失,只是换了名字。
• 在裁员和降薪浪潮下,深层次调整也意味着新机会。
09:24 销售交易:学历、资源、专业全是伪命题?
• 劝非财经211的同学:把“本科不够好”这五个字从简历里删掉再投。
• ToB和ToC的本质差:前者拼同业社交,后者拼话术。
21:59 金租vs债券:非标还能跳回标品吗?
• 三年内跳不跳得动,关键看你面试时能不能把故事讲圆。
• 提醒应届生:金租可以当第一份工作,但早转早轻松。
29:06 海外后台30岁转行:回国还是留英?
• 给伦敦那位程序员指条明路:外资在华中后台,英语+技术就是通行证。
• 补一句:别把“中资很卷”当借口,外资也加班,只是邮件抄送格式更优雅。
40:45 应届生别碰PE/VC:为什么我把它们叫“变现陷阱”
• 刚毕业就去PE/VC等于跳过新手教程直接打Boss,血条不够,或者就是别人的炮灰。
• 建议先把投行、券商当训练营,35岁后再去“收割”,或者被“收割”?
51:53 债券or ABS承揽:职级、激励、市场行情一次算清
• 平台规模、职级真实性、激励强度三条线权衡。
• 市场冷+狼性激励=高风险;先求稳再谈收益,别被职级忽悠。
01:07:50 彩蛋:被调去投后是保护还是边缘?
• 一句话点破:市场差=后台避风港,市场好=前台印钞机,自己对照周期表。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创建了公益组织:金融职业发展专项基金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1 August 2025 at 00:00 UTC
- Length1h 10m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