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人:戴君儒(海陸腔)
音樂總監:朱皮
文、攝影|李姿穎
返回阿婆家,常能見到阿婆在牌桌上大顯身手,鄰居好友相聚一桌,瞇牌摸牌,手起刀落間,閒談田裡農事,誰家的南瓜收成了,誰家的芭蕉被颱風吹壞了,今年的麻雀特別兇狠⋯⋯,這樣的話題。幾隻手在四色牌的一來一往間,交錯出客庄下午的日常景色。
「李家人」是這村經常受人拜訪的家庭,李大哥說,從小看長輩打牌,自然習得技能。
四色牌不限於客庄,但流傳在許多農家庄,只在特定的雜貨店或文具店販售,因早期娛樂活動不多,成為農活忙完時的休閒消遣,類似團體益智遊戲:「我們都說,打牌是為了防老人癡呆。」
四色牌往往打玩幾輪就要丟棄,然許多手巧的阿公阿婆為物盡其用,將四色牌摺紙成各式生活器物,曾見過筆筒、紙籃、餐墊等,附近更有已逝長者做過四色牌茶壽,跟隨長者的離世沒能保存下來,也是民常文化的損失。
四色牌的濃艷色彩,宛如他們的人情往來。其實不只牌桌,熟悉的鄰里也幾乎日日造訪李家茶桌,那似乎是庄內習性。李大哥說:「鄉下人互相照應,看見人,逢人就問:『愛轉來食茶無?』」話才說完,一個遠親經過,他便招呼「轉來食茶無?」使用意為「回家」的「轉來」,體現了客庄人好客之情。這裡許多年長長輩沒有智慧型手機,而是透過日日拜訪,知悉友人的身體狀況、閒聊起居。而若是外地的子女回家,村裡的長輩也都會問候一句「轉來寮啊?」好像戶連著戶、屋連著屋,全都是一家人。
家裡的廳堂是這樣的——牌桌也是飯桌,凡是家裡兒孫回來,都會在這張年歲逾一甲子的桌上吃飯。飯桌設立在神明廳前,就好像客家人跟伯公感情好一樣,家家戶戶也都跟彼此家裡的神明打過照面。
這家裡過年過節,也會招呼鄰居一起吃個飯,或許那也因為過去村裡的婚喪喜慶,鄰居們都會彼此協力,喪禮完成後眾人一起吃「圓滿餐」,幫忙喪家出力的是隔壁男丁、料理的是鄰居婦女,自然養成更緊密的村民情感。
牌桌旁就是茶桌,堪稱24小時超商,無限供應茶水,沖泡、等待、在閒話家常中一同回甘,一杯熱騰騰的茶,招呼前來的熟人。家家戶戶都不太鎖門,好讓人方便進出。「一桌子」圍繞一群人,是這裡的客庄本色。
阿婆說,平常都會到處去「串門子」,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串門子的家,會固定走進去聊一下,有時帶著一把空心菜、有時帶走一顆高麗菜。
黃昏日落,茶桌或牌桌上的鄰居都一一散去,紛紛坐在阿婆家的門簷下,抽菸閒聊,阿婆們則去菜園巡一巡、有菜則採收。聚在這的,都是吃同一種菜長大的,大家分食家庭菜園裡的菜,就這樣慢慢變老。
沿山長出的村子,各自走路回家不消五分鐘,就這樣往返於他人家中的廳堂,日復一日,請對方喝茶、一起洗牌防癡呆。
靛花 tien faˊ部落格:https://tienfa.tw/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Information
- Show
- Channel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28 August 2025 at 1:35 am UTC
- Season1
- Episode151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