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七座城门的前世今生
城门,永远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在混沌的光阴里,那张褪色的容颜。
重庆不像中国其他诸多历史古城, 东西南北城墙,一般辟四座城门。古时的重庆城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因地制宜,山就是水的城墙,也成就了重庆城十七座城门的传奇。
根据考古发现,最早在重庆筑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巴人在今渝中区 东部范围 筑城建都。当时所筑的是土质城墙,也有城门,只是无文字记载。从公元前314年张仪筑江州城,到1371年戴鼎修筑扩建重庆城的1600多年间,重庆共有三次大规模修筑城墙的记载。另江北古城城门共十座,佛图关城门四座。公元前316年,为巩固秦朝统治,张仪在故巴国国都江州(今重庆渝中半岛)始筑城墙,南宋时期蒙古南侵,彭大雅 据半岛地势筑城,基本形成重庆古城墙格局。也就是自宋朝始建洪崖门后,明朝洪武年四年(公元1371年),重庆守将戴鼎 成为 集重庆城门之大成者。经风水先生勘测,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确定方位,以“九宫八卦之象”确定数量,完成了“开九门闭八门”的十七座城门。
古重庆城有城门17道,是顺应风水,讲求生克,应“九宫”、“八卦”之象而筑,以示“金城汤池”之意。其中,有九门是专供 力夫挑两江河水入城的水门。另外八门本来也可开放,然而后来重庆城内火灾频生,官府认为乃 水门洞开 不能 制克 火星之故,便将八道水门统统封闭,此八门从此有名无实,仅当作摆设。
故重庆十七门统称“九开八闭”。 八座关闭的城门,离江较远,为规模较小的旱门,靠江的九座城门则为水门,水门开而旱门闭,寓意以水克火,彰显了当时人们美好的愿意。
1927年上半年,为拓展重庆的城市空间,重庆首任市长潘文华主持成立了新市区管理局,老重庆城墙不幸被推翻。仅通远门、东水门留存下来,2012年、2013年人和门、太平门相继得到发掘,2017年4月,一队网友在考察重庆老城墙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城门的券顶,经过专家鉴定,这个券顶应该就是属于消失90年的南纪门。至今共计五座城门留存至今。
虽其他城门虽已消失,但渝中尚有很多地名仍以城门命名,如朝天门、千厮门、临江门、南纪门、储奇门、金紫门,还有与城门相关的地名如金汤街,凤凰台等,可见重庆的城门已然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17座城门的排列,习惯以朝天门为起点,按照顺时针方向转一圈,开门和闭门相间排列,开门多一座,所以储奇和金紫两个开门在一起。在古重庆城的开九门中,除了按方位,规模大而地位重要的朝天门(东)、通远门(西)、东水门(南)、临江门(北)四大城门外,另外五个则为规模较小的“开五门”。
这17座城门的名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滨长江10门:朝天门、翠微门、东水门、太安门、太平门、人和门、储奇门、金紫门、凤凰门、南纪门;
连陆3门:金汤门、通远门、定远门;
滨嘉陵江4门:临江门、洪崖门、千厮门、福兴门。
朝天门
朝天门位于重庆城东北 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江面广阔,百舸争流;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人行石阶沿山而上,气势极为雄伟。
朝天门是公元前314年,秦将张仪灭亡巴国后修筑巴郡城池时所建。明初戴鼎扩建重庆旧城,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即朝天门。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朝天门,为历代官接皇帝圣旨的地方,因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故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辟为商埠,朝天门始设海关。1927年因修建朝天门码头,将旧城门拆除。1949年的“九•二”火灾使朝天门附近2千米的区域化为一片废墟,从此,朝天门仅余城基墙垣。今天的朝天门客运码头,新建宏伟的朝天门广场,是中、外游人观赏两江环抱重庆半岛,山水相映、百舸争流的好地方。有“零公里”、市规划展馆等景点,现正在修建由六座塔楼和高空连廊组成的来福士广场项目,预计2018年分阶段投入使用,是新加坡目前在华最大的投资项目,总投资超过24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重庆第一,中国西南的新地标。地铁一号线在此设站。
翠微门
翠微门码头是丝绸、绸缎及绢帛的出入港口,是全川最大的丝绸市场。四川盛产丝绸,川丝也是全国市场上的俏货。翠微门码头作为水路转口码头集聚了川内各大绸缎帮,成为全川最大的丝绸市场。当年曾盛极一时的“宝圆通”商号在翠微门外就是以经营布匹、棉纱最为出名。
门外长江对岸的瑞典 安达森 洋行 曾在抗战时期成为近4000箱故宫国宝的藏身之处。因 处于 江南岸 又悬挂瑞典国旗,遂躲过日军的轰炸,使这批文物毫发未损。
东水门
建于明代的"东水门"是重庆老城正东的大门,但城门向北。门上城楼已不复存在。该城门宽3.1米、高4.5米、厚6.6米。,属石卷顶城门洞,附近有石城墙一段.也许是其所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缘故,该门未设瓮城。
此门曾是人们渡长江去往南岸的要道,也是外地商贾云集之地,生意兴隆,人烟稠密。著名的湖广会馆(亦名"禹王庙")便坐落在入城的芭蕉园街上。
太安门
与南岸龙门浩隔江相望,因此此片区又被名为“望龙门”,望龙门并非门,而是取“望-龙门”之意。太安门虽为闭门,但门内曾有二府衙、城隍庙、文庙等显赫的建筑。该门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拆除。
民国时期茅以升于此设计望龙门缆车,是中国第一条客运缆车。1993年,因修建长江滨江路,望龙门缆车停运。2009年底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门
太平门一直是百年重庆城的重要门户,出门渡长江至龙门浩,经巴县背峰、木洞、天赐入南川县,可通往贵州和湖南西部,被称为重庆的“东南路”。城外临长江东去,城内是一条繁华的长街。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不少外国商人来到 重庆经商。但他们被限制在南岸租界区里,与门内白象街隔江相望,没有经过许可不能入城。白象街位于重庆城太平门内,靠近官府,于是有了为洋人办事的买办。当年的白象街上,汇集了百货、银楼、当铺、钱庄和很多行帮,成为百年重庆城最豪华的街道和金融中心。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庆扩城,市中心才开始慢慢移至上半城和新区。
人和门
人和门位于太平、储奇二门之间,所谓天地人和,故名曰“人和”。门内有重庆各类镇台衙门,遂歌曰 “人和门,火炮响,总爷出巡。“清代时,人和门外有神仙洞水沟,从刁家巷、段牌坊流出的水经此处流入长江。
储奇门
“储奇门,药材帮,医治百病”,自古这储奇门就是重庆城药材集散之地。命名“储奇”,含有预兆城丰,祈愿昌盛之意。以前,西南各地进贡给皇帝的奇珍异宝都要在这里停留后再转运进京。从地理位置来看,储奇门算是重庆城的正南门,与北面临江门遥相呼应。
储奇门是下半城沿长江开的六个城门中较为重要的城门之一。位置正南,瓮城面向长江上游。储奇,寓有富足昌盛之意。昔日,城门外码头起卸的货物,大都是四川出口大宗的药材山货,城门内集中了药材和山货的商号和堆栈。古代就有“储奇门,药材行,医治百病”的民谣。至今,储奇门一带,依然是重庆市药材行业集中的地方。当年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储奇门是沟通上半城和下半城的要道,出城门过江到海棠溪通向贵州。抗战时期,在原城门旧址修建著名的“储奇门缆车道”。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殉国,28日下午,灵榇(chen)沿长江逆流送抵重庆,储奇门码头人山人海,10万人前来凭吊,蒋介石曾亲往储奇门码头迎灵。
欣赏“海棠烟雨”的最佳地点储奇门江岸边,只见雨中淡淡的云雾忽而与江戏水,忽而缥渺舞动向南山。江对面依山傍水的高楼,在烟雾中时隐时现,美不尽言。
金紫门
重庆金紫门紧靠储奇门,方位也在城的正南方,城门对着江面,没有瓮城。因这里曾有古庙金紫寺而得名。江边是柑桔船集中的地方。古重庆十七个老城门,只有金紫门和储奇门这两个开门之间,无闭门。
此门是因重庆官府衙门集中此地,而专门兴建的。金紫门城门对面,就是重庆镇署衙门,衙门四周有轿铺、饭馆、茶馆、酒肆,繁华热闹。古民谣:“金紫门,正对着镇台衙门。”镇台衙门是重庆权势显赫的大衙门。
另据载,附近在过去还是官府金库所在地,或许特设此"开门"的目的与官府方便调遣军队及运输库藏金银相关。
凤凰门
Information
- Show
- Published28 August 2019 at 11:32 am UTC
- Length24 min
- Episode5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