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8.猪周期:周期模式的改变和供需分析

雪球·财经有深度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猪周期:周期模式的改变和供需分析,来自有莘小老虎。

周期驱动模式

自2006年以来,一个完整的猪周期大约是4年,分别是2006.7-2010.7、2010.7-2014.7、2014.7-2018.7。

最近的这轮猪周期,自2018.7上涨到2021.2,上行期31个月,但是下行期遥遥无期看不到头,哪里出了问题?

最主要的原因是资本的介入。2019-2023年,上市公司累计融资高达8191亿,主要用于产能扩张、数智化升级。一个养猪行业,涌入如此天量资金,何等夸张!

资本是嗜血的,也是精明和理性的。他们不像散户那样追涨杀跌,他们有明确的规划和超乎寻常的耐心,一时亏损不算什么,只有行业内大部分公司开始亏现金流时,他们才会主动去化产能。因为大家都知道,忍住挺过寒冬,只要价格一反弹,前面的亏损都不是问题,而且剩者将在下一轮猪周期中称王。就这样,猪周期无形中被拉长了。

我们观察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2023年年出栏≥500头占比达73%,其中5000头以上占比提升至35%。预计2025年5000头以上占比或突破40%,500头以上达75%-80%

再看看规模化养殖的美国。自2000年开始,存栏量超5000头的超大型养殖场数量超过2000家,存栏占比超过50%,CR10占比约38%,自此美国养猪业步入规模化时代。

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经验,但可以参考。以500头为规模化统计口径,我们当前已经是规模化养殖;以5000头为口径,我们当前的规模化率相当于2000年的美国。而且,我国猪肉行业的CR10占比,也从2018年的8%提升至2025年的25%-30%,同样接近规模化的美国猪肉行业。

所以,从大型养殖场占比以及行业CR10占比来看,当前的养猪行业业已步入规模化时代。

规模化养殖的特点是周期平滑且被拉长,美国的猪周期长度可以佐证:3.5年→5年→8年。

一句话总结当前的猪周期模式就是:从以前的散户产能调节主导转变为当今的资本现金流决策主导

上一轮猪周期起点是2018年7月,按8年算,2026年或许可以看到新一轮猪周期的开启。

供给端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供需最根本的特点是需求端稳定甚至有少许下降对猪肉价格起决定作用的是供给端

1.长期供给

长期供给主要看能繁母猪存栏量。

能繁母猪存栏量,一般决定10个月后生猪供给,因而对10个月后的猪肉价格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是10个月呢?因为母猪妊娠4个月,仔猪出栏需6个月。

2025年7-12月的猪肉供给由2024年9月-2025年2月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其月均值在4000万头以上,供给量还是蛮大的......

2.中期供给

中期供给一看仔猪存栏量,它直接影响6个月后生猪供给情况。二看MSY,它关乎猪企的生产效率。

MSY,即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出栏肥猪数,全称是Market Pigs per Sow per Year。与其相关的还有一个PSY,是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MSY=PSY*育肥猪成活率。

如果当年冬天是寒冬,低温容易导致仔猪腹泻和疾病增多,从而降低了PSY,影响了6个月后猪肉供给。暖冬刚好相反,有效减少仔猪疾病,PSY比较稳定,6个月后的猪肉供给就比较乐观。

个人不太喜欢关注太多细节,仔猪存栏和能繁母猪有一定的类似性,因此中期供给我更看重气候状况和各大机构评估的MSY/PSY。

3.短期供给

短期供给我主要关注压栏、二育和出栏均重。

严格意义上,压栏和二育对生猪供给的影响介于短期和中期之间,因为这种人为截留造成了短期供给收缩和中期产能释放。压栏和二育这种行为的底层逻辑是养殖户受未来猪肉价格的乐观预期的刺激

观察压栏和二育这种行为,一可以看标肥价差即标猪价格-肥猪价格。标肥价差与猪价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即标肥价差走弱,猪价走强。肥猪溢价时刺激压栏,反之则触发抛售。由于四季度腌腊需求旺盛,市场倾向于8月开始压栏二育增肥,生猪短期供给逐渐渐长,带动标猪价格走强。

另一方面,玉米、豆粕价格上涨会压缩增重利润,加速压栏猪出清。饲料成本越来越高,料肉比抬升,压栏边际成本逐渐不经济,倒闭行业加速出栏。

此外,出栏均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短期指标。120kg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数据,超过120公斤后,猪吃饲料长肉就会变慢,料肉比抬升,饲养成本不经济。所以,出栏均重超过或者小于120kg这个阈值往往代表企业和养殖户思维和行为模式的转变。结合生猪价格,有以下4种情况:肉价下跌+均重上升:说明行业正在出售母猪或者不计成本抛售压栏二育猪,意味着产能主动收缩。行业处于主跌段;肉价低位+均重下降:说明行业正在出售越来越多地出售低标猪,意味着有些企业困损现金流,不得不硬性收缩。行业处于磨底期,是布局的好时候; 肉价上涨+均重上升:说明行业对未来预期乐观,压栏二育比较多。是主升段; 肉价高位+均重下降:说明行业对未来预期悲观,趁高出货。是顶部。

再者可结合企业业绩估值筹码技术指标等多方面因素做更精细的判断

4.企业微观层面的产能情况

对于主要猪肉企业资本支出和猪肉行业扩张度,不管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趋势都是一致的,再用周期长度8年框定,看好2026年之前猪肉行业见底反转。

需求端

前面说过,猪肉的需求端不起决定作用。但是,我们可以用猪肉企业层面的需求强度来感受这个行业的温度。

结合2014-2024年猪肉行业产能现状,可知行业的产能持续在收缩,但是需求层面2024年已经有转暖迹象。

结论

供给持续收缩,需求端有转暖迹象,叠加周期长度,看好2026年前生猪养殖业迎来反转。

既然行业运行模式发生了改变,我们关注标的的特点也应该随之变化。

我更看好具备以下特点的企业:

1)资产负债表稳健:这是基础。

2)低成本:这是维持现金流的奥秘。

3)出栏增速高:股价弹性高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