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世界文化文明历史,遗产溯源,探寻今昔变迁。每周三共赏“文化遗产”

  1. 07/02/2024

    巴黎地下考古博物馆展出掉入塞纳河的神奇文物

    各位好,欢迎收听本期的文化遗产。2月7日星期三起直到年底,巴黎地下考古博物馆将为您展示历史长河中,掉入塞纳河当的物品。 巴黎的诞生,绕不开古老的西岱岛。而塞纳河也是一条非常特别的河流,它的波浪中隐藏着一些非常奇特的文物,以各自的方式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巴黎地下考古博物馆位于巴黎中心的巴黎圣母院广场,以考古遗迹为西岱岛的城市群与建筑演变提供了独特的记录。古港口码头、高卢罗马公共浴场、四世纪初的围墙、主宫教堂的地下室、新圣母街的中世纪遗迹、弃婴院的建筑基础、奥斯曼下水道的遗迹等等:史前、古代、中世纪和古典,过去的时光又复活了。这里唤起了人们对巴黎最古老地区之一的记忆,展示了这座城市两千多年来是如何不断自我重建的。 从史前到今天,从猛犸象象牙,到阿波罗雕像,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头盔…这一展览名为“塞纳河的展览”,约150件被塞纳河所庇护的落水物品向今人讲述着塞纳河的历史和在其周边活动过的人类的故事。在本次展览期间,塞纳河寻得物按时间顺序呈现。首先是史前人类遗址,之后是古代,尤其是罗马人遗迹,再然后是中世纪兵器和现代武器、宗教配饰、建筑碎片、垃圾等。这次展览还探索了巴黎上游和下游的塞纳河,追溯了塞纳河位于勃艮第的源头,在奥博的古老渔业,以及在克里希·拉加仑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通过本次的塞纳河肖像图展,人们看到了史前时期以来,人与河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展览汇集了考古研究人员的心血,每件寻得物都讲述着巴黎的故事。自从被遗失、抛弃之后,这些物体已经沉降,或随着水流移动。所有这些都见证了塞纳河的历史、它的演变、它的发展和它的景观, 也见证了塞纳河畔的人类迁徙、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信仰和战争等。 “塞纳河的展览”的科学事物专员西尔维·罗宾(Sylvie Robin)2月6日在开幕式上解释说,本次展出的物品,要么是"在塞纳河河道疏浚过程中偶然发现"的结果,要么是十九世纪以来进行挖掘的结果。她还指出,地下博物馆内藏有20世纪60年代在前院下发现的高卢-罗马时代遗址,包括卢腾西亚(即巴黎古称)的第一个港口的码头部分:它位于现如今塞纳河码头以下50米,低于地面4米,这表明塞纳河当时"比现在更宽,更浅",此后巴黎"加深了塞纳河河道深度,使其能够通航"。 此后,人们就时不时从塞纳河里发现各类陶瓷容器、神像、各类铜合金雕像或木制捕鱼器具。从中世纪开始,人们在塞纳河里发现过铅雕像、顶针、爱情戒指、微型盘子、武器或可能在当时具有通行证价值的代币等。 巴黎地下考古博物馆近几年经受住了多重考验。除了新冠危机,2019肆虐巴黎圣母院的火灾也曾对该博物馆凶险异常。虽然博物馆位于地下,没有直接受到火灾的影响,但是火灾造成的铅污染和2021年塞纳河的洪水导致其间歇性地重新开放和关闭。目前,该博物馆已恢复稳定营业。

    5 min
  2. 31/01/2024

    法国马赛布津城堡重点电影文艺中心

    各位听众,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位于马赛附近的一座城堡,布津城堡 (Château de la Buzine)。这座位于现今马赛第11区的城堡,其名声要归功于也是导演法国名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 (Marcel Pagnol),他在童年回忆的书中提到《我母亲的城堡》。    布津城堡是一个位于马赛乡下的城堡,占地面积很大,从15世纪开始陆续被开发,几度易主。其四周环绕有一些村庄。到了19世纪,被一位名叫布津的先生买下其中的一块地,为了打造一座城堡,所以也就被当地人称为布津城堡。布津打造城堡,为的是能够夏天来这里度假居住。  1941年马塞尔买下这座城堡,1942年德军入侵法国,并没收占据使用。到了1973年,后来被马赛市政府买下来,建构成一个文艺活动的中心。  马塞尔·帕尼奥尔在其著作中提到过这个他母亲的城堡《布津城堡》,也曾以此城堡为题拍成电影。    说到马塞乐与这城堡后来能够深深结缘还是有一段奇妙的生命历程。  根据马塞乐的叙述,犹记得自己当时在巴黎生活,也执导电影。一次,他询问四周朋友,他想找一个拍片的摄影棚,一个宽敞处于大自然的片场。经过一位朋友的介绍,他相中的这个地点。1941年7月21日他来到这个城堡《看货、验收购物》,深为满意。再看看四处的环境,突然之间,他想起来,这不就是他小时候暑假时,经常到野外时会经过的小径旁的神秘城堡吗?  童年放假时,马塞尔会和父母回到马赛乡下自己的村庄度假,他们必须取道这附近的小路,才能回到位于远方的村庄-拉特雷伊(la Treille)村庄。    马塞乐回忆说,依稀记得孩童时,这个城堡有一名主人,很不友善,而且养了一只既大,且凶悍的狗,攻击性很强的狗。每次他和母亲经过这里时,母亲会感到特别害怕,并拉着他避免走过靠近这座城堡的小径。小小的马塞尔记得母亲把这城堡称为魔鬼城堡,一定避免接近它。这些也都在《我母亲的城堡》一书中有所描绘叙述。    比较准确地说,在1995,马赛市政府买下这个城堡,然后在2001年投下资金从事一项重大计划的重建整修计划建设,;这项耗资1500万欧元的重建计划。  虽然市政府是房东,但把城堡的经营委托给一个协会负责。    费德勒女士 (Valerie Fédèle )担任这个协会的主席。她介绍说,这个城堡是多元化文化活动中心。包括有安团德风电影院,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活动,例如城堡的参访活动主,有城堡历史的介绍,及文化古迹层面的介绍。还有定期举办一些展览活动。例如现在举行的一项美国侏罗纪公园名导演史蒂芬斯班尼展览。以及一些如音乐会,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四举行的爵士音乐会。    城堡的管理经营协会主席费德勒女士也努力部署远景和发展计划。  后来逐渐成为一个普罗旺斯著名的地点,充满各种计划及举行多彩多姿的文艺活动。    每年布津城堡接待一万多名儿童,为他们举办文化和学童教育课程的活动。2023年的展览主题也致力于比好莱坞华德利迪斯奈时期更早的法国制作的儿童动画片。另外,城堡也举办成人或一般民众的活动或艺术展。    2023年夏天,这个协会也开始在城堡的户外空间举行露天电影院放映的活动。  布津城堡可说是一个电影活动中心,经常举行电影放映活动,有给儿童年轻小孩看的电影,也有给一般民众看的电影。    布津城堡现在每年举办的文艺活动或展览,平均约接待游客约8万名参访游客。    此外2024年,布津城堡按远景计划将在城堡进行一项设立艺术村的项目,接待艺术家就地居住并创作,

    5 min
  3. 25/01/2024

    法国历史悠久贡比涅市阿哈国家种马场

    各位听众,今天要介绍的是位于巴黎东北部瓦兹谷省贡比涅市(Compiègn)法国国养马场 -- 阿哈国家养马场 (HARAS National) 。它也是传统上法国国王皇家养马的重地所在。    法国的阿哈国家种马场 (HARAS National) 是一个与巴黎东北部的贡比涅当地风土人情息息相关的国家单位。  位于巴黎东北部瓦兹谷省的这座阿哈国家种马场在地,原本与法国打猎有紧密历史关系;既然有国家的马匹,那当然就会有森林了。  过去,法国的国王都会来到这里狩猎,打野兔,各种野生动物。不过现今,遇到一些障碍,阻碍了打猎的传统活动。  这个曾经的国家种马场,位于漂亮诺大的贡比涅森林,占地14000公顷。历经几个世纪以来,每一任的法国国王的整理扩建,法国国王法兰索瓦一世,是第一个投资扩建贡比涅森林的国王,接着是路易14,然后是路易15,都进行开拓森林整治,并开拓打造了300公里的道路。  在这个大森林中有一个国王行宫,给皇后埃杰妮皇后使用的。1861年拿破仑三世修建它,为的是让皇后可以接待其客人到此来打猎。埃杰妮皇后喜爱骑着马,在森林中漫步。但她经常迷路,毕竟这是14000公顷大的森林地。拿破仑三世于是找到一个方法,容易辨别方向:他在森林里树立起一根大石柱。上面注明方向,以及去哪里的名字。上面标示方向、地点,有一个红色标记,这表示朝着反方向走,就可到贡比涅马国王的马房。  好了,现在我们就来到著名的文化古迹遗产:法国国王的国家马房。路易15建造的马房。路易15特别喜爱贡比涅,他委托著名建筑师JAGON GABIEL,为他打造马房。然后接着替他修复他自己的王宫。路易15的要求是,能够立刻拿到马匹骑,立刻出发去打猎。这里接近有一个教堂,路易15非常虔诚,一定要固定去做礼拜。远远望去,有两栋建筑,右边是给骑马的客人,练习骑马的实习生住。左边是工作人员。马夫在当时是国王最重要的雇工,他负责照顾所有国王马房的事物。  我们来到诺大的国王马房,可以看到在每个隔间的马房里,有2匹马绑栓在墙上。漆上红色油漆的马房门。,这是18世纪打造的马房,在19世纪时有修改过。18世纪时,这里的马房总共有280匹马。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马匹呢?  一方面是为了供应国王的需要,打猎,马匹很累,需要更换马匹。同时,路易15有军队,骑兵队伍,多达15000士兵,对于当时,那是很大的阵仗,需要很多马匹。,  至于这个大马房为何会成为国家级的马房?根据阿哈国家马房的马鞍配备房的女主管玛丽雍 MARION LHOTE,指出,法国从1665开始,决定在这里设立一个专门生产国王专有、专用的马匹,以及拥有法国自己的种马,为了避免遇到打仗时,得向外国购买马匹。  到了1876设立这个大马房时,当局决定不再生产打仗用的法国种马,因为没什么大作用。但却开始精益求精,改良每一种法国种马。当时这个国家马房就负责挑选出最优秀的法国种马,以最优良的马匹精子,来交配、生产法国血统的骏马。  经过一整个世纪,贡比涅挑选出当地最杰出的马匹,但何以现今马房却都是空荡荡的呢?1738 这里曾经是最漂亮的马房,这是18世纪美丽的建筑古迹。但后来却不得不出售。因为自1999你以来,当局整个国家阿哈马房体系进行了改革,以便到了2010,可逐渐把这些骏马交配生产工作转手给别人。因其花费昂贵,而且维持国家马房的经费开销太大,纳税人负担沉重,所以需要找到接手人,必须找到另一个解决经费的办法,找到另一个目的来使用这个国家马房。  现在种马的交配工作是交给私人单位进行。自2015以来,没有任何一匹马是由国家阿哈马房单位来负责交配繁殖。而是交给私人单位来继续负责这项养殖国家种马的重任。

    6 min
  4. 18/01/2024

    香波堡伯爵旗下的康明日古迹城堡

    各位听众,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靠近上加龙省圣高登斯( Saint-Gaudens)地方,当初也是为了法国国王查理十世的后代香波堡伯爵 (comte de Chambord )建造的行宫城堡-康明日伯爵城堡 (Le château des comtes de Comminges)。    康明日伯爵城堡,是一座非凡的城堡,配备所有现代舒适设施,位于比利牛斯山脉脚下、距圣高登斯8公里的康明日(Comminges) 村庄里。这座属于圣杰姆 Sainte-Gème 家族的历史城堡建于 1867 年,具有典型的拿破仑三世时代的建筑风格,去年11月以来,就以 1,393,600 欧元的价格等待出售。  圣杰姆 Sainte-Gème 家族的来源:传说中,圣杰姆是一名具有葡萄牙血统的传奇处女,被誉为非常美丽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在阿基坦地区殉道的烈士;阿基坦是远离巴黎的南部的地区,被比利牛斯山脉、中央高原和大西洋,有山有水地包围着。  它是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城镇,位于新阿基坦大区的滨海夏朗德省。  这座城堡,20年前经过全面翻修,拥有 700 平方米的起居空间、13 间卧室、18 间客房、7 间浴室和将近 19,000 平方米的土地!  “这是一座由圣杰姆 Saint-Gème 家族建造的城堡,属于贵族和保皇党贵族,”Denniel Immobilier 代理机构联席经理、优质房产销售专家 Guillaume Denniel 解释道。 为了希望波旁王朝重新掌权,这个家族,他们在城堡上装饰着一些能够代表彰显法国君主地位的装潢饰品,特别是为了当时自诩为王位接棒人的觊觎者香波伯爵,目的是将城堡送给他或欢迎他来到这里。例如,在城堡的大厅里,有君主制主题的装饰,大理石壁炉上有百合花雕刻图案。»  这栋房子是二十年前由一位德国人购买的,现在已经过翻新,特别是供暖系统,所有房间都配有恒温器。 古老与现代设备共同和谐地存在,例如:厨房展示着具有那个时代特色的装饰,配有最先进的设备。  城堡里的私人教堂也已施工修复。 这座城堡目前由一对法国夫妇拥有,据房地产经纪人称,它是“一处交钥匙房产,而且价格不是那么贵,因为它很实用”,他表示出售这样的房产一次可能需要几个月到一年半的时间。。  而这个圣杰姆 Sainte-Gème 家族的历史城堡所在地是康明日伯爵 Comminges 村庄。这座康明日伯爵城堡位于奥克西塔尼地区上比利牛斯省布拉梅瓦克村Bramevaque 以南约 150 米处的海角上。 如今它成为了法国文化遗产历史古迹,受到保护。虽然城堡建筑本身看起来还不错,但其围墙和教堂已经成为废墟了。  而那个布拉梅瓦克村是位于奥克西塔尼地区上比利牛斯省东部的法国城镇。 从历史和文化上看,这个城镇位于康明日县,相当于前加斯科涅省的老康明日县,也就是现今所包括的热尔省、上加龙省、上比利牛斯省和阿列日省。  布拉梅瓦克村暴露在山区气候下,它被乌尔塞河排干。 该镇拥有卓越的自然遗产,由四个具有生态、动植物价值的自然区域组成。  布拉梅瓦克村曾经在 1831 年经历了拥有 192 名居民的人口高峰后,到了 2021 年估计只剩下约 30 位居民。  而处于布拉梅瓦克村 附近的 这座康明日伯爵城堡,建于 12 世纪和 13 世纪。其遗址(城堡、围墙和教堂)也于1950 年 12 月 13 日被法国政府列为国家历史文物古迹。

    5 min
  5. 10/01/2024

    玻璃水晶工艺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3年12月宣布手工制作玻璃工艺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前手工制作玻璃和水晶这项传统工艺被芬兰、法国、西班牙、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以及德国提名后,经过筛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小组会议于12月4日至9日在博茨瓦纳的卡萨内举行会议,通过了由法国、西班牙、捷克共,匈牙利,芬兰以及德国提名,把手工制作玻璃和水晶这项传统工艺列入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副主席伍尔夫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了手工制作玻璃这项工艺令人印象深刻,有利于保护这一特殊的工艺传统,他认为这些传统的手工知识和技能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传承,特别是耐心、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是手工制造玻璃的重要特点之一。 法国文化部长瑞玛(Rima Abdul Malak)和法国负责中小企业、贸易、手工艺和旅游部长格雷戈尔 (Olivia Grégoire)致辞表示欢迎把手工玻璃的知识和工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法国部长们表示手工制作玻璃和水晶知识是代代相传,从高素质的工匠到新手玻璃匠这种遗产,每一个玻璃匠都是这份遗产的保证者,几个世纪以来,该技术已经发展了一种有强烈的归属感,一种特定的词汇, 在文化节日和宗教等方面仍然起到很大的文化和社会作用。 传统手工玻璃制造 手工玻璃工艺致力于冷热玻璃的成型和设计,需要20多道工序来制作,因此每件水晶和玻璃制品是工匠们集体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就是玻璃要在高于1000°C的温度下熔化,需要在短时间内制造成型。 为了制造空心玻璃,工匠们用一根管子把一个热的、粘性的玻璃球从热炉中挑出来,然后通过旋转和使用传统的工具把它吹成所需的形状,如玻璃瓶等。 为了达到生产平板玻璃的效果,将热的原料玻璃拉成筒状并进一步加工。如今手工制作的中空玻璃仍然需要用于高质量的系列生产、设计和特殊技术应用,而且口吹平板玻璃制品还被用于建筑的修复工作等。 本次把手工制作玻璃艺术列为需要保护的非物质遗产有利于玻璃工艺识的传播和保存,同时提高公众对传统玻璃生产的认识。 来自欧洲各地的玻璃厂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提名。法国水晶和玻璃协会对此表示欢迎,说所对有工匠获得世界认可感到自豪,指出欧洲玻璃制造业在经历了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的黄金时代后,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到 21 世纪初陷入了危机,因此需要保护。 法国和捷克拥有大型玻璃生产中心,玻璃工匠人数要多得多,分别约为 4,000 人和 5,000 人,而其他四个国家的玻璃工匠人数不足千人。 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的玻璃制造可追溯到古代,而捷克和匈牙利则是在中世纪才出现玻璃制造,芬兰则是在 17 世纪才出现玻璃制造。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分成5种类型,包括舞蹈、戏剧、音乐、口头传统、自然知识和手工艺技巧等领域的活的传统。 2023年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重要,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而且 20年来,教科文组织一直支持保护、记录和保存这些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法国水晶制造顶级品牌圣路易在2024年9月在巴黎卢森堡公园的栏杆上举办相关的摄影展,向公众讲述制造玻璃技术,庆祝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min
  6. 03/01/2024

    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之年 2024迎来系列重大宗教圣事

    各位听众,今年是巴黎圣母院的重新开放的一年。值此之际,2024年的宗教新闻内容将是认识一些令人喜乐的重大事件,除了巴黎圣母院的重新开放重大圣事之外,并有关宗教组织的基本问题将纳入这一整年的反思项目。 2024将迎来一系列的重大宗教圣事  根据教皇方济各的决定,2024年对于天主教会来说将是“致力于祈祷”的圣年。 致力于祈祷的学校、朝圣之旅……教区受邀展示其主动性,为的是提醒在个人生活及基督徒社区生活中,“祈祷为其中心的地位”。巴黎圣母院的重新开放,也展开各项宗教活动,行事历如下:  2024年1月1日:  此外,法国当局也决定:将不再接受那些不属于任何法国机构提供的独立伊斯兰宗教教师伊玛目。 四年前,即 2020 年 2 月 18 日,法国总统伊曼纽尔·马克龙在米卢斯 Mulhouse 曾宣布说:到了2024 年,将逐步结束根据双边协议而派遣这些伊玛目前往法国的做法,这些伊玛目是在其原来国家接受了培训并得到其本国的资助。 在法国,他们为数有301人,其中土耳其有 151 名,阿尔及利亚 120 人,摩洛哥 30 人,这些人被指控助长了认同自己倾向伊斯兰国家的体系 - 也就是说,隶属于他们自己的“原籍国” - 他们对法语和法国风土人情的掌握很差。 然而,这一制度的终结也引发了法国伊斯兰伊玛目宗教师的培训和地位问讨论,这是在法国长久以来存在的伊斯兰教组织的问题。  接着是2月1日:  这日子,也是著名的人道主义工作者比耶神父提出救援弱势呼吁的 70 周年纪念日。 1954年2月1日,比耶神父在卢森堡广播电台发表讲话,当时法国正在经历寒冷的冬天。 巴黎地区气温达到零下-15°C。 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比耶神父呼吁法国民众援助那些无家可归者,引发了法国社会前所未有的团结互助的大浪潮,后来被法国人称为“善心的起义”行动。  6月22日至7月3日:  是全法国的第 13 届法国各地的教堂之夜。 自2011年以来,每年都有超过7000个礼拜堂、教堂和大教堂参加这一由法国主教会议发起的文化活动。 阅读、音乐会、烛光参观甚至祈祷时间:在一周的时间里,这个教堂之夜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向游客参观者介绍法国教会丰富的古迹建筑遗产。  7月25日至8月11日:  神圣的体育竞赛   值此巴黎奥运会之际,这项本着世界天主教青年日精神组织的体育和精神活动将汇聚巴黎和大巴黎地区的 2,300 名 18 岁以上的年轻天主教徒。 7月25日至8月2日、8月3日至8月11日提供两次为期一周的住宿。为此,每个教区可派出25至30名青少年参与活动。  2024年9月8日至15日:  第53届国际圣体大会在厄瓜多尔举行。 继 2021 年布达佩斯会议之后,这次神职人员及平信徒的聚会将于今年在基多举行,主题为 “治愈世界的兄弟情谊(Fraternidad para sanar el mundo)” 。 该项活动由天主教会主办,得到了在地教会的大力支持,希望能够帮助“在拉丁美洲大陆传播福音并更新信仰”,基多总主教埃斯皮诺萨·马特乌斯主教进一步如此说明指出。  教皇方济各已被邀请前来主持闭幕活动; 但目前他尚未予以答覆。  2024年9月:教皇方济各比利时之旅  教皇方济各预计将于 9 月访问比利时,庆祝鲁汶天主教大学和比利时荷兰语大学鲁汶大学建校 600 周年。  10月1日至31日:  有关教会未来议题的主教会议闭幕会议。 第二次主教会议应该为教皇方济各三年前发起的那项主教会议画上句号。  12月8日:最后一项重大圣事,也是众目所瞩的大火后的巴黎圣母院的重新开放。  2019年4月大火烧毁了历史悠久圣母院的部分建筑近五年后。12月8日:圣巴黎母院大教堂将重新向公众开放并进行弥撒礼拜。 2023年12月7日,正式重新开放的一年前,大教堂的尖顶风标已经回到原位,同时那只风标上的金鸡也已被重新安装在96m高的风标顶峰。

    7 min
  7. 20/12/2023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遗址到世界遗产

    战争和仇恨每天都在榨干乌克兰,欧洲为之震荡,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已经过去五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做出的决定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位于法国和比利时的 139 处一战遗址和墓地刚刚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自去年 9 月做出这一历史性决定以来,两国政府一直在于相关地区合作,制定监督和宣传计划。在法国不久将任命一名协调省长来监督这些项目以及和比利时的关系。这是为了支持这些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冲突之一的象征而做出的非凡努力。四年的大战,让大约一千万士兵和同等数量的平民在各条战线上丧生。更不用说大约 有2000 万人受伤。 由比利时牵头,在法国支持下,于2010年代初期启动的这一项目,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139 个遗址有法国和比利时的,还有德国、美国和英联邦国家(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爱尔兰、新西兰,当然还有英国……)的。其中 96 个位于法国(上法兰西岛、法兰西岛、大东区),43 个位于比利时(佛兰德斯和瓦隆地区)。这些公墓、遗址和纪念馆是从成千上万个地点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沿着 1914 年至 1918 年西线约 700 公里的范围,从北海的迷雾一直延伸到法瑞边界的皑皑白雪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仍有数十万具尸体等待挖掘,在考古发掘或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发现士兵的遗骨。 被列入世界人类遗产的这一遗址建筑群引入注目之处在于它所代表的国家和民族的多样性。在提议的遗址中,有 45 处是法国的国家墓地, 6 处是位于比利时的法国军人公墓,由法国武装部负责。其他的有纪念馆和纪念碑,也有军事墓地,代表着不同的国家。多年来,该项目动员了地方当局、政府部门和负责管理和宣传这些纪念地的主要组织:在法国,是国家战斗人员和战争受害者办公室,在德国,是德德国战争坟墓委员会;在美国,是美国战争纪念碑委员会,最后是英联邦战争坟墓委员会,该委员会管理 139 个相关遗址中的 51 个。 “伤痕累累的土地” 在这份长长的选址清单中,当然有伊瑟尔、伊普尔、阿图瓦、索姆、贵妇路、马恩河、凡尔登和阿尔贡等主要战场,但也有象征着战士极端多样性的地方。如位于法国北部加莱海峡省里什堡的印第安人纪念碑,这个小镇还有一个葡萄牙士兵的墓地,因为从 1917 年起,“塞拉诺人”也参战,与盟军战士一起死在一战战壕的泥浆里。名单中还包括马恩河的一座意大利军人墓地和同一地区的一座俄罗斯军人墓地。此外在埃纳省有丹麦士兵的公墓,那里埋葬着被征召入伍的德国士兵,在索姆省还有一座为纪念为英国军队工作的中国劳工的纪念碑。最后不能不提到比利时的一处公墓,自 1917 年以来,法国和德国士兵的尸体就埋葬在那里。 这些一战的墓地和纪念场所与卢旺达种族灭绝纪念地,以及阿根廷前秘密拘留、酷刑和灭绝中心的博物馆及纪念地一起,加入了此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他三个与种族灭绝有关的“纪念地”的行列,它们是1979年列入名册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1996年的广岛和平纪念馆,以及2010年的比基尼环礁核试验场。 在这个以1914-1918年为中心的项目中,巴黎和布鲁塞尔的既定目标是突出这些遗址的普世价值,同时将个人置于主题的核心,以回应战争的非人性。法国文化部长利玛-阿卜杜勒-马拉克(Rima Abdul Malak)称赞说:“一个多世纪以来,在这些饱受摧残的土地上,开展的纪念和历史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纪念场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体现,对和平、对话和文化的诉求”。武装部负责退伍军人和纪念事务的国务秘书帕特里夏·米拉莱斯(Patricia Mirallès)则强调,“将这些遗址列入名录将使它们能够得到保护,并在全世界得到推广”。毫无疑问,列入名录将提高这些遗址在法国国内外民众中的知名度,也将促进纪念旅游的发展。同时,这也将有助于对这些遗址的保护。  至于这一决定的象征意义,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也凸显了这一点:2023年9月10日至25日,在利雅得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四十五届会议,本应提一年前在俄罗斯的喀山举行。乌克兰战争的介入。使得本届会议将基辅和利沃夫的两处乌克兰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 min
  8. 29/11/2023

    圣诞树的来源及其争议

    圣诞节临近,在环境,移民,种族问题日益尖锐的法国,有关何为圣诞传统的争论便再度浮出水面。 三年前,法国波尔多市刚刚上任的绿党市长推翻传统,使用玻璃制作的可重复使用的圣诞树来取代绿色的松树,曾经引发舆论哗然,有波尔多人感叹今非昔比,传统正在消失。然而,三年后的今天,就连保守的费加罗报也报道说,三年后,这座用玻璃与钢铁制作的圣诞树不仅已经回收了成本,而且正在成为法国别的城市例如拉罗切尔La Rochelle等市模仿的对象。玻璃圣诞树的设计者阿尔诺·拉皮耶尔(Arnaud Lapierre)向费加罗报表示,这件作品 "延续了圣诞节的童话性质",因为灯光显示屏可以在圣诞树内部移动,"给它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不过,随着欧洲议会选举的临近,有关圣诞装饰的争论风波再起,法国西部布丽塔尼大区的南特市政府近日成为极右翼势力攻击的对象,其原因是市政府以五颜六色的装饰物取代了圣诞树上传统的灯串,而且,南特的主要街道上也没有同往年那样悬挂各色的灯串,市政府显然是出于节约能源的考量,但是南特社会党执政的市政府却因此被谴责是离经叛道 ,欺师灭祖,让南特的孩子们无法感受到圣诞节的神奇。极右翼党派的头面人物计划近日前往南特以表示抗议,而且他们认为这种五颜六色的装饰物或许有支持同性恋,双性恋等的嫌疑。 那么,在法国,圣诞节的圣诞树装饰究竟有多长的历史?这个传统是否是法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它与天主教又有多少关联? 事实上,圣诞树的传统起源于许多不同的宗教。例如,北欧神话中的海姆达尔神(Heimdall)会在夜晚来到人们的家中,在树下给一年中表现出色的孩子们送去礼物。而基督教长期以来一直容不得异教,尤其是反对对树木的崇拜。 另据传说,6 世纪时,爱尔兰传教士科隆巴注意到孚日地区有一棵被视为圣树的大树,于是与其他修道士一起在树枝上挂上灯笼,形成一个发光的十字架。这被认为是圣诞树的起源,不过,类似的传说举不胜举。 除了这些神话起源之外,圣诞树的习俗很可能可以追溯到 15 世纪,主要与天主教的宿敌路德教有关,因为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日耳曼语国家,在法国,关于圣诞树的最早记载之一可以在法国东部阿尔萨斯地区的塞莱斯塔镇的一本账簿中找到,该账簿可追溯到 1521 年,现存于该镇的市政档案中。在该镇的账簿中总共有六处提到了圣诞树。杯具保管人巴尔塔萨-贝克在一份德文编年史中描述了这棵树的装饰,据记载,这颗圣诞树的装饰品主要是苹果以及各种各样的礼物。 事实上,法国人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对圣诞树知之甚少,这一点从法文字典对圣诞树的定义上就可见一斑,1841 年出版的《法语词典》将圣诞树定义为是"在一些国家,用杉树或冬青树的枝条做各种装饰,特别是用糖果和玩具装饰,送给庆祝圣诞节的儿童 ",可见,当时圣诞树在法国尚未流行。 圣诞树在德国成为传统也不过是在十九世纪,尽管德国移民早在十七世纪初就将圣诞树出口到了北美。在同一时期,它也逐渐被欧洲贵族所采用: 据说是出生于德国的奥尔良公爵夫人于 1837 年将圣诞树引入法国宫廷,使这一日耳曼习俗在时尚的法国资产阶级中流行开来。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阿尔伯特王子将这一传统从他的家乡萨克森带到了英国。日耳曼人的圣诞树习俗随着德国和荷兰移民潮来到美国,并在整个 19 世纪逐渐确立和普及。 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勒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认为,不应该寻找圣诞树的 "单一 "起源,而应该看到它的起源是一种文化的汇聚: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罗马天主教会始终抵制这一传统,因为对天主教来说,这是路德教派的传统,直到 1982 年梵蒂冈城才安装了第一棵圣诞树。

    5 min

Acerca de

世界文化文明历史,遗产溯源,探寻今昔变迁。每周三共赏“文化遗产”

Más de RFI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