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来鸿

加拿大在格陵兰的利益

在6月24日五角大楼证实特朗普总统已下令将格陵兰岛从美国欧洲司令部责任区转移到美国北方司令部责任区之前5天,总部位于多伦多的格陵兰资源公司(Greenland Resources Inc.)获得了格陵兰岛东部马尔姆比耶(Malmbjerg)钼矿最长可达50年的开采许可,路透社指该露天矿每年可产出3280万磅钼精矿,可满足欧洲25%的非国防需求和100%的国防需求。

钼是一种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国防的关键金属,中国已对其实施出口管制。美国《财富日报》(Wealth Daily)称“该矿可解除欧洲对中国钼和镁的依赖,为格陵兰岛创造10亿美元税收,这是格陵兰迈向经济独立的关键一步”,并指“在一个供应链如同战场的世界里,加拿大格陵兰资源公司正在构建堡垒,赢得了一场地缘政治的胜利”。

早在去年4月,曾在加拿大国家安全领域工作20多年的麦克唐纳-劳里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达尔齐尔(Alexander Dalziel)指“格陵兰是北美地理中被忽视的一部分,它对加拿大的地缘政治意义正在上升。我们甚至无需敲门:格陵兰的大门已开,加拿大应该走进去”。

他在《让格陵兰成为北美一部分是加拿大的优先事项》一文中强调了加拿大在格陵兰的三大利益: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采矿经验丰富的加拿大可充分参与格陵兰岛的资源开采;北极海冰消退导致更多船只在北极海域航行,造成北美安全新问题,加拿大空海航线安全将更加侧重于格陵兰岛;促进原住民和解,因为采矿业的成功取决于原住民作为共同所有者和决策者的角色,这将缓解地缘经济、提升加拿大的战略竞争力。

达尔齐尔呼吁渥太华“立即在格陵兰首府努克开设领事馆”,并“设立援助预算,确保加拿大在格陵兰的影响力”。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达尔齐尔希望渥太华牵头把格陵兰拉入与美国和墨西哥的四方合作,研究全面消除贸易壁垒,并为格陵兰加入美加墨协定铺平道路。

尽管“格陵兰大门已开,加拿大走进去”似无障碍,但双方还是在2022年6月签署协议消除了一个可能影响双边关系的微小隐患,并要求在2023年12月颁布的加拿大《北极外交政策》中落实,这一协议解决的是无人小岛汉斯岛(Hans Island)的边界争端。

1.3平方公里的汉斯岛位于北极高地纳雷斯海峡(Nares Strait)中部,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埃尔斯米尔岛(Ellesmere)和丹麦格陵兰岛之间,1880年加拿大根据《英国邻近领土令》对包括埃尔斯米尔岛在内的所有英国前北极领地建立了主权,1933年常设国际法院裁决丹麦拥有整个格陵兰岛主权,丹麦称因地质结构表明汉斯岛是格陵兰岛的一部分而拥有主权。1973年两国展开边界谈判,但各自坚持对汉斯岛的主权。

1980年代,北极经济活动导致的主权争议由民间升级至官方,1984年丹麦格陵兰部长登岛插上丹麦国旗,2005年加拿大国防部长登上汉斯岛,但双方在行动中都不乏幽默感,丹麦人在岛上留下杜松子酒,加拿大人也会留下威士忌,这段领土纠纷被戏称为“威士忌战争”。

2018年双方成立联合工作组,以确定海上边界和汉斯岛陆地边界,2022年6月14日,加拿大外长、丹麦外长和格陵兰总理签署协议,沿一条天然断层将汉斯岛一分为二,为两国划定了一条长1280米的陆地边界,岛的40%属加拿大,60%属丹麦,这也是继法属圭亚那与巴西和苏里南边界之后,美洲国家与欧洲的第三条陆地边界,不过日后如果格陵兰独立且继续美洲化,或者干脆被美国吞并,这条美欧的陆地边界也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