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 episodes

Podcast by 轉角國際
主編/林齊晧
編輯/賴昀、李牧宜、王穎芝
網站:https://global.udn.com
主編信箱:chihao.lin@udngroup.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 News
    • 4.6 • 164 Ratings

Podcast by 轉角國際
主編/林齊晧
編輯/賴昀、李牧宜、王穎芝
網站:https://global.udn.com
主編信箱:chihao.lin@udngroup.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24.06.21 俄羅斯與北韓深化關係有何影響、普丁的越南行/裴洛西與達賴喇嘛會面

    2024.06.21 俄羅斯與北韓深化關係有何影響、普丁的越南行/裴洛西與達賴喇嘛會面

    主持/特約記者周慧儀

    (1)俄羅斯總統普丁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19日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其中規定「在一方受到侵略時,另一方進行支援」,然而雙方並未指出對「侵略」的定義。據《朝鮮日報》,專家對此持兩派觀點,一派認為俄羅斯與北韓恢復自動軍事介入條款、重建同盟關係;另一派則認為為時尚早,因雙方沒有提供相互支援的具體內容與流程。而兩國關係的深化也引發擔憂,南韓表示會重新討論援助烏克蘭武器的問題,中國則試圖與俄羅斯和北韓保持距離。普丁在結束北韓行程後,到訪越南。雙方簽署11項合作備忘錄,涵蓋能源、石油、教育領域等合作。其中,值得關注的是越南的「竹子外交」策略。從2023年,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到訪越南,再加上普丁此次訪問,外界分析越南也正如竹子一樣具備彈性,游走在不同大國之間。

    (2)前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19日與美國跨黨派議員代表團,在印度會見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此次會面有兩個重點,第一,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促進西藏與中國爭端解決法案」,法案提及美國政府「從未採取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意味著美國對西藏問題的態度有所轉變,藉此促使中國與西藏展開對話。第二、達賴喇嘛將於本週到美國就醫,目前仍不確定是否有可能與拜登在美國見面。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2 min
    2024.06.20 南海衝突:菲律賓要求中國賠償登船事件損失/中國愛吃榴槤造就東南亞的「榴槤富豪」

    2024.06.20 南海衝突:菲律賓要求中國賠償登船事件損失/中國愛吃榴槤造就東南亞的「榴槤富豪」

    主持/特約編輯宜蘭、特約記者周慧儀

    (1)中國與菲律賓6月17日發生的南海船隻衝撞、中方並有登船、使菲律賓海軍受傷的事件,菲律賓官方要求中國歸還設備與賠償損失。事件主要是菲律賓海軍指控在南海仁愛暗沙附近進行登陸艦補給任務期間,遭中國海警以八艘汽艇組成的海警分隊衝撞補給船,中國海警並手持開山刀、榔頭、刀等器械破壞船隻,搜刮8支M4步槍,期間還造成一名海軍特種作戰群成員拇指被砍斷。

    中國方面對菲律賓的指控,中國海警局發言人甘羽周一表示是菲律賓「非法闖入」仁愛礁海域,中國海警登臨檢查、強制驅離的處置是「合理合法、專業規範」。菲律賓參謀總長布勞納昨天(19日)表示:「我方正在要求中國歸還我們的步槍和設備,我們也正在要求他們賠償他們造成的損失。」

    (2)《紐約時報》在6月17日的報導指出,中國對榴槤的巨大消費市場造就了東南亞的「榴槤富豪」。根據聯合國報告,中國幾乎購買了世界上所有的出口榴槤,報導也因此聚焦在東南亞的榴槤主要出口國——泰國和馬來西亞,提到當地的榴槤果農如何因為榴槤而致富,例如有能力送小孩出國唸書、以現金買車等等。然而,為了迎合中國市場需求,當地果農也紛紛轉向種植榴槤,造成森林砍伐和土地糾紛問題。此外,榴槤的價格也在過去10年內翻倍成長,榴槤如今成為了奢侈品。原文報導請參考:https://www.nytimes.com/2024/06/16/business/durian-china-malaysia-thailand.htm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7 min
    2024.06.19 普丁時隔24年到訪北韓,會和金正恩談什麼?/《人權觀察》:數百新疆村莊被改名

    2024.06.19 普丁時隔24年到訪北韓,會和金正恩談什麼?/《人權觀察》:數百新疆村莊被改名

    主持/特約記者周慧儀

    (1)俄羅斯總統普丁在6月18日到訪北韓,進行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由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親自接機。這是普丁繼2000年,即24年以後再次到訪北韓。《朝鮮日報》指出普丁在烏俄戰爭進行之時,還是選擇到訪平壤,意味著雙方擁有能相互交換的東西。BBC也報導,雙方此次會面可能會在軍事、經濟、文化和旅遊方面加強合作。

    (2)人權觀察組織報告指出,從2009年到2023年,新疆數百個村莊都改名。根據報告,新疆大約有2.5萬個村莊,當中大部分的村莊被改名是基於正常變動,但是其中有約630個村莊被改名,以移除有關維吾爾族宗教、文化與歷史的用詞。這一些村莊最常被改成的名字包括:幸福、團結,和諧,其次還有光明,友誼丶紅旗丶紅星及前進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1 min
    2024.06.18 北約警告中國的對俄立場、解讀習近平「美國要刺激中國攻打台灣」說/泰國今日可望成為亞洲第三個同婚合法國家

    2024.06.18 北約警告中國的對俄立場、解讀習近平「美國要刺激中國攻打台灣」說/泰國今日可望成為亞洲第三個同婚合法國家

    主持/編輯七號、特約編輯宜蘭

    (1)北約(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接受《BBC》專訪,指出中國想要左右逢源,一方面支援俄羅斯、另一方面又想維持和歐盟之間的往來。史托騰柏格警告,中國會為此承擔後果。至於是什麼樣的後果?北約又能採取什麼回應?史托騰柏格並沒有詳細說明,但補充表示北約成員國正在針對「可能的制裁」進行商議。

    (2)泰國參議院今(18日)舉行同婚法二、三讀程序,投票若通過,將成為繼2019年台灣、2023年尼泊爾後,亞洲第三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今年三月,泰國眾議院通過同婚法案,參議院在四月一讀過關,今日將進行二、三讀。若通過,在泰皇瓦吉拉隆功批准過後120日法律將自動生效。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24 min
    2024.06.17 研究調查:全球閱聽眾對新聞感到疲乏、信任度下降/中國#MeToo推手黃雪琴、勞權運動者王建兵被判刑

    2024.06.17 研究調查:全球閱聽眾對新聞感到疲乏、信任度下降/中國#MeToo推手黃雪琴、勞權運動者王建兵被判刑

    主持/編輯七號、特約編輯宜蘭
    (1)研究調查:全球閱聽眾對新聞感到疲乏、信任度下降

    牛津大學的路透新聞學機構(Oxford University's Reuters Institute)在6月17日發表一份研究調查,針對全球的新聞閱聽眾抽樣調查,發現有39%的人「有時、或經常主動避開新聞」,比2017年的29%還要多。同時認為「主動、對新聞極感興趣」的人,從2017年的63%下降至46%。

    牛津大學的路透新聞學機構2024年報告


    (2)中國#metoo推手黃雪琴、勞權運動者王建兵被判刑

    中國廣州中級人民法院在6月14日對獨立記者、中國#metoo運動主要推手黃雪琴、勞權運動者王建兵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分別判處五年與三年半徒刑。由於目前官方沒有任何公開判決書與報導,據外媒引述支持者的說法,黃雪琴將提出上訴,王建兵則還未決定是否上訴。

    現年36歲的黃雪琴是一名獨立記者,曾任職《中新社》、《新快報》、《南都週刊》,自2016年開始,她開始做獨立報導,2017年她發表一篇對隔年中國#metoo運動極有影響的報導:《中國女記者職場性騷擾狀況》,並實際參與聲援受害者、並介紹律師等工作引起當局注意。2019參與香港反送中運動、2020報導疫情異議者、人權律師等工作。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27 min
    【編輯插播】牧宜休產假!代班編輯與「重磅廣播」頻道近期節目預告

    【編輯插播】牧宜休產假!代班編輯與「重磅廣播」頻道近期節目預告

    編輯牧宜要休產假了,來向大家說明代班編輯、以及近期重磅廣播頻道的更新進度。
    (重磅廣播頻道的平台串聯修復中,先更新在daily podcast說明)

    ➤ 轉角國際網站

    ➤ 轉角國際FB

    ➤ 轉角國際I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11 min

Customer Reviews

4.6 out of 5
164 Ratings

164 Ratings

CSLKMD ,

基測

基測?哥那個年代叫聯考,聽過嗎?🤣

Chienyh ,

快用完的金幣

感謝編輯群每天的努力,不論是新聞內容或是前後的聊天段落,每天更新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現在人在美國西岸定居,因為時差的關係,正好利用每天早上上班通勤的時間(約略20分鐘😏)收聽,對於轉角盡力維持新聞中立的立場感到很感動。尤其是七號常常語重心長的暗喻部分台灣媒體的遣詞用字只為博人眼球,這部分更是深感認同。

因此聽完今天五一的訪談後,不禁有點困惑疑問想請教: 請問這集節目,主要是想表述或提供什麼資訊呢?
節目內容聽完後,部分觀點認同,但部分覺得以偏概全。尤其不太理解是想呈現現行哥大內部的狀況?學生團體的理念?教師團體的想法?還是探討美國政治光譜的意見?
會有這樣的疑問,主要原因是,這次的連線訪談,讓人感受到明顯的不中立。很明顯整集節目的預設立場。雖然在過程中會盡可能提到正反兩方(比方說課堂上有猶太人高巴勒斯坦人的學生),但在描述學生論述的時候,一方帶有明顯的反對痛心感(幾次強調學生立場偏左,支持和平,反對戰爭等),一方快速的以,當然他也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帶過?印象轉角之前有一集在探討,以巴衝突有複雜的歷史脈絡在裡面(甚至要從英國統治該區開始),很難明顯劃分是哪方的衝突責任,而這次哈的行徑明顯過線,以的回應也過於激進。然而,從這次訪談卻感受到明確的政治站位了。另外討論到哥大校方部分,開放紐約市警進入校園,本身對於校園言論自由的威脅,個人周遭的人是認同居多。但對於校方實施的管控以「戒嚴」描述,校長到國會備詢以「輸誠」表述,是不是也有明顯的政治立場了?當校內有學生備受威脅的時候,校方限制校外人士進場,而當抗議人士佔領校舍,同時限制清潔人員自由的時候,校方管控校園優先處理,用戒嚴這種對於台灣人有特殊歷史意味的詞來形容妥當嗎?另外個人可能理解錯誤,但美國大學校長到國會備詢,是美國校園跟政府的運作模式之一。而校長在中間表示會讓校園回歸正常運作,輸誠的形容也是很耐人尋味。校園是該保有高度言論自由,這也是美國進步革新的動力之一。但當部分學生為了表達自己的理想,進而影響到其他人的言論自由、受教權、甚至人身自由的時候。這樣的「大義」是否能更高於其他人的權利,就很值得探討了。
這集節目全集聽下來,獲得了明確的一方政治立場的想法,但對於該方引人爭議的行徑,似乎都沒有探討或是避重就輕帶過。因此,不禁有點疑惑,節目是以新聞的角度,還是以宣傳的角度播出?

五一勞動節仍然堅守崗位,感謝七號的辛勞及用心。未來還是會以轉角當成上班途中的優質陪伴。感謝編輯群們的努力,也祝福昨天七號提到的加薪編輯群會真的實現!

PsFox ,

知識的重量

我喜歡

Top Podcasts In News

The Daily
The New York Times
Pod Save America
Crooked Media
Up First
NPR
The Ben Shapiro Show
The Daily Wire
The Tucker Carlson Show
Tucker Carlson Network
Candace
Candace Owens

You Might Also Like

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敏迪選讀
敏迪
☀️ 全球串連早安新聞|Morning Taiwan Glocal News
浩爾&小路
台灣國際報
The Taiwan Times
斐姨所思
范琪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