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episodes

股票知识传播者

股票知识|入门到精‪通‬ 小生聊投资

    • Business
    • 4.0 • 4 Ratings

股票知识传播者

    宏观经济篇:负债为何能刺激经济?

    宏观经济篇:负债为何能刺激经济?

    【文稿:】
    无论是之前提过的降准还是降息,这些都指向一个词汇,那就是“负债”。过去、国内实施的货币政策几乎都是宽松性的政策,我们看见的也都是降准、降息等等,你几乎见不到加准、加息的消息。而降准、降息的目的不言而喻,都是为了让大家去负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政策要引导社会不断的去负债呢?以降息为例:利息变低了是为了让人们去借钱,借钱就是负债的行为,那为何政策要让人们去负债?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刺激经济。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负债,越是负债,经济发展的就可能越快,当然、负债的弊端同样不容忽视,但这不是我今天要讲的重点。
    负债如何刺激经济?很多人理解的是负债越多,人们手里的钱就越多,钱多了自然就会加大消费和投资的力度、进而刺激经济发展。这么理解当然也对,但我今天想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这有助于大家更好的理解宏观经济,进而理解股市波动的逻辑。
    我们先提出一个疑问:当人们不负债的时候,经济就不会发展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比如我开了一家饭店,饭店利润很可观,我完全可以保持现在的状态,时间会让我的财富越积越多,这同样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问题就在于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无论你现在得到了多少,人们总是期待获得更多。
    这时候你会想到负债经营,向银行借点钱,这样马上就能开第二家分店,两家店一起赚钱,你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获得相同的财富,所以负债的本质就是将未来的财富拿到今天获得,你提前享有了未来的成果,这就是负债的魅力。
    另外,很多人理解的负债是第三方借钱给你,比如我向银行借钱,人们会理解为银行把他的钱借给了我,从表象理解的确是这样,但实际上银行只是一个中介,借钱给我的人实际上是我自己...严格来讲,是此刻的我向未来的我借了一笔钱,接下来举个例子证明一下我这个观点。
    在不考虑个人抵押物的情况下,你会发现年轻人更容易借到钱,比如30岁的年轻人去银行借钱,银行很愿意将钱借给他,但如果是70岁的老者去银行借钱,银行基本不会借...上文说过:借钱负债、其实是我们向未来的自己借钱的行为,对于一个30岁的人来说,他未来可以活到80岁,他可以向80岁的自己借钱。此刻30岁的自己虽然没有钱,但未来80岁的自己一定积累了不少财富,把这笔80岁拥有的财富借给此刻30岁的自己,而自己将在未来通过劳动换来的收入去偿还这笔钱。
    相反,如果是70岁的老者去银行借钱,大概率是借不到钱的,此刻70岁都没有钱,未来80岁又能有多少财富呢?未来80岁的自己也没有钱借给70岁现在的自己,所以人越老越难负债。而负债的目都是为了将未来的财富拿到今天花,进而带动今天的经济增长。
    你可以努力30年后再去买房,也可以选择向30年后的自己借钱,这样你就可以选择在今天买房。你买房的日程提前了30年,卖房给你的开发商也提前30年赚到了这笔收益,而与地产相关的产业链,如建材、物业、家装等行业也因为你的负债提前30年赚到了这笔收益。当全社会都在用负债的方式运行的时候,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会大幅提前。
    所以你会发现,那些发达国家的金融通常也很发达,而且基本遵循着经济越发达,金融也越发达的规律。不过负债发展也并非都是好处,负债过高或者负债水平超过自身偿债能力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反倒会摧毁经济,所以你也总能看到大型经济危机通常发生在欧美等金融发达的国家。
    大家都听过经济存

    • 5 min
    宏观经济篇:加准、降准如何影响股市?

    宏观经济篇:加准、降准如何影响股市?

    【文稿:】
    今天的内容很简单,本来不想讲,但为了后面的教学能够顺利的进行,我认为有必要单独做一期教学进行科普。作为股民,我们除了经常听到加息、降息的消息外,还能听到很多关于加准、降准的消息,那么这个“准”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准”指的是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人们将钱存入银行,而银行又把这些钱借给别人,这就是银行的经营模式。比如我将100块存入银行,银行手里就有了100块钱,而银行就会把这些钱再借给别人赚取利息。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银行最多可以借出去多少钱呢?手里有100就把100全借出去吗?这么做显然不太合适,把存进来的钱全借出去,这意味着银行手里没有“余粮”,这也意味着将失去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旦存款人选择把钱取出来,银行就会面临麻烦,银行手里没有多余的钱让存款人取钱,又没办法跑到借款人那里要求对方提前还钱,这时候银行的经营可能会面临风险。
    所以为了安全,银行不可能将人们存进来的钱全部拿去放贷,而是将一定比例的存款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比如人们将100块存入银行,银行决定将10%留在手里,剩下的90块可以拿去放贷,而这10%的比率就叫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这些钱银行不能拿去放贷,但也不会拿在自己手里,因为钱拿在自己手里就没有了约束性,所以这部分钱会存在央行的账户中。央行像妈妈,银行像孩子,压岁钱是孩子的,但这些钱的主要用途还得由妈妈说了算。人们将100块存入银行,如果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银行就需要拿出10块钱交到央行的手里,银行自己能用的钱最多只有90块。
    所谓加准、降准指的就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比如央行选择了降准,将原来的10%调降到9%,这时候银行手里可动用的资金就会变多。继续沿用上文的例子:人们将100块存入银行,银行需要将这其中的9%存入央行就可以,也就是将9块钱存入央行手里,银行能用的钱则是91块。相比降准前的90块多了1块钱,这时候银行可以向社会投放更多的贷款,社会中流通的钱也会变多的更多。
    所以降准和降息有类似的功效,都是宽松性的货币政策,都有促进股市上涨的作用,而加准、加息则有抑制股市上涨的作用。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 3 min
    宏观经济篇:什么是社会融资规模?

    宏观经济篇:什么是社会融资规模?

    【文稿:】
    社会融资规模也可以简称为社融数据,就如名字一样,全社会融资了多少钱可以通过该数据得知。所谓的融资可以粗暴的理解为“借钱”,虽然这么说不严谨,但很容易被大家理解。“借钱”的主体有以下几种,比如个人,企业,政府等等,大家记住这三个主体就行。
    “借钱”的方式也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就是借,比如我去银行借钱,企业去银行借钱等等。还有一种是发债,发债融资的逻辑早期的内容都讲过:我发行了10块钱的债券,你花10块钱买了我这张债券,我的手里就多了10块钱,我通过债券融资获得了10块钱,也等同于你将10块钱借给了我。一般政府融资最常见的就是发债,发行国债后就能向全社会借到一笔钱
    另外一种“借钱”方式是股权融资。企业上市就是股权融资的一种,企业将股票卖给投资者,投资者的钱就会跑到企业的手里,这时企业就“借”到了一笔钱,但严格来讲,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并不属于借钱,借钱需要归还,但企业通过卖股票“借”的钱是不需要还的,所以严格来讲、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并不属于借钱。
    那么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借到的钱,都会被计入到社会融资规模中,也就是社融数据中。虽然还有其他借钱的方式,但最主要的就是我上文提到的那三种:要么直接向银行借,要么发债券借,要么发股票“借”。将社会中人们借到的钱汇总,最后得到的金额就是社会融资规模总量。
    那么了解社融规模具体有啥用呢?第一:它可以观察流动性的变化,第二:它也可以从侧面了解部分政策实施后的结果。先说第一个:当社融规模不断走高,说明全社会都在大量借钱,借钱的人多了,社会中流通的钱既然会变多。
    比如政府愿意借钱,这些钱大多会用于投资,这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比如企业愿意借钱,这些钱主要会用于扩大生产,这同样会刺激经济的发展,因为多数企业都选择扩产的时候,意味着就业岗位也会变多,人们的收入也会提高。第三,当个人愿意去借钱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消费,人们的消费同样会拉动经济增长,因为你每多花一分钱,就意味着有企业多赚了一分钱,企业多赚钱自然愿意招更多的员工,开更高的工资。
    这一切都会让经济进入到增长的正循环,而股市是反映经济的地方,经济向好股市大概率也会向上攀升。这就是社融数据与经济与股市的关系。
    另外,社融数据还能检验一些政策的有效性。比如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息、降息。以降息为例:当银行选择降息的时候,意味着更多的钱会流向社会,这也是增加流动性的一种政策,但这种结论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事实如何还无法得知。比如5块钱的苹果今天打折卖4块,理论上会刺激苹果的销量,但事实如何只有拿到销售数据之后才知道。
    降息也是一样,利息降下去了,理论上社会融资的意愿会明显提升,更多的人会选择借钱,但具体借了多少钱你需要看数据,比如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社融数据包含了全社会借的钱,包括银行信贷、发债融资、发股融资等等,这其中信贷数据是指人们从银行那里借到的钱。银行降息之后,按理说信贷数据会逐渐增长,如果没有增长,那就说明降息的政策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等同于苹果的价格虽然打了折,但买的人并没有变多。
    总之社会融资规模是全社会融资的总量,这其中有几个分项组成,比如刚才提到的信贷,当人们都跑去银行借钱,信贷数据就会增长,同样的、信贷包含于社融数据中,最终社融数据也会增长。
    (内容已登记版权

    • 4 min
    宏观经济篇:什么是央行逆回购和MLF操作?

    宏观经济篇:什么是央行逆回购和MLF操作?

    【文稿:】
    无论是逆回购还是MLF都属于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两项操作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吞吐基础货币来达到调节流动性的目的。再通俗点讲,逆回购或MLF操作可以让市场的钱变多或变少。
    按照顺序,我们先来讲讲什么是央行的逆回购操作。简单理解,逆回购是指央行去买银行手里的有价证券,这里说的有价证券通常指的是国债。银行手里都会持有国债,央行花钱去买他们手里的国债,这样一来资金就跑到了银行的手里,而央行手里拿着的就是国债。
    当银行手里有了钱,他们就可以把钱更多的投放到社会中,比如通过贷款的方式发放到社会,这时社会中流通的钱就会变多。而央行的逆回购操作一般是有期限的,而且这个期限通常都很短,比如7天期、14天期等等。期限一到,央行又会将手里的国债卖给银行,这时候钱又会从银行回到央行手里。
    由此可见,央行的逆回购操作只要是为了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市场短期缺钱,央行就会通过逆回购操作将钱注入银行体系,再由银行将资金流向社会。除了逆回购之外,还有一个操作与之类似,那就是MLF操作,也叫“中期借贷便利”,该操作是央行借钱给银行的行为,央行借钱给银行,而银行需要有质押物,而这个质押物通常也是国债。
    银行将国债作为质押物质押给央行,而央行会将钱借给银行。当然,既然是借钱到时候就得还钱、并且支付利息。说到这你会发现,MLF和逆回购似乎没啥区别,好像都是央行借钱给银行的行为。的确是这样,从目的上来说确实没啥区别,都是增加市场流动性的操作,要说区别主要在于一个是买卖,另一个是借贷。
    逆回购是通过央行去买银行手里的国债、将资金给到银行。而MLF是央行借钱给银行的行为,这是二者的区别之一,但由于央行借钱给银行需要质押对方的国债,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这与逆回购操作没太大区别。都是双方拿着钱和国债来回折腾。
    那么还有一个区别在于期限,上文说过逆回购操作通常都是短期的,比如最常见的是7天期逆回购,而MLF操作主要是中期操作,MLF的中文叫“中期借贷便利”,从名字也能看出来借贷期限是中期,最常见的期限是1年期。也就说如果央行开展了1年期MLF操作,这意味着央行借给银行的资金需要在一年后还本付息给央行。
    综上所述:对于普通人来说,区别央行的逆回购和MLF只需要记住以下几点。二者的共同点都是央行向银行“给钱”的行为,只不过前者是通过交易国债实现的,而后者是通过借贷实现的。二者的不同点在于逆回购是短期,而MLF是中期,解决的分别是市场短期和中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至于对股市的影响我认为可以中性的看,虽然很多人将逆回购和MLF视为利好,但别忘了,借出去的钱总有到期归还的时候,除非央行在上一笔钱到期时不断地续作、且续作的力度更多,否则对股市的影响是相对有限的。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 4 min
    宏观经济篇:加息、降息如何影响股市?

    宏观经济篇:加息、降息如何影响股市?

    【文稿:】
    每当在新闻中看到加息或降息的消息时,所有人脑子里都会提出同一个疑问:“这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直接说答案,加减息改变的是流动性,所以仅从流动性来说,加息不利于股市上涨,而降息则有利于股市上涨。所以加息算利空,降息算利好。
    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加息后股市一定跌、降息一定涨。影响股市涨跌的因素有很多,永远不要单纯的从一个方面预测市场。上面给的结论是除去其他影响,只谈加减息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那为什么加减息会影响股市走向呢?
    之前说过:影响股市的大概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经济,另一个流动性,除去经济不谈,能影响流动性的一般是货币政策,也就是针对“钱”的政策,而加息、降息就是货币政策的一种。当银行开始加息的时候,市场中的资金就会回流到银行中,这意味着市场中的钱会变少,钱变少了对于股市自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反之理解降息也是同理,银行降息时资金会从银行体系中流向社会,有些钱会流向实体,有老板会拿钱去做生意。有些钱会流向居民、老百姓会拿钱去消费。有些钱也会流向股市、人们会拿钱去投资,这时候市场中流通的钱就会变多,钱多了股市就更容易上涨。
    这时候有人会问:“为什么加息会让资金流回银行?而降息会让资金从银行流向市场?”为了方便讲解,我们以降息为例:银行降息意味着降低了贷款的利息,当然、存款利息也会随之降低。当人们发现银行的贷款利息变低时,人们会倾向于找银行借钱,因为这时候借钱需要支付的利息更低,于是很多人会将钱从银行里借出来,社会中流通的资金自然就会变多,只要钱变多了,总有一部分会流向股市,进而刺激股市的上涨。
    同样的,贷款利息降低、存款利息也会降低。当存款利息降低时你会怎么想?当然是不愿意存钱...以前存100有1块的利息,现在存100却只有6毛,这时候你便没有了那么强的存款意愿。当大多数人都去存钱的时候,社会中的资金会流入银行体系中,但当大家都不愿意存款的时候,这些钱将更多的留在社会中流通,进一步增加了资金在社会中流通的数量。
    所以当银行选择降息的时候,存钱的人会变少,而借钱的人会变多,这会导致社会中流通的钱变多,钱变多就会刺激股市上涨。而加息则刚好相反,加息后人们贷款的成本会增加,人们普遍不愿意向银行借钱。而存款利息的增加又会刺激人们跑去存钱,这时候大量资金会从社会流入银行,社会中流通的钱就会变少,这自然不利于股市的上涨。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 3 min
    宏观经济篇:什么是加息?降息?

    宏观经济篇:什么是加息?降息?

    【文稿:】
    加息,降息可以说是最常见的货币政策,所谓的加息、降息指的是调整银行存贷款的利息。银行主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吸收人们的存款,二是向人们发放贷款。当你把钱存在银行的时候,银行会给你相应的利息,这叫存款利息。当你向银行借钱,也就是向银行贷款的时候需要向银行支付利息,这叫贷款利息。
    我们以降息为例:降息就是指银行调低存款或贷款的利息。调低后你将钱存入银行得到的利息会变少。相反,你向银行借钱的时候,需要支付给银行的利息也会变少。
    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中看到有关加息或降息的内容,但新闻中的表述往往只谈及加息或者是降息,至于加减的是存款利息还是贷款利息并没有明说,这时候很多人会有疑问:“如果新闻里说的降息,那降的到底是存款利息还是贷款利息?”
    一般在没有特指存款利息的情况下,提到加息或降息时指的都是贷款利息,但当贷款的利息发生变化的时,存款利息其实也会发生改变。贷款利息的高低决定了银行的利润大小,而存款利息的高低决定了银行成本的大小。当银行的贷款利息降低时,银行的利润也会缩水,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银行会顺带调低存款的利息。
    对银行的经营模式不了解的人,建议回听有关行业篇的内容,这里不再赘述。对于加息、降息的内容其实了解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但有些人想要深入了解,所以这里我多讲两句。我们以降息为例:当我们看到有关降息的消息时,看到的都是“央行降息”而不是“银行降息”,这又是为什么呢?按理说我们能接触的存贷业务都是与银行发生的,可为什么降息前面的主语是“央行”而不是“银行”呢?
    我们平时接触的银行属于商业银行,而央行就如同这些银行的妈妈、有着很强的指挥作用,虽然每家商业银行的利息有所不同,但大致都在一个区间内浮动、不会相差太多。大家都在围绕一个“基准利率”制定自家银行的利息率,而这个基准利率就是央行决定的。
    假设现在的基准利率是5%,现在央行决定降息,将5%降低为4.9%,这时候各大商业银行将参考4.9%的利息,然后在4.9%的基础上选择加点或降点,因此每家银行的利息虽然都不一样,但大致都在同一区间内,因为他们参考的都是央行制定的基准利率。之所以央行有这种妈妈对孩子一般的权利,所以央行也被戏称为“央妈”。我们听到有关加息、降息消息时,听到的也都是央行在加息或降息、而不是银行。银行能决定的是自家的利率,而能决定整个市场利率的只有央行。
    当然,后来我们实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不再对商业银行直接动手,而是让银行们自己制定符合市场的利率,也叫做LPR利率。每个月由20家主要银行一起商讨并制定下个月的市场利率。也就是20家银行作为代表,每个月开个会并研究下个月的利率,假如他们决定将利率定为3.5%,那么接下来的一个月,全中国所有的银行将参考3.5%的利率来制定自家的利率。
    这种改革让利率充分的市场化,按理说央行不再起到决定的作用,但央行决定性作用虽然没有了、引导性作用却还在。银行手里的钱一部分来自储户,还有一部分来自借款,也就说银行也会向央行借钱,这时候央行会向银行收取利息,收多少利息由央行说了算,所以央行可以通过改变这个利息率影响银行的成本,而20家银行又会根据成本的变化去制定最终的LPR利率、也就是市场利率。LPR利率确定后,全中国所有的银行都将参考这个利率。
    所以至始至终央行

    • 5 min

Customer Reviews

4.0 out of 5
4 Ratings

4 Ratings

Top Podcasts In Business

PBD Podcast
PBD Podcast
The Ramsey Show
Ramsey Network
Prof G Markets
Vox Media Podcast Network
REAL AF with Andy Frisella
Andy Frisella #100to0
The Diary Of A CEO with Steven Bartlett
DOAC
The Prof G Pod with Scott Galloway
Vox Media Podcast Network

You Might Also Like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知行小酒馆
有知有行
投资ABC|掌握投资中那些绕不开的知识
有知有行
起朱楼宴宾客
大卫翁
高能量
李翔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