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3 |拜登即將上任,對全球金融有什麼影響?近期特斯拉股票持續飆漲,電動車市一片大好,這會是泡沫嗎?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一週財經聚焦 一、美國總統當選人Joe Biden 即將上任。拜登就職典禮的主題已確定為「團結的美國」(America United)。我們今天將聚焦於拜登上台對全球金融的影響以及美國可能採取的全球戰略。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CNN:〈Joe Biden's financial team could create a giant stock bubble〉(拜登的金融團隊可能會造成巨大的股票泡沫) ●倫敦金融時報:〈How Joe Biden’s stimulus plan shook up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拜登的刺激計劃如何撼動全球金融市場);小標:〈Democratic party’s Senate wins boost everything from small-caps to copper while Treasuries sink〉(民主黨參議院的勝利推動了從小型股到銅的所有交易,而美國國債卻在下跌) ●Bloomberg:〈The Right Way for the U.S. to Engage the World Again〉(美國再次參與世界的正確方法);小標:〈To revive relationships abroad,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will have to act nimbly and creatively.〉(為了恢復與國外的關係,拜登政府必須採取靈活和創新的行動。) 分析解讀 川普各方面的「非常態」政策、中美貿易戰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對美國的經濟與生活帶來了極負面的影響,人們因此對拜登政府會採取什麼樣的經濟政策,越來越有興趣。 至少從表面看,民生政策無疑是「拜登經濟學」的核心。在財政政策方面,拜登經濟學主張建立2000億美元的清潔能源和基礎設施基金;在稅收政策方面,拜登經濟學主張把個稅最高邊際稅率從37%增至39.6%;在貿易政策方面,拜登曾經表示,在尚未以有意義的方式推行貿易協定前,美國不會有新的關稅條款。 近代資本主義崛起之後,西方最重要的一項制度,無疑就是經濟與政治的「分離」。就政治與經濟而言,資本主義的本質在於資本對於政治的主導,也就是經濟可以影響政治,但政治對經濟的影響則極其有限。 簡單地說,美國仍然是一種「做大餅」而非「分大餅」的經濟體系,雖然民主黨一向傾向分大餅,拜登的經濟政策從表面來看就是「分大餅」,但念茲在茲的還是如何促進美國經濟增長。即使是那些表面上的「分大餅」政策,也會因為共和黨人的抵制而寸步難行。不過,美國仍然是美國,美國經濟不會因為總統的更替而發生巨變。 倒是紐約時報有篇評論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縱有萬般不是,至少有件事判斷正確:利率政策。若即將上台的拜登政府能從過去四年「川普經濟學」得到什麼教訓,那就是,熱絡的經濟及龐大的赤字並不會造成通膨失控。事實上,川普主政時凸顯出,美國經濟可以超越技術官僚昔日認定的極限。具體而言,就是失業率可降得比公認水準低、政府預算赤字可升得更高,同時卻不會引發通膨螺旋式上升。 無論是財政部長葉倫或是FED 主席鮑爾的看法是什麼,「徹底重新思考」已經開始,飛利浦曲線已經失效。 更重要的是,不管美國政治上發生怎樣的危機,全球最優質的資本、技術和高端人才從來就沒有離開過美國。不僅如此,世界各國優質的生產要素都一直流向美國,所以美國肯定會更加有恃無恐的繼續印鈔票。 不過, 「藍色浪潮」(民主黨執政)的襲擊雖然晚於預期,但仍然有足夠的力量迫使全球金融市場重新排序。首先,拜登上任前率先推出了1.9兆美元紓困計劃,其影響將是深遠的:科技股已經在掙扎,而基礎設施項目(如銅)的商品價格,以及John Deere和Caterpillar等機械製造商的股價卻逆勢上漲了。自疫情讓市場動蕩以來,全球原油價格首次達到每桶55美元以上,而且,較低評級的美國州和地方債務,在聯邦政府提供額外支持的承諾下也得以反彈。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