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公园

海涵&泽君
意义公园

post-nihility意义公园是一档以专辑为形式的播客。我们将邀请一些有趣的朋友来这里闲聊,试图通过他人的故事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思考在无可避免的虚无中创生意义的可能性。

  1. 08/24/2024

    Outro:就算是句点,也可以续写篇章

    我们终于决定将这个悬而未决的小作品画上一个句点了。 三年来我们的生活和想法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个outro算是一个小总结。关于意义公园,关于我们与自然和世界的关系,关于我们的友情。 聊着聊着发现,其实我们如此不同。海涵会被一些宏大叙事吸引,始终围绕着现实政治思考自己的生活,脑子经常会拧巴成一个麻花。而泽君依然是一颗森林里的小蘑菇,喜欢了解具体的人和事,现在的她离自然更近了,永远奉行自己舒服就好。 所以在很多问题上我们的对话往往驴头不对马嘴,但依然愿意不断地相互提问,努力理解对方的想法。 意义公园就此告一段落了,我们将各自踏上新的旅程。但除此以外的一切仍将继续,或许不知何时,新的篇章会被续写,重新再和大家见面也不一定呢! 【本期主播】 海涵,泽君 【时间轴】 00:00:17  叙旧时间:消失许久之后为何突然要做outro 00:09:27  海涵和泽君的近况 00:22:52  泽君快乐种地,回归自然,生命可以如此自由 00:32:36  离散与华语离散文学 00:38:47  究竟什么是离散? 是什么让我们与中国相连? 00:44:59  关于进步主义价值观是否让我们更“脆弱”的讨论 00:53:34  互相提问:我们各自的变化,以及对我们的友情的回忆(真情表白!)  01:11:42  海涵在日本最喜欢什么地方——高円寺!  01:15:42  想对听众说的话和对未来的展望  bgm:Song About It - Kings Of Convenience

    1h 22m
  2. 07/23/2023

    第十一话 噗噗:用艺术缝合社区

    噗噗是一个新媒体影像和现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刚刚从日本移居去法国生活。 这次的对话发生在噗噗的家里,东京文京区的一个独栋小房子,周围满是邻居种的茂盛的植物。噗噗一边趿着拖鞋往家走一边跟我讲她最近和邻居店家们道别的经历——一家一家地去拜访聊天,忙得都没时间收拾行李。 噗噗是实实在在地在泥土中生活的,从她身上感受不到任何标签的存在。尽管她一再强调作品中的公共性和社会性视角,但并不执着于某个议题,而是试图通过艺术语言表达所有社会议题之间的串联性。 毫无疑问,注重社区与附近性体验的噗噗对资本主义也始终有着尖锐的观察与反思,尤其是日本的艺术行业与院校中的资本化与官僚化——被边缘化的亚洲面孔的外国人、被骚扰和歧视的女性、作为无性恋的她更是感受到了许多侮辱与困境…… 带着这些思考,作为艺术家参与社会的一种方式,噗噗和朋友从2021年开始创办“再来山谷-小小艺术祭”,在日本三大贫民窟之一的山谷(さんや)地区,招募驻地艺术家,以柔软的形式带领观看者与这个街区建立联结。我们一起聊了山谷这一社区的复杂边缘性,也聊了噗噗ta们具体是如何用艺术缝合社区与作为个体的观看者的。 说再多,也不如直接用眼睛和耳朵去体验噗噗的艺术世界! 噗噗的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manaiki/featured 再来艺术祭介绍:https://mp.weixin.qq.com/s/bY6wHNvmWDvVPIDT26i0yA(2023年驻留艺术家正在招募中!国籍与创造形式不限,会提供协调/规划/创作/住宿的支持和补贴,感兴趣的朋友快去报名!) 【时间轴】 00:05:16 从音乐艺术转向影像艺术 00:10:58 噗噗的艺术理念——通过艺术语言表达社会议题的串联性 00:16:37 川美把劳作生活结合进现代教育的自由人文氛围 00:19:50 与周围的社区保持紧密联系,支持个体户,过在地化的生活 00:27:45 日本私立美术大学的官僚化和资本化,以及其中亚洲外国女性的边缘化 00:34:14 身为无性恋的不可见性、与伴侣的平衡 00:45:03 在做驻地艺术时被日本艺术家大叔性骚扰的经历 00:53:23 作者的私德应该与作品的价值分开——其实作品背后还有很多其他发挥了作用的人 01:00:03 艺术家签证是什么? 01:04:48 再来艺术祭的地点——山谷,一个曾经聚集了大量军工厂日结工、中国人等边缘群体的“贫民窟” 01:08:58 再来艺术祭的主题:让山谷这一社区显性化、去污名化,为外国艺术家提供艺术交流平台,通过散步与local建立联结 【本期嘉宾】 噗噗,新媒体影像和现代艺术领域艺术家,三鸭哒哒主创 bgm:What Do You WAN(https://soundcloud.com/manaiki/what-do-you-wan-japan/s-FFutUFFzv8o) (噗噗在学校感到官僚主义和体制矛盾后写的一首钢琴曲,用曲子高低的旋律(钢琴左右手)相互追逐去展现一种荒谬的状态)

    1h 23m
  3. 01/02/2023

    第九话 月兔:成为一个强大的弱者(艺术篇)

    月兔曾是一名国企工程师,而在2018年,26岁的她来到东京,赤手空拳地学习艺术。如今她成为了一名版画艺术家,并即将在2023年迎来自己第一个宝宝。 本次采访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她讲述了一个优秀的“理工女”一步步在痛苦中探索对艺术的热爱、辞掉没有价值感的工作的故事。而这并非传统印象中的线性的、受到明确指引的故事,它伴随着长期的迷茫与努力挣脱黑暗的艰辛。 在探索艺术的过程中,尤其是成为妈妈以后,月兔的女性意识逐渐苏醒、明晰、变得更加坚定。她始终是一个好强的人,但艺术不是她输出观点的工具,她坚定地站在弱者的立场上,谨慎地在作品的抽象表达中留出无垠的想象空间,向观看者展现女性神圣而柔韧的力量。她在作品和生活中都努力去打破“弱”的定义,试图把解释权从父权制、资本主义等等强权手中夺回,证明并非只有主流定义的“强大”才值得被尊重。 【时间轴】 01:40 对月兔的简单介绍 04:08 画画并非天职,而是无意义的出口 ・原来我并不热爱理工科 ・一边工作一边探索喜欢什么 ・让我痛苦的是没有价值感 16:23 来到日本学画遭遇的迷茫与灰暗 ・作为研究生在大三学生中垫底 22:07 终于画出了一幅得意之作! ・创作理念:女性的脆弱与强大 ・把意向与解读的空间还给观众 32:45 关于画背后“女性力量”的讨论 ・解构主流对于弱者的定义,拿回解释权 43:00 铜版就像镜子照出自我 ・选择铜版画也是理工科基因作祟 53:49 感性与理性:两种创作模式・艺术也可以有其社会表达的面向 *月兔提到的以三毛和荷西为背景的作品 *播客中提到的书籍:《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第二性》、《神圣的欢爱:性、神话与女性肉体的政治学》、《女神的语言:西方文明早期象征符号解读》 【本期嘉宾】 月兔,微博@月兎版画,小红书@画画的月兔 bgm:L-O-V-E-Nat King Cole

    58 min
  4. 11/11/2022

    食事特辑No.3:以食物之名,建造一个小小乌托邦

    「食事特辑」是意义公园专门为食物推出的一个小系列。依托PDT食物小站的「另一个餐桌」项目,我们得以认识珠三角本地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朋友,看看TA们围绕「食物」所进行的实践和建构的意义。 第三位前来做客的嘉宾CY,起初是作为PDT食物小站的现任秘书长被邀请的,我们希望记录这一个关于食物的本土公益机构的生长过程。然而,秘书长的身份让她有些局促,为了更坦诚和自由地表达,最终她选择摘下这一标签,仅仅作为CY来分享关于自身的一切。CY公益实践的起点是在大学,最初接触的是慢性病议题,一个很深刻的认识转变是:障碍并不存在于残障人士身上,无论是身体障碍还是心灵障碍;障碍存在于环境。而障碍的消除不能仅仅依赖技术,最终,“人”才是那个消除障碍的设施。由此,CY获得了她认知社会议题的视角:始终关注系统性。食物也是一样。我们不能责怪一个人为何浪费食物,因为是现有的食物系统促使其中的人不断浪费。要解决问题,就要从系统入手。如此,自然地带出了PDT食物小站的转型:从处理已经被浪费掉的食物,转向可持续食物体系转型的倡导。如果说这是PDT食物小站对外呈现的姿态,那么对内,CY想实现的是人的整全:在加速内卷的社会里,给多样的人们提供一个整全的空间。系统可以压迫、也可以解放,这个小小的机构正在努力成为漩涡中,一个别样的、自洽的系统。 【时间轴】 00:03:53 PDT是什么机构——从食物银行本土化到食物教育 00:10:11 如何追溯食物浪费背后根本性的问题00:15:42 在魁北克老人院工作的经历——边缘与接纳00:20:49 参与慢性病支持小组——慢性病患者也应该拥有蓬勃生长的状态00:38:54 从对残障议题的思考出发,建立团队包容的工作氛围00:47:17 在机构中建立制度的意义00:53:20 PDT希望能够给多样的人们提供一个整全的空间【本期嘉宾】 CY:PDT食物小站秘书长 bgm:Coldplay - fix you

    1h 1m
  5. 09/21/2022

    食事特辑No.2:Cocol坐在田野里

    「食事特辑」是意义公园专门为食物推出的一个小系列。依托PDT食物小站的「另一个餐桌」项目,我们得以认识珠三角本地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朋友,看看TA们围绕「食物」所进行的实践和建构的意义。 第二位前来做客的嘉宾是cocol。我们对话的过程中,发现城市人与农村人对食物、劳作的观念会碰撞出如此多的差异。田野赋予了cocol许多在城市人泽君看来无比神奇的动手能力,来自牛羊遍地跑的河南农村的他,难以习惯于被外卖“投喂”,自己动手做饭是和吃喝拉撒一样稀松平常的事情,连高难度的卤牛肉都信手拈来。 透过他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对农作物的理解不断的变化,也能审视城市中重新被建构的食物意义。然而cocol最近因为身体原因需要控制肉类摄入,于是他与食物又有了新的相处方式。 最后,我们又回顾了cocol的教育经历——身边的小伙伴都陆续放弃学业时,他是如何一步步进学直至成为博士的?走上社会学的道路后,cocol对曾经习以为常的家乡生活有了怎样新的认识?对于新疆这样的田野对象,他又有着怎样独特的进入方式? 【时间轴】 00:01:50 90年代河南农村的食物来源和饮食结构 ・蔬菜:主要自家种,秋冬屯菜 ・主食:小麦换面粉 ・肉类:牛羊满地跑但很少吃上肉;厨余喂牛 00:06:46 现代种植品种单一化的趋势:“农民有ta的道理” ・机械化之后,单一作物方便种植和收割 ・农民看重的就是效率和产量 ・相比传统智慧,现代技术是更便捷的手段 ・可能陷入陷阱:用技术解决技术带来的问题   △不再轮种套种,土壤和虫害问题可以用化肥农药解决   △食物多样性也可以通过全国的分销网络得到保障 00:14:29 杂粮面的故事:从唯一选择到健康食品 00:17:20 食物作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食物的分享 ・负责红白喜事伙食的厨师班子 00:21:03 小时候家里做饭和吃饭的场景 ・农忙时5岁小孩也要做饭 ・炉灶就在客厅里 00:26:11 在临县初中复读,没有回民食堂造成的困扰 ・学校的大锅饭用铁锹炒 ・大学的清真食堂 00:30:30 今天的扣扣:一个坚定的在家做饭主义者 ・农村人的观念和农村人的习性 ・对于河南人的刻板印象 00:39:51 关于吃肉 ・擅长卤牛肉也是耳濡目染 ・肾结石之后,靠能吃出羊肉味的素包子解馋 00:46:54 吃肉作为一个环境问题 ・这种视角的历史性:吃肉本只是一种饮食习惯 ・问题的根源:资本主义逻辑下,吃太多肉和工业化养殖的恶性循环 00:54:39 扣扣的成长和教育经历 ・两经复读,从村小考入大学 01:01:04 走上学术之路 ・以另一种视角看见家乡和童年 ・转向民族社会学,在喀什寻找gatekeeper ・做研究不是从理论,而要从问题开始 【本期嘉宾】 Cocol:泽君的舍友,社会学博士,做饭达人,目前在广州一家国企工作。 bgm:生祥乐队-芋仔粄

    1h 28m
  6. 食事特辑No.1:和柚子乘坐食物飞毯漫游城乡

    08/21/2022

    食事特辑No.1:和柚子乘坐食物飞毯漫游城乡

    「食事特辑」是意义公园专门为食物推出的一个小系列。依托PDT食物小站的「另一个餐桌」项目,我们得以认识珠三角本地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朋友,看看TA们围绕「食物」所进行的实践和建构的意义。 第一位前来做客的嘉宾是柚子。录制播客的一周前,泽君前往长洲岛找柚子面基,无论是对话还是行动都围绕食物展开:一起吃闽南菜、逛菜市场、探索江边的菜地,与此同时,柚子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于食物背后更大议题的关注深深触动了我。大卡车上的卖着西瓜的商贩,他的身后是一整片农田,挂在超市西瓜上的价格牌子,则打开了日常生活通向整个资本体系的窗口。 食物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乎健康的可持续,也能够带来最为质朴的快乐。同时,食物连接着城乡,连接着或远或近、系统每一个环节里真实的人群。在与柚子的对话中,我重新开始思考“看见”这件事情,意义公园的初衷即是“看见更多可能性”,但可能性并非只存在于全新的经验,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已然蕴含新的可能:重新看见食物,看见食物嵌入其中的、更大的社会图景,然后回到自己的日常实践里推动改变的发生。  本期内容文字版:公众号『食物小站』另一个餐桌 | 和柚子乘坐食物飞毯漫游城乡(https://mp.weixin.qq.com/s/4AvuYSdyDmLwvxGpioayBw) 【时间轴】 00:04:49 柚子从小到大和食物发生互动的场景的变化 00:16:52 烹饪是和真正的食物进行交流 00:22:20 什么食物才是真食物?为什么人们喜欢深加工食物? 00:25:09 生态农场的经历,对田园牧歌想象的讨论 00:31:30 如何从结构性视角看待食物? 00:41:45柚子如何看待自己在城乡结构中的位置,如何将对结构问题的思考化成在个人生活中的行动 00:50:03坚持生态消费会破坏他人生计吗?创造就业是唯一的正义吗? 00:55:32便利的现代生活如何剥夺了我们过一种真实生活的能力 01:02:30 保持开放性与对问题的敏感度,看到日常生活背后更大的图景 【本期嘉宾】 柚子,公众号:气候AApie(一个关注气候变化的跨界行动者网络) bgm:自然卷 - 蘑菇之歌

    1h 10m
  7. 06/15/2022

    独立书店特辑NO.2:蚌埠的归来书店

    「独立书店特辑」是意义公园专门为独立书店推出的一个小系列,我们会找各地的书店店主聊天,看看TA们对于开书店这件事都建构了怎样的意义。 安徽蚌埠的大学城里有一家「归来书店」,这间小书店从不指望靠经营活下去,而是作为一个理想的私人书房和公共空间向人们敞开,任何人都可以来这里闲聊、借书、看电影,甚至有些顾客比店主本人来得更频繁。 店主吴玄生于94年,他不愿按部就班地过社会所期待的人生,初中辍学两年去工厂打工后,又回到学校,把大学的机械专业抛在脑后,整天只是读书、做手工皮具,一个人在绝美的校园中游荡。对他来说,轻快地自由生长并不是一件难事。 我们从吴玄的讲述中看到了一种“不设限”的人生。无论是书籍还是人生的选择,一切从未被分门别类,世界对他来说或许是混沌的,就像无论什么书拿起就能读一样,他本人和他的书店都向着这神秘而丰富的世界敞开。和意义公园的相遇也是如此,听了我们前一期节目后,他主动给我们留言介绍自己的书店,因此才有了这期节目的录制。 (如果你想和我们聊天,分享你的故事,欢迎任何人给我们留言,来意义公园游荡~) 【时间轴】 00:04:09 不盈利的“公益书店”的日常活动 00:07:50 为了安置自己的书就莫名其妙开了家书店——买书比卖书积极,只要日子能过下去,就不想多卖一本书 00:19:34 一个星期不出门也可以读书、看剧、做手工,自己过得有滋有味 00:23:04 初中辍学后去电子厂打工,在超市读歌德,在4A级景区的专科校园里自由阅读 00:31:22 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中做平衡和选择,不把读书作为工具,一切都自然发生 00:32:44 吴玄通过书和他人产生的联结 00:37:01 蚌埠的阅读氛围 00:40:54 吴玄为什么要阅读、出售《生猪标准化养殖手册》 00:43:11 我们普通人没有什么好顾虑的,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生长 00:45:43 牧羊人的技艺就是把羊养得肥肥胖胖,把当下的事情做好,社会价值是随之而来的事情 00:47:53 对一切许诺保持警惕,只有眼前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 00:50:14 中国的书店都令人失望,开书店不会饿死,希望有钱人多来开书店 00:53:22 好的书店需要卖《生猪标准化养殖手册》,不要对知识有畏惧 00:58:40 从十几岁开始都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并不难 01:02:07 如果你清楚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会有很多人来推你一把 01:12:28 放弃新媒体运营、因为嫌老板做饭太慢而兼职厨子…… 01:18:30 吴玄在大学做手工皮具工作室的故事——买不到喜欢的包就干脆自己做 01:22:39 一些关于种地、缝纫、做饭的杂谈——在不确定的时代追求确定性是很荒谬的 【本期主播】 海涵,豆瓣:一颗海参 公众号:空気蛹 泽君,豆瓣:一只蘑菇 公众号:橘子酵素 【本期嘉宾】 吴玄,蚌埠「归来书店」店主。线上书店:https://m.kongfz.com/newshop/304201?t_sharer=Z7Xx bgm:Jasing Rye-Bibliothèque(图书馆)

    1h 32m

About

post-nihility意义公园是一档以专辑为形式的播客。我们将邀请一些有趣的朋友来这里闲聊,试图通过他人的故事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思考在无可避免的虚无中创生意义的可能性。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