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人物

人物杂志
是个人物

《是个人物》,人物杂志旗下播客栏目。从文字到声音,记录这个时代值得记录的人。

  1. 1 DAY AGO

    对话鲁豫:女性表达者如何「上桌」?

    鲁豫不再「隐藏」在主持人的身份之后。过去一年,她打开自己,开始表达,她不只是坐在黄沙发上的访谈者,也成了最懂脱口秀的领笑员,他讲电影、做翻译,她的播客呈现了不同领域的女性故事,她在探索不同的边界。但无论如何,她坚持要珍惜自己的表达,对自己的表达负责,不能成为一个「说话家」。 这一次,《人物》对话鲁豫。我们聊了聊她作为一个访谈者最好的特质,她如何面对曾经遭遇的网暴,她喜欢怎样的脱口秀,如何看待女脱口秀演员,她什么时候打开了自己的女性视角,一个普通的女性如何让自己上桌。对于衰老和死亡的人生课题,鲁豫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时间轴】 03:28 「我的优势在于比所有人开始的早,最早做一件事的好处在于没有标准」 06:08 面对舆论,有一个稳定的内核,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 09:08 一个人的敞开度,是随着年纪增加而增加的 11:52 永远不要说一些流利的废话,表达不是一种技能,不要炫技 13:56 这个时代,人们除了想听到故事细节,还需要情绪价值 18:00 鲁豫的脱口秀审美:在搞笑和思考间飘忽不定 22:25 意识到女性表达的重要,慢慢改变语言用词的刻板印象 24:28 脱口秀的冒犯不是目的,而应该是互相拓展边界的过程 29:33 低配得感可能会带来痛苦,但另一个角度看不是个坏事 33:29 播客的精英叙事困惑,怎样能抵达更多的人? 37:05 「我很早就上桌了,但可能是小孩那桌」 41:31 通过工作抽离焦虑,受不了无所事事的感觉 43:18 从自立的一刻开始,便只遵循自己的时钟 49:28 关于死亡,至亲的离去是真正的成长时刻 53:30 语言表达可以自洽,但知易行难,理解生活中的不自洽 56:29 普鲁斯特问卷时刻:鲁豫最希望拥有的才华是? 本期嘉宾 鲁豫 主持人,播客《岩中花述》主播 张寒 《人物》负责人 本期音乐 Jazz-avenue Softly As In A Morning Sunrise-Guido Manusardi Trio 制作|七七、张琬琳

    1h 1m
  2. 陈冲:女人就是我自己经历的一生

    JAN 15

    陈冲:女人就是我自己经历的一生

    2024年,演员陈冲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猫鱼》出版。她在书中讲述了她家族的故事,生命里的爱,痛楚和挣扎。在这本书里,她展示了自己作为作家的敏感和天赋。 从为什么写作讲起,陈冲和《人物》负责人张寒聊了聊她的人生。陈冲年少入行,拿到百花奖影后之后选择赴美留学,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年岁渐长,陈冲对死亡和衰落有了新的认识,向死而生才对生活充满激情。她聊到了姥姥、母亲和自己三代女性间的关系,聊了自己的婚姻,也分享了对年轻人的爱情的看法。她困惑于自己能否称得上是一个知识分子,虽然充满了反抗精神,但总觉得学问不够。对于从小生长、写于笔端的上海,她一直有挥不去的乡愁。当她独处写作,陈冲找到了自如的状态,用写作表达着她对世界的认知。 63岁的陈冲依然充满了生命力,每天都要对生活「大咬一口」。当问到她今年有什么欲望,她坦诚,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今年的欲望就是写好下一本书。 【时间轴】 01:28 为什么写作?用写作抵御失去 04:43 因为死亡是生存的一部分,我们才会有那么大的激情 06:33 30岁的生日,是一场对青春的庆典、葬礼和告别 12:32 表演感成了我的第二天性,独处写作时我是彻底的自己 15:20 拥有自省能力,想「去值得人们所给予我的荣誉」 18:39 天性羞于在人面前流露,在角色背后表达是一件愉悦的事 25:36 出国留学,「乡愁就是一片永远失去的天堂」 29:10 《猫鱼》里的女性主义只是潜意识的流露,「女人就是我自己经历的这一生」 32:19 戴上结婚戒指后,才和男性交往更自如 36:34 「智者不入爱河」,但失去过也许好于没有过 39:51 「我大概不应该算知识分子」 45:39 上海是故乡,是满街的梧桐树 51:15 「我必须得每一天都大咬一口生活」 56:54 努力和躺平都能理解,今天的年轻人不容易当 01:00:54 充满激情,相信努力可以改变世界,这就叫青春 01:04:04 写作是一种劳作,「我是相信劳作的」 本期嘉宾 陈冲 演员、作家 张寒 《人物》负责人 本期音乐 Differentways-Gerhard Feng Champ detournesol- Komiku 制作|七七、张琬琳

    1h 5m
  3. JAN 7

    陈晓卿:我从未对食物感到厌倦

    又到了吃吃喝喝为自己养膘的时节,本期《是个人物》邀请纪录片《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一起聊聊他这些年品尝过的美食,以及所感受到的人跟食物的关系。 今年,陈晓卿就要六十岁了。食物依然在他生活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哪怕代谢变慢,他已不能像过去那样放纵自己的胃口,连续吃嗨几天,体重立刻飙升,但他依然对食物充满好奇。 他总是喜欢去有烟火气的小馆子,因为那里有人的故事。这也是他这么多年做纪录片追求的和想要表达的,食物背后的故事是一个个具体人的生活、命运。食物可以勾勒出一个人过往的生命经验,「承载着可能是一帆风顺,或者悲欢离合的东西」。 这种生命经验也包括陈晓卿自己的。这次播客里,他回顾过去,讲述了自己食量的巅峰:一顿吃两斤三两主食,那时他刚刚研究生毕业,体重只有100斤,对食物充满渴望;而后,食物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也一步步成为他事业的主题。他承认,食物曾让他面对很多诱惑、选择,收获了名利,也带来过空虚。他发现了自己始终没变的一面,「原来有多软弱,现在还有多软弱」,也意识到自己那些不变的东西,「我原来的坚持现在还是坚持」。而最终,食物让他看到更多的,是人和人的连接,是超越分歧的可能,是好玩的「人间烟火」。 时间轴 01:42 香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它影响了人类的进步 05:28 胡辣汤的故事:香料和地域的关系密切 12:11 越南粉的故事:性格与食物是一个相互驯化的过程 17:47 好吃的标准是什么? 24:20 食物是相处的艺术,在不同文化间找到最大公约数 27:33 大学宿舍里云贵川口味的感染力,堪比东北话 35:55 科技可以让进食更高效,但果腹和享受美食是不同的 41:01 口味的边界可以不断拓宽 45:14 陈晓卿:我性格里有懦弱的一面,但我有自己的坚持 53:12 「每周做一次饭,这是我上班的动力」 56:19 评分3.7-4.3,是寻找好吃馆子最安稳的区间 01:00:08 吃货陈晓卿的北京馆子推荐:从面馆到菜场,从臭豆腐到米粉 本期嘉宾 陈晓卿 纪录片《风味人间》总导演 吕蓓卡 《人物》作者 本期主播 槐杨 《人物》编辑 本期音乐|Pond 制作|七七、张琬琳

    1h 6m
  4. 那些家庭关系转折的时刻

    12/27/2024

    那些家庭关系转折的时刻

    你经历过「家庭关系的转折时刻」吗? 不久前,《人物》发起了关于家庭关系的征集,许多读者来信分享了这个关键瞬间。对每个家庭来说,它不仅意味着关系的转折点,同时还推动或者迫使我们,去用新的目光去注视新的生活,并且建立新的相处模式。 对此,《人物》编辑部的成员也有着各自的体会。本期《是个人物》,是编辑部的三位成员的对谈,三人的转折时刻体现着家庭关系的不同的侧面——有的发生在一次温和但坚决的反抗之后,有的是出于不得已的逃离,还有的则是来自于承受暴力之后所带来的回响。 而在此时做这个选题,也有着时间上的考量。新年往往是家庭成员团聚,或者不得不聚在一起的时刻,所有的爱与纷争,常会在这个时刻集中发生。家庭作为一个立体空间,父与子、祖与孙、夫与妻以及兄弟姐妹等多组关系在其中纵横交织,在温馨与关爱之外,也有委屈与伤害。而随着家庭成员个体的变化,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也会逐渐调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正如一位读者所说,家庭关系的转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时刻、一个时刻的漫长堆叠。 相比于转折本身,更重要的问题或许是,在转折时刻发生后,我们要如何看待新关系中的自己,而这,才是建立关系新稳态的关键。它关乎家庭关系,也关乎我们对爱的理解和定义。 【时间轴】 01:53 父亲好像失去了话语权,我成了当家做主的女儿 03:59 33岁时父亲把我打哭了,父亲的沉默让我感到荒谬 07:07 儿时家庭的「战备状态」:跟踪、棍子、写诗警告 12:12 每当他想控制我的时候,我就变强一点点 17:04 为什么想往外走?因为不想过一眼看到头的生活 20:25 长大后想和家庭拉开距离,说普通话,染火龙果头,「全方面改造自己」 26:05 我们能和父母聊人生选择吗?他们能理解我们吗? 29:54 催婚的父亲,三个人的午餐,各怀心事 36:41 结婚后,家庭关系更加多维,谁更强势,谁更弱势? 41:31 「这是我挣的钱」,传统男性的沉默时刻 49:19 我在「背影」时刻流泪,意识到爸爸也会衰老 54:35 无怨无悔的父母,家庭关系中的牺牲与爱 56:55 真正把家人凝聚起来的是爱,而不是权力 本期嘉宾: 朱柳笛 《人物》编辑 易方兴 《人物》作者 本期主播 槐杨 《人物》编辑 本期配乐 I Believe In Your Victory - This WillDestroy You 文案|易方兴 制作|七七、王雨乐、张琬琳

    1 hr
  5. 谁塑造了我们的爱情,从琼瑶说开去

    12/14/2024

    谁塑造了我们的爱情,从琼瑶说开去

    2024年12月4日,86岁的琼瑶在台湾淡水熟悉的家里,向世界告别。 琼瑶逝世后,《人物》编辑部的朋友们也凑在一起聊了聊自己看过的琼瑶小说,以及生活里那些各自被琼瑶影响的时刻。大家会讨论那些台词——依萍被黑豹子鞭打,她质问父亲,「妈妈总是你爱过的吧,你了解她的寂寞吗,你体会她的思想吗?」尔康和紫薇那段「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还有《一帘幽梦》中, 楚濂对绿萍说:「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她失去的可是爱情」。每一句台词,都透露出对爱情有热烈的追逐和向往。琼瑶的小说不光提供了丰富精彩的爱情故事,也在悄然影响着我们各自的爱情观。 本期播客嘉宾分属不同的代际——张寒从小学就开始看琼瑶的小说,是读过60本琼瑶小说的深度读者,又在青春期成为电视儿童,看了诸多琼瑶作品的改编影视剧;90后的令颐则反复看了《情深深雨蒙蒙》《还珠格格》,从小最向往剧里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两代人通过不同载体认识了琼瑶,但都被她的作品感染,有了对爱情、友情的初印象。 我们聊印象中的琼瑶,也聊各自对爱情的想象和理解,聊各自的爱情观如何一步一步建立起来。我们发现,在琼瑶的作品中,爱情是复杂的,超越性的,可以打破阶级和地位,可以冲破世俗和禁忌,那些深情和纯粹让爱情显得如此坚实和重要。 如今,爱情、深情已经成为越来越陌生的语汇,很难有什么再扰动我们的情绪。我们也带着一些遗憾,聊了聊当利益、权力交杂其中,现实的爱情又是如何令人失望甚至不再相信的。但不管如此,爱仍然是生命的渴望。琼瑶曾说:「没有痛过,没有爱过。没有哭过,没有爱过。没有笑过,没有爱过。没有爱过,等于没有活过!」祝我们始终有爱,得到爱,也付出爱。 【时间轴】 02:33 80、90后初看琼瑶:原来爱情这件事如此重要 06:08 琼瑶小说里的多角关系与「抓马」时刻,让我们意识到感情的复杂 13:53 穷小子爱上富家女,琼瑶式爱情有一种信仰感和超越性 19:30 「智者不入爱河」,爱不再流行,人们对爱情祛魅 21:57 琼瑶与平鑫涛的爱情:利用和爱相缠绕 24:09 琼瑶的清醒与敏感,红尘作伴,潇潇洒洒 27:15 时代飞速前进,相爱越来越难 32:44 相比于爱, 「宠」变得越来越普遍 35:04 爱情里为什么「作」?胡搅蛮缠验证爱的存在和安全感 39:14 「当爱情被拆分为权力关系时,也少了很多美好张力」 43:06 探索新型关系:友谊的开放性,人与宠物间的依恋 49:53 郭敬明与琼瑶的区别:对自我有激烈的「作」,但少了反抗 54:48 阅读安妮宝贝,聊爱好像很羞耻,说爱会怕被伤害 01:00:12 敢爱敢恨、敢哭敢笑,是一种值得过的生活 本期主播 槐杨 《人物》编辑 本期嘉宾 张寒《人物》负责人 令颐《人物》作者 本期音乐 Rudolph the Red Nose Reindeer - Paniyolo 《当》-动力火车 制作|七七、王雨乐、张琬琳

    1h 2m
  6. 《好东西》的好,做过调查记者的女人最知道

    11/30/2024

    《好东西》的好,做过调查记者的女人最知道

    《人物》编辑部最近开选题会,总是开着开着就跑题了,最后大家全都在大聊特聊《好东西》。 这是今年我们在影院看到的最振奋人心的一部电影。在影院的短短两个小时里,我们欢笑,我们流泪,我们翻身做主人,短暂的体验了一下作为「第一性」的爽感。同时作为媒体人,我们也能在铁梅的身上看到太多我们自己的影子。当电影里出现「选题会」,我们一瞬间感觉自己开始上班了。我们非常开心地看到,这部电影以一个非常正面的视角诠释了「媒体人」的身份。 所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人物》负责人张寒,作者林松果、阿招一拍即合,决定录下这期播客,谈谈我们看《好东西》的感受。话题从电影开始延展,进入我们之前做调查记者的经历、在工作中对女性报道的思考,以及我们当下对于养育孩子的经验或想象。 在聊天的过程里我们意识到,最近几年里,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观念都发生了很多实实在在的转变。我们确实可以想象一个更好的世界,并在我们的身边把它创造出来。 如果你也看了《好东西》,有没有哪些电影里的场景,让你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们关于这部电影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创造我们生活里的「好东西」! 【时间轴】 1:35 在媒体场看《好东西》,身边全是「铁梅」 4:29 中国电影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回应当下」的方式 11:03 影片筹备期,邵导和林松果关于记者生活的交流 15:07 「写作文怎么能编呢!」张寒对孩子说过一模一样的话 20:05 人物作者接触过的真实的单亲妈妈,比电影中更残酷的一面 27:43 现实中的女性就是更容易缔结关系 39:47:男性「失权」后,变得更可爱了 46:56 媒体女性择偶观:我们真的很难再崇拜一个人 57:42 《爱情神话》与《好东西》,我们更喜欢哪一部? 01:05:11 在我们的工作中,实践一种更平等的体系 01:12:44 谁来拍新时代的坏女人,我们特别想看! 【本期主播】 张寒 《人物》负责人 阿招 《人物》作者 林松果 《人物》作者 本期音乐|The Story- Brandi Carlile 制作|七七、王雨乐

    1h 19m
  7. 中年人,还能有朋友吗?

    10/07/2024

    中年人,还能有朋友吗?

    人到中年,友谊显得愈发奢侈了。 不久前,《人物》发起了关于中年友谊的征集,许多读者分享了自己友谊消散的故事,以及对友情的理解与思考。《人物》编辑部的成员也对友情有着各自的体会。本期《是个人物》,我们邀请了编辑部的三位女性,一位是典型的中年人代表——有家有娃有事业,家庭与工作的平衡中,她正在重新考量友谊价值,感受到了一些「中年苍凉」;一位虽然步入中年,但因为未婚未育,仍有朋友在侧,正在感受友谊的逐渐「淡化」;还有一位青年朋友,即将迈入中年,对朋友患得患失。 这个初秋,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三个人坐在一起,聊了聊各自的朋友。提起年少时的朋友,每个人都记得友谊里那些轻盈与雀跃,那些彼此看见和理解的愉悦。但友谊的内涵不止于此,我们也聊了聊里友谊里那些无奈、心酸与隐痛。婚育带来的对时间、精力的挤压,价值观的不同带来的朋友的疏离,疾病和死亡对友谊的侵袭……这些都是中年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朋友或许早已不是生活的必要选项。在这样的压力下,维持一段友情还有必要吗?友情还会为疲惫的我们带来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安放一段珍重的过往? 一个很有趣的插曲是,节目录完,临近傍晚,两位疲惫的中年人准备回家,度过属于自己和家人的夜晚,而唯一的青年人早已约了亲密的朋友晚餐,靠聚会来清扫疲惫。友谊的离散与聚合,也是一种人生之味,但不管何时,我们总归是需要友谊。 【时间轴】 02:25 中年之后,友谊正在慢慢退场 04:00 她们的表达中折射出生活的压力 05:12 孩子的诞生是友谊淡出的节点吗? 10:54 年轻时的纯粹带来与朋友的割席 13:59 以工作为基础的友谊是流动的 17:07 友谊是一个分寸感和边界感不断调整的状态 18:19 相似的人会从友谊的漏斗里漏下来 24:17 「那个人去世了,我再也没有朋友了」 30:02 朋友是彼此「阶段性」的情感承接 32:31 人会在某一时刻感知到一段友谊即将走向尽头 33:14 言语的输出会将亲密关系越推越远吗? 36:31 中年人的友谊更讲究「性价比」 40:56 年少时的雀跃感被中年的循规蹈矩逐渐冲淡 49:18 「中年的友谊无法帮你的承担更多了」 54:51 亲密、轻松的友谊能支撑起自我的成长 58:26 中年人的心声:「让抓马离我们远一点吧!」 62:17 「友谊是由无数个瞬间组成的」 66:56 老年友谊:在浓烈的情感和清晰的分寸中寻找平衡

    1h 10m
  8. 浴火重生,聊聊永恒的巴黎圣母院

    09/29/2024

    浴火重生,聊聊永恒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这座矗立在塞纳河畔的宏伟建筑,承载了无数人对巴黎最初的印象。卡西莫多真挚的爱情、法国大革命对自由的呼唤、电影中的浪漫情节...百年以来,无数瑰丽壮阔的故事在这里书写。它的价值与意义早已超出了「建筑」范畴,真正地成为了精神符号。 历史上的巴黎圣母院几经沉浮,2019年,一场大火让巴黎圣母院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令世界为之痛心。2024年,巴黎圣母院修缮完成之际,欧莱雅中国携手中国国家博物馆,将「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带到中国,并展出4件真实文物,虚实结合还原巴黎圣母院的前世今生。展览在2024年9月12日-10月20日对公众开放,希望更多人可以成为美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九月全国科普日期间,欧莱雅更将科学教育与美育融会贯通,在展览现场为欧莱雅「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的中学女生们带来了一节在博物馆里的「开学第一课」。女科学家、建筑学家、艺术家等受邀成为「青少年科艺美育赋能者」,从科学、建筑与历史等不同角度,为青少年们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融合多学科的美育盛宴。 本期播客,是欧莱雅中国与《是个人物》携手推出的系列节目的第3期。《是个人物》邀请到了主持人张越,与建筑学博主何老师在发呆、果壳编辑贾明月,共同走近「巴黎圣母院」,从建筑、文学、艺术、历史出发,描摹巴黎圣母院辉煌与动人的细节,分享科学道路上的女性榜样。 【时间轴】 02:54 从小说到电影,巴黎圣母院是如何走进人们生活的? 06:34 建筑如「炒菜」,风格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 14:56 文学与现实的差距:「建筑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游戏」 16:56 拯救巴黎圣母院,「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 23:00 《巴黎圣母院》的故事,从都市传奇爱情到鸿篇史诗 31:54 一座建筑代表一个时代 35:51 丑陋的埃菲尔铁塔?一场技术与审美的追逐战 40:03 大火与抢救,法国人独有的「松弛感」 42:11 「滴水嘴兽」来华,电影、小说与历史的重叠时刻 47:03 古迹怎么看?与历史建立连接,获得「被验证」的快感 51:18 发现古人的「失误」,隐秘的细节更加动人 58:56 「科学与艺术是没有性别的」 60:36 「女学家科项目」,让女生看到更多可能性 61:47 从八卦到科普,知识以一种另辟蹊径的方式进入大众的脑海 63:43 选择科普的理由有很多,「我享受精神世界得到共鸣的瞬间」

    1h 13m

Ratings & Reviews

5
out of 5
2 Ratings

About

《是个人物》,人物杂志旗下播客栏目。从文字到声音,记录这个时代值得记录的人。

You Might Also Like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