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wlhkv70k2a01ujea7nanlc/comments
Mail:artchen11@mail.com
EP05-淺談西洋三段論
嗨!大家好!我是亞瑟,歡迎再次來到「亞瑟邏輯學堂」。邏輯讓你不再受困於「思維迷宮」中,讓大腦再也不會糊成一團;讓你迎向「全方位縝密思維」,勇敢面對人生中所有困境。
本集我們將聊聊:三段論
依據維基百科,三段論在傳統邏輯中,是在其中一個命題(結論)必然地從另外兩個命題(叫做前提)中得出的一種推論。「三段論」希臘語「sullogismos」的意思是「演繹」。三段論由三個部分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邏輯上,結論是於小前提之上應用大前提得到的。大前提是一般性的原則,小前提是一個特殊陳述。
演繹推理(英語:Deductive Reasoning)、正向推理在傳統的亞里斯多德邏輯中是「結論,可從叫做『前提』的已知事實,『必然地』得出的推理」。如果前提為真,則結論必然為真。這區別於溯因推理和歸納推理:它們的前提可以預測出高概率的結論,但是不確保結論為真。
以上為維基百科對三段論、演繹推理的定義,如果只看定義,你一定會覺得難以理解。在第二集(EP02-王建民一定是一位好投手?),就是典型的三段論。以下我們就用二個例子來說明:
小花對小雄說:如果火車誤點,我就會打電話給你,火車誤點了,所以小花會打電話給小雄。在這個例子中,「如果火車誤點,我就會打電話給你」是大前提(假設條件),是一個普遍性、一般性的陳述;「火車誤點了」是小前提,陳述一個事實,是與大前提相關的特殊性陳述,「小花會打電話給小雄」是結論,是由大前提(假設條件)和小前提(事實)推導出來的必然結果。
再看一個例子:如果下雨天,就應該帶雨傘出門,今天下雨了,所以應該帶雨傘出門。在這個例子中,「如果下雨天,就應該帶雨傘出門」是大前提(假設條件);「今天下雨了」是小前提,陳述一個事實,「應該帶雨傘出門」是結論,是由大前提(假設條件)和小前提(事實)推導出來的必然結果。
在上述例子中,我們都是根據已知的信息(大前提和小前提),來推斷未知的信息(結論)。這種推理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
我們要注意的是,演繹推理的結論是否正確,取決於大前提和小前提的正確性。如果大前提或小前提不正確,那麼推導出來的結論也就不可靠(非健全論證)。例如:
所有的狗都是白色的,小黑是一隻狗,所以小黑是白色的。這個推理的大前提「所有的狗都是白色的」是不成立的,因為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反例:小黑是一隻狗,但牠不是白色的。因此,推導出來的結論也是錯誤的,也就是說這個論證不是「健全論證」,僅是「有效論證」。有關「有效論證」 、「健全論證」的說明,請詳第三集:EP03-何謂「有效論證」 與「健全論證」。
西洋三段論:依前提而推導出結論,其論證架構如下:
P→Q 所有T是R 大前提
P成立 有S是T 小前提(事實)
---------- -----------
則Q成立 所以S是R 結論
例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Weekly
- PublishedMay 16, 2024 at 2:41 AM UTC
- Length12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