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第十一届久久公益节正式收官。截至当日24时,2025年久久公益节共吸引1.48亿人参与,累计有5.3亿件好事发生。
其中,仅在腾讯地图上,从爱心商家、公益市集到公益项目执行地、无偿献血站,有超27万个“好事地点”分布在全国近400座城市中。此外,在文化、娱乐、社交、消费等生活场景中,超1亿人通过数字化手段轻松做公益,已成为常态。
1朵“小红花”如何“串”起了5.3亿件好事?
1朵花的“乘法效应”
数字经济的核心在于降低门槛、提升效率。记者在2025年的久久公益节观察到,“小红花”模式正是典型案例:用户通过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参与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获得虚拟小红花,并转化为社交符号,1500万人的主动设置使其成为“善意社交货币”。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轻量化设计将公益融入日常生活,推动公益参与人次从2015年的220万飙升至2025年的1.48亿。
在今年久久公益节期间,超过1500万人选择将小红花主动设置为自己的微信状态。
微信上的这朵小红花,已成为中国特有的新的社交符号:它不仅象征着个人的善行善举,也是朋友之间关于公益的温暖共鸣。
1张“电子小纸条”的温暖
2025年久久公益节期间,羊城广州,一间医院的儿科血液肿瘤病区,有一朵不一样的“小红花”悄然绽放。
公益组织广州市金丝带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将一面“看不见的墙”搬进了这里——那是一块小小的“小红花码”布,却像治愈心灵的蒲公英的种子,轻轻落在病房窗台、走廊转角和外面的世界,落在了患儿、家长、志愿者的心里。
他们通过扫码,留言,发送“电子小纸条”,记录自己每一天的喜怒哀乐。
有家长扫码留言,感谢志愿者们的耐心陪伴;有捐赠人说庆祝自己终于找到工作,所以“又可以给孩子们捐款了”。
一位正在接受治疗的孩子通过留言分享了一件趣事——她刚刚拿到了捐赠给自己的长发,却惊讶地发现捐赠者竟然是一位陌生的哥哥。
这些不起眼的、碎片化的“电子小纸条”就这样乘着数字的翅膀,在肿瘤病区里织出一张看不见的温暖的网,留在了“小红花”上。
那个拿到捐赠长发的小孩也在“小红花”上许下心愿:“我以后要是好了,也要留头发,把头发捐给有需要的人。”
“小红花”红在哪?
捐出去的闲置图书,真的能被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吗?这是很多人“随手捐”后的疑问。
今年的久久公益节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
一位用户通过腾讯公益平台,捐出了包括《中华上下五千年》在内的400多本图书。这些书将被定向送往宁夏、河北两地的四所小学与三所幼儿园。每一位参与捐书的用户,不仅可以预约快递免费上门取件,还可以在腾讯公益小程序上随时查询物流状态或签收结果。
通过数字技术的反馈实时化,捐书可追踪物流、献血可查记录,区块链技术确保善款流向透明。
数据显示,2025年久久公益节期间,腾讯公益平台上共有2400多个爱心小队发起“组队捐”,超过8万本图书即将从城镇飞往乡村;7万人通过腾讯公益查询自己的献血记录。
不仅在线上,在线下,l“小红花”盛开在城市街头、乡村学校以及各类文化场馆中,深度连接起多元公益场景。
今年有1800多家公益机构、4300多个公益项目参与“久久公益节”,为公众创新公益参与体验。
今年,广东的志愿者通过社区互助小程序,帮助老人们解决陪伴就医、上门理发等生活难题;在浙江,村庄在云服务小程序中“戴”上小红花;在深圳南头古城等地,40多个特色公益点位组成了多条“城市公益漫游路线”;在全国500多家博物馆,超过十万人通过“一扫一拍一红花”的方式,在逛馆的同时助力文物守护;在北京等地志愿者参与自然观察,共提交四万多条物种观察记录,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有力补充……
在深圳大学、中山大学,“2025高校青年可持续创新行动”征集公益创新方案,吸引两万多名高校学子热情参与。
“小红花”如何常开不败?
数字经济还打破了公益的单一捐赠逻辑,催生“行为公益”新形态。
在广东,随处可见的便利店,7-Eleven就与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从2004年起,就通过捐款捐物支持心智障碍群体。
如今,7-Eleven广东地区门店的收银台、货架等通过铺设了小红花码,让用户轻松扫码做公益,为心智障碍群体的社会融合、技能培训及其家长的心理服务提供支持。
如何将公益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中?
在线上,腾讯有超过140个产品和主营业务参与公益,带动超过2.4亿人次参与。
其中,腾讯游戏集结80余款游戏与玩家一起“玩游戏做公益”,带动7000万名玩家一起参与到助学、助农、生态保护和青少年AI教育等多个公益项目当中。微信小游戏平台“WeCare公益计划”为开发者搭建便捷的企业公益捐款通路,吸引将近100款小游戏积极参与,让6000万用户看到并参与小游戏做好事。
腾讯集团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公益平台负责人赵国臣表示,“身边公益”等创新产品旨在创造更丰富的公益场景、提供更好的公益服务。
久久公益节期间,由腾讯公益联动字节跳动公益、微博微公益、快手公益等发起内容创作者扶持计划,截至9月8日,视频号累计发布公益相关视频64万条,总播放量超6亿;抖音“优质公益内容支持计划”总播放量1.5亿;微博公益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582.8万。其中既包括名人大V,也包括普通创作者。
“公益不再只是回应远方的哭声,更关注近处的温度。”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表示,久久公益节,不试图打造无私神坛,而致力于编织一张可感、可触、可栖的社区网络,一个“家外之家”。
文|记者 王丹阳
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