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花地·文化

千年金石技艺焕发现代生机:牧心印社社员篆刻作品展在穗开幕

9月10日,“牧心金石录——牧心印社社员篆刻作品展”在广州市文化馆翰墨园开幕。

本次展览由广州市文化馆与广州牧心印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将持续展至10月9日。

作为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篆刻”,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呈现其历史、文化和技艺与传承,展示实物印章170方,卷轴一百多幅,配套多场技法演示、互动体验、专家导赏、科普讲座和学术研讨活动,全方位展现篆刻艺术的魅力和岭南篆刻流派的鲜明特色。

展览共设四大展区,包括“篆刻溯源”“社员及其作品”“主题套印作品”及“技艺展示与体验”版块。

其中,“篆刻溯源”板块追溯了从新石器起源的篆刻发展史,现场展示了牧心印社收藏的多件珍贵历史实物,让观众们领略从商周时期的“印”之滥觞,到春秋战国至秦汉的“玺印”高峰,再到魏晋至宋元的“篆刻”萌芽,进而到明清“篆刻”艺术确立的全过程。

“社员及其作品”板块展示了洪四海、宋明、陈连博、梁丕、徐俊豪、徐子恒、雷鸣、张炳平、南山、林文学、李文杰、攻玉等多位牧心印社社员的代表作。

其中,洪四海形成自己独特的篆刻风格,陈连博参悟战国三晋小玺风格溶入自己篆刻作品当中……他们的作品各树一帜,各具特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主题套印”展区,集中呈现了“羊城八景”“增城八景”“抗战胜利80周年”和“广州非遗”四大主题创作。社员们以刀代笔,将历史风景、城市记忆与人文精神凝聚于方寸之间,展现出篆刻艺术的时代生命力。

“技艺展示与体验”展区彰显篆刻是一种活态的非遗项目。展览期间,牧心印社将组织资深社员轮值开展篆刻技艺展示和体验活动,让观众不仅可以观摩一方印石的诞生历程,还可亲身尝试执刀刻石,感受金石艺术的魅力。

展览开幕现场,牧心印社社员们以广州市2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篆刻作品并捐赠给广州市文化馆永久收藏。捐赠作品包括:洪四海创作的“广东音乐、古琴艺术”、李文杰创作的“岭南陈氏针法、粤曲”、宋明创作的“广彩”、徐子恒创作的“广东木偶戏、乞巧节”等。

牧心印社作为广州市篆刻非遗保护单位,目前已形成30余人的专业团队,在全国拥有特约篆刻家200余人,年均创作印章数万方,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篆刻艺术机构之一。

本次展览既是牧心印社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篆刻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实践,为市民带来一场融合传统技艺与时代精神的金石艺术盛宴。

文|记者 周欣怡 通讯员 陈浩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