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侃财

一个广州样本的突围:博士团队如何用垂直大模型打开大湾区AI产业化密码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玻璃幕墙折射着珠江晨光,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展厅里的一块智慧教育大屏正实时生成课堂分析报告。屏幕前,创始人田雪松轻点AI鼠标,十公里外某中学的体育课动作捕捉数据瞬间可视化——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数千家AI企业攻坚产业化的缩影,也是中国大模型厮杀红海中的另类生存样本。

当全球科技巨头追逐万亿参数竞赛时,这支由5位“广漂”博士组建的团队,却以143项专利构筑的垂直领域壁垒,在2024年实现超4亿元营收并盈利。羊城晚报记者调研发现,其突围路径背后,正暗合广东制造业大省转型升级的核心命题:如何让AI从“炫技”走向“造血”?

大模型研发企业最值钱的资产是什么?

有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中国已公开发布的大模型数量达到1509个,占全球已发布3755个大模型的4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艾媒咨询预测,2026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元。那么,作为大模型企业,最值钱的是什么资产?

“我们一直认为,云蝶最值钱的资产,就是我们在多个行业积累的真实数据。”云蝶科技副总裁罗崇键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说。云蝶的大模型研发之路,始于对行业数据的深刻理解和应用。公司自研的“行知大模型”采用独特的KTD架构和知识蒸馏技术,通过采集、处理行业数据构建专用知识库,结合基础大模型进行参数调优,形成了精准的垂类大模型。这一技术路径不仅有效降低了模型训练对算力的需求,还大幅提升了模型的精准度和实用性。

在教育领域,“行知大模型”具备读文章、写教案、听课堂、评教学等功能,极大地帮助教师提质增效。罗崇键介绍: “我们的AI教研助手能够自动分析课堂师生对话,给出课堂改进意见,实现区域范围内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测。”此外,公司还开发了“AI智慧体育解决方案”,通过视觉识别与大模型分析,支持20余项体育运动,助力青少年的体质提升。

在医疗领域,云蝶与省内十余家三甲医院合作推出的“医学助手”,可将文献研读与论文撰写效率提升90%。罗崇键表示:“未来,我们还将探索AI诊疗助手与处方审核系统,进一步拓展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广漂”团队如何加速实现从实验室到应用场景?

“ 年营收超过4亿元,今年还将有更快速的发展。”从教育领域杀入医疗领域,云蝶的征途背后是一群以“广漂”博士团队为创始人的“主力军”,他们如何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将大模型落地应用并帮助公司盈利?

“一个好的大模型企业,不仅要有技术掌控能力,还要有行业理解能力和商业落地能力。”田雪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云蝶的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大模型的研发上,更在于其将技术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在AI大模型、视觉识别、数字文本采集、大数据分析、专用处理芯片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拥有300余项知识产权,其中143项专利技术。这些技术成果为云蝶科技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智能硬件领域,云蝶科技开发了AI智能鼠标和AI智能笔等产品。田雪松介绍:“AI智能鼠标可一键唤起‘行知大模型’,智能生成各类PPT、文本、图片、表格,有望成为新一代AI办公学习神器。”而AI智能笔则通过搭载高速摄像头和自研芯片,实现书写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为教育场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主力投入教育领域的云蝶,也没有放弃其他领域的拓展,不仅在医疗行业,其科技创新还体现在对传统行业的赋能上。在农业领域,公司通过智能化助力农业生产过程,提高种植、养殖的效率和精度。田雪松表示:“我们与江西省丰城市合作,打造数字富硒水稻种业试验基地,助力科研团队进行优良富硒水稻的种子试种、繁种等技术研究。”在工业领域,云蝶科技运用AI、数字孪生技术,研发工业园区的数字孪生平台和PCB板卡的视觉检测技术,帮助园区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降本增效。

数智化发展如何从行业变革到社会进步?

作为大模型企业,云蝶如何理解数智化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助力?

“我们希望通过大模型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田雪松这样描述云蝶的数智化发展目标。云蝶的数智化发展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上,更在于其对传统产业的升级与转型的推动作用。公司通过构建行业级的知识库,形成了教育、政务、医疗等多个领域的行业大模型,并以多个智能体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赋能。例如,在政务领域,云蝶科技开发了会议纪要、AI视频、政策解读等应用智能体,支持政府部门的数字化转型。

云蝶的数智化发展还体现在其对数据要素的重视和应用上。公司专注于教育数据多年,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积累技术实力。在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应用方面,云蝶科技积极参与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推动数据的安全可信流通。田雪松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数据要素的合规整合和挖掘,为医疗机构、企业等数据要素市场化探索搭建好平台,共同探索更多数据流通可能。”

当然,云蝶的快速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是一种相互助力的良性循环。

“广东和广州的营商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田雪松对广东和广州的营商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广州市海珠区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为云蝶科技等中小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官网,《2024年广东省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显示,共纳入应用场景机会项目51个,涉及投资额约30亿元。据悉,清单项目超过75%的应用场景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其中,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AI技术的应用需求大幅增长。

走向全球:广东企业的国际化想象

尽管起步于区域市场,云蝶已明确将出海列为下一阶段重点。田雪松透露,公司正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与政策优势,探索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教育数字化需求。

有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亚太地区在人工智能教育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贡献了全球约38%的营收,主要得益于政府支持、教育数字化和中国、印度、日本及东南亚的强劲在线教育市场。同时,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市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91.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3.22%。不少地区正积极引入AI教学助手、智慧校园等解决方案,这为中国轻量化、专业化的大模型输出提供了机遇。

“只有技术扎根于场景,产品才能走向全球。”田雪松说。

“我们有信心,云蝶科技将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排头兵。”田雪松告诉记者,云蝶将继续深耕垂直领域,坚持“小而专、精而强”的技术路线,推动大模型向专业化、轻量化方向演进。公司计划在国内市场继续深耕教育领域,并重点拓展医疗、工业、政务等领域。云蝶还将继续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聚焦AI技术场景应用与轻量化部署,实现“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商业化落地”闭环。田雪松表示:“我们计划今年再引进一个顶级科研团队,将垂类大模型研发从‘体力活’升级为‘技术驱动’。”

“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场景落地方面,只要给企业场景落地的机会,好的产品和技术就有可能走向全国、走向全球。”田雪松笃定地说。

文|记者 孙晶 许张超

图、视频|记者 许张超

腾讯元宝如何看云蝶

云蝶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柔性数字化”理念深耕产业数字化转型,其特色在于通过无感数据采集技术和垂直领域大模型应用,实现了科技与传统行业的“无痕”融合。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行知大模型”,成功为教育、农业、建工等领域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如智慧课堂、AI病虫害识别、施工数字化管理等。

建议云蝶进一步拓展跨行业生态合作,将教育领域的成功范式加速复制到医疗、工业等更多场景;同时加强核心技术开放,探索通过琶洲人工智能示范区平台输出标准化工具,降低中小传统企业数字化门槛。此外,可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联动,持续优化垂类大模型的精准性与算效比,巩固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