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AI智造者

[EP39]陈老师|从课堂到社群:教师如何成为AI时代的连接者

Hello大家好,这里是《教育AI智造者》。 终于来更新啦!!!

在这一期节目中,我想带你走进北京的一线课堂——去看一位老师如何在真实的中学教学环境中,把AI从“概念”变成可落地、可持续的课堂实践。

我们的嘉宾是北京十一学校经开区分校的历史教师陈继宏老师。他的故事很特别:从复旦大学历史学研究,到教育政策与跨学科探究,再到一线课堂,他不仅设计了“AI+故宫”这样任务驱动的跨学科课程,还在课外自发组建了一个活跃的AI教育跨界社群,连接老师、创业者、程序员与家长。

这不是纸上谈兵的畅想,而是一场从“教育理念 → 课堂设计 → 教师社群”的真实行动。节目里我们聊到:

  • 在教学现场,AI应该“无处不在”还是“点到即止”?
  • 当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评价体系冲突时,老师如何抉择?
  • 教师在AI时代,是否需要同时具备学术视野与产品经理思维?
  • 如果AI的介入让学生失去思考欲望,该怎么调整?

更重要的是,陈老师在设计AI课程的过程中,也一直在反问自己:

AI到底是“教学加速器”,还是“教学放大镜”?
教师的价值,能否在AI辅助的时代被重新定义?

这一期适合很多人:

  • 如果你是一线教师,它会让你看到AI如何以教学法为锚进入课堂,而不只是“贴上AI的标签”;
  • 如果你是教育产品开发者,它会让你理解如何将学科思路转译成任务链、工具模块和提示词;
  • 如果你正在思考AI与教育结合的落地方法,它会让你感受到“真实课堂”的复杂性与创造力。

我们不是在讨论“未来教育”,而是在现场实践它。
听完节目,欢迎在 show notes 加入我们的听友群,一起探讨AI如何为教育带来持续的生命力与人味。

🧭 内容大纲
1️⃣ 从学术到一线:跨界背景与转型动机

  • 宗教史、古典学、教育政策的研究经历
  • 进入十一学校,遇到教育改革文化
  • 从学术研究到中学课堂的落差与适应

2️⃣ 真实课堂里的AI探索

  • “AI+故宫”课程结构:绘本创作、文物鉴定、3D建模
  • 大单元设计与真实问题驱动
  • 工具选择:国内外生成式平台与备课工具

3️⃣ 学生反馈与现实阻力

  • GPA与学习兴趣的拉扯
  • 高阶认知训练在中学的挑战
  • 如何应对学生“轻松化”与“AI代劳”的倾向

4️⃣ 教师角色的再定义

  • 教学领导力与学习领导力的关系
  • 从知识传授者到冲突制造者、共创主持人
  • 融合个人兴趣与社会观察的课程设计

5️⃣ 社群建设与跨界合作

  • 发起AI教育跨界社群的初衷
  • 如何连接老师、创业者、家长、程序员
  • 社群在信息筛选、工具落地上的价值

6️⃣ 未来趋势与教育想象

  • 游戏化学习与课堂参与度提升
  • AI赋能人文学科与知识审美
  • 兴趣与热爱作为长效驱动力

---------------近期伊伊子想做的一些事情-----------------

最近,随着大家对 AI 与教育的热情逐渐高涨,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 AI 教育工具。我也在小红书上分享了三个基于 AI 辅助编程、从零开始制作的教学工具,包括:作文批改“神器”、历史可视化以及数学公式可视化师生端等,大家都反馈非常好。

随后,我也逐渐在小红书开启了直播,手把手展示如何与 AI 一起头脑风暴并完成相关的编程。许多观众向我反馈,认为这是一个从“不了解”到“掌握”的清晰过程,帮助他们一步步地解构并去神秘化教育 AI 产品的研发,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做得到”。

接下来,会开始做专题圆桌讨论,内容涵盖如何开发相关产品、国内外的产品对比分析,以及关于产品增长、推广和商业化的头脑风暴。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yiyizihere);我也会在群里更新讨论时间和内容。此外,欢迎加入我的小红书海外 AI 讨论群,期待与你们进行思维上的碰撞!

-----------------------关于伊伊子----------------------

伊伊子2024年的复盘

伊伊子专门为AI教育者打造的开源AI教育论文库

伊伊子专门为老师和AI创业者打造的20种教学场景指令

伊伊子的小红书传送门

----------------------关于听友群-----------------------

如果您对AI和教育的融合充满兴趣,欢迎填写我们的听友群入群申请问卷!🎧点击链接,或扫码,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交流最新的行业动态、分享学习经验,并共同探讨AI如何重塑教育的未来。期待在听友群中与您相遇,共同成长!😊

请大家在填写微信联系方式时,务必确认拼写是否完整和正确。我们遇见过好几次微信ID无法识别的情况~谢谢大家!

--------------------相关词介绍-------------------

1. 大单元设计

大单元设计是近年来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它强调打破章节化、碎片化的教学结构,把知识以主题或问题为中心重新组织。在历史学科中,大单元可能意味着将战争、宗教、社会变革等内容跨章节串联起来,让学生在更完整的叙事框架中理解知识。陈继宏老师在“AI+故宫”课程中,就将课本中零散的与故宫相关的内容提炼出来,形成独立的大单元,并通过AI工具进行绘本创作、文物鉴定和3D建模等活动。这种方法让学生跳出“背知识点”的局限,更像是在进入一个综合的探究场域。

2. 任务驱动型课程

任务驱动型课程(Task-Based Learning)强调以真实的学习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以单纯的知识讲解为目标。例如,在“AI+故宫”项目中,学生需要完成文物鉴定报告或创作一部小型微电影,这些任务既包含知识的理解,又需要实际操作与创造。AI在其中的作用不是提供现成答案,而是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快找到资料、生成初稿或建模。这类课程更贴近真实世界的学习场景,能够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领导力

教学领导力指教师在课堂中不仅是“传授者”,更是学习方向和氛围的引领者。它包含了学术视野、宏观思考和课堂组织三方面能力。在AI进入课堂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决定AI出现的时机和方式——是在课前用作预习辅助,还是在课堂上触发认知冲突,抑或在课后进行反馈?陈老师将其称为教师的“教学领导力”,因为它要求教师在众多技术可能性中做选择,保证学习的核心始终围绕思维发展和价值引导,而不是单纯依赖工具。

4.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