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多數資源集中在早療,但「成年以後」呢?本集走進肯納基金會的第一線,從花蓮起步到龍潭的「肯納莊園」,看見中重度自閉者的日常與可能:小型作業所、日間照顧、「雙老家園」、社會企業到二手循環「88 寶庫」,如何把「照顧」變成「生活」與「陪伴」。家長如何先站出來、把孩子訓練到能看診、能抽血,而制度的縫隙又能靠什麼補起來?
▸ 本集重點
・以「肯納」(Kanner)代稱自閉症,降低標籤與誤解
・「日間照顧」承接老化與退化:把生活自理放在前面
・龍潭莊園:28 座溫室、有機農園、撿蛋種菜×企業參訪×實農教育
・二手循環「88 寶庫」:把馬克杯變植栽 DIY,做公益也做環保
・醫療訓練 SOP:從蝴蝶針「數到 10」到牙科分階段適應的同儕示範
・政策缺口:特教 1:6 師生比對中重度不友善,為何家長社群要自助
・「雙老家園」理念:父母與孩子一起老、在熟悉社群中安穩生活
・社會企業×義賣支撐營運,反對讓孩子上街義賣的尊嚴考量
【誰來聊新聞】
肯納基金會董事長 彭玉燕
【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邀請您一起做公益
一人一點力,愛就大無限 ▸ https://tvbsf.tvbs.com.tw/infinitelove
【財團法人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
https://www.kanner.org.tw/index.aspx
【肯納莊園 愛在龍潭】
https://www.facebook.com/KannerVillage
--
💬【人不嫌多~按讚、追蹤】
IG ▸ https://bit.ly/3YCYzwz
FB ▸ https://bit.ly/3SstMyw
YT ▸ https://reurl.cc/E69d8a
--
📍【訂閱我們】
每週更新,歡迎訂閱並分享這個節目!在 Apple Podcast 或 Spotify 給我們評價,讓我們知道您的想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Information
- Show
- Channel
- FrequencyUpdated twice weekly
- Published26 August 2025 at 07:09 UTC
- Length44 min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