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性不愛的藝術:生無可戀的傷痛與療癒

迷內:生命中軸的思辨、實踐與身心靈

《性與愛:以身體為媒介修行》第三集,由主持人江峰訪問舞蹈團體「即使我們生無可戀」的創辦人與編舞者,藝術家李秀芬(蹦蹦)。兩人從後者生命中的性/愛創傷經歷出發,討論不性不愛的生命為何,以及療癒是否為生命最終的依歸。其中牽涉許多幽微與複雜的議題如:厭女的社會價值、身體的意義、舞蹈治療、生命史、死亡與遺言等。

此集希冀給予觀眾非典型的生命樣態與論述,了解人們可以如何透過藝術與身體來療癒(或否),以及重新定義或建立自我、療癒、關係、生死、修行、性/愛的思考方向與能力。

(一)開場與來賓自我介紹
(二)性/愛的創傷經歷 —— 02:37
(三)不性不愛 —— 05:34
(四)「厭女 Misogyny」 —— 09:00
(五)藝術實踐中的性與愛 —— 11:12
(六)以揭開傷痛思考愛 —— 16:40
(七)「即使我們生無可戀」 —— 23:03
(八)身體的創作與重要性 —— 25:37
(九)「再認識」的意義 —— 29:42
(十)舞蹈治療的內涵、啟發與系統 —— 32:43
(十一)藝術作品給觀眾的療癒 —— 38:19
(十二)重新定義自我療癒與「藝術遺言」 —— 39:56
(十三)「生命史」的重建 —— 42:26
(十四)生與死的流動、能動與選擇 —— 47:19
(十五)修行與疼痛 —— 50:56
(十六)結語 —— 55:22

*若感覺語速偏慢,歡迎聽眾們使用加速功能播放(如1.2倍速)。

邀請各位聽眾追蹤「迷內 Me-Nay」的各個社群平臺,以便獲取更多關於播客節目及身心靈知識與課程的訊息。請不吝與我們互動,期待與你們相遇。如果喜歡,也請分享與評分,感謝。

〔延伸閱讀〕

伊恩・布魯瑪(2016)《殘酷劇場:藝術、電影、戰爭陰影》。台北:紅桌文化。
林奕含(2017)《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台北:游擊文化。
金英夏(2018)《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台北:漫遊者文化。
姜禾吉(2019)《他人》。台北:時報文化。
高千惠(2019)《當代藝術生產線——創作實踐與社會介入的案例》。台北:典藏藝術。
金智恩(2021)《我是金智恩:揭發安熙正,權勢性侵受害者的劫後重生》。台北:時報文化。

〔社群平臺〕

李秀芬(蹦蹦)哀居 Instagram @lishioubonn
「即使我們生無可戀」哀居 Instagram @lifeholdsnomore
「即使我們生無可戀」油吐 YouTube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IuEsFki-zbVyYxHTYC9rQ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