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教會的日子

神學少女

不在教會的日子,你在哪裡呢? 有人出走,在曠野裡繞圈, 有人搬去所多瑪,在傳說中的罪惡之城居住, 有人在監牢裡唱歌, 有人在難民營難眠...... 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非比尋常,那是人和神在黑暗中的摔跤,也是天明領受祝福的契機, 不在教會的日子,你,還在基督裡嗎? --- 本節目適合喜歡思考的成熟基督徒,真誠地提出一些對信仰的疑問,邀請你與我們一起思考,但可能會對剛信主,或是聖經很不熟悉的基督徒,產生副作用,所以請大家自己謹慎服用喔! 💌outofchurch202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教會未來式🔬02] —教會為什麼一直在變?

    5 DAYS AGO

    [教會未來式🔬02] —教會為什麼一直在變?

    本系列思路說明 承接上一集結尾的「實用主義」,如何導致教會過度追求“統一的「更好」模式”,反而失去在地化和獨特性,也深入探討了教會不斷變化的深層原因。 聽完這集,您將能: • 拓展對台灣教會多元樣貌的理解:從大型教會到微型社群,從傳統到創新,甚至深入了解瑞芳礦坑教會等獨特歷史背景,看見上帝國度的豐富多彩。 • 洞察實用主義對教會文化的影響:反思當教會過於追求「有效」與「快速」時,如何可能失去自身的獨特性、在地化連結,以及清晰的神學論述。 • 重新思考現代教會禮儀的意義:我們將以「復興禱告小組(RPG)」、「主餐」和「奉獻」為例,探討當這些重要儀式因便利而簡化時,其背後的神學意涵與真實連結是否被忽略,以及如何找回那份深度與感動。 • 獲得面對教會變革的獨立思考框架:無論您是教會牧者、同工,還是渴望信仰更深厚的會友,將引導您思考,如何在變動中堅守信仰核心,並以更深刻的洞察力去理解與參與教會的未來。 這集不僅僅是教會現況的觀察,更是一場關於信仰本質、文化傳承與群體連結的深度對話,助您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找到信仰的錨點! 02:00 - 台灣教會的多元面貌:從大型到礦坑教會的獨特故事 08:00 - 實用主義的衝擊:當教會追求「更好」而失落神學根基 15:00 - 復興禱告小組(RPG)的省思:效率與深度如何平衡? 22:00 - 現代敬拜的挑戰:YouTube詩歌與實體翻聖經的意義 28:00 - 主餐與奉獻:便利化如何讓信仰失去「有感」體驗?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3 min
  2. [教會未來式🔬01] —教會不只有一種樣子 ft.牧牧牧師

    8 AUG

    [教會未來式🔬01] —教會不只有一種樣子 ft.牧牧牧師

    本系列思路說明 這集邀請到擁有心理學、神學和社會學等多重專業背景的牧牧牧師,他的呼召是成為「服事者的安慰」,節目中將解析政府、學術單位與教會普查數據的差異,以及這些數字背後的故事與收集難題,也會討論「回不來的羊」現象,到線上聚會和微型教會的興起,探索教會在變遷中如何應對與轉型,當然也提供在地視角,談他訪視台灣不同教會現場的觀察,探討教會在追求成長與影響力時,可能忽略的神學深度與社會議題參與,我們試圖建立一個台灣教會的群像觀,相信能幫助大家從非批判的角度看待教會的多元面貌與挑戰。 聽完這集,您將能: 掌握台灣基督徒人數的現況與統計方法 了解疫情如何深刻影響台灣教會的發展 洞察台灣教會的M型化發展趨勢 反思實用主義對教會深度與廣度的影響 無論您是教會牧者、基督徒會友,還是對台灣社會文化有興趣的聽眾,這集都將提供您一個更客觀、更全面的視角,理解台灣教會的挑戰與可能性,並對不同教會的運作模式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 節目時間點: 00:30 - 牧牧牧師的斜槓人生 02:00 - 跳脫二元對立:從個人信仰衝突看多元教會面貌 04:00 - 台灣基督徒人數之謎:政府與教會調查的數據落差 07:00 - 疫情後的教會新常態:「回不來的羊」現象 09:00 - 台灣教會的M型化與實用主義危機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1 min
  3. [神學輕鬆聊20] 如何走上呼召之路? ft.宣教士Jessica

    25 JUL

    [神學輕鬆聊20] 如何走上呼召之路? ft.宣教士Jessica

    節目精華逐字稿 你是否也曾想過,如何走出一條跟別人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這集對談特別適合那些心中有感動、願意將生命獻給神的年輕基督徒,或任何在人生選擇中感到糾結、希望與眾不同卻又害怕迷失的你! 面對家人、社會的期待,以及內心深處的掙扎,我們該如何辨識並堅持上帝為我們預備的獨特道路? 本集節目邀請到宣教士Jessica,分享她如何從研究所高分畢業,卻毅然決然選擇到偏鄉部落教學,甚至踏上宣教之路,那些看似「想不開」的決定,其實都源於對自我誠實與神的帶領。這集討論到如何在行動中尋求神的心意,面對年齡焦慮和外界的質疑,以及如何放下恐懼、撕掉自我貼上的標籤,將看似挫折的人生經歷,轉化為事奉的養分。 即使在「迷路」或「迷霧」的時刻,那也是神塑造我們的過程,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與神誠實的關係,即使抱怨和憤怒也要持續禱告。 一起來聽聽,如何在充滿挑戰的旅途中,緊抓神的手,找到那條獨一無二的生命之路! -------------------------------------------------------------------------------- 時間標記: • 00:00 - 走一條跟別人不一樣的路:宣教士Jessica的人生抉擇 • 00:06 - 在行動中尋找上帝的聲音:年輕基督徒的掙扎與空間 • 00:13 - 選擇與恐懼:放下「美好生活」的代價與意義 • 00:20 - 放手與闖蕩:在迷路中遇見神 • 00:27 - 挫折的禮物:撕掉標籤,成為事奉的養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0 min
  4. [神學輕鬆聊19] 你以為的愛,他們不一定要 ft.宣教士Jessica

    18 JUL

    [神學輕鬆聊19] 你以為的愛,他們不一定要 ft.宣教士Jessica

    節目精華逐字稿 道成肉身的沈浸式體驗版是什麼樣子呢?大概就是跨文化事工中那些意想不到的衝突與盲點嗎?本集邀請資深宣教士 Jessica 深入分享,如何在宣教工場面對文化差異、性別角色衝擊,以及在極大壓力下如何跳脫自我中心思維?聽聽這集關於愛與謙卑的生命啟發吧! 講了很多故事後,我們討論幾個重點: • 衝突的本質與應對: 衝突無法避免,關鍵在於坦然接納與調整。 • 聆聽上帝的秘訣: 即使再忙碌焦慮,「安靜時間」是生命轉化的關鍵!教你如何有效安靜、聆聽聖靈聲音,不再困於自我掙扎。 • 「道成肉身」的實踐: 宣教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場「捨棄、謙卑與認同」的生命功課。 原來,道成肉身不是一場秀,是生命的放下!她以自身經歷為例,說明如何放下原生文化的優越感,欣賞並融入當地文化中「人比事重要」的價值觀,甚至參與當地人重視的家庭活動,以此表達愛與接納。 透過本集,您將獲得寶貴的實用建議,從自我中心到他者為重,將「道成肉身」的精神應用於日常人際關係,學習愛身邊不同世代與價值觀的人! [0:00] 衝突的本質:無法避免且形式多樣 [1:45] 跨文化衝突實例:女性主管與男權社會 [4:00] 跳脫自我中心視角:刻意安靜時間 [7:30] AI時代的靈性挑戰與團體安靜的益處 [9:00] 宣教士的「文化限制」與不同性格的融合 [11:30] 「道成肉身」3核心:捨棄、謙卑與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心理測驗【那一天教會出了事】🆘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懶人包】頻道理念+信徒離教分析 【官網】網友投稿+信仰反思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6 min
  5. [神學輕鬆聊18] 傳福音不是順便!ft.宣教士Jessica

    11 JUL

    [神學輕鬆聊18] 傳福音不是順便!ft.宣教士Jessica

    節目精華逐字稿 專業事奉與全心投入的宣教工作之間,有著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Jessica 分享她的親身經歷,當她從「順便傳福音」轉變為「以生命為代價」去傳福音時,她的眼光如何從表面需求(如醫療、學業成就)轉向看見人們靈魂深處的渴求。 她在跨文化環境中,如何面對並認識自己的軟弱,以及那些超乎想像的文化衝擊和誤解。從令人瞠目結舌的AA制餐費烏龍事件,到如何在高強度的人際互動中找到個人空間,她的故事充滿了真實與挑戰。您將聽到她如何學習放下第一時間的判斷與情緒,順服聖靈的引導,用愛而非要求或標準去回應他人…..。 這不僅是宣教士的故事,更是關於如何真正愛人、理解文化差異、並在掙扎中自我成長的深刻對話。無論您是否身處跨文化環境,本集都將帶給您全新的視角,幫助您在人際互動中,學習超越表面,看見更深層次的需要,並讓生命因愛而成長。 請務必收聽,透過 Jessica 毫無保留的分享,看見跨文化服事的挑戰、真實的人性掙扎,以及聖靈如何帶領人走向更深的愛與理解! [0:30] 專業事奉與宣教的「鴻溝」 [2:40] 核心轉變:從關注表面到生命深層的救贖與自由 [4:20] 跨文化誤解實例:關於AA制與請客文化差異 [6:00] 自我認識與個人界限:對「熱鬧」的忍受極限 [8:00] 放下第一時間感受:面對衝突時,如何學順服聖靈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官網】頻道理念+認識神學少女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4 min
  6. [重口味鑠金07] —小心安慰劑神學! ft.邱慕天、郭宇欣傳道

    27 JUN

    [重口味鑠金07] —小心安慰劑神學! ft.邱慕天、郭宇欣傳道

    節目精華QA 你聽過牧師在講台上呼籲奉獻嗎?那些讓你感動、覺得合乎聖經,甚至提出「無效退費」保證的奉獻之道,真的是上帝的旨意,還是某種「安慰劑神學」? 本集將深入剖析這種新型態的奉獻教導。它看似美好,讓你感到被滿足,但背後可能隱藏著哪些你難以察覺的「毒性」! 從過去大家熟悉的「成功神學」到現在被討論的「安慰劑神學」,節目想探討信仰中的「交換」觀與真實的門徒訓練的差別,也會分享如何在物質與靈性之間找到健康的平衡。 別讓教會的奉獻教導,成了另一種不負責任的牧養! 跟著我們一起來「拆台」,分辨什麼是真藥,什麼只是短暫止痛的安慰劑! 這不只是一集拆解教會現象的節目,更是一場關於個人靈性成長與對神真實關係的深刻反思。 00:00介紹「安慰劑神學」:新型態奉獻教導與成功神學的比較 01:50「安慰劑效應」的屬靈應用 04:00信心觀:是「交換」還是「應許」? 06:00先做好人,再做基督徒 09:50三種神學模式的危害與真理的牧養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免費周邊: 沉浸式Line遊戲【牧師家家酒】 調查教會內受傷事件【匿名問卷】 創傷心理科普【流淚谷粉專】 屬靈虐待檢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天發文+信仰反思+聽友投稿 @out_of_church、FB、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我 【官網】頻道理念+認識神學少女 【贊助】支持一人事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0 min
4.9
out of 5
217 Ratings

About

不在教會的日子,你在哪裡呢? 有人出走,在曠野裡繞圈, 有人搬去所多瑪,在傳說中的罪惡之城居住, 有人在監牢裡唱歌, 有人在難民營難眠...... 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非比尋常,那是人和神在黑暗中的摔跤,也是天明領受祝福的契機, 不在教會的日子,你,還在基督裡嗎? --- 本節目適合喜歡思考的成熟基督徒,真誠地提出一些對信仰的疑問,邀請你與我們一起思考,但可能會對剛信主,或是聖經很不熟悉的基督徒,產生副作用,所以請大家自己謹慎服用喔! 💌outofchurch2021@gmail.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