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FM

和作者聊天,如何合适地枯萎,如何长出新芽|《允许自己枯萎几天,而后长出新芽》

本期嘉宾:

闫晓雨老师:

95 后畅销书作家出版7本书,北京作家协会会员,雨读书会创始人,滋养型写作教练,一个来自“不听故事会死”星球的小镇姑娘,正在践行数字游民“旅居”新型生活方式。暂居北京,四处晃荡。

小红书@作家闫晓雨

公众号关注:“小镇姑娘”

天天老师:

Dayday老师,《听话听音》主播,腰部公募基金投资经理,学数学的文艺女青年,有点音乐细菌的合唱团团员,天马行空的疯瓶子,表达欲极强的快乐小狗。

00:02:41 一个作家:晓雨老师的创作与生活状态,自由职业生活:左手写书右手教学,运营“小雨读书会”,追求工作爱好平衡。

00:03:04 天天老师自称“打工牛马”,兼职文艺事业;因读晓雨老师的书产生仰慕,称此次见面为“圆梦”。

00:04:11 晓雨老师在成都咖啡馆观察失业人群,发现不同职业者面临相似困境,原拟名《没有工作的这一年》,但这名字也太丧了吧?

00:06:49 新书名“允许自己枯萎几天,而后长出新芽”,

00:07:43 对“作家”身份的敬畏  Max回忆初见晓雨老师的震撼,质疑“作家是职业还是身份”;晓雨老师坦言曾因“不配得感”畏惧该标签,现视为“生命创作者”的视角。

00:09:35 写作路上的家庭阻力 ,高中写作被母亲视为“不务正业”,手稿被撕;大学投稿被舅舅质疑真实性,家人长期阻碍其写作

00:14:22 应“从今天开始”:觉察当下,避免自我评判,并举李白例说明创作意义具滞后性。

00:17:23 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需“跟着生活走”,因精神面貌随阶段变化不可逆;鼓励从写日记开始,“落笔即作家”。

00:28:14 写追星题材书辞职,仅带10万存款赴横店采访;书意外畅销后开启自由职业,并发起“和100个陌生人吃饭”活动。

00:33:39 中西文化对Gap态度的差异 ,农耕文明vs航海文明背景导致国人恐惧间隔年;东亚“进步叙事”文化使人难以接纳停滞,强调“人生未必要向上走”。

00:40:30 性格差异与情绪管理  

晓雨老师指出Max有“回避型倾向”;Max自认悲观底色但追求“哄自己开心”;晓雨老师坦言情绪波动大,靠写作避免自我伤害。

00:58:26 情绪调节方法:浴室唱歌释放情绪、接触大自然恢复能量、与母亲沟通(视其为“免费心理医生”);

01:01:53 自我决策与主体性,天天老师18岁自主申请出国经历;如何看待确立自我主体性、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学习、敢于自我决策并行动。

01:17:58 对“标签”的辩证看待 

01:28:51 网暴经历与标签反思,遭遇文章爆火后的网络攻击,从痛苦到释然:恶评是“他人自我的投射”;Max朋友以“要求论证”硬刚恶意评论。

01:35:38 勇气培养实践,讨好型人格成因,分享“拒绝朋友邀约”的勇气练习:觉察→意识有选择→突破舒适区→直接表达感受。

01:43:14 不是阴阳!“先解释后点赞”方式回应批评,认为负面反馈更显真诚;强调兼容并包的重要性,提倡接纳不同声音。

01:47:43 欢迎到天天老师的节目和晓雨老师的活动找两位老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