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工具」。
前陣子在整理書架時,發現了一把很舊的削鉛筆刀。那是一把手搖式的小機器,每次轉動時會發出細碎聲響。兒時每次寫功課前,都會用它把鉛筆削尖,像是一種啟動儀式。現在鉛筆少了,這工具也早已退場,但那種「工具參與生活」的記憶卻一直留著。
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工具——
手機、筆電、眼鏡、捷運卡、筆記本……
但你有沒有想過:「工具是什麼?」
有一個我們很喜歡的說法:工具,其實就是人的延伸。
輪子是腿的延伸,望遠鏡是眼的延伸,電報是聲音的延伸,弓箭是手臂的延伸。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說得好:藝術,也是人的心智工具。
當我們看到一片美麗雲彩、或經歷一個難忘午後,心裡總想留住那份感動。
但心智做不到,怎麼辦?就畫下來、寫下來、唱出來。
藝術,就是幫我們保存情感與意義的心靈工具。
而閱讀,也是一種心智的工具。
書籍,讓我們得以穿越時空,去理解陌生的觀點、回應自己的疑惑,甚至重新排列內心的秩序。
有時候,一本書,就像一盞燈,照亮了我們原本看不清的內在風景。
也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未曾想過的生命出口。
這讓我想到了今天的兩層啟發:
⸻
第一層啟發是:工具,是讓我們成為「更完整的人」的方式。
就像尼采曾說:「人是未完成的動物。」
我們身體有限,於是發明工具幫助我們移動、搬運、建築、溝通;
我們心智有限,於是發明藝術、語言、邏輯與制度,來整理情緒、記憶與社會。
連一台車,也是如此。
從財務角度來看,汽車是折舊最快的商品之一。新車一落地,價格立刻縮水;
如果買車只是為了炫耀與比較,那它可能只是個短期奢侈品。
但如果你把它當作「你與世界之間的延伸」——
開車去山裡、帶孩子去旅行、接送家人、探索遠方——
那麼某個層面來說,它的延伸價值,可能遠超過它帳面上的折舊。
而一本好書,也是一樣的。
也許它的價格不高,也許它只是紙上文字,
但如果它曾經陪你度過人生低谷、幫你在迷惘中釐清方向,
那它帶來的價值,早已超出書頁所能承載的範圍。
⸻
第二層啟發是:工具不是用來依賴的,而是用來延伸的。
當一樣工具發揮得好,它讓我們變強;但當我們過度依賴,它也可能讓我們變得脆弱。
你可能也遇過這樣的情境:
手機太方便,我們逐漸忘了地圖怎麼看;
搜尋引擎太快,我們不再記得知識的脈絡;
AI工具幫我們排程、寫信、修圖,但我們是否也少了一些原本該自己完成的感受與判斷?
閱讀同樣如此。
有些人會問:「直接看影片不是更快?為什麼還要花時間讀書?」
但正是閱讀這個過程——逐字思索、反芻內化——幫助我們鍛鍊理解力、想像力與深度的耐心。
閱讀不是為了快,而是為了更深地與自己對話。
工具從來都不是問題,
真正值得思考的,是我們用它來延伸了什麼——
是能力,還是懶惰?
是深度,還是逃避?
是學會更多,還是學得更少?
正如藝術與建築幫助我們記得美與莊嚴,
每樣工具的出現,也都在拋出一個問題:
我們是不是,正在靠它成為「更好的自己」?
—
你呢?
你最近最常使用的一項工具是什麼?
那工具,是在幫助你延伸哪一部分的自我?
你最近有沒有讀到哪本書,讓你感覺自己被溫柔地提醒了什麼?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今天的每一樣工具,尤其是一本書,都能讓你更靠近完整的自己。
——企鵝不捨小書房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Information
- Show
- FrequencyUpdated daily
- Published8 September 2025 at 22:00 UTC
- Length19 min
- Season1
- Episode64
- RatingCl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