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解说

每日新闻节目之后,本专题进一步详述当天要闻或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

  1. 20 HR AGO

    联合国宣布加沙发生饥荒,引发国际谴责与以色列反弹

    加沙地带的悲剧愈演愈烈,已有超过6万200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目前该地区超过50万人因饥荒陷入生存危机,至少已有273人因饥荒而死亡。联合国支持的粮食安全监测机构周五宣布:加沙地区正式进入“饥荒”状态,这是中东地区首次被官方确认的饥荒。这一声明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关注,也加剧了以色列政府面临的道义与政治压力。与此同时,以色列继续推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并强烈否认饥荒的存在,指责联合国“有失公允”,称相关报告为“厚颜无耻的谎言”。 官方确认:超50万人处于“灾难性饥饿”状态 根据联合国支持的“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框架”(IPC)8月22日发布的报告,加沙地区已有超过50万人面临“灾难性”的粮食短缺,符合“饥荒”定义。该机构(IPC)指出,如果当前趋势持续,饥荒可能将在9月底前扩展至代尔拜拉赫(Deir al-Balah)和汗尤尼斯(Khan Younes)等南部地区。 IPC援引的数据表明,加沙市五分之一人口极度缺粮,30%以上的五岁以下儿童患有急性营养不良,许多人已因饥饿或营养不良死亡。实际上,自7月初以来,专家就陆续发出类似警告,但直到现在才被正式定义为“饥荒”,深深地震撼了饱受苦难的加沙平民。 以色列强烈否认:称“没有饥荒”,指控联合国扭曲标准 以色列政府迅速对IPC报告表示强烈抗议。称其“建立在哈马斯谎言之上”,总理内塔尼亚胡更直接称之为“厚颜无耻的谎言”。并认为该报告有政治动机,旨在孤立以色列。 对此,IPC做出回应,否认以色列的指控,强调其方法论一贯严谨、透明,没有任何更改。包括世界和平基金会执行主任亚历克斯·德·瓦尔(Alex de Waal)在内的多位饥荒问题专家也纷纷支持IPC的评估,强调其评估“流程和标准从未更改、结论可靠”。 联合国与国际社会严厉批评以色列阻碍人道援助 联合国官员对以色列的反应表示遗憾,并指出这场饥荒“本可避免”。该机构人道事务官员汤姆·弗莱彻(Tom Fletcher)在日内瓦表示,加沙的灾难性局势“本可避免”,如果没有以色列的“系统性阻碍”,加沙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发出严厉警告表示:“不能容忍这种局势继续恶化而无人问责。呼吁立即停火、释放所有人质,并全面、畅通无阻地开放人道通道。” 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也对以色列的做法表示强烈谴责,称以色列阻止人道援助进入加沙是“道德丑闻”,从而成为首位对加沙饥荒作出强烈反应的西方政府高官。 军事行动升级,加沙陷入人道绝境 就在IPC公布饥荒报告之际,以色列在加沙展开新一轮关键性军事进攻。国防部批准了一项名为“基甸战车2号”的新军事行动,准备全面控制仍聚集着大量平民的加沙市。内塔尼亚胡在X社交平台发出警告称,如果哈马斯不接受以色列提出的停火条件,“地狱之门将被打开”。内塔尼亚胡还宣布“已下令立即启动谈判,但前提是哈马斯必须释放所有人质并解除武装”。 局部危机暂缓,但远远不够 以色列曾在3月起完全封锁加沙,禁止联合国及大多数国际组织提供人道援助,转而依赖其新设立、由美国部分支持的“加沙人道基金会”(GHF)分发援助。但该机制广受质疑,被批“效率低、分发不公、甚至致命”。在国际压力下,以色列于5月底结束了对加沙的全面封锁,稍微放宽了物资通道。尽管情况稍有改善,但进入加沙的人道物资依旧严重不足,粮食、药品和燃料短缺问题依然严峻。 目前,以色列称每天有约300辆援助卡车进入加沙,并指责哈马斯劫掠援助物资,人道组织分发不力。但联合国及多家国际组织反驳称,以色列设置过多限制,且在战争持续的环境下,根本无法安全有效地分发援助。 下一步何去何从?有待观望 IPC的最新报告是在持续数周的评估基础上完成的,尽管报告本身已不令人意外,但其政治与外交影响仍在发酵。联合国难民机构-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发言人指出,IPC极少使用“饥荒”的定义,这意味着此次宣布具有重大象征意义,时机恰逢“全球社会动员呼吁结束围困、制止战争和确保人道援助之际”。 总之,IPC最新报告的后续影响仍有待观察。虽然结论早已不再令人意外,但真正能否改变加沙当前的悲剧局势,加沙能否迎来转折,还要看国际社会的具体回应,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的对以立场是否将得到调整。

    6 min
  2. 1 DAY AGO

    战火与饥荒并进 加沙悲歌何时终

    加沙正面临城市被毁和饥荒的双重致命威胁。在全球的压力中,在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周四批准了旨在释放所有剩余加沙人质的谈判。军方周五威胁,如果哈马斯不接受其提出的和平条件,就将摧毁加沙城。 与此同时,根据联合国和其他援助机构合作的主要全球饥饿监测机构综合粮食安全阶段分类 (IPC) 的数据,首次正式确认加沙部分地区出现饥荒,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正面临饥饿。 内塔尼亚胡周四在对驻扎在加沙的士兵发表讲话时表示,他正在与指挥官会面,批准占领加沙城和击败哈马斯的计划。与此同时,他发出指示,立即开始谈判,以释放所有人质,并以以色列可以接受的条件结束战争。” 他没有明确指出,但也被认为是回应了调解方——埃及、卡塔尔和美国——关于加沙的最新提议,该领土正深陷人道主义灾难。提议要求停火60天,必须立即释放加沙地带被武装分子哈马斯劫持的剩余50名人质。以色列官员认为,其中约20人仍然活着,以色列方则释放约200名长期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 内塔尼亚胡周四还表示,他即将“批准”军事计划,以“控制巴勒斯坦领土上最大的城市,并彻底击败”加沙城。加沙城被认为是哈马斯组织最后的据点之一。 夷为平地 以色列国防部长以色列·卡茨周五在X平台上发帖威胁:“很快,地狱之门将向哈马斯在加沙的杀人犯和强奸犯敞开,除非他们接受以色列提出的结束战争的条件,主要是释放所有人质和解除巴勒斯坦伊斯兰运动的武装。” 他还补充道:“如果他们不接受,哈马斯的首都加沙将变成拉法或贝特哈嫩。”法新社称,拉法或贝特哈嫩是加沙地带的两座城市,在以色列与哈马斯近两年的战争中,这两座城市大部分被夷为平地。 显然,目前控制着约75%巴勒斯坦领土的以色列一边声称希望通过谈判达成停火协议并释放加沙人质,一边加大军事压力。本周,政府批准了针对加沙地带最大城市加沙城的进攻计划,并宣布召回6万名预备役军人。这表明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谴责,仍在推进该计划。召集数万名预备役军人可能需要数周时间,这为调解员提供了弥合哈马斯已接受的新的临时停火提议的分歧的时间,但以色列政府尚未对此作出正式回应。 据以色列军方称,预计将有五个师参与对加沙城及其周边地区的进攻。目前该行动已部署在加沙城“郊区”。军方称,此次攻势可能迫在眉睫,并已开始致电加沙城的医院和医疗官员,警告他们即将进行“全面撤离”,并命令他们“制定将医疗设备从北部转移到南部的计划”。军方表示,已向这些联系人保证,将为他们提供“一个开展行动的场所,无论是野战医院还是其他医院”。但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卫生部拒绝了这些要求,称这将“削弱剩余的医疗系统”,并“剥夺一百多万人的医疗权利”。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OCHA)警告,以色列扩大在加沙军事行动的计划将对加沙本已精疲力竭的240万巴勒斯坦人造成可怕后果。 联合国首次宣布中东地区出现饥荒 一份周五发布的关于被围困巴勒斯坦领土饥荒状况的新国际报告指出,由于战斗加剧、大规模人口流离失所以及人道主义援助受到限制,“加沙地带正在经历最严重的饥荒”。报告称,514,000 人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饥饿,预计到 9 月底这一数字将上升到 641,000 人。据援助机构、营养不良专家和联合国称,加沙的饥饿危机正处于临界点,强化牛奶和特殊营养酱的供应量极低,加剧了粮食短缺,并使更多儿童陷入饥饿。这是联合国首次宣布中东地区出现饥荒。 在全球强烈抗议以色列自三月份起严格限制援助之后,以色列军方于七月底开始允许更多粮食进入加沙。但三位饥饿专家和来自六个机构的救援人员告诉路透社,由于援助数量太少,分配过于混乱,无法阻止该地区 200 多万人口中更多的人营养不良,而那些已经挨饿或处于弱势的人也无法获得救命的补充。 联合国援助负责人周五表示,加沙部分地区发生的饥荒是可以避免的,他将此归咎于以色列对援助的“系统性阻挠”,并要求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允许大规模物资进入。 以色列回应称,加沙没有饥荒,列拒绝接受IPC报告,称其存在偏见且“基于哈马斯的谎言”。 国际压力继续 除了加沙行动,包括英国和法国在内的21个国家在周四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谴责以色列周三批准的在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实施的重大定居点计划“不可接受”,并“违反了国际法”。 包括法国、英国和德国在内的27个国家在周四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呼吁以色列允许外国媒体“立即独立地”进入加沙,并保护那里的记者。 8月21日星期四,包括10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一群欧美经济学教授在法国《世界报》上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呼吁以色列政府停止“任何加剧加沙大范围饥荒的政策”。 国际社会持续压力对内塔尼亚胡政府影响似乎不大。但路透社本周发布的路透社/益普索民意调查显示,65% 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帮助加沙的饥民。 路透社称,以色列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其最强大的盟友美国提供军事援助和外交支持。美国公众支持率的下降对以色列来说将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因为以色列不仅要面对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分子,还要面对与其地区宿敌伊朗之间悬而未决的冲突。 据法新社根据官方数据统计,2023年哈马斯组织10月7日的袭击导致以色列方面1219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平民。 据哈马斯组织控制加沙卫生部称,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报复行动已造成至少62192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平民。卫生部的数据被联合国视为可靠,但并未具体说明战斗人员的死亡人数。

    6 min
  3. 2 DAYS AGO

    朝鲜在靠近中国边境处建设秘密军事基地意味着什么?

    美国特朗普政府积极推动乌克兰战场停火之际,朝鲜问题似乎正重新浮上水面。自特朗普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2019年2月的河内会谈以失败收场后,平壤不仅恢复了一度暂停的弹道导弹试射,而且也毫不掩饰要扩大核武力量的雄心。就在韩国新当选总统李在明25日将出访华盛顿之际,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本周推出报告认为,朝鲜在中朝边境附近秘密修建了一座军事基地,可能用来储备其远程弹道导弹。如果说金正恩政权扩充军备的雄心早已不是秘密的话,这座秘密军事基地设在距离中国边境只有大约27公里处却颇有些令人玩味。 根据这份报告,这座秘密基地位于朝鲜西北部与中国丹东市毗邻的平安北道。报告认为,这座秘密军事基地可能用于存放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其中可能包括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这是首次有专家报告公开证实这一基地的存在。而两天前,金正恩才刚刚表示,朝鲜必须快速提升本国核力量。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这份最新报告指出,朝鲜这些洲际弹道导弹装备对东亚以及美洲大陆构成潜在的核威胁。 平壤政权扩充军备,并不断推进核武开发的努力最近20多年来一直困扰国际社会。朝鲜在重重国际制裁之下仍然在军备领域不断取得进步对于中国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也未必不是一项重大安全挑战。这项新发现的秘密军事基地修建在距离中国如此近的区域是何用心引人猜测。是朝鲜对这个强大的邻国有所不信任?还是这项地点选择意在以此获得更大限度的保护?毕竟设在与中国如此近的地方,倘若美国有意对朝鲜的军事基地采取类似不久前对伊朗核设施的轰炸行动,就不得不考虑是否会殃及27公里之外的中国。 中国立场从积极参与到冷眼旁观 目前很难说中国对这个靠近其边境的军事基地的存在是否知情,但它的存在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近年来对这个有着所谓鲜血凝成的友谊的邻国伙伴的影响力是否依然强大的怀疑。因为导弹开发以及核武计划而面对联合国安理会多项决议制裁的朝鲜在经济上长期依赖中国。这种依赖也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谋求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努力中具有十分特殊而且重要的地位。中国早年曾在六方会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曾不顾俄罗斯的不悦,而与美国合作向平壤施压。但随着中美关系转为全面战略竞争,中国在朝鲜问题上似乎采取了一种冷处理的策略。在朝鲜违反联合国决议进行导弹试射时,将责任推卸给美国的朝鲜政策。2022年,俄罗斯的反对与中国的弃权中国首次导致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违背禁令弹道导弹试射没能就加强制裁达成共识。虽然中国并不乐见这个近邻拥有核武器,一直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而且,中国也通过2024年的中日韩峰会发表的联合声明,重申了支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但中国似乎也不排除将朝鲜议题作为向美国施压的手段。 俄乌战争背景下俄朝关系快速升温 不过,随着俄乌战争全面爆发,这个朝鲜兄弟的作为也令北京时有为难。一方面,朝鲜借机迅速改善了与莫斯科在苏联解体后趋于冷淡的双边关系,俄朝两国互动日益频繁。2024年普京访问平壤时,两国不仅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而且其中还包含防卫互助的军事承诺。自今年4月起,乌克兰战场上不仅有朝鲜制造的导弹,而且还有了朝鲜人民军的队伍在俄罗斯境内的库尔斯克地区与乌军交战。韩国方面估计,朝鲜向俄乌战场派出了大约上万人的队伍。据朝鲜官方通讯社21日的消息,金正恩对在库尔斯科地区参战的朝鲜士兵赞不绝口。朝鲜如此深入的参与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之中,对于已经因为与俄罗斯不断深化的经贸合作,尤其是被怀疑向俄罗斯出口军民两用物资而遭到美国政府以及乌克兰的欧洲盟友谴责的中国来说,可能也不是一个十分自在的局面,更何况朝鲜通过对俄罗斯侵乌战争的支持与支援,可能也换取了它扩充军备所需要的先进技术,以便加快研发速度。 朝鲜金正恩政权的军事策略使得朝鲜半岛成为东亚一个潜在的火药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韩国国内要求发展核武的声音得以出现。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关于朝鲜军备构成的潜在核威胁的警告并非耸人听闻,对于中国来说,这也同样可能是近在咫尺的安全隐患。但在俄乌战争持续、俄朝两国关系不断升温,而中国与美欧等西方国家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将这种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值得关注。

    6 min
  4. 3 DAYS AGO

    备战进攻加沙城 以色列下令征召6万预备役人员

    以色列国防部长周三(8月20日)声明称,国防部长卡茨当日下令征召6万名预备役人员,此前他已批准了以军进攻加沙城的作战计划。报道指,以色列大规模征召预备役的决定正值哈马斯宣布接受加沙冲突调解方一项有关60天停火新提议之际,特拉维夫目前还没有对该提议做正式回应。 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安全内阁在八月初通过军事接管加沙城的计划,目标是攻占被视为哈马斯最后堡垒的加沙城及内部难民营,以全面控制整个加沙地带的安全局势,解救被哈马斯扣押的全部人质。以色列军方表示目前仍有49名人质被扣押在加沙,其中27人据信已经死亡。以色列国防部向法新社说,防长卡茨“已批准以军在加沙城的作战计划”,为完成该使命,部长下令召回约6万预备役军人。 以哈加沙战争22个多月以来,以色列军队已控制了加沙地带约75%的土地。以军在过去一周多以来加强了对加沙城的空袭与地面行动。在占领了加沙城外围泽通社区后,正把进攻重点转向邻近的萨布拉社区,当地居民称那里遭到猛烈的炮击和空袭,地面装甲部队也已经进入该区。 加沙民防部门周三称,当天已有至少21名巴勒斯坦人在以军的空袭与炮火中丧生。根据加沙卫生部门的统计,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血腥突袭以来,以色列的报复行动已造成超过62000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为平民。 对加沙城攻势准备“长期行动” 以色列军方电台援引内部人士称,以军为这次加沙城的攻势准备了一场“长期行动”,“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一直延续到2026年”。军事分析人士指出,攻占加沙城将付出高昂代价。日报Ma'ariv估计,以军可能在对加沙城的地面战中已损失了约100名士兵,而自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已有462名军人在加沙地带阵亡。 路透社报道援引以军官员指,征召通知几天内就将发出,预备役人员将于 9 月报到服役。他们将被派往空军、情报部门、支援部门或替代驻扎在加沙以外地区的士兵,但以军对加沙城的行动将主要是现役军人执行。 以色列仍未回应调解方有关六个月新停火提议 在以色列军方宣布征召预备役军人之际,哈马斯刚在两天前宣布接受由埃及、卡塔尔和美国调解方提出的一项新停火提议,报道指,该提议内容包括在60天停火框架下,分两个阶段实施释放巴勒斯坦囚犯交换哈马斯释放人质。但以色列方面迄今未对该提议作正式回应,据一位政府消息人士称,内塔尼亚胡政府正研究哈马斯对新提议的回应,称以色列“并未改变一贯的立场,即坚持要求“所有人质获释”,这是“内阁设定的结束战争原则”。这一表述虽然强硬打但并未对新提议直接拒绝。 据以色列媒体周三报道,内塔尼亚胡尚未安排安全内阁会议就如何回应新的停火提议做出回应。以色列公共电台Kan报道指,该提案是基于美国特使维特科夫7月提出的方案:即哈马斯释放10名人质和18具人质遗体,换取60天停火,并展开终止战争的谈判。自以哈开战以来,双方此前实现了两次停火,并在停火期间进行了人质及巴勒斯坦囚犯交换释放行动。 法新社报道,以色列实行全民兵役制,但极端正统派犹太人被豁免,他们也坚持拒绝对此有所改变,而以色列国内要求其同样服兵役的呼声日益增强。按照规定,预备役人员的服役时间为70至100天,此外成年男性还需服三年义务兵役,女性为两年义务兵役。 与法国、澳大利亚关系交恶 在对加沙军事行动升级的同时,内塔尼亚胡对外也持续其强硬路线,在法国、英国、加拿大最近宣布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后,以色列与之关系恶化。周二内塔尼亚胡正式致函法国总统府,指责总统马克龙推动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在“助长反犹主义之火”,要求法国在9月23日犹太新年之前“改变立场”。巴黎对此迅速回应,称以方指控“错误、卑劣,对此绝不会不做回应”。爱丽舍宫强调,法国“始终保护并将继续保护本国犹太公民”,批评内塔尼亚胡“混淆视听,将对以色列政策的批评与反犹主义混为一谈”。在针对法国的同时,内塔尼亚胡也致函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同样指责他“助长反犹主义”,并称阿尔巴内斯本人为“背叛以色列的软弱政客”。两国在言辞交锋的同时,也相互祭出取消官员及外交人员签证的措施。 针对以色列宣布征召6万预备役人员等一系列对加沙进攻的军事准备,法国总统马克龙周三再次强调,这“只会给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民带来灾难”。 “将使地区陷入永久战争”。欧洲国家中与以色列关系相对紧密的德国周三也批评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升级”,德国政府发言人斯蒂芬·迈尔在记者会表示,以军的行动使得人们越来越难以理解以色列如何能够实现其所提出的“人质全部获释”及“停火”目标。

    6 min
  5. 4 DAYS AGO

    普京与泽连斯基峰会在望?能在莫斯科见?

    在美俄领导人阿拉斯加峰会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继续为俄乌战争进行斡旋。周一,他在白宫会见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欧洲多国和北约领导人,各方就结束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进行了几个小时被称为“友好的会谈”。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若泽连斯基同意达成停火协议,欧洲国家和美国将为乌克兰提供何种安全保障,会议没有达成具体的结果,但在随后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后,特朗普称着手安排泽连斯基与普京可能的直接会面,目前尚不清楚会面的时间,也未最后确定是否会举行。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特朗普与普京40分钟的通话中,讨论了与泽连斯基举行三边会谈的可能性。克里姆林宫仍未证实普京是否会与泽连斯基会面,或安排双边峰会,仅表示,俄美领导人支持莫斯科和基辅举行更多直接会谈的想法,并考虑将会谈提升到更高级别,但和此前普京拒绝这样的会晤相比,还是留下来可能性的空间。 受邀到访白宫的德国总理默茨表示,俄罗斯总统在与美国总统通话时同意了此次未来会晤,预计会晤将在未来两周内举行。 而塔斯社也引述了美国媒体Axios 记者巴拉克·拉维德 (Barack Ravid) 的报道,称,美国政府预计普京和泽连斯基将于本月底举行会晤。塔斯社并且没有对此报道给予评价或否认。 俄方周二指出, 乌克兰的任何和平协议都必须确保俄罗斯的安全。和平谈判必须“非常谨慎地”准备。 法新社周二引述知情人士报道称,普京在与特朗普通话时提出要与泽连斯基在莫斯科会面。 安全保障问题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媒体表示:“已准备好与普京举行双边会晤,之后期待与特朗普举行三边会晤。” 他指出,俄罗斯要求乌克兰做出的领土让步“将由我和普京决定”。   领土问题在周一的会议上没有被提及,一位随团前往华盛顿的欧洲官员表示,领土问题并未纳入讨论范围。这位官员表示,在场的欧洲人很高兴听到特朗普说:“这不关我的事,这是乌克兰的事。” 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也在明确表示,俄乌领导人的会晤将在一个尚未确定的地点举行,美国副总统 JD 万斯 (JD Vance)、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 (Marco Rubio) 和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 (Steve Witkoff) 将负责安排泽连斯基与普京会面。随后将举行一场三方会谈,旨在结束由俄罗斯入侵引发的三年半冲突。 至于乌克兰的安全保障问题,特朗普说,这些保障将由多个欧洲国家与美国协调提供。 在安全保障问题上,泽连斯基在华盛顿宣布,基辅的西方盟友将在“十天内”正式确定如何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以防止俄罗斯在与莫斯科达成和平协议后对乌克兰发动任何进一步的袭击。他重申,这些安全保障不仅对乌克兰至关重要,对整个欧洲大陆也至关重要。泽连斯基补充说,基辅已提出购买900亿美元的美国武器,而《金融时报》则提到由欧洲人资助的1000亿美元预算,以赢得美国总统的支持。泽连斯基感谢特朗普对安全保障的承诺,他在白宫告诉特朗普:“乌克兰的安全保障取决于美国、取决于您以及支持我们的领导人。美国发出如此强烈的信号并准备提供这些保障,这一点非常重要。” 美国总统承诺在美国的协调下协助欧洲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并未提供任何细节,但这被认为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特朗普并未正式排除在乌克兰部署美军的可能性。他保证普京同意保障乌克兰的安全,但预计谈判将会很艰难。莫斯科拒绝通过北约及其集体防御机制——著名的第五条——提供的任何安全保障。克里姆林宫周一下午再次宣布,俄罗斯不会接受北约部队驻扎在乌克兰领土上。 德国总理默茨认为,乌克兰不应被迫在任何和平协议中做出领土让步。他说:“俄罗斯要求基辅放弃顿巴斯自由区的提议,坦率地说,相当于要求美国放弃佛罗里达州,”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华盛顿也确认,与俄罗斯达成任何和平协议必须附带的安全保障之一,是一支能够阻止任何进一步袭击的“强大”乌克兰军队。 欧洲人仍然渴望确保唐纳德·特朗普和弗拉基米尔·普京之间不会达成任何损害基辅和欧洲大陆的协议。周一,北约秘书长、欧盟委员会主席、英国首相、意大利和德国总理、芬兰和法国总统周一在白宫泽连斯基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团结。这是他们为赢得特朗普更多支持而采取的紧急外交举措,也自去年乔·拜登担任总统时举行的北约峰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 在俄罗斯看来,支持基辅的反俄“自愿联盟”无论如何努力争取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支持,都未能说服他。 乐观与悲观并存  在哪里谈?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呼吁,如果未来谈判失败,应“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并指出最棘手的问题——可能的领土让步——周一并未被提及。他还对普京是否愿意达成和平协议表示怀疑,因为俄罗斯在阿拉斯加峰会期间继续轰炸乌克兰。  乌克兰波尔塔瓦地区州长周二宣布,俄罗斯周一至周二夜间对该地区发动的袭击导致数百户家庭和企业停电。 但特朗普周一再次表示,在他看来,在达成最终和平协议之前没有必要先实施停火。 在接受美国NBC新闻网的另一次采访时,马克龙毫不掩饰他并不认同唐纳德·特朗普对达成和平协议可能性的乐观态度。 “从目前的形势和事实来看,我认为普京总统现在并不希望和平,但我或许过于悲观了,” 马克龙建议日内瓦作为普京和泽连斯基会晤的可能地点。他告诉法国媒体 LCI/TF1,“这不仅仅是一个假设,而是领导人的集体意愿”。 瑞士外交部长伊格纳西奥·卡西斯周二保证,尽管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已被国际刑事法院起诉,但瑞士将向他提供“豁免权”,条件是他“参加和平会议”。 作为华盛顿会议的后续,周二,法国和英国将与“自愿联盟”举行视频会议,讨论安全保障问题,该问题也是结束乌克兰冲突的核心议题,与“30个致力于安全保障的国家”举行磋商,并向他们通报上周五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峰会后的紧张情况。 另外,俄罗斯的盟友中国周二也表示“支持一切促进和平的努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始终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途径。我们支持一切促进和平的努力。”

    6 min
  6. 5 DAYS AGO

    乌战华盛顿会谈:欧多国领导人与泽连斯基携手共进

    继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会谈之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8日前往华盛顿,与特朗普会谈。不过,泽连斯基此行并非单枪匹马,法、英、德、意、芬五国领导人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北约组织秘书长吕特都将前往华盛顿。如果说,这次华盛顿会谈前夜,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相社交”上发帖,再度向乌克兰总统施加压力的话,乌克兰的欧洲盟友显然也都决心与泽连斯基一道,面对特朗普,为乌克兰争取一个公正公平的和平,也为欧洲争取一个更加安全的国际环境。 18日的华盛顿会谈分两部分进行。在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一对一会谈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德国总理默茨、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以及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北约秘书长吕特也加入会谈。这是自俄乌战争2022年2月爆发以来,关于乌克兰议题的会谈首次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显示持续三年有余的乌克兰危机似乎又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特朗普15日在阿拉斯加可谓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给足了面子。虽然隆重的迎接并未能带来特朗普期待的结果,停火仍然遥遥无期,但特朗普似乎要把这次阿拉斯加会谈作为这场战争可能的转折点,一方面肯定他与普京的会谈有成果,另一方面再度向乌克兰总统施压。日前,他在社交媒体平台“真相社交”上贴文表示,泽连斯基只要愿意,就可以立即结束这场与俄罗斯的战争,或者继续战斗,也就是再次将乌战始终无法停火的责任推向乌克兰。 多位欧洲领导人此次与泽连斯基同行,一方面可能是想为泽连斯基撑腰助阵,希望避免今年2月底,刚刚重返白宫的特朗普为实现迅速结束乌克兰战争的目标,而与来访的泽连斯基不欢而散的结局。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俄乌战争如何收场实在攸关欧洲大陆自身的安全。尤其是美俄两大国是否继续改善双边关系,联手开发北冰洋的能源,也迫使欧洲更需要迅速强化自身的国防能力,应对随之而来的地缘政治格局改变。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在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活动中就指出,战争已经重回欧洲大陆。那些认为仍然可以像门前没有掠夺者的年代那样自由生活的人,就是在为他日的失败做准备。前往华盛顿之前,欧洲盟友16日已经就美俄阿拉斯加会谈结果进行线上会议,协调立场。那些愿意为战后乌克兰的安全提供支援与保证的国家也在日前线上会谈。马克龙在与乌克兰及其盟友的线上商讨会谈之后特别强调,问题不仅是乌克兰的安全,也是整个欧洲的安全。他呼吁各方面对俄罗斯不要软弱。 不过,尽管特朗普对普京在乌克兰议题上的拖延战术似乎也开始失去耐心,但急于结束这场战争的心似乎并未改变。从目前披露出的美俄阿拉斯加会谈内容来看,美国总统似乎并没有拒绝俄罗斯的领土要求,他尤其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的贴文中,排除了乌克兰收复2014年被俄罗斯兼并的克里米亚的可能性,也排除乌克兰未来加入北约的可能性。至于普京提出的目前被俄罗斯武力占领并宣布兼并的顿涅茨克等四个乌克兰地区的归俄罗斯所有的要求,美方目前闪烁其词。泽连斯基则早已表示,不会接受以领土换和平。但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会谈后似乎在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证议题上有更具体的表态,提出愿意遵照北约成员国内部的集体防御模式,保证乌克兰的安全,但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 此次华盛顿会谈泽连斯基需要探明他可以在何种程度上说服美国支持他既要收复失地,又结束这场战争。无论是乌克兰,还是它的欧洲盟友也都需要更具体地了解美国会在何种程度上保证乌克兰的安全。 这次俄乌战争是二战后第一场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它将如何收场对于当前动荡的国际关系格局也将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面对此次华盛顿会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乐见美俄两国保持接触,改善关系,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并期待“所有的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尽早达成一个“公平持久”,并为“各当事方接受的和平协议”。不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番表态没有具体说明“所有的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具体是哪些“方”?是否包括中国?对所谓“公平”的和平协议也没有定义说明。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虽然一直坚称在俄乌战争中保持中立,但事实上一直推动中俄合作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乌克兰的盟友认为,不断深化的中俄合作也在不断为俄罗斯的战争机器输血。

    6 min
  7. 6 DAYS AGO

    泽连斯基赴美前夕,欧洲能在多大程度上对美俄施压促成停火?

    继美俄峰会之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于8月18日,也就是星期一,前往华盛顿与美国总统会面。尽管此次峰会并未公布任何实质性成果,但基辅方面已被告知了两位领导人会谈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也将在今天下午巴黎时间3点召开“志愿者联盟”(或“自愿联盟”)会议,共同商讨如何加强对乌克兰的支持。 此次会议由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和德国总理梅尔茨共同发起,会议将重点讨论乌克兰在未来和平协议中可能获得的安全保障问题。据法新社援引外交消息人士称,会议还将探讨乌克兰和俄罗斯可能达成的和平协议的基本框架。 其实,志愿者联盟并不是此次美俄峰会后才成立的。该联盟成立于2025年3月,最初由捷克倡议,随后由法英两国推动成立,目前已有31个国家参与,其中包括:德国、法国、英国、捷克、波兰、意大利、西班牙、丹麦、加拿大、瑞典以及土耳其。此外,北约和欧盟也是该联盟的成员。在美国趋于孤立欧洲、特朗普与普京直接进行谈判的背景下,志愿者联盟承诺会继续支持基辅。 成立联盟这一构想最初始于上一次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会面。在那次会面中,特朗普与副总统JD·万斯当着全世界新闻记者的面对泽连斯基进行了羞辱。这令许多欧洲国家感到震惊和不安。正是基于美国这种糟糕的态度,捷克总统帕维尔呼吁建立一个联盟以结束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于是3月2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在伦敦召集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18个国家的领导人举行峰会。三周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再次举办峰会,这次会议吸引了更多国家代表出席,包括一些东欧国家和澳大利亚。 2025年4月10日志愿者联盟在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举行了首次正式会议。会上,联盟正式提出建立一支“稳定部队”,旨在能在停火情况下维持乌克兰的和平局势。具体而言,该联盟的目标是推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和平谈判进程,并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机制。与此同时,成员国也承诺继续向基辅提供军事援助,并持续对莫斯科施加压力,特别是在经济领域。目前,联盟总部设于巴黎,但计划于2026年7月迁往伦敦。 那么该联盟在能在多大程度上对美国和俄罗斯施加压力以促成停火呢?一切都要看明天美国与乌克兰领导人的会谈结果。安全保障和领土是明天会谈的重要议题。 据与特朗普在周六上午会谈的欧洲国家代表表示,美国方面也可能会提供某种安全保障,尽管具体形式尚未明确。其实以前特朗普也曾提议过,给予乌克兰一项类似北约第五条的安全保障,即在乌克兰再次遭遇攻击时,盟国将予以协助,但该保障并不属于北约正式框架,因为莫斯科最害怕的就是乌克兰加入北约。此议题预计将是周一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会谈的重点内容之一。 周一会谈的另一个主题是领土问题。俄军目前占领乌克兰约20%的领土,包括几乎整个卢甘斯克地区和顿涅茨克地区的大部分,并且8月11日星期一,俄军在顿涅茨克地区成功推进十余公里,这是自2024年春季以来24小时内最大规模的推进。而在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两地,乌克兰仍控制着主要城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明确拒绝任何领土让步,称这违背乌克兰宪法。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戈亚(Michel Goya)表示:“未来几天,俄军的推进是否能进一步扩大,以及乌军是否能及时封堵突破口,将具有决定性意义。” 另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是,在见完普京后,特朗普的立场也发生了转变:他已不再主张立即实现停火,而是试图推动一项全面和平协议。目前这一立场的调整被视为特朗普对普京的重大让步。基辅及其欧洲盟友则警告称,这不过是俄罗斯争取时间、继续扩大战果的一种手段。 此外,特朗普曾下过最后通牒,要求俄罗斯在8月16日之前结束乌克兰战争,否则将施加“次级制裁”,即制裁那些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和武器的国家。但特朗普在与普京会晤后却态度大变,他表示:“考虑到今天的进展,我认为现在没必要考虑这件事。” 综合以上所有的因素来看,对于泽连斯基来说,周一的会谈风险极高。而特朗普的目标似乎更为宏大,他希望尽快组织一次美俄乌三方峰会,以推动达成一项解决冲突的协议。但要实现这一设想,泽连斯基可能需要做出重大让步,尤其是在领土问题上。目前来看,泽连斯基态度一直是坚决的,但他能否继续冒着与特朗普关系破裂的风险,承担在特朗普眼中‘选择继续战争’的责任,这一切都离不开志愿者联盟国家的坚定支持。 据法新社最新消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周日宣布,她将和几位欧洲领导人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同前往白宫。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梅尔茨等也已确认出席,北约秘书长吕特也将随行。这显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至少可以保证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坐下来好好沟通,而不必上演上一次那样的闹剧。

    5 min
  8. 16 AUG

    双普会“有进展”无协议 普京是峰会赢家?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周五(8月15日)备受瞩目的峰会落幕,没有停火,没有协议,双方直到在阿拉斯加分别时,没有透露任何有关乌克兰可能和平计划的内容,尽管两人都积极评价峰会的“建设性”和高调展示友好,特朗普没有从普京那里获得停火协议,而普京却获得了其想要的在国际舞台上与世界最强国领导人同台的高光时刻,似乎从被孤立重新成为一个可信的对话者。而就在美俄峰会举行之际,基辅称俄军仍在向乌克兰发射无人机和导弹攻击。 在持续近三小时的会晤后,特朗普和普京举行了简短的联合记者会,与通常特朗普与他国领导人联合举行记者会时由美国总统主导的做法不同,此次没有记者提问,同时由普京首先以俄语开场讲话。他称会晤富有“建设性”,同时强调了“理解历史的重要”,称“为获得持久的和平,必须考虑俄罗斯所有合法关切”。他在讲话中还说,“希望我们达成的协议能够为和平铺平道路,而欧洲不会采取挑衅行为来破坏这一协议。”  同样地,特朗普也表示取得会谈“重要的进展”,但对其内容也含糊其辞,他说“我们在许多方面达成了一致,我会说大部分,除了几个重要问题上我们还没有完全达成一致,但我们已经取得了进展”。在特朗普表示双方很快会再次会面时,在一旁的普京还语气轻松地说,”下一次在莫斯科见!“ 此次会晤双方是否达到了各自目标?本台法语频道的报道说,尽管峰会安排规格高调:特朗普为欢迎普京铺上了红地毯、有战机列阵和空军飞行、双方多次在媒体前握手微笑、甚至一同乘坐美国总统的专车,但特朗普没有获得他想要的停火协议,他在会面前增说的如果失败将对俄罗斯施加额外制裁的威胁也不再提及。 美国媒体对会晤表示失望,美国ABC新闻记者在直播中对特朗普没有在新闻发布会结束时回答媒体提问感到意外,另有一名记者质疑说,“总统所说的‘重要进展’究竟是什么?“,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研究员、乔治城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查尔斯·库普昌也在对法广的采访中表示,“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我们正接近这场战争的结束。我们有理由质疑这一切是否值得。”《华盛顿邮报》评论指出,这一无停火、无协议的结果凸显了特朗普对俄罗斯“恭维外交”的局限性,以及他对于美国的对手普京在某种程度上的钦佩所带来有害性。乌克兰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奥梅列日科说,这次会晤让普京摆脱了外交孤立。“他赢得了信息战。”“利用特朗普来展示自己并不孤立”,同样的《纽约时报》也报道中回顾泽连斯基在峰会前就发出有关抵制俄罗斯“欺骗”的呼吁,说,“从记者会上特朗普几乎无成果可说,只能默默在一旁看着普京滔滔不绝冗长开场,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对于普京峰会堪称圆满,通过这场堪比国事访问的峰会,他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重被接纳的印象,即使是俄军仍在乌克兰持续进攻。俄罗斯国内媒体也同此感受,媒体援引专家评论突出美国此前威胁制裁的消失以及克里姆林宫赢得了声望,有关普京走过红地毯、与特朗普微笑握手、并罕见同乘总统座驾等画面在电视中被反复播放。 而在乌克兰一边,民众似乎对峰会没有获得停火协议并不感到意外。乌克兰人对没有乌克兰参与的会谈原本就不抱希望,社媒网上充斥着对峰会不满的讽刺,他们同样认为这仅是普京个人外交成功,同时也对特朗普没有普京施压、反而把战争责任推给乌克兰的说辞感到失望。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曾说,实现停火“实际上取决于泽连斯基”。 在阿拉斯加峰会举行的同时,俄军再次袭击了苏梅的一个中心市场,波罗热和第聂伯等城市也遭到打击。基辅称,从周五到周六夜间,俄军向乌克兰发射了85架无人机和一枚导弹,其中61架被乌军击落。乌东前线战斗仍在继续。 在美俄峰会之后,特朗普已与泽连斯基及欧洲领导人通电话,通报他与普京会晤的内容,据泽连斯基周六在社媒平台发贴表示,与特朗普的长时间通话进行了1个半小时,基辅支持未來推动美、乌、俄三方会谈,泽连斯基定于下周一将访问华盛顿,商讨相关细节。 欧盟呼吁继续对俄罗斯施压,在一份由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默茨等签署的声明中表示,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和经济施压,直至达成尊重乌克兰权利的坚实持久和平协议”。

    6 min

About

每日新闻节目之后,本专题进一步详述当天要闻或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

More From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