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淺釋 2 - 宣化上人講述

法界佛教總會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淺釋 2 - 宣化上人講述

第二門 藏教所攝: 共53集 唐證聖元年(695),實叉難陀法師譯出《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總成七處九會,闡如來修證之五周因果;興元元年(784),華嚴菩薩化身的澄觀法師撰《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註解《華嚴經》文句,成為後人學習《華嚴經》的重要參考。1971年,宣化上人再用通俗文辭淺釋《經疏》,上人講中文,弟子翻譯成英文。上人只講解完《經疏》玄談的十門分別,就正式開講《華嚴經》。 對初接觸中文、甚至佛法的西方弟子而言,由於上人深入淺出的剖析,艱澀難懂的《經疏》,成為他們日用之中能夠體會領略的華嚴境界。今將當年錄音整理出版,相信必能重現「破彼微塵,出此經卷,令諸眾生,普得饒益」的真實寫照。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淺釋》全部文字檔: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Ava_prologue/contents.htm 聆聽更多 #宣化上人 #法語 與 #佛法開示 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mp3.drbachinese.org/online_audio/index.asp.html

  1.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53

    2021/10/18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53

    【疏文】約法,名從本起末;以於一佛乘分別說三故,十八本二,皆大乘出故。約機,各是一類之機,非約一機前後大小。 三、攝末歸本門者。依《無量義》,初時說小,次說中乘,後時說大。故《法華》亦云「初轉四諦」;《深密》《妙智》雖復二時,三一不同,皆先小後大。 四、本末無礙門者。謂初舉「照山王」之極說,明非本無以垂末;後顯「歸大海」之異流,明非末無以歸本。故本末交映,與奪相資,方為攝生之善巧矣。是故通論總有五位:(一)根本一乘,如《華嚴經》。(二)密意小乘。(三)密意大乘。(四)顯了三乘。上三如《深密》。(五)破異一乘,如《法華》。 上之四門,圓通無礙;是則前後即無前後,無前後之前後耳。 五、隨機不定門者。此上四門:初門明三類機,始末常定。次門明五類機,異時常定。第三門明一類機,自淺之深。第四門明二類機,初機聞頓,後機從淺至深。更有一類不定之機;或從小乘,次入三乘,後入一乘;亦有從小直入一乘;或多類機。隨聞一句,異解不同。 六、顯密同時者。若異聞互知,是顯不定;若互不相知,即是秘密。顯密同時,亦無前後。 七、上來諸門,一時頓演。八、從初得道,乃至涅槃,不說一句。九、此上諸門,盡通三際。十、上之九門,隨處隨時,重重無盡,皆無前後。後之二門,正是華嚴境界;融取前八,亦不離華嚴之用。 ◎本專輯分五集,涵蓋十門分別如下:第一集:第一門教起因緣第二集:第二門藏教所攝第三集:第三門義理分齊、第四門教所被機第四集:第五門教體淺深、第六門宗趣通別、第七門部類品會第五集:第八門傳譯感通、第九門總釋經題、第十門別解文義 《華嚴經疏淺釋》所有音頻文字: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Ava_prologue/contents.htm 聆聽更多 #宣化上人 #法語 與 #佛法開示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mp3.drbachinese.org/online_audio/index.asp.html

    49 分鐘
  2.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52

    2021/10/18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52

    【疏文】第二,化儀前後者,今辨如來一代時教,略啟十門:一、本末差別門;二、依本起末門;三、攝末歸本門;四、本末無礙門;五、隨機不定門;六、顯密同時門;七、一時頓演門;八、寂寞無言門;九、該通三際門;十、重重無盡門。 初中,本末同時,始終一類,各無異說。然有三位:一、若小乘中,則初度陳如,後度須跋,中間亦唯說小益小;如《四阿含經》及《五部律》。二、若約三乘,則始終說三,通益三機;如《密跡經》等。三、若約一乘,則始終唯為圓機說於圓極;如《華嚴經》等。其中不通小乘,復攝九世;該於前後,更無異說。 然此三類,依於此世根性定者,常聞如上一類之法;故佛所演,各通始終,更無前後。 二、依本起末門。此有五類:謂初為菩薩說大,二為緣覺,三為聲聞,四為善根眾生,五為邪定。如〈出現品〉「日照高山」及「三千初成」喻中,廣辨其相,皆明先大後小。 ◎本專輯分五集,涵蓋十門分別如下:第一集:第一門教起因緣第二集:第二門藏教所攝第三集:第三門義理分齊、第四門教所被機第四集:第五門教體淺深、第六門宗趣通別、第七門部類品會第五集:第八門傳譯感通、第九門總釋經題、第十門別解文義 《華嚴經疏淺釋》所有音頻文字: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Ava_prologue/contents.htm 聆聽更多 #宣化上人 #法語 與 #佛法開示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mp3.drbachinese.org/online_audio/index.asp.html

    41 分鐘
  3.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51

    2021/10/18

    第二門 藏教所攝 051

    【疏文】如《淨名》默住顯不二等,是其意也。 五、圓教中,所說唯是無盡法界;性海圓融,緣起無礙,相即相入。如因陀羅網,重重無際,微細相容,主伴無盡;十十法門,各攝法界。義分齊中,當具宣說。 二、依教開宗,宗乃有十,如經宗中辨。 第四,總相會通,曲分為二:先通會諸教,後會化儀前後。今初,諸德立教,各自所據;今雖立五,亦會取諸說,略有五重。 一、或總為一。謂唯是如來一大善巧攝生方便,一音所演;則前之二師立一音者,不失道理。 二、或開為二。此更有三:一、對小顯大,初是半字,後四皆滿;則無違二藏等言。二、對權顯實,則前二是三乘,後三為一乘;則不違《法華》四乘。三者、三四二教,雖則泯二異前,而對三顯一,曲巧順機;後一直顯本法,一向不共,如《智論》說。此同印公平道屈曲。 三、或分為三:初一,小乘;次一,三乘;後三,一乘。或唯後一是不共一乘,《智論》指此以為不共,《大品》等經共二乘說故。此三亦順四乘。又《梁論》第八云:「如來成立正法有三種:一、立小乘;二、立三乘;三、立一乘。第三最勝,故名善成立。」此亦同《妙智經》。真諦三藏《部異執疏》第二卷中,亦同此說。 四、或分為四。此亦二門:一、中間三教,存三泯二別故,開之為四:(一)別教小乘,如《四阿含》等;(二)同教三乘,如《深密》等;(三)同教一乘,如《法華》等;(四)別教一乘,如《華嚴經》。二、約歷位無位,開漸及頓,故分為四。總合二三,以為漸教,餘皆如名。 五、或分為五。如前所立;以漸中有始終故。然取多分,略指數經,實非局判;以一經中,容多教故。 ◎本專輯分五集,涵蓋十門分別如下:第一集:第一門教起因緣第二集:第二門藏教所攝第三集:第三門義理分齊、第四門教所被機第四集:第五門教體淺深、第六門宗趣通別、第七門部類品會第五集:第八門傳譯感通、第九門總釋經題、第十門別解文義 《華嚴經疏淺釋》所有音頻文字: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Ava_prologue/contents.htm 聆聽更多 #宣化上人 #法語 與 #佛法開示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mp3.drbachinese.org/online_audio/index.asp.html

    43 分鐘

簡介

第二門 藏教所攝: 共53集 唐證聖元年(695),實叉難陀法師譯出《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總成七處九會,闡如來修證之五周因果;興元元年(784),華嚴菩薩化身的澄觀法師撰《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六十卷,註解《華嚴經》文句,成為後人學習《華嚴經》的重要參考。1971年,宣化上人再用通俗文辭淺釋《經疏》,上人講中文,弟子翻譯成英文。上人只講解完《經疏》玄談的十門分別,就正式開講《華嚴經》。 對初接觸中文、甚至佛法的西方弟子而言,由於上人深入淺出的剖析,艱澀難懂的《經疏》,成為他們日用之中能夠體會領略的華嚴境界。今將當年錄音整理出版,相信必能重現「破彼微塵,出此經卷,令諸眾生,普得饒益」的真實寫照。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淺釋》全部文字檔: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Ava_prologue/contents.htm 聆聽更多 #宣化上人 #法語 與 #佛法開示 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http://mp3.drbachinese.org/online_audio/index.asp.html

若要收聽兒少不宜的單集,請登入帳號。

隨時掌握此節目最新消息

登入或註冊後,即可追蹤節目、儲存單集和掌握最新資訊。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