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天下文化

40年來,天下文化持續傳播進步觀念。 在「天下文化‧相信閱讀」頻道中,我們每周皆會與您分享好書與具啟發性的精采觀點。商業趨勢、科普新知、工作美學、教育教養……等多元話題,將陪伴您利用零散時間自我成長、擴大視野。 邀請您訂閱我們的節目,無論您身在何處,「天下文化‧相信閱讀」Podcast將會是您充實自己的最佳夥伴! Believe in Reading Believe in Learn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這是你,唯一不會被取代的優勢《原力心態》| 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51

    14 小時前

    這是你,唯一不會被取代的優勢《原力心態》| 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51

    這集《天下文化 Podcast》中,主持人郝旭烈(郝哥)分享弗雷德里克.佛特的《原力心態》副標題「Google 模式的未來思考」主張創新的根本不在於產品或服務,而在於人們的思維模式。書中提出六種未來不可取代的心態,並透過實例和個人經驗說明其重要性。 第一種是激進的樂觀。它並非盲目認為一切都好,而是提醒人們用積極的角度定義問題,尋找其中的機會。作者以「負面偏誤」為例,說明人類容易被負評、壞消息影響,甚至一條負評就能抹消眾多好評。要打破這種習慣,需要刻意調整語言與思考,例如避免用「不」、「但是」,多用「好,我試試看」來替代自我設限,從「句點」轉為「問號」,才能讓視野更開闊。 第二種是毫無保留的開放。這意味著願意擁抱未知,像自由落體般投向未知環境,並相信無論結果如何,都能從中收穫。郝哥引用書中及愛迪生的故事,說明失敗只是「發現不可行的方法」,它是過程的一部分。作者小時候母親用「這是一個迷」回應難題,讓他學會探索未知,把不確定當成驚喜而非威脅。 第三種是引燃好奇心。好奇心是探索新路徑的動力,但隨著年齡與既有成功經驗的累積,人們往往喪失這種動能。作者主張將好奇心與「玩」連結起來,用興奮和樂趣面對未知,避免被「過去成功的經驗」綁住。主持人提出三個問題幫助突破框架:「如果……會怎樣?」「為何一定要這樣?」「不這樣,還能怎樣?」提醒大家世界可以不一樣。 第四種是不停的實驗。再多想法不落實,都是空談。書中強調行動的重要性:不必追求一開始就做出正確決定,而是要「把決定做正確」,透過行動獲取反饋,不斷修正與迭代。實驗降低了對失敗的恐懼,把失敗視為學費,就能累積經驗,發現真正可行的道路。 第五種是擴展同理心。同理心讓不同經驗的人能連結在一起,讓創新的價值更具人性化。主持人以靜默修行的經歷為例,原本因別人咀嚼聲焦躁,轉念理解對方可能是為了避免咳嗽吵人,情緒立刻平復。從「以己為中心」轉為「理解他人立場」,不僅能促進團隊合作,也能找到更真實的需求與解方。 最後是X 特質,即每個人獨特的天賦與專長。前五種心態讓人擁有探索與選擇的能力,但最終仍須回到「我是誰、我擅長什麼」這個核心。郝哥強調,我們常活在他人期待中,但唯有認識並發揮自身獨特性,才能在創新與合作中找到真正的滿足感與影響力。 在不確定與變動的時代,與其執著於控制結果,不如培養這六種心態,保持積極、開放心胸、勇於行動、理解他人,並回歸自我價值。如此不僅能為自己創造更多選擇與幸福,也能帶動他人,一同走向更有意義的未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2 分鐘
  2. 川普棒打印度莫迪,上合會驗證象龍能不能共舞?/川普劍指聯準會,降息勢在必行到底是好是壞?|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50

    2 天前

    川普棒打印度莫迪,上合會驗證象龍能不能共舞?/川普劍指聯準會,降息勢在必行到底是好是壞?|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50

    摘要 八月的最後一個星期,美國川普仍然沒有閒著,外交政策的反復無常,逼得印度莫迪風塵僕僕前往中國摻和上合會的全球南方大團結,同時間,他和聯準會理事麗莎庫克 的針鋒相對,不但大損聯準會獨立信譽,也讓金融市場風聲鶴唳莫一而終。 一, 8月31日,上个星期的重頭戲- 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天津登場。面對川普拿著關稅大刀飛舞的今天,各國領導人能否在峰會上彌合分歧,凝聚更具影響力的全球南方聲音,將是非常重要的一場檢驗。 事實上,這場上合峰會規模堪稱歷來最大,中國將接待20多位外國領導人,其中包括了印度總理莫迪、俄羅斯總統普丁、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印尼總統普拉博沃、馬來西亞首相安華等等。 另外,峰會結束,普丁還將與其他外國元首停留參與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閱兵。特別的是,中運兩國領導人見面前夕,中印就喜馬拉雅山共同邊界巡邏問題達成協議。 面對当今全球碎片化的趋势加剧,国际秩序遭受嚴重冲击的今天,上合峰會的大咖雲集,除了被視為是和川普的美國分庭抗禮之外,其實也是一個驗證全球南方國家能不能同心協力,找回全球規則的關鍵舞台。 面對印美衝突、民粹崛起,還有川普亂局的今天,我們又應該怎麼解讀這些大 國外交葫蘆裏賣的東西? 二 8月29日,曾擔任Fed主席、美國財政部長的葉倫(Janet Yellen)投書倫敦《金融時報》表示,川普干預聯準會的行為不僅違法,而且相當危險,可能終結聯準會的獨立性,並損害美國貨幣政策在國內外的信譽。 事實上,自從8月25日,川普指控庫克在2021年涉嫌房貸詐欺,以獲得更優惠的房貸條件,並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我判定有足夠的理由解除妳的職務。」後,8月29日公佈的法庭文件,美國聯準會(Fed)理事庫克(Lisa Cook)已對白宮提告,對「川普總統前所未見且非法將她免職的企圖」提出挑戰。 華爾街日報批評美國一百多年來,從來沒有一個總統挑戰膽敢聯準會的獨立性,川普想掌控利率制定權之心昭然若揭。我們要怎麼解讀這場川普和聯準會的鬧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2 分鐘
  3. 行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給企業的新世代行銷建議《科特勒談新行銷》| 天下文化Podcast 郝書導讀EP 04

    3 天前

    行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給企業的新世代行銷建議《科特勒談新行銷》| 天下文化Podcast 郝書導讀EP 04

    這一集 podcast 中,郝旭烈(郝哥)導讀行銷管理大師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著的《科特勒談新行銷》。 他回顧自己在研究所時期學行銷管理學的經歷,並強調科特勒的學術思想長久以來專注於底層邏輯、歷久彌新,不會隨時間過時。這本新書聚焦在「新行銷」的概念,指出傳統以 4P 為核心的行銷模式,已經不足以應對當下因大數據、Martech、敘事戰與 AI 技術所帶來的急速變化。 作者特別探討,為什麼像 Apple、Amazon、Google 這些企業能不依循傳統行銷老路,仍能取得巨大成功,並從中給出對行銷人在高度不確定時代的建議。 郝哥認為本書的核心精神可以濃縮為四個字:「創業行銷」。 行銷的本質雖然沒變,但思維方式必須結合「創業」的精神。科特勒指出,創業不僅限於新創企業或顛覆者,而是一種敢於抓住機會、面對風險並勇於嘗試的態度。 在行銷中引入創業精神,需要三大能力: 第一是具備看到並把握機會的能力,而不是依賴過去的成功經驗; 第二是擁有勇於冒險的思維,願意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以回應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第三是與人合作的能力,善用全球化與網際網路資源,與不同專才協作,創造符合市場欲望的產品與服務。 這三種能力,對應到行銷人的三種角色:機會尋求者、風險承擔者與人脈合作者。過去市場變化緩慢,不需要特別追逐機會或承擔巨大風險,更少需要跨界合作;但如今,科技與市場的變動速度已從十年縮短到數月甚至數天,任何停滯不前的行銷模式都可能在一瞬間被淘汰。郝哥以 AI 產業為例,從 ChatGPT 的出現,到其他競爭者快速跟進,便顯示了機會稍縱即逝的現實。 因此,現代行銷人必須在變化的洪流中保持敏銳觀察、立即行動,並在行動後反思與修正,必要時尋求外部資源與合作夥伴。 科特勒的這本書,正是提醒我們,要將行銷與創業精神結合,才能在高速變動的時代中,持續前進並保有競爭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6 分鐘
  4. 人生的每一次轉折,從翻開一本書開始《命定之書》|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50

    8月28日

    人生的每一次轉折,從翻開一本書開始《命定之書》|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50

    這集《天下文化 Podcast》中,主持人郝旭烈(郝哥)分享了好友作家愛瑞克(愛大)的新書《命定之書》並以自身的閱讀經驗帶出書中核心觀點。這本書的副標題「一頁篇幅,讓人生無限增幅」點出其精髓:閱讀不必貪多,每一頁都能帶來啟發與成長。 郝哥提到,愛大將書分為四大主題:理解閱讀的意義、學習的方法、如何內化知識,以及最終帶來改變。 在「意義」部分,愛大提出「命定之書、書之定命」的概念:有些書會在生命關鍵時刻改變我們的命運。閱讀不僅是讀書,還能讀人、讀超越時空的靈魂。 愛大自身的故事便印證了這點,他曾歷經家道中落,靠著書局和閱讀走過低潮,甚至讓他成為金石堂的年度風雲人物。郝哥認為閱讀讓人突破單一生命的限制,擁有與古今賢者對話的機會,實現「靈魂的混血」。 談到「學習」,愛大強調閱讀與時間的價值,並以李笑來與查理·蒙格為例:人生是持續重生的過程,每個階段的閱讀都促成蛻變;每天進步一點點,長期累積便能帶來巨大的成長。財務與人生一樣,真正的財富不只是金錢,而是時間與專注力。 「內化」則是將所學變為行動。郝哥以自己受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啟發的經驗為例,從練習微笑開始,改變了人際互動,也印證了「知識唯有用出來才有價值」。 書中愛大提出選書五法:從經典出發、帶問題尋書、隨心閱讀、追隨喜愛作者、及跟隨KOL推薦;並分享ICE閱讀法(印象、選擇、探索),幫助讀者有效吸收並延伸學習。 閱讀的終極目標在於「改變」,而衡量人生的標準,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幫助了多少人。人生的意義在於增強他人的自信、堅定信念、減輕痛苦。即使讀過的書忘了內容,也會沉澱為氣質,陪伴我們走過人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2 分鐘
  5. 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善意與信任》| 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 EP56

    8月27日

    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善意與信任》| 天下文化Podcast 書房憲場 EP56

    這一集《天下文化書房憲場單元》的節目,主持人謝文憲以一個看似簡單的實驗開場,提出一個關於人性善意的問題:假設在加拿大多倫多市中心放置20個帶有名片和錢的錢包,會有多少人願意歸還?《善意與信任》書中指出高達80%的錢包最終會被還回給原主人,這個數字顛覆了許多人對現代社會互信和善意的直覺認知。 憲哥特別強調,核心問題是我們如何看待陌生人的善意,以及自己是否對他人預設防備。 節目中邀請到績效教練高啟賢(Aaron)分享對這本《善意與信任》的感想。他認為,雖然生活中我們習慣預設防備,對陌生電話、路上陌生人打招呼常抱懷疑態度,但書中大量研究證明,人類的善意比我們想像中多得多。 他舉波士頓消防局的例子說明信任的重要性:當消防局長官對請病假的規則施加嚴格限制,結果消防員反而更頻繁地請假,這說明不信任的訊號會帶來不信任的行為,信任本身是互相的。Aaron指出,這種現象與我們在家庭、情感或工作中的互動非常相似:如果對別人預設低信任,他們很可能以行動證明你的懷疑是正確的。 節目中也探討了書中提出的三個迷思:懷疑他人使自己看起來更聰明、更安全、更具道德感。但作者指出,這種思維不僅對個人的心理有害,也可能對整體社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Aaron解釋,作者區分了「憤世嫉俗者」與「抱著希望的懷疑者」兩種人,前者總是不信任他人並懷疑證據,後者則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仍相信人性善良並重視研究證據,這是一種可實踐且健康的懷疑態度。 憲哥分享自己去台中演講的經驗,原本對觀眾持懷疑態度,因為人數、背景與外表與預期不同,但在演講過程中,觀眾展現的投入和熱情讓他感受到人性中的善意。他發現,即使心存懷疑,只要帶著一點希望去觀察、去驗證,很多情況比想像中更正面。Aaron補充說,這正是書中核心概念:「帶著希望的懷疑主義」既不盲目信任,也不消極防衛,而是透過證據和觀察來確認善意。 這集節目透過書中案例與主持人、來賓的實際經驗討論,深入探討了信任、人性善意與懷疑的平衡,提醒我們聽眾在生活中保持觀察與驗證的態度,同時不輕易否定陌生人的善意,從而促進更健康的人際互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1 分鐘
  6. 川普風塵僕僕周旋出的烏克蘭解方,無疾而終?/充滿憂慮的全球央行年會演講,降息大約在冬天?|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49

    8月26日

    川普風塵僕僕周旋出的烏克蘭解方,無疾而終?/充滿憂慮的全球央行年會演講,降息大約在冬天?|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49

    摘要 一, 8月21-23日 ,2025年的全球央行行長年會揭開序幕,今年的重點聚焦「勞動市場的轉型:人口結構、生產力與宏觀政策」。 Jackson Hole的重頭戲?當然就是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的演說。鮑爾準時出席了年會,也和歐洲英國日本央行行長一起散步以及話家常,演讲后,媒體解讀鮑爾終於準備開始降息,就算沒有作出明確承諾,但已被市場視為,至今最有力的9月降息訊號,因此激勵了美股四大指數全面大漲, 不過鮑爾在演說中,還是強調了聯準會獨立的重要性,重申降息與否會基於對數據評估,以及對經濟前景和風險平衡的影響,暗指政策走向不會受川普影響。 事實上,全球經濟充滿了不確定性,各國央行的獨立性備受挑戰,各國在不同的經濟狀況及政治考量上越來越分歧,我們又該對這個峰會抱有什麼樣的期待?各國央行又面臨著什麼樣的挑戰? 二, 8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順利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在阿拉斯加會面,討論怎麼結束烏克蘭戰爭,可惜的是雙方並沒有達成停火的具體協議。更多人相信的是川普屈服於普丁偏好的方式,即通過談判達成一個更廣泛的和平協議,並可能要求烏克蘭割讓領土。 接著8月18日,川普在白宮會見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及歐洲各國領導人,各方就結束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進行了友好的會談,但也是沒有達成任何結果。 紐約時報發表看法認為雖然這兩個峰會具有歷史意義,結果卻難以預測;看似重大,對烏克蘭戰爭卻可能只有短暫的實際影響;精心安排,卻受制於一個男人(川普)的一時衝動。我們又應該怎麼解讀大西洋兩岸接下來在烏克蘭戰事上的可能發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2 分鐘
  7. 科技天才的商業制勝邏輯《極客之道》| 天下文化Podcast 郝書導讀EP 03

    8月25日

    科技天才的商業制勝邏輯《極客之道》| 天下文化Podcast 郝書導讀EP 03

    這一集 podcast 中,郝旭烈(郝哥)導讀《極客之道》 極客這個詞的來源,指出其最初源自日耳曼語,原意是傻瓜或瘋子,雖然聽起來負面,但在美國二十世紀大部分時間,它主要用來形容邊緣人,例如馬戲團裡表演奇異節目的演員。到了1980年代,這個詞的涵義轉變,開始用來描述熱衷於科技、特別是電腦的年輕人,這些人可能不善社交,與群體保持距離,但往往具備前瞻性思維與創新能力。 郝哥強調,極客的核心特質在於他們對某個領域的熱愛與專注,以及不隨波逐流的態度,這正是科技天才的商業邏輯所在。 他接著分享了幾個極客企業的成功案例,例如 Netflix 在八年內打敗 HBO 成為娛樂界的巨頭,微軟在執行長帶領下完成歷史性的逆襲。這些企業的共通點不在於產業或地理位置,而在於創辦人和核心團隊具有獨創思維與顛覆傳統的能力。 極客企業正在進行一場企業革命,破壞舊有遊戲規則,創造未來的新格局。 在談到極客的成功法則時,郝哥提到書中提出的四個重要概念。 第一是科學思維,強調拋棄資歷、魅力、道德與美學的偏見,依據證據行事; 第二是所有權與自主性,每個團隊成員都能獨立採取行動,就像人體的細胞各司其職; 第三是速度與快速迭代,專注於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非模仿競爭對手,以加速學習與進展; 第四則是持續創新,將邊緣人特質轉化為顛覆性的商業力量。 《極客之道》這本書,即使普通人沒有天生慧根,也可以通過模仿和學習極客的方式,培養出創新與顛覆的能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6 分鐘
4.8
(滿分 5 顆星)
820 則評分

簡介

40年來,天下文化持續傳播進步觀念。 在「天下文化‧相信閱讀」頻道中,我們每周皆會與您分享好書與具啟發性的精采觀點。商業趨勢、科普新知、工作美學、教育教養……等多元話題,將陪伴您利用零散時間自我成長、擴大視野。 邀請您訂閱我們的節目,無論您身在何處,「天下文化‧相信閱讀」Podcast將會是您充實自己的最佳夥伴! Believe in Reading Believe in Learn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