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40年來,天下文化持續傳播進步觀念。 在「天下文化‧相信閱讀」頻道中,我們每周皆會與您分享好書與具啟發性的精采觀點。商業趨勢、科普新知、工作美學、教育教養……等多元話題,將陪伴您利用零散時間自我成長、擴大視野。 邀請您訂閱我們的節目,無論您身在何處,「天下文化‧相信閱讀」Podcast將會是您充實自己的最佳夥伴! Believe in Reading Believe in Learn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 為什麼理性的人會相信不理性的事?《誤信 》|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29

    1 天前

    為什麼理性的人會相信不理性的事?《誤信 》|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29

    在本集的天下文化Podcast中,主持人郝旭烈介紹丹·艾瑞利《誤信》這本書,書名的兩個字「誤信」由「錯誤」與「相信」或「信念」組成,英文對應為 “misbelief”。副標題「為什麼理性的人會相信不理性的事」引人深思 作者試圖剖析人們如何陷入錯誤信念,以及如何用同理心避免陷入衝突和無休止的爭論。節目從解釋「同理心」開始,強調避免誤解他人,並以現代社群媒體的「便利性」為切入點,點出誤信形成的基礎:我們傾向於不動腦地接受資訊。 書中討論的起源與作者自身經歷密切相關。丹·艾瑞利曾因一場誤信而成為受害者。他收到一位泛泛之交的朋友來信,信中批評他品性低下,並附上大量誹謗的影片和文章,甚至牽涉荒謬的陰謀論(如與比爾·蓋茨和光明會合作策劃全球陰謀)。 這些內容在網路上迅速傳播,艾瑞利發現,一旦誤信形成,即便他努力澄清也無濟於事,反而讓攻擊更加猛烈。於是,他將注意力轉向研究誤信的成因,並著手撰寫這本書。 郝哥分享了類似的經驗,包括社群媒體上的詐騙案例和誤解。他警示聽眾,特別是在涉及送書詐騙和不實投資建議時,應保持警惕。詐騙者往往利用小利誘導人們陷入虛假的信任關係。並進一步分析誤信的四大核心元素:情緒、認知、性格與社會。 情緒通常快於理性思考,直覺成為人們形成誤信的重要驅動力。書中提到一位母親珍妮,她的孩子因在學校未佩戴口罩而受到老師的指責,這引發了她的憤怒。珍妮在情緒驅動下,開始在網上尋找反對口罩政策的證據,並將矛頭指向作者丹·艾瑞利,因為後者曾倡導戴口罩的好處。這是典型的情緒影響下的誤信案例,情緒扭曲了珍妮對事件的客觀看法。 主持人也分享了他個人的經歷。一位讀者曾批評他在書中偏重父親的辛勞,忽視母親的付出。這種針對文字的情緒化反應,凸顯了成見如何限制人的視野,並使人對事物產生片面理解。 認知偏誤是誤信形成的另一關鍵因素。書中提到疫情期間的「磁轉染」陰謀論,即疫苗會讓人體產生磁性並相互傳染。一位所謂的「盧比博士」利用專業術語和權威語氣吸引信任,但其實該人物根本不存在。這種利用人們對專業的盲目信任,成功製造了大量錯誤信念。 心理學中提到的「確認性偏誤」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現象。人們傾向於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而忽視相反的資訊。 主持人以創業中的研發人員為例,說明這種現象如何導致產品過度自信,並忽略市場的真實需求。此外,他警告聽眾小心演算法可能強化認知偏誤,使人們接觸不到多樣化的信息。 書中提到,許多人憑直覺和感覺行事,甚至將其作為行動的主要依據。這種缺乏事實支持的感覺,往往是誤信的根源。例如,批評丹·艾瑞麗的部分聲音,完全基於「直覺他有問題」這種主觀判斷。主持人強調,感覺雖重要,但必須與事實結合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書中進一步討論了兩種思維方式:直覺性思維和分析性思維。前者快速但不一定正確,後者則需要更多時間和努力,但更能接近真相。 誤信往往在社會互動中加速傳播,尤其是在當前高度連結的社交媒體環境中。人們傾向於依附群體,從而增強了對特定觀點的信任。書中指出,社會壓力和群體動力會讓人難以質疑錯誤的信念,因為這可能導致與群體的對立或孤立。 郝哥分享,這本書並非在分辨對錯,而是鼓勵人們理解誤信的形成過程,並以開放的心態探索真相。同時,書中的四大元素提供了實用框架,幫助人們避免陷入誤信,並促進更多元、更深入的思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3 分鐘
  2. 氣候變遷,綠色科技,中國 ?/財富轉移,撲面而來,金融 ?|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19

    3 天前

    氣候變遷,綠色科技,中國 ?/財富轉移,撲面而來,金融 ?|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19

    摘要 一, 1月21日,美國總統川普掀起全球製造業的波瀾,特別是在亞洲的汽車與電池產業。從可能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徵收高額關稅到撤銷拜登的電動車推廣政策,這些舉措正在迅速改變產業格局。 但另外兩個大國肯定不買賬,印度人口成長加上都市快速發展,過去24年用電需求倍增,也因此成為全球3大排碳國之一。在印度總理莫迪力推太陽能革命計畫後,印度知名企業在西部沙漠建設太陽能電廠,預計發電量將在2029年超越中國的三峽水力發電站。 日本經濟新聞社調查指出,中國企業以59.3%的市佔率壟斷太陽能面板產業;在風力發電機產業的市佔率也逐步提升,前5名企業有4家中企,合計市佔率44.2%。這也加劇歐美對中國產能過剩的警惕和經濟對立。就像美國即將下台的財政部長葉倫私底下說的:中國快速發展的“新三樣”產業:太陽能、電動汽車和鋰電池正面臨新嚴重的產能過剩威脅。 美國不相信綠色轉型,印度積極推動綠色運動,中國則是明顯綠色過剩,這怎麼回事,我們怎麼看待中國綠色科技的下一步? 二, 1月7日,立法院會三讀完成壯世代政策與產業發展促進法,三讀條文明定,除了凸顯了台灣老齡化議題。似乎也在告訴我們人類歷史上最富裕的一代人慢慢步入了下半場。不久前的Nvidia黃仁勳來台宴請兆元宴,參與晚宴的肯定一個個腰纏萬貫,但也一個個白髮蒼蒼到了財富移轉的階段。 瑞銀去年下半年發布的《2024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經通貨膨脹調整的全球財富增長近8.4%。世界各地人們的財富均有增長——至2030年,財富的向上流動預計將更加顯著,約有84兆美元的財富傳承在未來二十年內蓄勢待發。經過數十年的財富積累,嬰兒潮一代(Baby Boomers)將以遺產和贈與的方式傳給後代,這是財富的代際大規模轉移。 連股神巴菲特都忠告大家:在84兆美元“代際財富轉移”前需提早規劃,回避敏感話題可能對家庭造成傷害。 我們怎麼看待這波即將來到的財富移轉潮?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6 分鐘
  3. 解密張忠謀與張淑芬,半導體巨擘背後的溫柔引路人| 天下文化 相信閱讀 Podcast  ft.品牌傳記作家與占星學家林靜宜

    1月24日

    解密張忠謀與張淑芬,半導體巨擘背後的溫柔引路人| 天下文化 相信閱讀 Podcast ft.品牌傳記作家與占星學家林靜宜

    本集節目由遠見on air與天下文化Podcast聯名播出,邀請作者身兼品牌傳記作家和占星學家的林靜宜來為我們分享張忠謀與張淑芬這對夫婦的故事。特別是他們婚姻背後的細膩情感以及張淑芬在公益上的貢獻。 張忠謀自傳下冊出版引發了廣泛關注,這距離上冊已經26年之久,成為文化界的熱點話題。林靜宜分享了她對張忠謀自傳以及張淑芬相關著作的觀察,包括《台積電綠色力量》和《引路》。 這些書籍記錄了張淑芬如何在台積電一路推動公益,最終成立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的歷程。靜宜還指出,張忠謀在自傳中對張淑芬的描述充滿了柔情,這種深厚的情感令人動容。 張忠謀與張淑芬的婚姻。是在張忠謀69歲時結婚,婚後二十多年來,兩人始終保持緊密的情感聯繫。張淑芬在公益方面展現的行動力和領導力也讓靜宜深感佩服。 她提到,張淑芬不僅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也是一位極具組織和管理能力的女性,在推動公益事業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張忠謀則在她背後扮演了支持者的角色,無論是親自撰寫序言支持張淑芬的書籍,還是在生活細節上展現溫柔的陪伴,都體現了他們深厚的感情。 例如,有一次張忠謀透過簡訊詢問張淑芬何時回家,並特地等她一起吃晚飯。其實這位被稱為“半導體教父”的張忠謀,在生活中也有溫暖和柔情的一面。靜宜用“太陽與月亮”來形容兩人的關係,認為他們是彼此的光和支柱。 此外,張淑芬儘管她是國際級畫家,但為了陪伴張忠謀撰寫自傳,她選擇暫時放下畫筆,展現了無私奉獻的一面。同時,在張淑芬領導下的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推動了多項創新項目,包括與日本熊本社區的合作。 最後,節目回到張忠謀自傳。林靜宜盛讚這本書不僅是張忠謀個人的傳記,更是一部記錄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史詩。自傳涵蓋了張忠謀長達54年的職業生涯,從早年的學術經歷到創建台積電,再到他退休後的反思,展示了他作為企業領袖的深厚智慧與遠見。靜宜特別提到,張忠謀在書中採用真情流露的文字風格,讓人感受到其誠摯和人文素養,這是企業傳記中難得的真實與動人。 ▍導讀書籍 《張忠謀自傳全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3 分鐘
  4. 領導者的下一步是什麼?雲品國際董事長分享管理心法:企業成長策略與領導團隊技巧 Ft. 盛治仁【領導影響力學院✕對話領導力】 EP01

    1月24日

    領導者的下一步是什麼?雲品國際董事長分享管理心法:企業成長策略與領導團隊技巧 Ft. 盛治仁【領導影響力學院✕對話領導力】 EP01

    本集我們邀請到 盛治仁,雲品國際董事長,與我們分享 他的職涯經歷,如何帶領雲品國際從單一飯店發展為國際集團,並在疫情挑戰中堅持員工價值,探索企業永續與個人領導的智慧。     💡 節目亮點  ✔️ 帶領企業從地方品牌走向國際市場的關鍵經驗。  ✔️ 疫情挑戰下,如何打造零裁員、零減薪的堅韌企業。  ✔️ 對「個人價值觀與企業責任」的反思,如何保持自我認知,避免被外界成功標準所左右。  在節目中,將深入探討盛治仁的新書《領導自己的人生》,分享他跨產業領域的豐富經歷,並解析他提出的關鍵心態,協助聽眾重新審視自身價值觀與人生目標。  盛治仁強調,透過自我覺察與心態轉變,個人可以更有意識地選擇生活方式、時間分配、人際關係及職涯發展,從而活出內心真正的價值,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    ▍介紹書籍  《領導自己的人生》  👇關注《領導影響力學院》更多的社群:  LINE: https://line.me/R/ti/p/261gabtc YouTube:https://leaderimpact.pse.is/72e8s2 FB:https://www.facebook.com/cwgv.leaderimpact    📩 業務配合邀約請來信| leaderimpact@cwgv.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5 分鐘
  5. 為什麼錯誤擺在眼前,大家卻選擇視而不見?《異見的力量》|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28

    1月23日

    為什麼錯誤擺在眼前,大家卻選擇視而不見?《異見的力量》|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28

    在本集的天下文化Podcast中,主持人郝旭烈介紹查蘭‧內米斯的《異見的力量》。這本書的副標題為「心理學家的 7 堂決策思考課」,內容聚焦於提升決策與思考的能力,分為三大主題:尊重少數、保持開放、多元思維。 節目開始郝哥以一個震撼的航空事件作為引子。1978 年聯合航空 173 號班機因起落架故障在降落時出現問題,導致飛機在空中滯留。機組人員過於專注於解決起落架問題,卻忽略了燃油不足這一更嚴重的危機,最終導致飛機失事。這段故事揭示了當人們過於追求共識或單一問題時,可能會忽略其他更為關鍵的聲音與問題,也正是本書主題「擁抱不同聲音」的核心概念。 郝哥指出,意見的力量在於尊重少數聲音。雖然「少數服從多數」常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歷史上許多重大創新和進步,往往源於少數人提出的不同觀點,例如日心說挑戰地心說。創新的本質就是少數人敢於打破多數的框架。 郝哥以一個心理學實驗作為例子,說明群體壓力對個人行為的影響。在實驗中,電梯裡的三個演員通過一致的非正常行為(如背對電梯門)影響了不知情的受試者,導致受試者不自覺地模仿。這反映了多數派的支配力量,容易讓人放棄自己的判斷。由此可見,少數的聲音雖然微弱,但能有效地打破群體趨同現象,成為改變的關鍵。 郝哥還分享了自己使用便利貼的經驗,說明如何創造一個匿名、自由表達意見的環境。這種方式有助於發掘多樣化的觀點,避免意見被少數強勢聲音壓制。 本書的第二部分強調,保持開放心態是吸收不同觀點的基礎。郝哥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1978 年南美蓋亞那「人民聖殿教」事件,918 人因信奉教主的極端思想而集體自殺,這顯示當所有人被單一共識支配時,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共識本身雖然看似穩定,但也可能窄化思考,使人看不見其他選擇。 郝哥進一步提到,創業者尤其需要保持開放心態,不能因對自身產品過於自信而忽略用戶的真實需求。他強調,聆聽不同的聲音,不僅是對創新有幫助,更能讓我們突破固有框架,避免陷入思維盲區。 此外,郝哥談到腦力激盪的重要性。他指出,腦力激盪的目的是促進多元思考,而非單純地避免批評。在這過程中,不同的意見能相互啟發,拓展視野。郝哥以金字塔原理為例,說明如何通過廣泛的探索與比較來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終形成更穩定、全面的結論。 最後一部分的核心是培養多元思維,並有意識地對抗當前數位時代演算法帶來的「同溫層效應」。郝哥指出,演算法會根據用戶的喜好推送相似內容,長期下來可能限制人們接觸多元觀點的機會。因此,我們需要刻意涉獵不同領域的資訊,主動挑戰自己的成見。 郝哥總結道,《異見的力量》不僅是一本關於思考與決策的書,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倡導。尊重少數、保持開放、多元思維三者相輔相成,能讓我們在工作與生活中更好地處理複雜問題,並與他人建立更豐富的連結。透過這些心法,我們能更有效地擁抱不同聲音,實現個人與團體的成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0 分鐘
  6. 通貨膨脹頑固+債券殖利率上升?/洛杉磯驚人大火+ 氣候變遷惡化 ?|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18

    1月21日

    通貨膨脹頑固+債券殖利率上升?/洛杉磯驚人大火+ 氣候變遷惡化 ?|丁學文的財經世界EP218

    摘要 一, 1月15日,美國勞工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因能源產品成本上升,去年12月美國整體CPI漲幅略高於預期。好消息是核心CPI數據幾個月來首次出現放緩,不過在此之前,美國非農報告曾重創降息預期。美國去年12月非農就業人數為25.6萬人,為九個月最大增幅,遠超預期的16萬人。 但同時,隨著投資人重新評估聯準會可能降息的步伐,全球債券殖利率盡皆上漲,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觸及4.799%創14個月新高。英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徘徊在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10年期公債殖利率最近觸及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一面是降溫的通脹,一面是強勁的就業市場,再加上莫名其妙飆漲的債券殖利率,數據之間的“打架”讓大家看得霧煞煞,我們又該怎麼解讀其中奧妙? 二, 1月7號開始的洛杉磯大火到現在還不知道何時終止,全世界民眾在電視機前,眼睜睜看著烈火般吞噬著一棟棟豪宅及中產階級的房舍,估計損失2500億至2750億美元之間,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等於台灣GDP的三分之一,相當於台灣全體人民終年辛苦工作,其中1 ∕ 3送給了火神。 這場災難性野火被認為加州史上最嚴重火災。為何此次火災如此嚴重?與全球暖化有關係嗎? 洛杉磯消防局局長Kristin M. Crowley在9日新聞發布會沈痛表示:這場火災清楚地表明,我們仍深陷於這場極端氣候事件之中!我們應該怎麼解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5 分鐘
  7. 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第二座山》|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27

    1月16日

    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第二座山》|天下文化 Podcast 讀本郝書 EP27

    在本集的天下文化Podcast中,主持人郝旭烈介紹大衛布魯克斯的《第二座山》。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它探討了人生的不同層次,尤其是如何超越第一座山(世俗成就)進入第二座山(更深層次的生命意義)。郝哥將這本書與大衛布魯克斯的另一部作品《深刻認識一個人》作對比,指出兩者的關聯。《深刻認識一個人》聚焦於如何全面了解他人,透過認識他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而《第二座山》則進一步探討如何深刻認識自己。 關於第一座山與第二座山: 書中提到第一座山代表世俗成就,如財富、權力與地位,核心是「征服」的概念,即試圖贏過他人。而第二座山則象徵超越個人主義的價值,如置業、婚姻、人生觀與社群,核心是「臣服」,即承認自己的渺小,並追求與他人及環境的和諧共好。郝哥特別點出「贏過」與「贏得」的區別:前者是壓倒他人,而後者是獲得他人的認可與支持。 郝哥舉例自己的登山經歷來說明這兩種感受。他提到當自己登上山頂時,有一種征服大自然的滿足感。但當朋友用無人機從高處拍攝時,他才意識到自身的渺小,這種感覺使他深刻體會到「臣服」的意涵——承認自己的微不足道,並與周遭環境共融。 第二座山的四大關鍵: 書中提到第二座山的四大要素,分別是置業、婚姻、人生觀與信仰,以及社群。郝哥形象地將這比喻為跑車的四個輪子,缺一不可。 志業:它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事業」,而是發自內心的使命感與熱情,能讓人心甘情願付出而不計較回報。郝哥以自己母親的經歷為例,描述她退休後仍投入特殊教育的志業,即便無償付出,仍感到充實與快樂,這便是「志業」的真諦。 婚姻:書中強調婚姻是一種「盟約」,而非單純的契約。它是一個共同學習與成長的過程,夫妻雙方需以謙卑的態度相互支持。郝哥引用書中一句話:「夫妻的婚姻是一個一起打造的學校」,闡述婚姻的意義在於學習如何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 人生觀與信仰:這部分並不局限於宗教,而是更廣泛的價值觀。郝哥提到人生若以「比較」與「計較」為導向,將永遠無法滿足,因為「一山還有一山高」。相反地,減少期待、專注於內在成就,才能真正獲得幸福。 社群:郝哥將社群比喻為一個人的「圈子」,強調第二座山是從「利己」轉向「利他」,從個人主義轉向關係主義。參與社群並為他人付出,能使個體與整體皆受益。 第一座山與第二座山的互補性: 郝哥指出,第一座山與第二座山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第一座山代表外在成就,第二座山則是內在成就。當一個人成功攀登第一座山後,擁有了足夠的資源與能力,便可轉向第二座山,實現更深層次的價值與意義。就如艾瑞克的理論所言,內外在成就相互平衡,才能使人生更加穩固。 郝哥的反思與建議: 郝哥認為,現代社會過於強調競爭與精英主義,導致人們陷入「比較」的陷阱。然而,真正重要的是與自己比,追求持續成長,而非短暫的勝出。他提到賽門·西奈克的《無限賽局》,指出人生並非一場短暫的競賽,而是一個無限延伸的旅程,目的是長久地生存與發展,而非一時的勝負。 最後,郝哥提醒聽眾反思自己的現狀,並詢問自己:「我現在正在攀爬哪一座山?」他鼓勵人們在追求第一座山的同時,也要記得為第二座山的價值做好準備,讓人生在利己與利他之間找到平衡。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3 分鐘
4.8
(滿分 5 顆星)
700 則評分

簡介

40年來,天下文化持續傳播進步觀念。 在「天下文化‧相信閱讀」頻道中,我們每周皆會與您分享好書與具啟發性的精采觀點。商業趨勢、科普新知、工作美學、教育教養……等多元話題,將陪伴您利用零散時間自我成長、擴大視野。 邀請您訂閱我們的節目,無論您身在何處,「天下文化‧相信閱讀」Podcast將會是您充實自己的最佳夥伴! Believe in Reading Believe in Learn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可能也會喜歡

若要收聽兒少不宜的單集,請登入帳號。

隨時掌握此節目最新消息

登入或註冊後,即可追蹤節目、儲存單集和掌握最新資訊。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