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要說

故事 StoryStudio

文字寫不完的,讓我們說給你聽!由故事 StoryStudio 製作,邀請有故事要說的人,來和大家說說他的故事。希望能陪伴你在這個紛亂時代中,找到思緒可以停泊的地方。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8月13日

    臺日混血作家的告白:在父母遺留的斷簡殘篇中,重建一個家的歷史記憶 ft. 一青妙

    有一天,一青妙在家中發現了一口「箱子」。裡頭裝著父母戀愛時的情書、照片,還有父親的爬山紀錄,以及母親在父親抗癌期間寫下的日記——這些沉默多年的記憶碎片,成了她追尋父母人生與家族故事的起點。 她的父親,是從小赴日讀書、戰後回到臺灣,卻又從臺灣偷渡回日本的顏惠民,出生於昔日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基隆顏家,母親一青和枝則是日本石川縣人。直到成年後,一青妙才一步步拼湊出那些沒人對她說過的歷史,發現長久以來折磨她父親的,原來是「日本人 vs. 臺灣人」的認同難題: 「爸爸覺得自己是日本人,但 1945 年卻突然變成臺灣人,他回臺後看到的是完全陌生的臺灣。」 就這樣,一青妙以父母親的生命經歷為經緯,編織出新的故事。這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她來聊聊—— ✉️ 那口神秘的「箱子」,如何改變她對父母的理解? ✉️ 如何將家族往事書寫成面向大眾的故事? ✉️ 《青色之花》是從紀實寫作跨到虛構創作的第一本作品,這是一本怎麼樣的書? 這是一段跨越國界、語言與世代的故事,最終,也是一青妙對於「我是誰」這個問題,最溫柔而深刻的提問。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青色之花》2025 / 07 / 24 上市 購買連結:https://linkingthink.com/L184774 半世紀以前,三位青年在臺大教室相遇,他們滿懷理想正義,卻在風起雲湧年代裡走向迥異的命運:背棄責任偷渡日本,只留下名為「青色之花」夢想的逃避者;投身革命深陷牢籠,連結束自己勇氣都喪失的膽小鬼;還有守護秘密地圖而遭誣控,最終選擇將一生埋進學術幽谷的無語學者。 ⠀ 時光流轉,一張陳舊的合照牽引了三人各自女兒的命運,她們開始在歲月縫隙中拼湊父輩的過往。原以為自己的傷痕來自父親的缺席、否定與限制,當塵封的「青色之花」謎團悄然綻放,女兒們才意識到無聲的父輩曾經歷過怎樣的風暴,又是如何改變了她們的人生。 本書不只是橫跨半世紀的兩代父女對話,更是對「夢想是否值得付出一生守候」的探問,成就了一場既溫柔又深刻的解謎真相之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9 分鐘
  2. 8月5日

    世界上第一間動物園如何誕生?設計師眼中的動物園史 ft. 賀律銘

    在我們熟悉的動物園裡,有一種理所當然——獅子應該出現在哪裡、大象該住多大的空間、人們要怎麼透過欄杆或玻璃尋找動物的身影⋯⋯但這一切,真的這麼理所當然嗎? 「我前陣子剛去過人生中第 111 間動物園,或許有些人一輩子只去過三次動物園:小時候、生孩子,與孫子出生時。」 本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到熱愛動物也熱愛動物園的動物園設計師賀律銘,以設計者的角度出發,帶大家看見動物園背後的體驗敘事、空間邏輯。從世界上第一座現代動物園談起,聊聊這種「把動物聚在一起、開放大眾觀看」的建築究竟從哪裡來,又如何隨著時代演進和科技發展一步步蛻變,反映出不同社會看待動物的不同觀點。律銘和大家分享: 🦒 動物又不是人,如何參與進空間設計中呢? 🦒 他去過最喜歡的動物園,與最令人傷心的動物園是? 🦒 臺灣現址最古老的新竹動物園,居然與數千公里外的德國哈根貝克動物園一脈相承? 你也喜歡動物園,但從未深入研究過動物園嗎? 這一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那些,不只是動物園的故事。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收錄新竹動物園與哈根貝克動物園故事的《此地即世界:臺灣,世界史的現場》出版囉! ➪ 書籍詳情點這裡:https://reurl.cc/WOGnzx 在 Podcast 中提到,律銘曾寫過一篇〈籠子與柵欄消失之後:一位販賣動物的德國商人,點燃撼動世界的動物園革命〉>>>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story-unboxing-15-hsinchu-zoo 如今,這篇文章收錄在由故事團隊企劃、有理文化出版的《此地即世界:臺灣,世界史的現場》一書中。這本書希望和你一起,再一次觀看這座島嶼的過往,也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歷史。我們精選了二十則故事,從清境農場、嘉義舊監獄、小琉球、鵝鑾鼻燈塔,到臺北的明星咖啡館、永和中興街的小吃攤、九份阿妹茶樓⋯⋯重新整編,按照時序分成四大單元。每一則案例都反映了臺灣與世界的共鳴與共振。每一個案例都告訴我們:臺灣不是世界之外,而是世界歷史發生的地方。 如果想閱讀更多從臺灣出發的世界史故事,請不要錯過這本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9 分鐘
  3. 8月1日

    四百年前的臺灣長什麼模樣?翻開一頁真實的荷蘭時代史 ft. 賴英泰

    「說到荷蘭時代,它距離今天真的太遠了,現在臺灣社會的人群組成差不多從清領時期開始定型,那我們要怎麼想像清代以前的社會狀態?」 為了解答連研究者都感到困擾的這一題,這次的「乾杯臺灣人」特別邀請對荷蘭時代歷史很有研究的賴英泰老師,帶大家回到 17 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底下的臺灣——體驗那時候的臺灣與東亞海域,究竟長什麼樣子? 從「學荷蘭文會遇到哪些事」到「《熱蘭遮城日誌》怎麼讀」,這將是穿越時空回到歷史現場的 1 個小時: 🌊 荷蘭人為什麼來到臺灣?他們和島上原住民怎麼互動?原來要靠傳教士當翻譯? 🌊 明末海商如何稱霸東亞海域?鄭芝龍是如何崛起的? 🌊 在魏德聖導演劇組裡負責歷史考察,究竟是都在做些什麼工作? 一邊撥開歷史迷霧的同時,一邊脫下浪漫的濾鏡,看見那個時代的真實與殘酷。 📌 工商時間!你是否錯過了 7 月的兩場「揆一的緊急信」戲劇走讀呢? 不要緊,還有 4 場活動,分別是在 8/23、8/24、9/6、9/7,歡迎立即報名,等你加入! 🔔【揆一的緊急信】戲劇導覽場 |戲劇|阿伯樂戲工場 |說書人|張哲翰(故事StoryStudio專案經理) |場次| 第三場【8月23日】15:30-18:30 第四場【8月24日】15:30-18:30 第五場【9月6日】15:30-18:30 第六場【9月7日】15:30-18:30 集合地點:日日和民宿(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 35 巷 7 號)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zeelandiawalking —————————————— 渴望自由走逛熱蘭遮市鎮,隨自己時間在每個景點聆聽深度導覽,展開屬於你的冒險嗎? 歡迎來到【荷鄭風雲 1661】的世界。 🔔【荷鄭風雲 1661】熱蘭遮冒險體驗包 |線上說書人|沙珮琦、何昱泓 起始地點:日日和民宿(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 35 巷 7 號) 購買網址:https://artogo.co/zh-TW/ticket/voc-in-taiwan1661-v1 主辦單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執行單位:故事StoryStudio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小時 9 分鐘
  4. 7月23日

    出土一部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她花了近四十年為藝術家留下名字 ft. 顏娟英

    在 1980 年代末,還沒有人知道——「臺灣美術史」是什麼。 當時剛從美國哈佛大學修畢藝術史博士學位、做完中國石窟研究的顏娟英老師,回到臺灣後,抱著一個簡單的想法開始了這條路: 「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看到許多中國當代社會的現實。那我能夠為臺灣做點什麼嗎?是不是也該投入屬於臺灣的美術史研究?」 於是,她開始走訪全臺,一個一個拜訪藝術家,聽他們說畫畫、說人生,也編年表、蒐集散落在報紙專刊的藝評,慢慢串起這些被忽略的故事。從那之後,近四十年過去了,一條屬於臺灣自己的美術史路線,似乎逐漸成形。而就在今年,她於 2001 年首次主編出版、卻不久後便絕版的《風景心境》,作為臺灣第一本系統性整理日治時期美術文獻的專書,終於要重新問世。 這集「乾杯臺灣人」,邀請顏娟英老師來作客,與大家分享這一路走來的歷程: 🎨 在尋訪臺灣藝術家的過程中,最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閉門羹的經驗? 🎨 二十年後重新出版《風景心境》是什麼心情? 🎨 從四十年前至今日,臺灣社會對臺灣美術的認識,有什麼轉變? 「重要的是建立臺灣人對臺灣美術的信心。」出土臺灣美術之路遠未結束,還有很多應當去做、該快快做的事。 而顏娟英的步伐,也始終未曾停止。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臺灣近代美術史經典《風景心境》絕版重生計畫,募資倒數兩週啦 ➜ https://lihi2.com/IwaOq 聽完顏娟英老師的故事,是否想入手《風景心境》了呢? 2001 年,《風景心境》首次出版,由顏娟英老師主編,是臺灣第一本系統性整理日治時期美術文獻的專書,廣泛收錄 1907~1945 年代,藝術家與藝評人在報刊、展覽專刊與地方社團中發表的原始資料。然而,不敵日益萎縮的出版市場,《風景心境》不久便絕版。多年來在圖書館館藏與拍賣網站上皆難以取得,一書難求,甚至成為許多學術論文與文化研究中遺憾的缺口⋯⋯ 如今,衛城出版正籌劃重新讓這套經典問世。不只是再版,更要將臺灣美術的「自己的聲音」重新傳回主流敘事中。募資只到 8/4,有興趣的人快來參考募資詳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0 分鐘
  5. 7月15日

    一名在臺日本學者的野望:54 歲用流利臺語演講,72 歲考上世界語檢定一級 ft. 都留俊太郎

    你聽過「二林蔗農事件」嗎? 1925 年,在彰化溪洲地區,農民因不滿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的剝削,組織農民組合並發動抗爭,可說是日治時期臺灣農民運動史的重要起點——但都留俊太郎說,他在彰化當地待了兩年做田野,卻發現當地大多數居民居然早已不記得這段歷史。 這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到來自東京、長年在臺灣研究農業史的都留俊太郎老師來作客。他從「東京天龍國人」(自言)的視角出發,因為對鄉下農村充滿好奇,跨海來到臺灣歷史的角落。紮實地做田野、勤懇地學臺語(恐怕比不少臺灣人還輾轉!),挖掘日治時期農民運動背後的複雜脈絡,並接觸蔗農組合幹部劉崧甫在獄中寫的《鐵窗日記》,補足農民運動背後,「群眾與菁英」關係的關鍵拼圖。 他和我們聊到: 🧑‍🌾 為什麼一位日本歷史學者,會一頭栽進臺灣的農村研究? 🧑‍🌾 讓都留俊太郎曾一見鐘情:「一入手立刻與它陷入情網,覺得非讀通它不可」的劉崧甫《獄中日記》到底是什麼? 🧑‍🌾 都留俊太郎如何學臺語?又為什麼決定挑戰「世界語檢定一級」? 都留俊太郎說:「我以後想做更土的研究。」 從研究電動抽水機到關心犁、牛、小路,他比任何人都相信—— 臺灣的鄉間小路,真的可以通往世界! 這次的對話也會收錄在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故事StoryStudio 承製的《觀・臺灣》第 66 期《二林事件✕甘味風暴》中。如果你對農村的故事、農民的歷史感興趣,那快來聽 Podcast 或買雜誌吧! 🛒 更多內容介紹與新刊購書優惠 ▶▶ https://reurl.cc/WO3EE5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9 分鐘
  6. 7月9日

    日本人怎麼看臺灣史?一位臺灣歷史學者的日本現場觀察 ft. 洪郁如

    近年來,臺灣和日本的關係十分友好,但若是翻開日本的歷史課本,會發現——臺灣史在教科書中的形象,是破碎而稀薄的,最常被提到的大概是「臺灣領有」、「鄭成功」、「蔣介石」等零星概念。 究竟,日本人對臺灣史的印象是什麼?該怎麼在日本教臺灣史? 本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到任教於日本一橋大學教授臺灣史的洪郁如教授,從她如何在臺灣的臺灣史都才剛起步的 1990 年代踏上日本、於異地研究臺灣女性的故事談起,聊到後來在日本執教時,又是怎麼輪到她和日本學生講述臺灣史。 「講故事不是翻譯,不是把臺灣的故事直接譯成日文就可以了,而是要去理解對方為什麼想聽這個故事。」 如是說的洪郁如教授,在這集節目中和大家分享: 🇯🇵 為什麼在幾乎還沒有臺灣史的年代裡,會想研究臺灣史與臺灣女性? 🇯🇵 日本學生第一次看見臺灣史年表,居然超驚訝? 🇯🇵「SNET台灣」是什麼,與日本學生的赴臺教育旅行有關? 在日本說臺灣史,或許是一場重新學會如何「說出臺灣」的練習;但更重要的,是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我們,如何找到對外說故事的方式⋯⋯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7 分鐘
  7. 5月19日

    移居臺灣好吃驚?德國女婿書寫的臺灣歷史小說長怎樣 ft. 施益堅

    為什麼一位德國作家,會寫出一部從日治末期橫跨至 21 世紀的臺灣歷史小說? 從第一次在臺灣生活,到與臺灣太太相識相戀、成為臺灣家庭的一份子,德國小說家施益堅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才開始書寫這部以臺灣為背景的歷史小說:《梅雨》。小說自 1942 年談到 2016 年,以金瓜石為起點,書寫一個臺灣家族的命運與轉折,也處理語言的斷裂、身份的流動與重建,透過小說凝視臺灣歷史與認同的複雜難解。 而在這集節目中,施益堅談他如何從「來到臺灣做研究的旁觀者」變成「踏進臺灣生活的參與者」,並以筆下文學,探索這個島嶼的曖昧記憶與未竟認同: 📖 為何挑選「金瓜石戰俘營」作為小說重要背景? 📖 從日語、臺語、國語到英語,語言如何映照認同轉變? 📖 臺灣的歷史經驗如何與當代德國議題互相對照? 儘管這本小說沒有西方角色,但施益堅以德國作者之眼撰寫,因此西方視角仍潛藏其中。他希望德國人能透過《梅雨》理解臺灣歷史的獨特性——如果你也對這場「跨文化文學實驗」感興趣,那麼這集專訪不容錯過。 想手刀購買《梅雨》的話,那歡迎參考留言的購書連結! 《梅雨》施益堅著・聯經出版 博客來|https://reurl.cc/o843p5 金石堂|https://reurl.cc/NYLon9 誠 品|https://reurl.cc/lz4OX9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9 分鐘
4.5
(滿分 5 顆星)
48 則評分

簡介

文字寫不完的,讓我們說給你聽!由故事 StoryStudio 製作,邀請有故事要說的人,來和大家說說他的故事。希望能陪伴你在這個紛亂時代中,找到思緒可以停泊的地方。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