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大劇場

從林明德與蔡瑞月談台灣新舞的起點

一九三○年代的台灣,是日治政權掌控下的現代化社會,學校體制正在推行體操與舞蹈作為「良好臣民」的訓練工具。但你是否想過,第一位在台灣舞台上跳「新舞蹈」的人是誰?那時的舞者,又如何突破規訓、讓身體說話?

這一集,我們邀請長期研究台灣舞蹈史的徐瑋瑩,回溯她書寫舞蹈生命史的起點。她帶著我們認識林明德——這位或許你從未聽過的名字,其實是台灣最早獲得東京帝大醫學博士學位、又投身新舞蹈運動的罕見人物。林明德的舞蹈,並不只是在劇場跳舞而已,而是他將「現代舞」轉化為一種思想的實踐,一種對身體自主的想像。當時的媒體記錄他穿著舞衣,於公眾前展演身體的震盪,並引發巨大爭議,成為某種文化突變的象徵。

同時代的蔡瑞月則更為人所知。她從日本留學歸來,帶回德國表現主義的現代舞風格,在戰後創立舞蹈社,培育出一代台灣舞者。徐瑋瑩指出,雖然蔡瑞月的名聲遠超過林明德,但她們其實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身體政治:一個出身醫學、以知識為媒介,一個則透過女性的感性與藝術行動,打開舞蹈與社會的空間。

徐瑋瑩說:「我們所理解的舞蹈史,不只是某些偉大人物的傳奇,而是台灣人在面對殖民、現代化、家庭與國族身分時,如何讓身體說出自己的聲音。」從林明德與蔡瑞月身上,我們看見的不是舞台的光,而是歷史的傷口與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