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銅像是進步,還是撕裂?從美國到臺灣,留在街景裡的記憶衝突 ft. 楊孟軒

有故事要說


「銅像拆除,是記憶與記憶間的衝突。」

從美國南北戰爭中,南方的英雄李將軍(Robert Edward Lee)被推倒,到中正紀念堂成為臺灣民主社會的記憶打結處⋯⋯這一集,我們邀請到長年研究社會集體記憶與轉型正義議題、任教於美國密蘇里大學的歷史學者楊孟軒跨海連線,由美國近年來的「推倒紀念碑與銅像運動」(Toppling Monuments Movement)出發,聊聊美國與臺灣的銅像拆除爭議。

究竟銅像拆除之爭背後,反映了何種記憶群體間的衝突?楊孟軒教授和我們討論:
🔨 美國拆除南軍英雄雕像,怎麼反而助長了川普的當選?
🔨有超過半數的臺灣人不贊成拆除蔣中正銅像,但又有超過半數贊成政府帶頭進行轉型正義,如何解讀?
🔨不拆銅像,就是不願意好好談過去嗎?除了拆銅像,還有什麼可以做的?

自美國、南非到臺灣,這場對談橫跨不同地域脈絡,帶我們思考——當歷史記憶成為社會衝突的現場,我們該如何面對銅像腳下裂開的歷史。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o listen to explicit episodes, sign in.

Stay up to date with this show

Sign in or sign up to follow shows, save episodes and get the latest updates.

Select a country or region

Africa, Middle East, and India

Asia Pacific

Europe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