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咖

IC之音與DIGITIMES攜手打造,科技產業工作族的標準配備Podcast 每日更新,你最即時的隨身談資庫。 週一~週五 【科技行腳】【藍湖策略.數位轉型】【智能新賽道】【半導體‧人文情】以科技人的人文素養與國際視野,帶你看產業典範與動態! 【科技領航家】【姚姚Tech666】【科技聽IC】【iSEE夢想家】【光聽還不夠】科技人必聽!熱門話題、產業趨勢脈動、探討度最高的科技新知在這裡! 【IC部落格】【聽見這世代】【大智若魚】【智能槓桿 - AI x ESG驅動永續發展】從產業趨勢變革、科技人事物角度出發,看見職場和社會價值的改變,激發人才潛能,創造新時代思維。 【零碳未來】賈新興博士邀請產官學界達人,從能源新方向、淨零科研、永續未來三大面向切入,探究淨零碳排最新趨勢與發展。 【DIGITIMES每日新聞】每日10分鐘,快速接收科技產業焦點新聞。 週末 來點輕鬆的!身心靈健康議題、歷史故事、書籍分享等內容任你挑選! 創新思維,為你加分!〈科技咖〉 即刻收聽!https://www.ic975.com/techka/ Apple Podcast | YouTube | Spotify | KKBOX | IC之音 Podcast廣告合作請洽:sharon.wang@ic975.com 王小姐,03-5163975分機208

  1. 【科技領航家】EP310 AI不是來取代你,而是讓決策更有勝率:從支付科技到AI營運的第一線觀察 Ft. 前Line台灣總經理、口袋證券董事長陶韻智

    1 天前

    【科技領航家】EP310 AI不是來取代你,而是讓決策更有勝率:從支付科技到AI營運的第一線觀察 Ft. 前Line台灣總經理、口袋證券董事長陶韻智

    近來,包括微軟在內的多家國際科技公司接連裁員,許多人開始重新思考:在 AI 技術快速普及的時代,什麼樣的工作與能力才真正不可取代?企業該如何在巨變中找到決策的最佳勝率?本集《科技領航家》,邀請到前 LINE 台灣總經理、現任口袋證券董事長陶韻智,帶我們回顧他從 LINE Pay 到口袋證券的第一線觀察,他將分享一套能有效協助企業運作的 AI 應用方法和未來機會。如果今天的 AI 工具能回到當年打造 LINE Pay 的時刻,會帶來什麼不同的產品與營運策略?身為主管與科技人,又該如何運用 AI 提升效率、激發創意,甚至在未來的競爭中保持價值?歡迎收聽這一集節目。IC之音行銷企劃IC之音 i Forum國際教育論壇—留學準備,打造未來競爭力邀請 新生代藝人、美國華盛頓大學學士、波士頓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李芸台視新聞主播、英國西敏大學 電視電影及動畫研究所碩士 張寧暢談準備出國、轉換環境、申請學校的經驗,發掘自己的獨特競爭力!現場匯聚移民顧問與國際教育專家,提供最新專業資訊九月十三號 星期六早上九點 新竹喜來登飯店免費入場,座位有限!快上IC之音官網報名!https://www.digitimes.com.tw/seminar/iForum_20250913/活動專線 0800-222-975Podcast廣告合作請洽:sharon.wang@ic975.com03-5163975分機208 王小姐

    22 分鐘
  2. 【大智若魚】S2Ep.10 AI與企業創新的協同作用

    1 天前

    【大智若魚】S2Ep.10 AI與企業創新的協同作用

    在過去十多集節目中,《大智若魚》帶領聽眾從趨勢觀察、工具應用到職場思維提升,成為 AI時代的先行者。這次,我們將視角從「個人」拓展到「組織」,探討當個人準備好後,組織是否也能跟上。許多企業導入AI工具卻推不動,原因在於缺乏兩座關鍵橋樑。第一座是技術之橋——連接系統與系統,讓 AI Agent能彼此協作。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就像 AI團隊的中央廚房,負責拆解任務並分派給最適合的AI模型,突破外部資料存取瓶頸;A2A(Agent-to-Agent)則如跨部門協作,讓不同系統的 AI助手互通資訊,自動完成跨流程任務,例如訂單生成後自動通知財務開立發票、倉庫安排出貨、客服進行後續追蹤。第二座是組織之橋——連接人與系統,促進AI被真正採用。小威分享美國媒體公司Every的案例,15人團隊能同時發佈多篇專欄、開發多款AI工具,關鍵在於設立「AI營運負責人」(AI Operations Manager)。這個角色並非工程師,而是了解業務與內容的推動者,負責三項任務:梳理並自動化流程、引進與客製化AI工具、推動制度變革以養成使用習慣。例如規定所有文章初稿必須先由 AI審閱,再交由人工修改,讓 AI自然嵌入工作流程。然而,AI落地也伴隨風險。MCP雖可調用外部服務,但若未控管,可能在不知情下將客戶資料傳給第三方,造成數據隱私疑慮;生成內容時,亦可能誤用具版權的素材。A2A的自動協作則可能出現責任歸屬不清的情況,例如多個AI在旅遊預訂流程中因權重設定不同而超支,卻難以判定錯誤源頭。這些都需要透過明確規範與治理來化解。結論:AI技術正朝標準化與低門檻發展,對職場人而言,未來的核心能力將從「知道AI怎麼做」轉變為「知道AI該做什麼」。不論是員工還是管理者,都該思考組織最缺的橋樑是技術還是推動者。#大智若魚 #AI落地 #MCP #A2A #AI營運負責人 #組織轉型 #AI標準化 #產業跨域實戰

    26 分鐘
  3. 【零碳未來】EP181:乘風逐浪:台灣海洋能藍圖 ft. 河海工程學系 臧效義教授、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林鎮洲教授

    1 天前

    【零碳未來】EP181:乘風逐浪:台灣海洋能藍圖 ft. 河海工程學系 臧效義教授、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林鎮洲教授

    在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關鍵時刻,能源轉型成為各國競逐的焦點。當太陽能與風能在台灣已初具規模,另一股來自大海的龐大能量,也悄悄成為再生能源的新戰場——海洋能。本集《零碳未來》,節目走訪位於基隆的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邀請河海工程學系 臧效義教授以及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林鎮洲教授,深入剖析海洋能的定義、種類、全球趨勢與台灣現況。從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洋流能,到溫差能、鹽差能與海洋生質能,海洋能的形式多樣,蘊藏潛力龐大。其中,潮流能與波浪能是全球主流發展項目,但台灣因地理條件,洋流能(特別是黑潮)與波浪能更具優勢,潮汐能反而受限於地形潛能較低。兩位專家指出,相較太陽能與風能,海洋能具備高能量密度與較高的容量因子,部分技術甚至可達24小時穩定發電。然而,海洋環境的腐蝕與生物附著,以及深水海事工程的經驗不足,使技術與經濟效益成為發展瓶頸。再加上海洋能屬高度資本密集型產業,初期建設動輒耗資數億,無論是變電站、海上平台或運維船隊,都需要政策大力扶持與產業鏈協作。節目中,也比較了亞洲鄰國經驗:韓國積極投入潮差能與波浪能研發,已建成全球規模前列的潮汐發電站;日本則受政策限制,一開始就鎖定深水開發,發展方向與台灣不同。這些案例顯示,政府策略、資本投入與海洋工程技術,是決定海洋能能否快速商轉的關鍵。在四面環海的台灣,海洋能不僅是能源多元化的選項,更是能源自主與減碳目標的重要一環。收聽本集《零碳未來》,讓我們一起認識海洋能的奧妙‧ 海洋能測試場簡介及海氣象浮標即時資訊:http://140.121.102.170:8080/

    33 分鐘
4.5
(滿分 5 顆星)
69 則評分

簡介

IC之音與DIGITIMES攜手打造,科技產業工作族的標準配備Podcast 每日更新,你最即時的隨身談資庫。 週一~週五 【科技行腳】【藍湖策略.數位轉型】【智能新賽道】【半導體‧人文情】以科技人的人文素養與國際視野,帶你看產業典範與動態! 【科技領航家】【姚姚Tech666】【科技聽IC】【iSEE夢想家】【光聽還不夠】科技人必聽!熱門話題、產業趨勢脈動、探討度最高的科技新知在這裡! 【IC部落格】【聽見這世代】【大智若魚】【智能槓桿 - AI x ESG驅動永續發展】從產業趨勢變革、科技人事物角度出發,看見職場和社會價值的改變,激發人才潛能,創造新時代思維。 【零碳未來】賈新興博士邀請產官學界達人,從能源新方向、淨零科研、永續未來三大面向切入,探究淨零碳排最新趨勢與發展。 【DIGITIMES每日新聞】每日10分鐘,快速接收科技產業焦點新聞。 週末 來點輕鬆的!身心靈健康議題、歷史故事、書籍分享等內容任你挑選! 創新思維,為你加分!〈科技咖〉 即刻收聽!https://www.ic975.com/techka/ Apple Podcast | YouTube | Spotify | KKBOX | IC之音 Podcast廣告合作請洽:sharon.wang@ic975.com 王小姐,03-5163975分機208

「IC之音」的更多內容

你可能也會喜歡